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具體的選擇

正文卷

第430章 具體的選擇

為了更好的決策,曲黎將兆易創新的創始人朱一鳴叫了過來諮詢,他現在進入了飛索半導體高管層。

飛索半導體現在依然被遠景投資控制,是輕資產模式,主要產品是NOR和NAND快閃記憶體,通過長疆存儲代工,是榮耀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在飛索做的怎麼樣?」曲黎問朱一鳴

「很多清花的校友加入,我們在公司的話語權……」

「我需要飛索半導體向汽車半導體轉型,你們有這方面的積累嗎?」曲黎覺得只有英飛凌不靠譜,控制力太弱。

「飛索的MCU排在全球前10……」朱一鳴

「那研發能力了,我要中幗在汽車半導體領域不再受制於人,又害怕你們實力不行影響我們的品牌……」曲黎直接說了想法,沒有讓他亂猜。

「這我不敢保證,但飛索已經是全國最優秀的半導體設計企業了,我們在國內的團隊成長很快……」

曲黎又問了一些細節,不算滿意,又說不上失望,飛索半導體收入增加,擺脫了破產風險,可遠景投資雖然是大股東,但還有其他股東在,想要進入汽車半導體行業不是他一句話就能定下來的,到時候還得掏錢。

曲黎這時候正在和遠景投資做資產隔離,本來計畫放棄對飛索半導體的控制權,如果榮耀有需要,還得保留,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做主,實在太煩了。

張伊文在星沙建了一棟豪宅別墅,佔地面積挺廣的,曲黎閑暇時間就住在這裡,4月份正是星沙最舒適的時候,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正是造人的好時光,她不僅想辦法給他補身體,還要想辦法榨乾他,兩情相悅的事情變成了負擔……

沒辦法,曲黎只好主動給自己找事情,比如去榮耀的動力電池公司,現在員工數量不超過100人,都是開發人員,人均學曆本科以上,相當於一個大型實驗基地,也就榮耀這樣的土豪能夠養得起,這種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機構。

曲黎雖然不懂極速,但他懂管理,知道動力電池的方向除了化學成份改進;還有結構創新和製造工藝改進;另外通過改進電池與其他系統的集成,可以提高整個電動汽車的性能和效率,比如動能回收。固態、鈉離子電池同樣是改進和創新的方向。

前程的純電車目前採用從特斯拉採購松下生產的18650電池,成本高不說,受制於人不是好事,所以選擇了方形電芯,還有2170圓柱電池。

之所以不放棄圓柱電池,是因為卷繞工藝成熟、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一致性好、成本相對較低,缺點是空間利用率較低,單體數量多,BMS電池管理複雜,難度很大。

方形電池的結構較為簡單,所以整體附件重量要輕,需要用到的電池數量少,BMS管理系統的要求也就更低,可以定製化生產,缺點是因為型號太多,工藝很難統一,生產自動化水平不高,單體差異性較大。

還是得用比亞迪舉例,真沒有黑他,採用2170電池的特斯拉汽車自燃事故比用「刀片」電池比亞迪汽車更低,這裡面的原因無外乎比亞迪電池的一致性較差:生產製造水平不夠。

那比亞迪為什麼不用圓柱電池?當然是BMS電池管理系統更加複雜,攻堅難度更大,而且上限不如方形電池高。或者說比亞迪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時間解決的,看好他們長期的競爭力,只要自動駕駛短期內是偽命題,比亞迪超過特斯拉只是時間問題。

榮耀的情況和比亞迪不同,還沒有確定到底是做品牌還是做純電車的解決方案供應商,成為中國的博世,真不是壞事。菊花廠的方向不算錯,可選人用人有問題,余大嘴做消費終端成功了,可服務企業要的不是吹牛,是腳踏實地幫企業解決問題。可任鄭飛老爺子受困於大企業病,余大嘴是功臣,既然下了軍令狀,不可能不給機會。

曲黎現在沒有那麼多事情要考慮,專註於三元鋰電池,同時研發方形和2170電池。

為什麼不是18650電池?因為2170的性價比更高,18650電池技術雖然比較成熟,但鋰離子容量一般在2000mAh到3200mAh之間,能量密度在250Wh/kg左右;而2170電池容量介於3000mah至5000mah兩者之間,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

用特斯拉model S舉例,用到7104節18650電池,定位更低的model 3隻用了4416節2170電池,整車重量更輕。

後來很多傳統大廠都用2170電池,而國內在方形電池上的優勢更加明顯,所以形成了差異。

曲黎不知道誰代表了未來,可能是固態電池吧,所以在方形和圓柱兩個方向都有投入,另外加了一個保險,投資了寧德時代。

給自己人動力,也要給他們壓力,保證能夠留在榮耀供應鏈里的企業都是優秀的,所以包括兆易創新的朱一鳴等人,對曲黎都是又愛又恨。

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曲黎的選擇,就算不理解,他也不在乎,榮耀有能力整合供應鏈,沒有獨門技術,沒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就得乖乖聽話,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站著把錢賺了,大家相互成就。

在動力電池公司轉了一圈,了解到方形電池的生產線已經在建設,曲黎多少有些欣慰。前程汽車前面的困難還有很多,絕大多數事情他都插不上手,也就一些不需要技術判斷,更多依靠市場直覺的事情他可以做主,比如正在研發的混合動力汽車。

毫無疑問,曲黎模仿了比亞迪DMI和DMP,哪怕再過十幾二十年,比亞迪都是國內汽車企業難以繞過去的一個標誌,這家公司的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管理五六十萬的員工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祝他們好運吧。

曲黎是一個科技產品愛好者,對比亞迪的DMI和DMP還是有些了解的,在網上看過一些結構圖,知道一個是前輪兩驅,一個四驅車;一個節能為主兼顧性能,一個是性能為主兼顧節能。

方向對了,前進的速度自然就快,榮耀超過比亞迪沒有懸念,對不起了船夫哥,曲黎為他默哀了幾秒鐘,然後回到星沙的汽車研究院,為前程的第三款車定方向,一款四驅越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