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行軍

正文卷

第120章 行軍

這段時日來,許多魚和王翦順利地讓眾人識旗幟、辨金鼓、知進退、明賞罰。

同時為屯長極以上設立夜校,學習並掌握「擊鼓而進,低旗則趨,鳴金則退,麾而左之,麾而右之,金鼓俱擊而坐」等基本的信息。

再由屯長教授給什長伍長。

這裡面最困難的就是辨金鼓。

因為金鼓分有步、趨、騖、將、帥、伯等諸類鼓聲。走一步敲一下鼓是慢步行進,走十步敲一次鼓是快步行進,鼓聲不斷是跑步行進……

此外還有起床,吃飯,開飯,衝鋒等等,這些都是靠鼓聲命令的。

最開始的時候,鼓聲一起,軍營就會亂做一團。巴人連左右都分不清楚,更何況是鼓聲。

後來在各種激勵和以點帶面下,終於能將基本技能掌握個大概。

但是一到實戰……

許多魚長吐一口氣,望著身後歪歪扭扭的隊伍,太陽穴一蹦一蹦的。

「表現得很好了,數月而已,進步如此之大。」王翦瞄一眼許多魚,便知她是不滿意的。

許多魚在心中默念,這是戰國時期,不是後世的部隊,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問題!

但是,看看這這亂七八糟的營地!

儘管營中已經命每一什挖一糞坑,但總有些人懶得起身走幾步路,便隨意找個草叢解決個人問題。

天知道,許多魚巡營的時候,有多崩潰。

這萬一有個疫病什麼的,都不用敵人來襲,自己就得掛掉一半。

「有進步了。當初,兵營里不是遍地都是么?現在好歹大部分都知道上茅坑,一小部分即使犯懶,也知道找個草稞子。」進入行軍狀態的王翦,像是變了一個人。

他不講究美食好酒了,也不會為了舒適的被褥,念叨許多魚半個月,更不會像離了女人就活不下去一般。

原本許多魚以為這場行軍,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然而現實給了自己一個大巴掌。

真當拍電視劇呢?

1萬多人的吃喝拉撒,不都是主將要管的事?

真特么的一地雞毛。罷了,能打仗就行,能贏就行。

「你往哪拉呢?滾去糞坑,這是要賣錢的,知道不?」什長罵罵咧咧地揪回一個想貓草叢的兵卒。

兵卒雙腿緊緊夾著,求饒道:「什長,我憋不住了!」

「憋不住也得給我憋!實在不行,就拉褲兜里。」什長惡狠狠道。

「可是,我想放水呀!」兵卒都快要哭了。

什長見兵卒不是在撒謊,便道:「把你的水囊空出來,尿你水囊里。」

兵卒!!!

兵卒牙咬切齒道:「我還能堅持,一定不會浪費一滴!」

什長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兵卒飛奔到茅坑……

王翦輕笑出聲:「果然是女君的主意見效。」

許多魚面無表情,謝謝,並不會感到驕傲。

巴人們並不以種植為生,故而對糞便一事,沒什麼感覺。

以往行軍時,糞便是賣給當地百姓的,換來的錢幣自然是不可能分給普通士卒。

許多魚為改造軍營衛生條件,便將這筆錢下發給什長。

什長再如何貪心,也會給底下士兵分點好處。

許多魚決定找個高點的山丘透氣,讓被熏迷糊的腦袋,吸一點新鮮空氣。

爬上山丘後,許多魚像是活過來一般,深吐幾口氣後,找個視野開闊的地方坐下來,放開自己的思維。

王齕曾為白起副將,必不是泛泛之輩。他退守汾城,只是權宜之計,不可能一直守在汾城。

一旦他離開汾城,汾城守衛空虛。趙楚魏聯軍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

畢竟領兵的是信陵君魏無忌啊!

現在魏無忌多以仁愛謙讓出名,但後世都佩服他的領兵才能,他甚至是劉邦的偶像。

許多魚深感自己的渺小。

白起,廉頗,信陵君……將星閃耀,多如天上星辰,這是個武德充沛的年代。

亂糟糟的軍營很快就升起股股炊煙。

大軍的宿營是選擇一個半山腰的陽面位置,離谷底很近。

谷底之中,有一條清澈的小河流淌,周遭水草茂密。

已有不少戰馬和牲畜在河邊嚼草,它們的尾巴一甩一甩的,看上去很是悠閑祥和,絲毫不明白自己日後會遭遇到什麼。

此次行軍,許多魚按照兵法,將軍隊分為興軍、踵軍、大軍等。

興軍就是前頭部隊,一般都是輕騎偵察兵,負責探查前路敵情。他們在大軍之前二十里活動,分為幾個屯,相距三五里。

興軍由熱列托帥族人擔任,因為老挖部的人身手敏捷,擅長藏匿。

踵軍則是前鋒步卒,一旦興軍傳達敵人消息,踵軍便會和興軍一起清除障礙,以保大軍行路安全。

踵軍的任務很重要,許多魚不放心交給別人,只能交給王翦。

但王翦這廝,在紮營之時,總借著報告軍情的名義來找許多魚,嘴上說的是懷疑胡非子給許多魚開小灶。

實際上,許多魚心中有數,他是擔心自己第一次領兵,會壓制不住大軍。

最核心的大軍則位於前鋒之後,是將旗所在,還有戍卒攜帶著輜重糧食。許多魚和黑豚就在大軍之中。

大軍的兩側,安排了一千分卒平行前進,分卒負責佔領有利地形,戰鬥勝利時追擊敵人,行軍時保護大軍側翼。

這活是交給巴亞,只因巴亞對許多魚的忠心是肉眼可見的。

「無需擔憂,女君做得非常好了。這些事項,我們已預演多遍,安心。」王翦端著一碗放著蔬菜和鹹肉的粟米粥,呼嚕呼嚕大口喝起來。

粟米其實就是小米,沒有後世那樣黃橙橙,粒粒飽滿圓潤,口感也遠不及後世。

許多魚搶過木碗,喝了一大口,滋味也就那樣吧,不難吃也不好吃,能混飽肚子就行。

進入行軍狀態的王翦如魚得水,整個人從裡到外都散發著愉悅自在的氣息。

王翦:「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們做了一切能做的,剩下的就要看天意和我們的隨機應變了。」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大軍出發也是如此,一天行進多少里,大概在哪個位置紮營,中途遇到敵襲該如何做?這些都是在出征之前,就要做好的準備。

感謝雲水流嘩啦啦,翁萊c,朱小魚,潸流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