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豈曰無衣

正文卷

第29章 豈曰無衣

許多魚和趙政一起走出廉府,將出征前最後的一晚上留給廉府自家人。

「囚吾,你也要去長平嗎?」一進村落,許多魚就見囚吾在屋裡屋外轉悠。

囚吾高高舉起一個大包袱,粗糙的臉上布滿喜意:「正是如此。女君,若我在戰場上繳獲新奇玩意,便帶來獻給你。」

「囚吾叔父,還有我!」狐崽在囚吾面前蹦跳著。

囚吾騰出一隻手抱起狐崽:「少不了你的份。」

許多魚戲謔道:「這般有信心?」

囚吾不假思索地說:「主君戰績彪炳,即便我戰死,家人亦能得到撫恤,後顧無憂。」

狐崽一聽,眼淚嘩啦啦直流:「囚吾叔父,你不要死。我已經沒有阿翁了,不想再沒有你。」

囚吾將狐崽放下地:「人固有一死,我們出生卑賤,能以戰功換家人的好日子,這就是大好事。」

「女君,你可以讓叔父不要死嗎?」狐崽期待地望著許多魚。

許多魚對上狐崽清澈信賴的眼神,微微偏頭:「這個……」

「女君,休要搭理他。」囚吾得意地給女君展示一件襖子,「見我沒有冬襖,伍長將他的舊襖贈於我。我重新換了新的乾草,這樣冬日便好過了。」

這身舊襖子由麻布包裹著乾草製成,衣服被穿得太久,麻布都變薄許多,看上去,一旦動作幅度大點就會開裂。

但囚吾卻十分開心,嘴裡哼唱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這是秦軍最愛的詩歌,但秦趙交戰多年,詩歌傳到趙國後,也受到一部分民眾的喜愛。

這個夜晚,整個趙國火光通明,家家都有被徵召的男丁。

有的恐懼害怕,有的雄心壯志,有的習以為常……

當秋日的太陽從東邊露出一絲金光,廉頗已經全副武裝,騎在高大的戰馬上,威嚴如高山。

旌旗展展,口號震天。

在蒙蒙曦光中,一列或高或矮的身影,自山上蜿蜒而下。

廉頗眯眼遠眺,那領頭的五短身材,不正是自家那潑猴?

許多魚來到廉頗面前,仰頭望著高大威猛的廉頗。

朝陽自廉頗身後緩緩升起,廉頗的神色在背光處看不清晰。

「師傅,這裡是十石土豆。若是遇上意外,可食之。若一番風順,待到來年春天,將土豆種下,亦能為軍士們添道菜。」

許行和農家子弟們抬著十石土豆,輕輕放在路旁。

廉頗的親衛們齊齊吸口氣,渴望地看著廉頗,這可是土豆!

「善!」廉頗說完,腳輕踢馬腹,頭也不回地向著長平進發。

行進許久,親衛這才回頭,綿綿大山阻隔了看向家鄉的視線。

「將軍,女郎如此珍愛土豆,一個都捨不得多吃。這次竟大方地拿出十石。」

「女君孝順將軍,與你何干?」

「若是來年土豆豐收,我們豈不是可以帶幾顆歸家去?」

「這事,你得問過將軍才行。」

親衛們誇張地偷看廉頗,生怕廉頗聽不到他們的「私談」。

廉頗勾起嘴角,大方道:「這次若能擊敗秦軍,土豆均分給有功之士。若是戰敗,這些土豆就全部毀掉,一個不留!」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將軍且看我們如何將秦軍打得落花流水!」

時光如流水,距離廉頗出征已過半旬。

封地被徵召走大半的壯勞力,往常熱鬧的集市蕭條了許多。

好在秋收已過,徵兵沒有影響到秋收。

封地北方的牧場,牧草漸漸枯黃,牛馬成群的場景不復存在。

「阿政,正旦安好!」許多魚一大早就守在趙政門口,只為對他說這一句話。

趙政茫然四顧,正旦?自己這一覺,竟是睡了好幾個月嗎?

院中門上新掛上兩塊長條形桃木板,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時人認為這樣能壓邪,尤其是秦人,特別相信這一套。

後世會在桃符上貼對聯,也就是後來的春聯。

「多魚,今天是什麼日子?你是不是記錯日子了?」趙政感受一下微涼的天氣,這不似寒冬臘月呀。

許多魚將一塊玉佩系在趙政腰間:「今天是十月初一,秦國以十月為歲首,故而今日便是秦國的正旦。」

中國古代有六大曆法,分別是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六種古歷。

而秦朝採用的是顓頊歷,顓頊歷完成於秦獻公十九年(前366年),是秦國比較早的曆法。

該歷採用十九年七閏法,以十月為歲首。

而夏朝以正月為歲首,商朝以十二月為歲首,周朝以十一月為歲首。

趙政摸摸腰間的玉佩,手感溫潤,紋飾靈動飄逸。

這是一塊雙龍形玉佩,有胎有骨,有體有用,有形有勢,有蹲有跳,有卧有騰,靈活飛動,盡其靈而足其神。一看便知價格不菲。

趙政緊鎖眉頭,欲將玉佩摘下來:「這禮物太過貴重。」

許多魚攔住趙政:「當日落入山谷中,是阿政你用玉佩,換來一碗栗米,一席歇身之地。恰逢歲首,辭舊迎新,這玉佩代表我誠摯的祝福。」

趙政低垂著頭,那玉佩本是趙姬所贈,即便不換糧食,自己亦不想再留:「多魚,謝謝。正旦安好。」

許多魚拉著趙政來到廉老夫人院中,廉老夫人和廉小夫人笑意盈盈地看著兩人。

趙政見到琳琅滿目的吃食,目瞪口呆。

自廉頗走後,廉府閉門謝客,伙食簡樸,不曾設宴。

「政,速來坐下。這個好日子,雖不便祭祀,我們一家人小聚一下。」廉老夫人慈祥和藹地拉著趙政坐下。

趙政眼眶通紅,在邯鄲的那幾年,家貧困苦,飽嘗人情冷落。

趙姬娘家害怕引禍上身,只敢偶爾救濟一二。趙姬心情不美時,對趙政非打即罵。

可以說,趙政自出生起,除了許多魚,再也沒感受過趙人的善意。

如今決心離趙歸秦,處處皆是善意。何其諷刺?

由於趙政愛吃魚,廉老夫人這一餐準備的全是魚鮮。

考慮到趙政不會吐魚刺,廉老夫人特意讓庖廚將新鮮的魚去掉魚刺,做成魚羹。

就連烤魚,也是去骨的。

肉多刺少的魚,則被片成魚片,燙熟後,沾醬吃。

「快嘗嘗,這是狐崽帶著村中孩童捉來的小魚仔,還有村民們捕撈的蝦子。他們聽聞你要過節,一大早就下河去捉,還不肯要銀錢。」廉老夫人笑呵呵地看著趙政大快朵頤。

廉小夫人命僕從遞上一全套新衣:「他們將魚蝦送到門口,一溜煙地就跑了。可見阿政深得大家喜愛呀。嫂嫂沒什麼可拿出手的,這一套新衣乃我親手所制,莫要嫌棄。」

趙政雙手接過新衣,這衣服用料雖不華貴,但針腳密實。

衣服里飽含的情義,沉重得讓趙政幾乎難以托舉。

趙姬都不曾親手為自己動過一針一線……

顓頊歷跟其他曆法大多不同,該歷採用十九年七閏法,一回歸年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種四分曆),一朔望月為29又499/940日,以十月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而其他曆法因計算方法的不同,所以每個曆法的歲首也不盡相同,像夏曆以冬至所在的建寅之月為歲首。

秦朝統一天下,自然是要把自己的文化施加給其他六國。

漢朝初期延用了此曆法。到了漢武帝時期,他才命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製作漢歷,這套新的曆法以正月作為每年的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