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一鳴驚人(下)

正文卷

第171章 一鳴驚人(下)

「藝人上台。」

聽到監聽耳機里傳來的聲音,麥迪遜-比爾深吸一口氣,轉過身來,朝韓易、凱倫-郭和其他團隊成員豎起大拇指。在看到眾人拍手鼓勵的動作後,她重重地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接受到了信號,隨即,換上一副熱力灼人的笑容,小跑著登上了階梯。

之所以說是「看到了」拍手的動作,是因為此時此刻,她的全部聽力,都用來捕捉耳機里的聲音。

「15秒自我介紹,保持簡練。」

耳機里傳來另一條指令時,麥迪遜-比爾正好來到舞台中央。

懸於觀眾席頭頂的探照燈已然盡數熄滅,就連舞台上,也僅剩追蹤麥迪遜的頂光和面光還亮著。

而Future Now:The Tour的這次巡演,沒有給觀眾發放熒光手環,或者說,這場只售出7100張票的中檔演出,就沒有多餘的預算拿來裝飾觀眾席。因此,麥迪遜此時能看到的,只有離她最近的觀眾辨不分明的臉龐和手臂,以及他們高高舉起的手機。

麥迪遜知道他們是在拍攝視頻,但毫無疑問,屏幕都是背對著舞台的,因此,她什麼細節都看不到。手機屏幕泛起的青光,只能讓台下的觀眾變成面目模糊,類似深海水母的奇異生物。

站在深夜的海灘邊,頭頂是皎潔的明月,眼前是深沉而黑暗的大海,幾朵發光的水母在海面間起起伏伏。

這就是麥迪遜-比爾看到的全部景象。

絕大部分表演者,都很難在這種大型舞台上怯場,核心因素就在於此。

台下都是水母,台下都是水母。

在心裡給自己反覆暗示,麥迪遜右手把麥克風抬到嘴邊,左手高高舉在空中,朗聲介紹著自己。

「晚上好,亞特蘭大!」

「我是麥迪遜-比爾……你們準備好開啟今晚的狂歡了嗎?」

話音落下,場館內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麥迪遜很清楚,這些歡呼並不是他們在歡迎自己,或者期待自己的演出,他們只是很高興演唱會終於要開始了而已。

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哪怕麥迪遜在台上喊的是「Wubba Lubba dub-dub」,台下大部分人都會不明就裡但相當捧場地跟著起鬨。

「麥迪遜-比爾?那個Instagram模特?」

「她不是Instagram模特,好像是賈斯汀-比伯簽約的藝人。」

「那有什麼區別?」

「見鬼,她挺辣的啊!」

「I''d hit that!」

台下低聲細語的各種討論,麥迪遜自然是聽不見的。因為自我介紹的最後一句話還沒說完,耳機里又換了一個男聲給出指令。

「Here we go,《Melodies》,2、3、4……」

只要不超過與場地約定的宵禁時間,主嘉賓在台上踱來踱去,與觀眾們扯一些閑篇,趁機恢複體力和嗓音狀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這是他們的演出,他們的主場,能聽他們多說說話,台下的觀眾也會覺得賺回了票價。

但開場嘉賓不同,主演們浪費掉的時間,都是從他們這裡摳出來的。

哪有什麼喘息的機會,十五分鐘三首歌,加上開場和謝幕,能耽誤的時間還不到三十秒。

於是,麥迪遜還沒反應過來,她的監聽耳機里就響起了《Melodies》的前奏,以及規律敲擊著她的耳膜,發出清脆聲響的節拍器。

「Verse!3、4!」

為了確保歌手不進錯拍,演出順利進行,FOH調音台的音頻工程師還會在每個人聲的切入口直接幫藝人把拍子數出來。

舞台表演,從來就不是台上的歌者在形單影隻地與黑暗纏鬥。她的身後,還站著一整個令人心神安定的專業團隊。

麥迪遜需要做的,就是步步跟隨指令,正常發揮即可。

「旋律縈繞在我腦海,

小小音符在床頭翩然起舞。

歌聲在髮絲間纏繞交錯,

四周黑白琴鍵隨處可見……」

《Melodies》這首歌的主要創作者與製作人伊娜-沃德森,在後世以與卡爾文-哈里斯合作的那首《How Deep Is Your Love》揚名。但在2016年,她還是一個更多時間活躍在幕後的作曲家。她的服務對象,主要就是Little Mi、JLS和The Wanted這類青少年流行團體。

因此,這種拿給任何一部迪士尼電視劇當主題曲都不會突兀的音樂,伊娜-沃德森一天能寫好幾十首。

壞的一面是,旋律平鋪直敘,歌詞老舊俗套,編曲配器特別模板化。

好的一面是……

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的粉絲就好這一口。

「心頭敲著躍動的鼓點,

循環播放我最愛的歌。

耳邊響起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一直持續……」

他們的偶像,十年前就是唱著類似的青春歌謠紅遍全美。這首《Melodies》的旋律與唱詞,以及麥迪遜身後無邊大屏上同步播放的,2013年製作的MV,就像一台《回到未來》里的DMC-12,把這些已經遠離零零年代的「大人」們,拉回到了那個Teen Pop主宰樂壇的年代。

舉起手機或者汽水,不少人開始跟著強勁的鼓點上下揮動手臂,晃動起了身體。

雖然這不再是他們會鎖上卧室門反覆播放的音樂,但在演唱會的安全環境里再回憶一次,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這歌得多老了?」

「誰知道呢,可能是她八歲發的歌吧。」

「CHEESY!」

當然了,任何場合,都不會少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反調大師。用或犀利或幽默,或完全不近人情的方式把這首明明白白大大方方的青少年流行批判一番,能讓他們在朋友、伴侶或者孩子面前體現出更高的價值。

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想的。

「Do Re Mi的旋律,

像A-B-C一樣簡單,

卻如交響樂般美妙,

我說的是,你與我的感情……」

「旋律縈繞在我的腦海,

無時無刻不回蕩在我心間。

曾有些走調的我,

被你精心修音,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實話實說,舞台上的麥迪遜-比爾,對斯庫特-布勞恩和小島唱片為她挑選的這首出道單曲,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再說得直白一點,可能用厭惡來形容比較恰當。

泡泡糖般的青少年流行,就不是麥迪遜想套在自己身上的標籤。

但好惡歸好惡,專業歸專業,這首為她的音域量身定製,從2013年到現在唱了至少兩百來次的《Melodies》,麥蒂就是閉著眼睛倒立,腳掌上再頂兩樽花瓶,都能絲毫不處差錯地精確完成。

情緒不在這裡,自然出不了彩,但無功無過地作為開場set的第一首歌,給接下來的演出開個好頭,這就足夠了。

「很棒,再來一次,Verse,3、4!」

「Chorus,all in!」

「Bridge in 2、2、3、4……」

在與調音台和監聽台有條不紊地配合中,麥迪遜-比爾繼續推進歌曲,第二段主歌、第二段副歌再到間奏,都四平八穩地順利結束。

「男孩,伱是我最愛的那首歌。

我的耳機里,只願意連上,你的聲音。」

「棒極了,麥迪遜,幹得漂亮!」

台下響起遠沒有出場時熱烈,但還算不錯的掌聲,麥迪遜臉上的神情卻沒有絲毫僵滯,她早就預料到了《Melodies》這首歌會收穫的反響。嘴角保持著近乎完美的職業弧度,麥迪遜用指尖輕輕叩了叩監聽耳機,算是給音頻工程師和其他支持團隊送上了認可。

「現在,15秒的簡短介紹,《Cold Water》,go!」

「非常高興能來到亞特蘭大為黛米和尼克開場,也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接下來,我的第二首歌,叫《Cold Water》……」

「賈斯汀-比伯、Major Lazer。」站在FOH調音台前的趙宥真輕聲提醒著麥迪遜接下來應該聊到的重點。

「這首歌,是我和賈斯汀-比伯以及Major Lazer合作的項目。還沒有正式發行,你們將是第一個在現場聽到它的觀眾。」

相比起出場時的自我介紹,麥迪遜對《Cold Water》的描述要精準而細緻得多,在觀眾席間引起的轟動也更加強烈和真實。

「看吧,我說了,她是賈斯汀-比伯簽的。」

「比伯……和Major Lazer合作了?What the fuck,這消息也太勁爆了!」

「他不是早就跟Major Lazer一起做過歌嗎?」

「那是Jack U,都有Diplo,但不是一個組合。」

「Major Lazer是哪個組合?」

「做《Lean On》的那個!」

「SHUT YOUR HOLE!不會吧!」

新一輪的歡呼與尖叫聲,不需要摘下耳機仔細聆聽,光從腳下舞台的震動幅度來判斷,麥迪遜也知道要比剛才大上不知多少。

她非常清楚,這些驟然增大的喝彩,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賈斯汀-比伯而起。另外一小部分,來自能迅速把Major Lazer跟《Lean On》聯繫在一起的電子音樂愛好者。

這就是與劃時代的現象級藝人合作的意義吧。

即使根本不在現場,即使沒有同台獻唱,也能把觀眾眼裡的她,拉抬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唱《Melodies》的麥迪遜-比爾,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Instagram歌手。

跟賈斯汀-比伯和Diplo一起合作《Cold Water》的麥迪遜-比爾呢?

「OH——MY——GOD,新歌首唱……快把手機給我!」

第四排左側,一個年輕的紅髮姑娘焦急地讓她男朋友把背包遞給她。

「這首歌只要一發,她肯定爆火!」

爆火有些誇張,但曝光量節節攀升毫無問題。

畢竟,往前推五年,往後推五年,能跟賈斯汀-比伯的名字出現在同一首歌里的,基本上都會迅速躥紅,或者根本就是當紅巨星。

「面光調暗,頂光換白。」

「其他燈光關掉,放歌詞VJ。」

越來越嘈雜的猜測聲中,Live Nation的演出團隊依舊嚴格按照call sheet的時間表執行每個環節。

打在麥迪遜頭頂和面部的燈光變為純粹的冷色調,配合著大屏幕上緩緩下墜的那顆鐫有代表Major Lazer標誌的暗藍色小球,營造出一種與《Melodies》截然不同的冷峻氛圍。

一位工作人員疾步跑上舞台,給麥迪遜遞來一個已經夾好話筒的支架,然後從她手中拿過手持麥克風,迅速關掉,從另一側溜了下去。

「節拍器提前四小節,賈斯汀的stem先出來——別唱,等我的信號。」

「Cue Justin,2、2、3、4……」

「你知道嗎,有些時候,大家都會選擇讓自己的精神來到極樂巔峰。

畢竟,在人生遭遇低谷的時候,還有什麼別的方式可以逃離呢?」

開頭的四個小節,麥迪遜眼帘低垂,左手抓著支架,右手緊握麥克風,與現場觀眾一道靜靜欣賞著賈斯汀-比伯的人聲。

這是瀚音樂的團隊故意設計的切入方式。《Cold Water》這首歌,賈斯汀-比伯是絕對主角,也是能夠幫助現場觀眾更好地記住麥迪遜-比爾這個名字的絕佳輔助。先放賈斯汀的人聲,再讓麥迪遜從主歌的第五小節開始跟進,能更好地拉升樂迷的期待感。

「真是賈斯汀!」

「他聲音好好聽!」

喬納斯兄弟的粉絲里,有相當數量的女孩子也同時是Beliebers……或者說,如果賈斯汀-比伯和喬納斯兄弟一起來亞特蘭大開演唱會,哪怕主辦方給她們倒塞錢,估計這些女孩都會選擇拋棄後者,而選擇前者。

這就是音樂與傳媒工業鼎力打造的世界級巨星的影響力。

女孩們雙手捧在胸口,發出「a」的長吁短嘆,全神貫注地用星星眼閱讀著無邊大屏里,在蕩漾擴散開來的靛藍水波之上,不斷湧現的灰白色歌詞。

「所以,深吸一口氣,讓它自然發生吧,

我不想看見你獨自淹沒在悲傷里……」

四小節後,賈斯汀-比伯的人聲淡去,麥迪遜-比爾的聲音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無暇美玉,在冬季寒冷徹骨的湖水裡蕩漾起層層波紋。

同樣是「Cold Water」,賈斯汀的嗓音更像一杯死亡午後,由苦艾酒與香檳混合而成。雖然也有氣泡與糖漿混合的口感,但更多的是澀嘴的草本與酒精的辛辣。年少成名,多年的重壓、縱意、狂歡與沉淪下,賈斯汀的聲音早就不復當年的澄澈動人。

看上去像是甘甜可口的果汁,吞入口中,才發覺是最讓人咂舌的烈酒。

但麥迪遜-比爾不同,沒錯,她也是還沒到青春期就聞名全美的YouTube翻唱之星,但她的職業生涯遠沒有賈斯汀那樣輝煌。在好萊塢摸爬滾打了三年,一身淤青的麥迪遜非但沒有爬上頂峰,反而失足滾落下半山腰,好巧不巧地撞進了韓易的懷裡——字面意義上的懷裡。

沒有嘗過真正巨星滋味的她,依然保持著最本真的期待和最美好的初心。不管看起來有多麼勇敢,把韓易按在牆上親過多少遍,麥迪遜-比爾仍舊與那個第一次從長島坐飛機前往洛杉磯簽約的小姑娘相差無幾。

她是一杯鳳梨可樂達,從外貌到氣質再到嗓子,都是如此。

朗姆酒、椰漿與菠蘿汁混合攪拌在一起,再蓋上一塊菠蘿片和一顆馬斯切拉諾櫻桃。少女的清新與甜美,在明快的淺黃色里淋漓盡致地展現。與此同時,初長成的直率熱辣,也隨著朗姆酒的沉澱悄然藏匿其中。還有那顆嬌艷欲滴的櫻桃,自由自在地漂浮在水面上,任何人向這杯飲料投來的第一道目光,都會被它吸引住視線。

那是最赤誠炙熱的情愛之心。

如此多姿多彩的身份識別,如此豐富有趣的內心世界,都融在這一杯小小的飲料里。

一杯從五十年代的黑白畫幅里走出的復古珍品。

用更簡單直白的方式形容,麥迪遜-比爾的聲線,就是拉娜-德爾雷生吞了一整個愛莉安娜-格蘭德。

絲綢般順滑柔軟的唱腔從陣列音響里緩緩流淌而出,讓現場不少人發出驚嘆。

「She''s really,really good!」

「如果你感覺正在向下沉淪,

不帶半點猶豫,我便會為你跳入寒意刺骨的水裡。

也許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但我對你的耐心依舊不變……」

從與Jack U合作再到《Purpose》發行,全面擁抱流行電子特別是蒙巴頓音樂的賈斯汀-比伯,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裡推出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熱門代表作。

《What Do You Mean?》、《Sorry》、《Where Are U Now》。

每一首歌,都在世界各地的榜單和流媒體平台上所向披靡。

但即便如此,《Cold Water》依然可以稱得上是賈斯汀-比伯到目前為止最棒的電子音樂單曲,甚至是最棒的音樂,沒有之一。

同樣的評價,也可以原封不動地移植到Diplo身上。

《Lean On》也許是流媒體平台這個概念被發明以來,全世界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但《Cold Water》,從純粹的聽感與質量上來說,絕不比前者遜色半分。

人聲製作無可挑剔,副歌部分的和聲運用豐富而乾淨,堪稱完美,絕不顯得拖泥帶水。主歌的構成極為簡單,吉他riff、鋼琴lead,再加上利落洒脫的bassline,配合得天衣無縫。電子音樂元素的運用很關鍵,但是很少,永遠不會壓過樂器的自然聲音。

編曲和配器本身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主歌部分的伴奏軌道連十軌都沒有,給歌手的人聲流出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到了副歌部分,人聲並沒有因為鼓點與lead的增強而有半分削弱,反而無比自然地融入到整個drop的情緒遞進過程中,將歌曲推向高潮。

再加上前副歌營造的期待感,以及間奏部分給略顯重複呆板的結構帶來的變革新風,《Cold Water》這首歌真的就像是乘船在水上前進一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亮點接一個亮點,一次爆發引出另一次爆發,讓聽眾直呼過癮。

漫威系列電影在世界範圍內大殺四方,靠的就是這種延綿不斷的爽感。

如果說《Lean On》是復仇者聯盟第一部,那《Cold Water》絕對就是《終局之戰》。

更精彩、更宏大、更細緻,也更激動人心。

「今夜,我將會成為你的生命線。

我絕不會就此放手……

I''ll be your lifelionight,

I won''t let go!」

當前副歌的最後一個高音結束,Diplo與他的Major Lazer最拿手的蒙巴頓Drop在飛利浦體育館內炸響,麥迪遜-比爾與伴舞一起做出簡潔有力,過去一個月內在洛杉磯反覆排練了數百次的舞蹈動作。

在她們身前,蓄勢已久的焰火柱向上噴發,灼人的熱氣讓前排觀眾席的空氣都有了些許扭曲。化身白色氣旋的CO2,裹挾著五彩紙屑,向前方直撲而去。與此同時,觀眾席上方的探照燈也被驟然點亮,給天空中紛飛的彩色亮片,附上了如夢似幻的光華。

這是HMG與Live Nation的巡演團隊反覆溝通了多次的演出效果。Live Nation想要在開場嘉賓這裡省點精力,但瀚音樂和人予管理的團隊絕不退讓。

因為他們知道,《Cold Water》這種能帶動全場陷入癲狂的優質音樂,必須要搭配足夠鼓噪的現場特效,才能發揮出它的最大功效。

這不是Future Now:The Tour的熱場表演。

這是明日世界電音節黃金時段的極致高潮。

鼓點、舞蹈、煙火、氣柱、彩片,所有能讓人類陷入瘋狂的元素在同一時間集中爆發,將觀眾胸中的熱情瞬間點燃。

在電子音樂與銳舞派對大行其道的2010年代,這樣的慶典時刻,是現場的7100名樂迷習以為常的畫面。

每個人都知道,他們現在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把自己的大腦、心臟、靈魂,所有能用來思考的東西統統拋到半空中,與其他人的大腦、心臟與靈魂合於一處,合成一盞巨大無比的迪斯科燈球。

然後猛然炸開。

炸成一片片碎得不成樣子的歡樂,豪雨一般在觀眾席間灑下。

想要淋到更多歡樂的唯一方法,就是儘可能讓自己向上跳躍的幅度更大一些,手臂前後擺動的頻率更快一些。

「亞特蘭大,let』s go!」

一絲不苟地完成著她的舞蹈動作,麥迪遜-比爾的雙眸里被塞進了漫天星辰,由陷入狂歡狀態的觀眾,以及飄落到他們頭頂、肩膀和其他任何地方的五彩紙屑組成。

這真的……太棒了。

這是我的表演?

是我讓他們……變成這副模樣的?

沒錯,麥迪遜更喜歡拉娜-德爾雷那樣的復古情歌,但是作為一個表演者,沒有誰能拒絕此刻這種只有上帝才能享受到的快感。

一舉手一投足,一聲吶喊、一記鼓點,便能把7100人帶到山巔。

「人生中,每個人都會遭遇迷茫。

這是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方式。

即使歲月爬上你的臉頰,我依然想要與你同床共枕,

這場戰鬥,你不需要自己一人上陣。」

「如果你感覺正在向下沉淪,

不帶半點猶豫,我便會為你跳入寒意刺骨的水裡。

也許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但我對你的耐心依舊不變……」

跟第一段主歌時的氛圍完全不同,當麥迪遜唱響詞句不同旋律相同的另一段主歌,飛利浦體育館裡已經看不到坐下來的人了。

誰會在聽到蒙巴頓音樂的時候坐下來呢?

蘇利南的蒙巴與牙買加的雷鬼,被創造出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聽到它們的人,從早跳到晚,也止不住那顆想要躍動的心。

Drop部分又要到來,麥迪遜一隻腳踏在返聽音響上,指著已經對她唯命是從的觀眾席,如同一位得勝歸來的戰場公主,驕傲地發號施令。

「當我數到三的時候,我希望看到每一個人的雙腳離開地面!」

「And I hope you know……」

「1!」

「2!」

「3!」

「I WON''T LET GO!」

我很喜歡寫這種演出的章節,不知道你們喜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