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不能落於人後

正文卷

羅芸拉開一張椅子坐下,「真的,你不覺得你的變大了好多麼?」

周曉白心裡小竊喜,「好像是有些。」晚上偷偷翻牆的某個小賊喜歡大的。

「書上寫了,咱們還在增長時期,有變大一些也正常。」

羅芸擠眉弄眼的調侃道:「你看得還挺認真的,我早都忘掉了那些。」

周曉白只當做沒看見,一本正經的說:「你只是一時之間沒想到罷了。」

「曉白,你們兩有沒有親嘴?」

「你就不要亂問了!」

「那就是有咯?」

「沒有,就牽了手。」

「他就沒說想要親你么?我不信。」

「說過了,不過我拒絕了。」

「你幹嘛要拒絕呀?親了就可以跟我說說親嘴是什麼感覺了。」

「我懶得理你。」

周曉白收拾桌子上的東西,「我要複習功課了。」

羅芸有些納悶的問:「曉白,你好像挺著急學完這些課程?一個學期的學完又立馬學下一個學期的。」

周曉白沒有說她想成為科學家,多幫男友的想法,省得被閨蜜取笑。

「這麼多研究員給我們指點功課,大好的機會不能浪費了,後面要是他們回去上班了,就沒人幫忙解答了。」

羅芸不以為然道:「到時候我們應該也可以回學校了,我們可以問學校的老師。」

「學校的老師估計是沒空教我們。」

「那個李銘跟你說什麼了嗎?」

周曉白反問道:「學校里的情況都是你告訴我的呀?」

「你不是說他們又分成了兩伙了么?壓根沒人關心上課的事。」

羅芸又坐回周曉白身旁,「嗯!聽我哥說的,最近的整頓工作作風,讓他們的分歧更大了。」

「懶得去湊熱鬧,我還是在這陪你一起看書更好。」

4.3日與4.4日兩伙人,半個多月來大小矛盾不斷,這兩天又大打出手。

很多公司創業的時候大家能夠同甘共苦,等企業發展起來瓜分勝利果實的時候,容易有矛盾。

兩者差不多的意思。

當然也有一些想法上的不一致,是是非非說不清,人心難測。

李銘讓周曉白別回學校,安心在研究所讀書學習順便管理賬目。

周曉白父親周鎮南沒有反對,就是這個原故。

周鎮南很滿意李銘辦的創新技術研究所,研究仿製出速食麵、火腿腸這兩樣好東西,還是一片靜土,可以讓閨女安心學習。

讓又一名岳父很滿意的李銘此時已經回到京城。

保衛科科長辦公室。

范家文帶了張電報單來彙報,「科長。東風機械廠發來電報說灌裝機已經完工,問我們什麼時候派人去提貨?」

李科長詫異道:「前天收到的電報還說沒那麼快,怎麼又突然完工了。」

范家文笑道:「現在的工廠好像都這樣。」

「我聽財務科的人也在抱怨,生產進度不明不白的,時不時突然冒出一份催款的電報,發票卻沒有開過來。」

「辦的事情毫無章法。」

之前一段時間財務有些亂,現在好些工廠都缺資金周轉,找兄弟單位催一催。

有沒有另說,反正先試一試,要是有呢。

越來越接近勞動節,很多工廠恢複了生產,李銘訂購的各種機器設備已經陸續到了一批。

「叫他們直接發貨吧。我們就不派人過去了。」

「要是質量不行?」

「怕什麼,反正我們還沒給他們打款。記得叫他們派個技術員過來指導我們操作。技術員的來回車票、住宿、伙食,我們會給報銷。」

「那我先去草擬一份電報。」

「去吧。」

范家文匯報完,坐在會客沙發椅上喝了會茶的秦淮茹這才起身。

她已經被任命為聯絡員,暫時沒有辦公地點,先去了採購三科李銘的辦公點,順帶匯總陳國棟科長的豬肉火腿腸置換數據。

「李副組長,明天上午火腿腸加工廠籌備大會的議程擬定好了。」

「拿過來我看看。」

「好的。」

李銘輕輕捏了下她細嫩的小臉,「你個小妖精,剛才故意站那麼遠做什麼?」

「怕你打我唄。」

「調皮。」

「你先看材料,我花了好多時間寫的。」

「行。我這就看。」

李銘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把醞釀好的管委會候選人給過一遍。

「我當指導員負總責。工廠管理委員會,銷售、技術、質量、財務、福利,五個委員。符合精兵簡政的原則。」

「沒什麼問題,就這樣辦了。」

秦淮茹笑道:「那就好,省得我再改來改去。」

「那些參加集資的人怎麼說?有沒有後悔了的?」

秦淮茹回話道:「沒聽說,400多號人才抽中50個人,有這麼多人打破頭皮想參加,不可能有人後悔的。」

「大夥都摩拳擦掌的準備跟著你大幹一場。」

「5月3號交錢,希望每個人都能湊夠錢。」李銘很細心的把日期選在了發工資的第二天。

湊錢的時間充裕,那個時間點工友們手裡都有些錢。

秦淮茹稱讚道:「你總是替大家著想,辦事周周全全的。」

李銘隨口道:「想服眾必然要付出一些東西。」

「現在這個聯絡員比你在人事科的時候輕鬆一點了吧?」

秦淮茹語氣輕快的說:「事情少了好多。採購三科的李雪瑤也熱情,願意指點我。」

「辦公室里時常就她一個人,你去給她作伴,她當然開心了。」

「她還邀我去你們採購三科建的養殖場參觀呢。」

「不要去。我還要建議陳科長,盡量少帶人去養殖場,省得帶了病毒和細菌傳染給那些牲畜。」

此時非州豬瘟只流傳到西甌、啦美的部分國家,還未流傳到我國。

傳統的豬瘟,我國的科學家在1954年培育出了一株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效果非常好,世界領先。國際上稱呼為『C株』(ese strain,C-strain),各國紛紛使用。

除了豬瘟,還有敗血型沙門菌病、豬丹毒、豬巴氏桿菌病、豬敗血性鏈球菌病等等亂七八糟的病。

盡量不讓陌生人去養殖場是最好的預防辦法。

當然,李銘勸秦淮茹不要去的主要原因是他帶周曉白去過。

採購三科的人不會多嘴說他的私事,但是養殖場那裡就不好保證了。

秦淮茹聽說是因為預防牲畜疾病,她又是農村出來的人,對養殖場沒什麼好奇的。

「那我就不去了。我老家秦家村也有專業的養豬場,我得提醒他們。」

李銘打消她這個念頭,「你在城裡生活時間長了不知道。」

「生產隊的飼養員絕對有受過這些內容的培訓,他們只是沒有按規章辦事的意識。」

「大部分的人以為豬舍那麼臟,人怎麼比都算是乾淨的,對這些防護細節沒有那麼嚴格的執行。」

「更主要的是責任心。豬不是飼養員自己的,豬死了的損失由大家一起承擔,責任心全憑個人的思想覺悟。」

秦淮茹崇拜道:「別人有什麼小九九都逃不過你這雙眼睛。」

「我就看不穿你心裡的小九九,讓我摸摸,我想知道你心裡想啥。」

「我還能想啥,心裡想的都是你。」

李銘伸手把她攬到懷裡使壞,「今天的小嘴真甜。」

秦淮茹的眼神飄向房門,生怕有人突然闖進來,「除了棒梗讀書的問題,其他事你都幫我安排妥了。」

「工作和生活都無憂無慮的,我心裡兒只剩念著你了。」

李銘得意道:「你也看到了那些中學的情況,棒梗沒升初中算是運氣好的。」

秦淮茹承認道:「還真是。幸虧棒梗沒升初中,不然不知道會到哪裡去瘋玩。」

「我婆婆都說了,還是上小學好,能夠天天按時回家。」

李銘好笑的說:「之前她可不是這樣想的。」

「之前不知道會這樣嘛。」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叫張大媽以後別操心那麼多,她安心養老就好了,你會負責好一家子的。」

「嗯。」

秦淮茹又說道:「待得有點久了,我該走了。」

「沒事,沒人來。」

李銘把很多事情都交給了幾個隊長負責,保衛科長的辦公室,來人確實比較少。

「再不走,我走不了了!」

「嘿嘿!去忙吧。」李銘縮回了手。

秦淮茹整理好衣物,鎮定自若的回辦公樓。

安靜的辦公室。

李銘泡茶看報紙。

『黑省哈爾賓林業機械廠干滿干好八小時。』

『魯省清島內燃機廠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貴省紅星拖拉機廠狠抓革命、猛促生產。』

『晉省太源鋼鐵公司發電廠歷史最高產量。』

粗看的時候沒注意,李銘仔細一瞧,四個典型工廠所在省,就有了特別的含義。

他自言自語道:「套路真深。晚上開會的時候,可以用這個舉例,4個省都有愅委會。」

軋鋼廠的新舉措,白天時間多搞生產,開會時間盡量移到晚上。

義務加班,李銘也就沒空陪周曉白去看芭蕾舞表演。

對於他,此事更有利,正好有借口不用陪女人去逛街,不用擔心分身乏術。

白天的保衛科本來就沒什麼事,不用開會,他就更有空閑到處亂竄。

晚飯後他向來很閑,夜裡才有些微忙碌。

鈴鈴鈴鈴鈴鈴。

「喂?軋鋼廠保衛科。」

「是高隊長呀!」

高隊長在電話里說:「我們在檢查的時候,發現一些菌棒長了綠色的雜菌。」

李銘詢問道:「嚴重么?」雜菌的生長速度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力。

高隊長仔細說道:「發現得及時,只有一點點。」

「我們已經按你給的技術資料,把這些菌棒都挑了出來,拿到了其他房間存放。」

「資料上講,可以用甲醛和酒精混合液去處理,我們就先試了下,具體效果還要留待觀察。」

「我怕接下來更多雜菌出現,甲醛可能不太夠用。」

李銘放心道:「我會安排好甲醛。」

「主要是最近氣溫升高了,有利於雜菌生長,菌房要適當的進行通風降溫。」

高隊長說:「那行,我會讓他們多注意。」

兩人簡單交流完就掛了電話。

一件小事,製作場所簡陋,技術生疏,生產了那麼多菌棒,必然有漏網之魚,一些菌棒長出雜菌在預料之中。

砰砰砰,砰砰砰。

「請進。」

楊大奎推開房門,「科長,書買到了。」

新趕印出來的橫排版的《**選集》,整個京城就兩個地方有賣,新幾口和西單的新華書店。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早早有人在那等著排隊,排的隊還非常非常的長,因此前兩天都沒能買成。

李銘笑著告誡道:「以後不要說買,記得說是『請』到了。」

「連排了三天的隊,辛苦你了。」

知道科長是為自己好,楊大奎嘿嘿賠笑道:「沒啥辛苦的。」

「這兩天天氣好,不冷也不熱,排隊那還有一大堆的人嘮嗑。」

「今天還有報社的記者來採訪呢,不過他們沒採訪我。」

李銘接過書,有股子濃郁的書香味,好聞。

「一看你普普通通沒啥特別的,問了你也是白問。」

「文章的版面有限,記者只會問那些比較特別的人,像是女同胞、老人家、小孩子、戰士、戴眼鏡之類的那些人。」

楊大奎佩服道:「科長,您真神。就跟您親自去了現場一樣。」

「記者採訪的還真就是您說的那些人。」

好聽的話可以多說些,李銘笑道:「沒啥稀奇的。比較有代表性嘛,要是我去採訪我也是那樣採訪。」

楊大奎又說起一個重要信息,「科長,我排隊的時候聽人說,海淀那裡的華清大學正在建塑像,都快要建成了。」

一個星期後會上報紙,全國跟上。同時也在籌建的其實還有紹山,進度稍微慢了些。

李銘不意外,「李主任已經聽說了,廠里晚上開會就是討論建塑像的事。咱們廠不能落於人後!」

「也是建很高很大的么?」

「小的就不用開會討論了,廠里可以直接建。咱們廠要建得比華清大學的更高,還要挑個有寓意的數字。」

為了避免會議拖沓,李銘打算把經典的12.26米說出來。

有了第一座,這個數字遲早會有人想到,李銘覺得還不如他來早點搞定。

傍晚。

95號四合院。

大門口。

下班的人陸續回來。

劉海中和許大茂恰好前後腳到。

倆人面無表情,互不理睬,就當沒看見對方,路過前院也沒怎麼停留,徑直回後院家裡。

前院閑著下象棋的董大爺說:「這倆人還鬧不對付呢!」

閻埠貴瞅了眼已經走進中院的許大茂和劉海中。

「這一次整頓工作作風,兩個人都下來了,心裡不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