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環球小姐是做什麼的?

正文卷

聽到熟悉的貨車聲音,向陽花的高隊長走到大門口看情況。

「李科長。建成剛剛才騎車回城。」

傢具店五一照常營業,也就提前安排4月30日放假。

李銘笑道:「我在路上遇到了他了。我讓他跟我一起回來,等我忙完了再捎帶他回城。」

「建成說一會兒就能到傢具店,騎車回城也不累。我就隨便他了。」

高隊長笑著邀請道:「先進來喝兩杯茶。」

「騎自行車回城也就一小時,路程挺近的,確實不用麻煩。」

李銘客隨主便,跟著進院子里,「建成是實誠人,向來不搞偷奸耍滑。」

「原來你們在忙著寫標語!」

高隊長介紹說:「今年的勞動節需要用好多,我們先在這寫好晾好。」

李銘誇讚道:「胡會計寫的字真漂亮吶!」

身材瘦小的胡會計寫完一張條幅,「李科長見笑了,馬馬虎虎能認得清楚。」

「比我寫的好看多了。」

李銘數了數院里大大小小的條幅、大字,「你們要這麼多?」

高隊長解釋道:「溫室大棚搞得小有名氣,要是有人來參觀我們大隊,這才有得看。」

「花銷不小呢。」李銘一邊散著牡丹煙一邊評價道。

打下手的高連長抱怨道:「可不是么!漿糊都要用很多。這些麵粉都白白可惜了。」

「沒辦法,該用的得用。」接過煙的高隊長說完話就先回辦公室了。

李銘以前從沒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事,今天聽得有所觸動。

「窮一點的生產隊,這些條幅、大字都是不小的負擔。」

胡會計謝過之後,把好煙先夾在耳朵上,一邊鋪平紅紙一邊說:

「那些生產隊少貼一點也沒事,我們是預防參觀的人挑毛病,說我們不重視才多弄了些。」

李銘斟酌道:「能不能用其他東西替代?糧食連人吃的都不太夠,這樣用掉確實有些太浪費了。」

胡會計停下來說道:「可以用膠水,但是得花錢。」

「用漿糊,我們自己有麵粉,能夠自給自足不用花錢,而且供銷社進貨的膠水數量也不多。」

「能不能用黃泥漿來糊?」李銘詢問道。

胡會計不假思索的說:「用是可以用。不過粘不住多少天,可能三四天後就鬆動了。」

李銘覺得可行,含笑道:「按現在的形勢,間隔一個星期左右就有個新的指示。」

「一個星期後又要換新的標語,用黃泥漿糊的鬆動了也沒問題。那些要貼得久一點的可以繼續用漿糊。」

「這樣做起碼可以節省一部分麵粉。」

高連長贊同道:「這個主意好!」

高隊長給李銘送來一搪瓷茶杯的茶水,「又有什麼好主意?」

李銘連忙上前接過,「高隊長您太客氣了!」

高隊長爽朗笑道:「這有啥的。你們剛剛又想到什麼好事情了?」

高連長回話道:「李科長建議那些經常要替換的大字、標語改用黃泥漿去糊,可以節省好些麵粉。」

見高隊長投來徵詢的目光,胡會計點頭道:

「三五天肯定可以,十天八天的就要用仔細調的黃泥漿才可能行。」

高連長早就對用那麼多麵粉製作漿糊很心疼,「再怎麼仔細肯定也比調漿糊輕鬆。大不了鬆動了再補點黃泥漿上去重新固定。」

「有些還貼不到一個星期就要換,特別是公社那裡送過來的大字,貼個三四天就要換。」

「積少成多,這樣一改我們可以省下好多麵粉。」

高隊長也覺得沒問題,但是大隊的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明天開會的時候加上這個事,大家一起討論是否可行。」

李銘小咪了口茶,「上頭一直強調我們要勤儉節約,勤儉鬧**,為大隊節省麵粉,應該沒人會反對。」

胡會計提醒道:「要不先給在市裡參加活動的高支書打個電話?」

郊區也有一些社員代表被邀請參加明天的勞動節活動。

「早上去的時候也沒說在哪住宿,我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

高隊長接著改了下主意,「事情不急,等他老人家明天下午回來商量好了再開會,省得被他嘮叨電話費的事。」

確實不著急,胡會計繼續拿筆沾墨寫字。

高連長嘿嘿笑道:「以前不知道當先進生產隊的難處,我們大隊今年的招待費用都花了好多。」

「李科長,你這主意幫我們節省了好多麵粉。」

當先進也是有些困擾的,李銘忍不住笑道:

「你們向陽花大隊是寬裕起來了,還有辦法也就往這處想。要是不寬裕沒辦法了,你們肯定早想到了。」

具體負責罐頭廠、傢具廠的生產的高建德趕回了大隊部,應該是知曉了小貨車到了村裡。

「小銘哥你來啦!」

李銘招呼道:「正好建德你來了。等下陪我去種黃豆。」

高建德詫異道:「黃豆?沒這麼早播種吧?」

大多是冬小麥收割後,田裡再種植黃豆,一般是6月份,還需要1個月的時間。

李銘向院子里的眾人解釋說:「我本來是下來載那些長過雜菌的香菇菌棒回去的。」

「下午我送人去昌平路過清水河橋的時候,上橋之前發現路中間有些東西,我停車一看有十株幼苗,看著好像是黃豆的幼苗。」

「我就把幼苗移到了路邊,等回來的時候幼苗還在那邊,我就停車仔細查看了下,真是黃豆的幼苗,我把那些幼苗弄車上帶走了。」

「撿到了不能浪費,我打算種在溫室大棚邊上的那些邊邊角角的空地上。」

李銘瞎編的一個理由,這是他精心培育出來可以抗豆蟲的高產黃豆新品種,因為使用了誘變育種,他還特意讓小世界的雞鴨豬試吃了沒事才拿出來試種。

一株可以結500-600個豆莢,一個豆莢2-4粒,一株就有1000-2400粒。

這外面的種植效果打個5折,10株存活下來也有5000到1.2萬粒。明年可以種個半畝多地,後年就可以大規模種植了。

以後別人問起良種的來源,李銘不需要多做解釋,路上撿來的。

他找科研所化驗黃豆成份的時候也更有理由,因為這個高產品種來歷不明,不知道有沒有害,慎重研究是保險起見。

高連長不在意的說:「幾株豆苗哪能發現少了,即使發現少了,別人也懶得回頭找,不值錢的東西。」

李銘先給他們打一點鋪墊,「這麼早就有的幼苗,可能是試驗的新品種,咱們拿來試種一下看看效果。」

小事一樁,高建德接話道:「那先我回家去拿個筐來裝黃豆苗。鋤頭那些工具溫室大棚那裡都有。」

「好啊,你去吧。」

挖幾個小坑松好土,澆了一些水,兩下就種好了,李銘帶著長過雜菌的香菇菌棒回城。

回到科長辦公室。

他草擬了一份關於『黃泥漿替代漿糊』的建議書。

一直在辦公室忙,他連晚飯都是在辦公室隨口對付的。

寫建議書沒花多少時間,他心思全用在了試驗和了多少比例水的黃泥漿比較有粘性。

只有親自試驗過了才知道具體的效果,說的話才有底氣和說服力。

晚上開會之前,李銘把建議書和方法一併交給了李主任,希望軋鋼廠能夠先行試驗當個節約的典型。

一些平常不注意的事情,其實耗費頗多。

某大學,最多的時候一天就用掉一千斤麵粉製作漿糊。

京城有幾十所大學,500多所中學,還有各種機關單位、工礦企業。

上嗨、倵漢、廣洲、城都、津城、西按、枕陽、清島等全國各地的大城市。

更不用說那些本來就比較窮的農村。

大範圍推廣的話,節省下來的糧食非常可觀。

別人要是不願意使用黃泥漿替代漿糊,李銘不可能去強迫人家。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用勤儉節約的大帽子蓋過去,起碼會有很大一部分的替代。

負責劃撥經費的人可以不用像現在這樣戰戰兢兢,不給就是不支持,以後可以名正言順的減少經費、物資。

忘記了勤儉節約,鋪張浪費是要犯錯誤的。

李銘還準備明天有空閑的時候,寫一份誇大其詞的信寄給報社。

信封上用標題黨的套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嚴重錯誤!>

這樣一來,他的信不會被眾多的讀者來信所掩蓋住。

他也不全指望報社,報社不發表的話,他後面再用其他辦法,小菜一碟。

夜裡。

小世界的中心平台。

李銘和秦淮茹正在布置香菇菌房,存放他帶回來的100來根香菇菌棒。

秦淮茹拿起一根還沒處理雜菌的香菇菌棒,翻來覆去的檢查。

「我怎麼沒看出來有問題啊?」

李銘給她指了指地方,「就這裡。」

秦淮茹拿近了仔細瞧,「這麼一點點的東西,都被向陽花的人發現了,他們真夠仔細的。」

「高隊長派了全向陽花大隊眼神最好的幾個人,拿著大號手電筒,一人過一遍,你說能不能發現?」

秦淮茹又問道:「他們是被你的警告給嚇住了吧?不及時找出來處理,整個菌房的菌棒都會被傳染,有那麼嚴重嗎?」

李銘隨手處理好菌棒,「我不是嚇唬他們。細菌、真菌這些東西的生長速度都是按分鐘、按小時計算的。」

「稍微一不注意,很快就會布滿了整個菌棒,然後那些成熟了的孢子就散播開了,無孔不入的污染其他完好的菌棒。」

秦淮茹又遞過一根看似完好的菌棒,「這些菌棒要放多久才能長出香菇?」

「放這裡只是讓它先長菌絲,等菌絲長得差不多了,還要讓它見光見水才能出大香菇,大概兩個月後吧。」

「這樣一根菌棒能長多少香菇?」

「新鮮的濕濕的香菇,大概有個2斤吧。」

秦淮茹驚訝道:「這麼多!你這次製作的5000根,那就有上萬斤的鮮香菇。」

78年,人口9.63億,全國菌類產量不足10萬噸,也就是不到1億千克,人均0.1千克。

一家五口一整年不到1斤。67年這時候只會更少。

技術突破後的產量迅猛增加。

1990年產量突破100萬噸。2020年達到4000萬噸,單單香菇一種就有1200萬噸,猛得一匹!

秦淮茹想到了自己老家,「我那秦家村也可以種植香菇吧?」

李銘邊忙邊說:「當然可以了。除了要求細心一些,沒什麼技術難度。」

「只是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產量出來,這時候派人去向陽花大隊學習,估計那些普通社員不樂意。」

「不然秦家村今年8月、9月的時候就可以用這種辦法種植香菇。年前10、11月的時候可以收穫幾波,年後4、5月再收幾波。」

秦淮茹站著看他把菌棒清理乾淨再殺菌消毒,「為什麼要8月、9月的時候種?」

李銘解釋說:「夏天太熱,香菇怕熱。」

「我計畫弄兩層頂棚擋住大太陽,那是因為溫室大棚本來就有一層了。別人這樣搞就麻煩得很,還增加成本。」

「30多度的高溫天,沒控制好溫度,香菇菌絲會死的,而且各種雜菌長得也多,香菇沒死也會影響產量。」

秦淮茹很滿意他的細緻體貼,「那向陽花的試驗要多加註意哦。」

李銘隨意道:「他們過些天會處理我那兩畝大棚,把玻璃窗卸掉,再把地翻動暴晒它一個月。」

「然後會按我給的辦法,撒石灰消毒,挖好高壟深溝,香菇棚里有活水,溫度不會過高的。」

棚內的壟要起得較高,溝渠較深,活水流動,既不會潮濕發霉,也不會產生高溫。

秦淮茹算是徹底明白了,「這樣子是挺麻煩的,怪不得要選8月9月。」

「秦家村能用水澆的地都用來種糧食了,不可能用來種香菇。」

全國的旱地改造為水澆地的水泥工程,優先改糧食田,其他用地靠後。

李銘笑道:「向陽花大隊也是新建了攔水壩,我那大棚又剛好是山腰下,才能這樣做。」

「再往上的山上的大棚都沒這個便利條件。」

兩人邊聊邊幹活,數量也不多,很快就搞定了。

回到池塘邊的躺椅休息。

秦淮茹翻看桌子上的報紙,「港城的報紙連這樣的也給大家看!?」是幾幅比較那啥的圖片。

「工商晚報(畫刊),這是正經的報紙吧?」

李銘隨口道:「海峽東岸那伙人搞的報紙,格調一般般。」

「其實是電影宣傳照,忽悠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的。」

「我不是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我看的是手錶。」

不看還知道得那麼清楚!

秦淮茹白了他一眼,明顯不信,翻過來報紙是彩色的版面,「港城環球小姐是做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