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滲透

正文卷

第36章 滲透

蔡澤到達邯鄲之後,與胡非子搭檔,將勢力滲透到邯鄲的各個方面。

毫不誇張地說,除非一個秘密只有兩個人知道,但凡有第三人知道,對於蔡澤等人而言,這就不是秘密。

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果,蔡澤功不可沒。

「近日來,邯鄲出現不少士子,聚眾商議合縱抗秦之事,聲勢浩蕩。」胡非子為蔡澤取上一杯米酒。

最近開銷大,經費窘迫,一斗50錢的米酒,胡非子也只有在待客時才小酌一杯。

蔡澤長相粗鄙,但極為內秀:「你欲解決此事?」

胡非子晃晃酒壺,酒水甚少,於是放下酒勺:「解決此事倒也不難,金錢分化之即可。難的是沒有錢。」

若是墨家仍為一體,何愁錢財不足?可惜,最富庶的秦墨對鉅子一事保持緘默。

蔡澤猥瑣笑道:「何必花我們的錢?兩國局勢至此,秦王最怕的不就是六國合縱嗎?這該由他操心才是。」

胡非子眼前一亮:「將此事告之樓緩!」

「且要添油加醋!」

蔡澤與胡非子相視大笑。

果然,秦王得知此事後,非常焦慮,連忙召見范睢。

誰知,范睢還沒到,樓緩的第二封密信就先到了。

信中說,有人才名蔡澤,善辯多智,有一計策可解其憂,只需數千金。

等范睢到了之後,將計謀看了一遍,竟然有心心相惜之感:「與我所思一致。王上,此事可行。」

秦王命人攜千金交給蔡澤:「你在旁記錄,不要插手。回來後,將蔡澤的一舉一動彙報給我。」

得到千金的蔡澤,在邯鄲城內設宴,主題是討論對秦政策,凡是赴宴的士子,都能得重金。

結果,親近秦國的士子,收穫豐厚。堅持合縱抗秦的士子,分文未得。

如此這般,反覆設宴幾次,中途蔡澤還借經費不足的原由,從秦王處再得千金。

再加上胡非子派人在士子中挑撥,導致士子們分成好幾派,甚至相互打起來。

至此,士子合縱抗秦之事,不了了之。

秦王滿意大笑:「蔡澤,大才也!」

一旁的范睢升起危機感,急忙道:「蔡澤正是許多魚的門客。」

秦王的笑容微斂,對常出現在耳邊的許多魚,心生不喜。

正在彈冠相慶的胡非子卻不知道,明明是想幫女君在秦王面前,刷印象分,順便賺點經費。

結果經費沒少賺,女君的印象分卻變成負了。

蔡澤也滿意地點頭,經過此事,不僅完成女君交待的任務,還在秦王面前留名。即便日後女君不能成事,憑藉在秦王面前的好印象,自己也能在秦國混口飯吃。

幾日之後,收到墨家來信的許多魚,心中五味陳雜。

因為太窮,手下們積極搞事,薅未來大老闆的羊毛,許多魚是既驕傲又愧疚。

許多魚去找正在盤賬的荀爽:「爽,咱們還能挪出來多少金錢?」

荀爽抬起頭,眼眶青黑:「現在正是青黃不接之時,留出日後的嚼用,咱們最多拿出百金。」

「真窮啊……」

荀爽埋頭繼續盤賬:「攤子不鋪那麼大,或者心狠一點,我們本可以不窮的。」

許多魚跪坐在荀爽對面:「你有怨言?」

荀爽頭也不抬:「歸秦之事,非一日之功。女君何必如此急迫?如今,我們猶如繃緊的琴弦,但凡有外力攻擊,琴弦一斷,傷人傷己。」

許多魚決定與荀爽坦誠相待:「因我判斷,此戰將是國戰,如同絞盤,將兩國超過半數的青壯絞入其中。戰爭最耗糧草,再加上無人耕種,災荒近在眼前。」

「女君,你這猜測太過匪夷所思。秦國不可能有滅趙的決心!六國之中,趙國最強,秦國豈會與趙國國戰,讓其餘五國坐收漁翁之利?」

許多魚勉強笑道:「有備無患嘛。」

「你是主君,你說了算。」

許多魚和荀爽默契地沒繼續爭論。荀爽的看法就是趙國的普遍看法。

上至君王,下至庶民,趙國人都認為,秦國不可能傾全國之力攻趙。

即便是堅定的抗秦派趙勝和虞卿,也是這樣認為的。

——

同年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

趙國軍隊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

遠在邯鄲的趙王宮內,奴僕們屏氣低頭。

趙王端坐上首,見群臣們議論紛紛。

樓昌:「初戰失利,裨將被斬於陣前,可見趙國軍隊實力不如秦。如今上策為派重臣,儘快求和。」

虞卿直言反對:「秦國佔據優勢,與趙國開戰之心,堅若磐石,豈會同意求和?」

趙王年輕氣盛,且在位期間有過大敗秦軍的戰績,因而提議:「我欲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

「不可!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樓昌怎敢讓趙王出征?

虞卿:「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

趙王遲遲做不了決定,樓昌和虞卿的意思都是可以求和,樓昌堅持直接找秦國求和,展示誠意。

虞卿認為要造成六國合縱的假象,再去求和。

這一夜,儘管趙王溫香暖玉在懷,依舊輾轉難眠。

「大王,您因何事焦慮?」寵妃溫聲問道。

趙王沉吟片刻,問道:「你若做錯了一件事,想要和你朋友道歉。你是會直接道歉,還是帶著你摯友懼怕之人,去道歉?」

寵妃迷惑地眨眨眼睛:「帶著懼怕之人同去,那不是脅迫嗎?怎麼會是致歉呢?」

趙王起身離開寢殿,皺眉傳喚巫吏。

寵妃摸摸自己手腕上的鑲嵌寶石的金鐲,幾句話就能換兩隻金鐲,著實划算。

巫吏的占卜結果也是建議以誠為本。

趙國民眾不願繼續承擔戰爭耗費,強烈要求儘快求和。

「20萬大軍消耗頗大,本就耽誤了春耕,若再打下去,影響秋收,我們的日子可怎麼過?」

「合縱抗秦,太過浪費時間。秦國要是想和,合不合縱,何須在意?」

「趙國強盛,秦國豈會想魚死網破?」

……

趙王決議,派鄭朱赴秦求和。

虞卿嗚呼哀哉,無法合縱,秦國豈會放棄到嘴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