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高山仰止的財富豐碑

正文卷

第272章 高山仰止的財富豐碑

芭芭拉為他講述的這段故事,解開了一直縈繞在韓易心頭的兩大謎題。

第一,毫無背景可言的芭芭拉-帕文,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一帆風順、高歌猛進的職業生涯?

從1911年出生,被廣泛認為是時尚界第一位超級模特的麗薩-豐薩格里夫斯開始,這個頭銜已經往下傳承了整整八代。

五十年代引領審美潮流的多維瑪和蘇茜-帕克、六十年代開創現代女性美學標準的崔姬、七十年代稱王稱霸,登上500場時裝周大秀的貝弗利-約翰遜、八十年代將運動健美的浪潮帶上T台的辛迪-克勞馥、九十年代打破種族藩籬的黑珍珠耐奧米-坎貝爾,以及讓零號身材席捲全行業的凱特-莫斯,再到零零年代模特界的GOAT吉賽爾-邦辰、炒熱娃娃臉審美的吉瑪-沃德、維密風情代表阿德里安娜-利馬……

目前活躍在舞台上的,是2010年代愈演愈烈的雙雄會。以勞拉-斯通、瓊恩-斯莫斯、卡莉-克勞斯為代表的傳統超模,對陣以肯德爾-詹娜、吉吉-哈迪德、貝拉-哈迪德為代表的Instagram超模。至於芭芭拉-帕文,這個社交媒體熱度極高,身材不太符合設計師要求,但卻是正兒八經從按星探挖掘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到現在的獨特案例,正好介於二者之間。

極少有模特能夠像芭芭拉-帕文這樣,人氣、口碑與專業度三者兼顧。年僅二十三歲,她的職業生涯就已經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從雜誌封面到廣告大片再到戛納紅毯,她的身影隨處可見,她的名字與時尚界最大的品牌和領導者們一起被提及。在Instagram上,她的追隨者比整個匈牙利的國民人口還多。過去幾年裡,她從一位成功的名模,成長為一個比她自己更大的實體:一個真正的時尚偶像。

出道六年,芭芭拉的身上究竟套著多少圈光環,誰也數不清。2016年《體育畫報》年度新人、《魅力》雜誌年度女性大獎、《Maim》雜誌全球百大性感女性排名第四……連三十歲的門檻都沒摸到,芭芭拉似乎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事業階段。即使兩年沒有登上時裝周的舞台,大牌們依然對她趨之若鶩。沒有人會把暫別T台的她當作過去式,因為芭芭拉-帕文的身影,已經開始活躍在巴黎、米蘭和紐約的觀眾席上。

以布達佩斯那個青澀膽怯的初中女生為起點,芭芭拉-帕文的攀登之路,比童話故事還要夢幻而美好。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契機、一次突破。

歐萊雅全球代言人。

毋庸置疑,這是芭芭拉-帕文在時尚圈嶄露頭角,進而大殺四方的最堅實倚仗。

就像成功的歌手都會有一首冠軍單曲,成功的演員都會有一部大熱影片一樣,模特們想要脫胎換骨,蛻變為家喻戶曉的名人,成為普羅大眾形容一個人完美無瑕的代名詞,也必須有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的代表作。可以是電視廣告、可以是平面寫真,也可以是雜誌封面,只要成片足夠驚艷、通告足夠重要、機構足夠權威。

對於辛迪-克勞馥來說,她永久定格在歷史中的瞬間,是1991年的第6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她身穿的那件范思哲紅色深V連衣裙,對九十年代的時尚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范思哲所有紅色的成衣,不管是不是裙子,都銷量暴增,各大品牌也紛紛跟進,推出各自不同的紅色禮服系列。一時之間,紅色連衣裙成為了彰顯女性魅力的最佳夥伴。

這件禮服,被廣泛認為是史上最美麗的紅毯造型,也是奧斯卡紅毯上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十大時刻之一。辛迪-克勞馥,一個僅主演過兩部票房毒藥的非專業演員,就這樣與伊麗莎白-赫莉、奧黛麗-赫本以及茱莉亞-羅伯茨一起,永遠留在了好萊塢的璀璨記憶中。

那一年,辛迪-克勞馥出道六載,二十五歲。

對凱特-莫斯來說,她的代表作,是1996年為卡爾文-克萊恩拍攝的那組內衣寫真。瘦骨嶙峋的她,讓heroin chic這個詞迅速風靡。這支廣告在流行文化領域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以至於時任美國總統都不得不發表公開講話,反對卡爾文-克萊恩、凱特-莫斯和他們所代表的,將癮君子審美引入大眾視野的浪潮。

即便如此,凱特-莫斯和她定下的審美標準,也深切影響著全球時尚圈,直至今日。

那一年,凱特-莫斯出道八載,二十二歲。

對於阿德里安娜-利馬來說,她的巔峰時刻,與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超級碗,這兩個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品牌密切相關。2008年,利馬單人出境的維密第42屆超級碗中場廣告,成為那屆超級碗收視率最高的廣告,觀看人數達到1.037億。

2012年2月,利馬更是成為唯一一位在一屆超級碗賽事中同時出演兩部廣告的名人。她主演了在線花卉服務Teleflora和起亞汽車的第 46屆超級碗廣告,吸引了超過2億觀眾觀看。

2008年,出道十一載的阿德里安娜-利馬二十七歲。2012年,她更是已經年過三旬。

三人的職業發展軌跡,綜合起來求個平均值,大概就是超模們在出人頭地之前需要潛心修鍊的時間長度了。注意,這裡說的,是真正的超級模特,真正的天選之女。一百個普通人里,只有一個人的外表條件適合做模特。一百個模特里,只有一個人能在圈內存活,以此為長期職業。而每一萬名職業選手里,能有一位取得以上三人80%的成績,就已經算是模特界的奇蹟了。

而芭芭拉-帕文,十八歲便做到了這一點。

是的,雖然出道時間還不夠長,積累的數據和獎項還不如上面提到的三位超模多,但歐萊雅全球代言人這份殊榮,其含金量遠超所謂的CK寫真、超級碗廣告和奧斯卡紅毯造型。

歐萊雅集團,是何等龐然大物?

世界第六大奢侈品集團。

2016年市值1025.3億歐元。

世界財富五百強第378位。

年度凈利潤34.37億美元。

作為一家創立107年,只專註於化妝品領域的跨國集團,歐萊雅幾乎可以說是壟斷級別的。

它跟第二名雅詩蘭黛集團之間的關係,就像可口可樂跟百事可樂一樣——也許有人認為後者的碳酸飲料風味更佳,但接近一倍的市佔率差距,卻是不容忽視的,鐵一般的事實。

美寶蓮、碧歐泉、赫蓮娜、科顏氏、蘭蔻、植村秀,還有聖羅蘭、阿瑪尼、華倫天奴、拉爾夫-勞倫的美妝線,都是歐萊雅旗下的搖錢樹。可以說,女人從出生到死亡,抹在臉上的絕大部分產品,都跟這個集團有關。

而巴黎歐萊雅,是歐萊雅集團第一個,也是最核心的一個品牌。

僅就品牌調性而論,在集團內部,巴黎歐萊雅不如蘭蔻、聖羅蘭和阿瑪尼等奢侈品級的化妝品,跟美寶蓮同檔,是所謂的大眾消費品級別,但越大眾的產品,銷售額就越高,影響力也越大。歐萊雅旗下所有的奢侈線品牌加在一起,銷售額和凈利潤也就是跟巴黎歐萊雅與美寶蓮打個平手。

就像La Perla的內衣比維多利亞的秘密更高級、更精緻,但沒人會覺得La Perla的代言合約比維密天使合同更重磅一樣。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美妝領域。因此,理所當然的,巴黎歐萊雅的代言人陣容,是集團下屬各品牌中最強大的一個,強大到歐萊雅官方將巴黎歐萊雅的全球大使團隊,稱作「夢之隊」。

舉個最近的例子,13歲便以模特身份出道的肯德爾-詹娜,光是Instagram上就有2.9億粉絲,2017年更是成為福布斯超模收入排行榜冠軍,超越了蟬聯榜單首位十四年的吉賽爾-邦辰,光從商業號召力上來說,她在模特界除了好友哈迪德姐妹之外,幾乎沒有對手,但即使如此,直到2023年7月,她才獲得歐萊雅的青睞,拿到全球大使的合約。此時離她第一份模特工作,已經過去了14年。

兩相比較,芭芭拉-帕文的成就便顯得更加逆天——十八歲,英語都說得支支吾吾,社交媒體還沒玩明白,出身於匈牙利這種非傳統時尚強國,在行業內無根無源,2010年下半年才跌跌撞撞地擠進時裝周后台。這樣一個徹頭徹尾的新人,怎麼就能在一年半的時間裡麻雀變鳳凰,一飛衝天?

自從與芭芭拉親密接觸之後,頗為留意對方職業發展動態的韓易,就一直懷揣著這樣的疑惑。

GOAT吉賽爾-邦辰,都要等到20歲才能登上《Vogue》封面,而且還得一口氣連上三十七個地區的《Vogue》封面,才能達到18歲芭芭拉-帕文的聲勢。

想想看,巴黎歐萊雅的全球大使,意味著超過150個國家商業核心區的門店裡,都會掛上芭芭拉-帕文的肖像,而且一掛就是四年。

這都不是天上掉餡餅了,這是老天爺追著喂滿漢全席。

能有這麼好的事兒嗎?

今天,他終於知道了問題的答案。

一場蔚藍海岸的意外邂逅,讓芭芭拉-帕文成為了過去二十年里,時尚工業最為人欽羨的幸運兒。

她成為了貝當古夫人諸多化身中的一個,或者說,貝當古夫人為這個世界準備的,諸多劇本中的一個。

八十八歲的老奶奶隨手一指,時尚界就多了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明日傳奇。

如此極致的權勢。

這份權勢,也順道為韓易揭示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怎樣花錢,才能持續不斷地獲得最大化的情緒反饋?

韓易實在不是一個對物質生活有強烈要求的人,而且,即使是最徹底的物質主義者,能夠從純粹的消費中獲得的快樂與滿足,也是有限度的。

這個限度,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數量,二是興趣。

數量很好理解,邊際效應是一個沒有例外的理論。消費某種物品時,最開始的刺激一定最大,人的滿足程度就最高。而不斷消費同一種物品,即同一種刺激不斷反覆時,人在心理上的興奮程度或滿足必然會隨之減少。

跑車、豪宅、私人飛機、遊艇,歸根結底,這些東西都屬於同一個類別——富人的玩具。需要駕車上路,你不需要一百萬美元的法拉利復古跑車,五千美元的二手豐田凱美瑞就夠用。困了需要休息,幾百美元租個一卧室公寓,倒頭就能睡。要從這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西北航空的機票有時候甚至能一美元買到。至於出海……你不是漁夫的話,有什麼出海的必要?

這些奢侈物件,就是儘可能地提升人類活動的舒適度,讓它們從僅有「必須性」,變成兼具「娛樂性」。

一旦參透了這個道理,想要再從單純的購物消費上獲得正面情緒反饋,對於韓易來說變得越來越艱難。

近百萬美元的頂級跑車開過了,洛杉磯那個路況把他顛得想吐。四千萬美元的山頂豪宅住過了,到手快一年,無邊泳池沒用過幾次,最常使用的也就是主卧的那張床而已。私人飛機……能在萬尺高空有一張大床倒是挺新奇的,但這也不能讓十多個小時的跨洋航行,以及隨之而來的倒時差問題變得輕鬆愉悅。

至於興趣,就更好理解了,沒有人會對擁有不感興趣的東西感到雀躍,哪怕這個東西價值連城。

不信?捫心自問,如果有人送了你一具木乃伊,告訴你它能拍出一億美元的高價,你會感到開心嗎?

……當然會。但你的開心,只與它能夠變現的金錢數量有關。如果給這具木乃伊加上一個限制條件,規定擁有者永遠不能用它以任何形式換取財富,放在家裡開展覽賣門票也不行,那麼這個世界上,願意接受這份禮物的人,估計屈指可數。

現在,把木乃伊,換成杜晨-克洛斯,再想想?

這就是韓易在摩納哥遊艇展,見到TV號之後,所面臨的困境。

數量和興趣,兩個維度,都處於低谷。

一方面,最近的購物頻次太高,曼哈頓頂層公寓、里斯本濱海大宅和灣流G650ER接踵而至,已經把韓易對頂級奢侈品的新鮮感消耗殆盡。另一方面,恐水的他,浪大一點都有點頭暈,根本就對這個百米長的海上大玩具愛不起來。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困境」,已經不能用矯情來形容了,吃飽了撐的都是一種輕描淡寫的表達方式,誰會因為不想花九千萬美金買一艘遊艇而感到苦惱的?但對於擁有特殊饋贈的韓易來說,這還真就是個能讓人摳破頭皮的問題。

他必須得花這筆錢,才能繼續推進他真正滿懷熱忱的事業。

按照備忘錄里的進度來看,凱雷集團那筆錢暫時拿不到。給小如、宥真和麥蒂買東西,反饋倍數固然高,但現在這個狀態,也不可能給她們買多少貴重的東西。本來就剪不斷理還亂了,再繼續砸錢,那真是八百個嘴都說不清。

至於別的消費品,韓易也有動過心思,比如說畫作和文物。事實上,他已經安排好了幾天後前往倫敦的行程——每年十月初舉辦的弗里茲藝術博覽會,都有不少藝術作品展出,佳士得和蘇富比也將在博覽會期間舉辦拍賣活動。

先去看看有沒有令人心動的藏品,再動身回國,反正給南加大教授的假請了一周——這就是韓易的想法,任何能花錢的機會,現在的他都不會放過。

但韓易也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藝術品收藏上,畢竟真正的臻品,每年也就幾幅。2016年目前為止拍賣價格最高的作品,是克勞德-莫奈1891年《乾草堆》系列作品中的一幅,佳士得紐約拍賣行成交價8144.74萬美元。

是的,這就是藝術品收藏的另一個問題——絕大多數作品,都賣不到TV號的標價。弗朗西斯-培根的兩幅自畫像習作3497萬美元、愛德華-蒙克《橋上的女孩》5448.75萬美元,也是今年成交的畢加索畫作《阿西斯女人》,也就6167.56萬美元而已……也就,這個詞聽上去就很欠揍,但確實是韓易的真實想法,畢竟藝術品收藏也存在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第一個藏品能有不錯的回報率,不代表之後的藏品都有。

因此,遊艇,是他絕對不能錯過的一個類目。

不喜歡,也得硬著頭皮讓自己喜歡起來。

沒有正面反饋,就挖空心思去尋找正面反饋。

芭芭拉隔空陪伴他遊覽尼斯時,無意間提及的軼事,恰好就為他解決了這個棘手的難題。

根據弗朗索瓦-馬力-巴尼耶的理論,你不需要去喜歡你購買的東西,你只需要去理解並欣賞在這次消費中,你所展現出的自由、意志、權勢,以及對歷史進程施加的影響力即可。

按照巴尼耶的說法,雖然每個人都有自由意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將自由意志轉化為現實的能力。在沒有魔法的現實世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就是最強大的巫師。

每次消費,都能或主動或被動地改變他人的命運,少則一兩人,多則成千上萬人。

每次消費,都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

每次消費,都可以造福社會,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

韓易很喜歡這套理論,因為這不僅符合他的實際情況,也讓本來就熱愛歷史的他感到無比興奮。

擁有看不到邊際的浩瀚財富,意味著他能改寫看不到邊際的浩瀚歷史。

買下One57的頂層公寓,他能讓瑞恩-塞爾亨特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提振了紐約市奢侈地產行業的信心。

這可不是他自己的話,而是《紐約時報》地產市場在線專欄作者希瑟-塞尼森對此次交易的評價。

買下摩根大通手中的私人飛機,他便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架G650ER的擁有者。

買下TV號,他毫無疑問會成為Televisa集團的座上賓,與阿茲卡拉加家族一起重寫拉丁音樂的發展史,並且大概率會刷新2016年豪華遊艇市場的成交記錄。

韓易一直想成為保羅-蓋蒂,卻一直找不到成為保羅-蓋蒂的方法。

現在,這條道路就擺在他眼前。

繼續做有影響力的事情、有歷史意義的事情——任何事情——一點一滴地積攢之後,總有一天,他會成為比保羅-蓋蒂更讓人高山仰止的財富豐碑。

捋清這一思路,豁然開朗的韓易,自尼斯回到TV號之後,便向迎接他的克里斯-卡拉漢,開出了價碼。

昨天過生日去啦,抱歉大家~明天會寫多一點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