第593章 沒事我就不能來?

正文卷

李銘感覺到不對勁了,不過他早有部署,暫時影響不到他的星辰公司。

婁曉娥慶幸道:「幸虧離咱們的幾家工廠都離事發地比較遠,波及不到咱們。」

「不然他們把路堵住了,工廠的生產供貨會受到嚴重影響。」

李銘沒有這麼樂觀,「停工檢修的生產線趕緊開工,所有泡麵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

他沒有提到火腿腸業務,本來就供不應求,新的生產線還在貨船上。

婁曉娥提醒道:「6條生產線全開,一天就有60萬包。港城市場消化不了這麼多的。」

「我們上個月平均每天只賣出了35萬包。在我們5月份的大促活動刺激下,現在每天也只有50萬包,後續銷量肯定會大幅下降的。」

李銘解釋道:「為了預防再次發生去年輪渡漲價導致的事情,我們要增加庫存。庫存現在只有200萬包吧?」

婁曉娥對各項數據了如指掌,「240萬包。正常情況下可以供應1個星期。那些分銷商手裡應該也有1個星期的庫存。」

「咱們的速食麵工廠在港島、九龍都有,不可能兩地的工廠同時遇到麻煩吧?」

「即使一家工廠停產了,還有一家工廠生產,庫存能支撐半個月。」

李銘心中有數的說:「把庫存提高到800萬包。多加500多萬包,也就積壓100多萬港元的資金。」

「薪加坡分公司有陸瀚良帶人去搭建了,要是咱們現有的口味也受歡迎,到時候可能要給薪加坡發一大批的貨。」

陸瀚良是火星貿易的副經理,廣交會也是此人去觀展,給李銘帶回來了一堆宣傳圖冊,認為內地的產品沒有競爭力,不需要過多關注。

30多歲的年齡,年富力強,很想干一番事業,陸副經理主動要求去開拓南洋市場。

薪加坡有200萬人,人均GDP也有600美元,正每年以100美元的速度增加,整體消費能力不比港城差多少。

李銘樂得支持敢打敢拼的手下人,任命陸瀚良兼任薪加坡星辰公司總經理,全權負責南洋各國業務。

說起薪加坡可能的需求,婁曉娥反而認為800萬包估計不太夠了,「加都加了,乾脆庫存到1000萬包好了。」

李銘同意道:「沒問題。」現金流十分充足,不差這200萬包。

婁曉娥抱怨道:「麵粉、棕櫚油、豬肉都在漲價,從年初開始一直漲到現在沒停。」

大舅哥急忙撇清說:「進口商那裡就在漲價了。」

「我不是說你。」

婁曉娥接著又說道:「估計我們的泡麵沒機會降價了。要是按現在的趨勢一直漲,搞不好到年底我們還得跟著漲價。」

李銘蹙眉道:「到時候再看。我們盡量自己克服困難,價格盡量不往上調。」

年底的時候米價漲到零售1.2港元一斤,豬肉零售價4元一斤,到時候星辰公司的成本壓力會增大很多。

大舅哥寬慰道:「三月到五月,鬧春荒都是這個時間點,物價會上漲是正常的。」

「等過了這個時間應該就會降回去的。」

李銘也不反駁,反正說了也白說,沒去申請進口牌照,也不可能去搞囤積居奇的事。

「海峽東岸那裡的業務談得怎麼樣了?」

大舅哥負責的業務,「用薪加坡分公司去投資,應該沒有問題,全部手續跑下來估計要6月份。」

「聽說那裡也有很多幫派,不知道是個什麼樣的路數。」

李銘思索了下,「乾脆在那裡找家實力不強不弱的公司合夥。」

「你找人問一問,南部有沒有一家叫統一企業的公司?」

營商環境還不如港城,日笨的食品企業進去也是靠合資。

有當地勢力的幫助,可以少很多麻煩事。

太強的公司,可能會把星辰公司踢開自己搞,太弱的公司對於市場開發沒有幫助。

至於點出了具體的公司,大舅哥也不覺得有絲毫意外,從事『秘密工作』的人有特殊信息渠道很正常。

「我也是這樣想的,利潤是少了一點,開拓市場可以更快些,實際賺得更多。」

李銘又問黃福義,「寒武紀實驗室的進展怎麼樣了?」

取名來源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寒武紀地層在2000多萬年的時間裡突然出現了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之前毫無演化的徵兆。

顧問黃福義回話道:「進展不大,我們還在收集整理資料。」

「港城純粹搞研究發明的人不是很多,在工廠搞改進產品的人員比較多。」

麻煩不斷,李銘有些不耐煩,「要是實在沒人,我就把實驗室設置到薪加坡去了。」

這個研究所不是搞仿製工作,要研究電機、石英機芯、簡單的集成電路等。

需要研究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尋找新方向。

對人材的要求會比較高。

黃福義連忙說:「您要的人員數量不多,港城努力找找還是能夠湊齊的。」

「我們也是怕找的人水平不夠高,耽誤了您的計畫。」

李銘吩咐道:「爭取這個月底確定人選。」

「到時候這些研究人員開出實驗室設備的清單,採購又要時間,拖拖拉拉就到七八月去了。」

黃福義應聲道:「我們會抓緊時間。」

李銘開始給人打氣鼓勁,「今年我們公司是千萬級別的,明年能不能成為億元級別,就要看這些新產品了。」

大舅哥有些眼熱的問:「速食麵和火腿腸今年努努力也能上億元吧?」南洋、海峽東岸等市場正在開拓。

「那得一切順利。咱們不能把所有事情全都往好了想。」

黃福義陪笑道:「有您帶領我們,肯定順利。」

黃顧問已經體會到了公司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作用,現在跟港府的那些人打交道更容易多了,腰板也更直了。

婁曉娥對此波瀾不驚,不覺得作為一家億元公司的董事長兼CEO有什麼巨大壓力。

好似輕輕鬆鬆就做成了一樣,她當然知道最關鍵的人和事李銘都給她安排好了。

當中的各種麻煩都提前消除了。

京城。

紅星軋鋼廠。

南邊的正門剛進入大門不遠的位置,一大群人正在挖地基,為後面的樹立塑像做準備。

廠裡面已經開會決定了,要樹立一座12.26米高的塑像。

李銘當時在會上提出來的時候,全體叫好,最快時間通過了這個議題。

塑像看似很簡單,其實有點難度的,需要提前設計好。

剛好京城這樣的人才多得是。

現在是施工隊在忙,等塑像快完工的時候才有大夥的事情。

軋鋼廠愅委會通知了,各個部門、車間選出一批代表,到時候一起參與落成的最後步驟。

這麼光榮的事情,投票表決的有、抓鬮決定的有,各個部門內部自己協商。

李銘的保衛科也有3個名額。

他已經在保衛科宣布了,他本人不參加,名額由保衛科的人抓鬮決定,凡是能背誦18段語錄的人都有資格參與抓鬮。

18段的寓意是建國18周年。

既有門檻不是平均注義,又公平公正人人有機會,不會因為一個名額鬧矛盾起爭執。

保衛科長辦公室。

負責搞宣傳的小魏跟他彙報:「科長,18段的背誦,咱們科的人全數過關了。」

李銘笑呵呵道:「還行。平常沒有白白背誦,沒給我丟人。」

肯定是挑簡單的段落湊數,數字好聽就行。

小魏笑問道:「大夥都問我了呢,您準備安排什麼時候開始抓鬮呢?」

「今天是5月7日,是重要指示的一周年紀念日,是個好日子。科里的人要是都在的話,等會就直接開始。」

小魏立馬回答道:「大夥都在!」

「那我現在就去準備?」

事情要辦得漂亮,李銘強調道:「為了保證公平,抽兩次,第一次是抽抓鬮的順序,第二次依據順序再抽名額。」

小魏應聲道:「我明白了!我這就去準備好。」

抓鬮的事情熟門熟路,往常的分魚分肉都是抓鬮。

小魏走人,一隊長范家文走上前彙報:「科長,速食麵生產線的事情可能遇到麻煩了。」

「幾家來打聽速食麵生產線的單位,在聽說了速食麵的油要用進口的棕櫚油後,全都打了退堂鼓。」

李銘蹙眉道:「其他油也行,就是其他油用不了那麼久,要經常換油,成本會增高好些。」

「看來要用香菇來搭配速食麵了。」

范家文以為聽錯了,「香菇?」

李銘隨口說道:「出口香菇換得外匯,再申請購買棕櫚油和塑料回來,生產後再出口速食麵給一些國家換回外匯。」

范家文聽李科長說了在鄉下種植香菇的事,「這需要好多香菇吧?」

李銘沉吟道:「嗯。看來我要動用一些關係了,寫一份計畫書,申請提前進口塑料袋回來。」

「香菇的生產,需要使用大量的塑料袋製作菌棒。」

范家文搭話道:「您現在還忙著火腿腸加工廠的事呢,這麼多事,您可真是要忙上天了。」

不是別人強加的事,是他自己想做的事情,李銘並不覺得累,反而很有幹勁。

「都有專人在負責做事,我就是張張嘴而已,忙不了什麼。」

「東西已經研究出來,結果生產不出來,我心裡覺得不大自在。」

計畫中的石英機芯,李銘覺得也要提早做準備,省得又出現這樣的情況。

67年,全國只生產了130多萬隻手錶,相對於群眾的需求,供應量嚴重不足。

要是能大量供應精度更准、價格又更低廉的的石英錶,可以為『三轉一響』的普及做巨大貢獻。

花更少的錢在手錶上,自然有更多的錢用在其他幾樣物件上。

一般來講,改善人民生活主要是靠提高收入。

其實還有個辦法,那就是降低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

比如豬肉8毛錢一斤,因為收入有限,吃得起的人數有限。

定價低一點的話就會產生虧損,假如國家不給與補貼,商業企業、養豬的企業、生產隊、社員等總有一方要經營不下去。

國家的財政收入又不可能負擔得起長期補貼,那就只能財政赤字的印錢,錢多了又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物價更會壓不住的上漲。

生產成本要是能夠降低的話,那就是不一樣的效果了。

全產業鏈條都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降價。

明顯的例子就是李銘搞出來的高產大棚蔬菜。

市場零售價是下降了,生產隊和蔬菜公司仍然有錢可賺。

花一份的錢可以買到原來兩三份的東西,顧客也享受到了實惠,也有更多的人吃得起,相當於擴大了市場規模。

李銘想往全國輸送良種,提高產量也是在變相的降低成本。

唯一的缺點就是增加了收穫、運輸的勞動強度,這會讓農村本來就不充足的勞動力更為緊缺。

估計下鄉的青年吃飽飯是沒問題,就是得多幹活了。

農活在那,想偷懶都難,減輕人浮於事的狀況。

在收入沒辦法快速增加的情況下,辛苦一點,讓各類產品的售價下降,達到改善生活質量的效果也未為不可。

等十幾年以後,港城的電子錶那些簡單貨物也就別想來內地撿錢了。

電子錶便宜是便宜,耐不住人家手裡已經戴著一款石英錶了,量入為出,除了個別年輕人顯擺潮流,絕大多數人的錢要用在刀刃上。

砰砰砰,砰砰砰。

聯絡員秦淮茹笑眯眯的推門而入,范家文很識相的走人。

李銘開口問道:「你有啥事么?」

秦淮茹嫵媚的橫了他一眼,「沒事我就不能來啦?」

「得了,我的地盤就是你的地盤,你想來就來。」

秦淮茹走到辦公桌前,「火腿腸加工廠的人也想要有參與塑像落成的名額,她們找我來跟你探個口風。」

李銘立馬回絕道:「告訴他們,別說門都沒有,煙囪筒都沒有。」

「加工廠現在還佔用了廠里的那麼多資源,得寸進尺是會惹得廠里人厭惡的。」

秦淮茹就是個帶話的,「那我跟她們好好說。」

李銘畫餅道:「你就說,加工廠以後賺到資金了,有了自己的廠房,想立多高多大的塑像都行。」

「我到時候還會讓她們親手去做。」

「5月16日就要正式開工生產,各項事務繁雜得很,你多多監督她們。」

火腿腸加工廠這次招的50名職工,大多數是中年的家庭婦女,少部分是年輕男女。

集體企業對於有些家庭來講,還是差那麼點意思,一份工作基本是一輩子的事,都是盡量花心思、想辦法進國有單位。

也有很多人不會挑挑揀揀,有固定崗位的工作就是天大的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