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正文卷

第四十一章

「小雪這丫頭, 真是命硬,被銀環蛇咬了竟然還能活下來!」

「還不是她哥哥聰明,趕緊把村醫找去, 給她割血救命……」

「阿昌從小就腦子好使, 要不讀書那麼靈光呢!」

「多好的一雙兒女啊, 可惜爹娘走得早, 只剩一個老阿婆看著他們……」

「走了走了,別看了,他家晦氣呢……」

四周看熱鬧的人群漸漸散去,躺在破草席上的小女孩緩緩睜開眼睛。她不過六七歲模樣,長得白凈漂亮, 圓圓的大眼睛有些迷茫地看著她所在的這間低矮破舊的茅草屋, 似乎滿滿的不解。

隨著一陣「咔噠」「咔噠」的敲擊聲,有個花白頭髮的老婆婆拄著樹枝削成的拐杖走進來,手上還端著一個豁了口的粗瓷碗。

瞧見小女孩醒了, 老婆婆露出歡喜的笑容,腳步蹣跚地走過去, 一臉慈祥道:「小雪餓了吧?阿婆煮了麵湯,快起來吃吧。」

「你是誰?」小女孩的大眼睛像紫葡萄一樣, 圓溜溜地盯著她,覺得她有點面熟, 好像在哪裡見過似的,只是想又想不起來。

到了夜裡,祖孫三人睡在同一張破草席上,老婆婆躺在中間,勞累一天很快就睡著了,小女孩和阿昌各在一邊。

可是小女孩腹中飢餓,最終還是將那難吃的湯水喝掉了。

月色清幽,從破損的窗口照進來,能看清那果子圓溜溜,紅彤彤,看起來似乎是好吃的。

「阿婆。」她咽著口水,忍不住道,「我想吃雞肉。」

小男孩的聲音漸漸遠去,小女孩已經聽不到了。她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片荒蕪的雪嶺,兩棵孤零零的樹站在半山坡,樹上結滿紅紅綠綠的果子,有個蒼老的人影坐在樹下……

阿昌輕輕拍著她的背,寬慰道:「這是黃粱果,你忘了?吃了會產生幻覺,你有沒有看到阿爹和阿娘?」

「小雪來,看看這朵花好看嗎?」老婆婆遞給她一朵用碎布縫出來的小花,讓她坐下,給她扎小辮。

小女孩接過那隻小果子,打量著,怎麼感覺好像在哪裡見過似的……她以前可能吃過這種果子。

老婆婆怔了一下,苦笑道:「家裡沒有別的吃食了,你將就一下吧。」

她沒吃晚飯,腹中時不時就咕咕叫出聲,在這寂靜的夜裡,有些尷尬。

不管老婆婆和阿昌怎樣勸她吃東西,哪怕腹中嗡鳴不已,她卻始終一口都不肯吃。

印象里似乎的確被蛇咬了一下,小女孩坐起來,有些懵懂地點了點頭,肚子適時地咕嚕一聲,發出飢餓的鳴叫。

很快將竹簍里的草全都分完,他快步跑進茅草屋,驚喜地看著小女孩:「妹妹醒了?」

小女孩搖搖頭,將那碗麵湯推還給她,一臉嫌棄道:「太難吃了。」

小女孩轉頭,從窗口看到外面是一個白凈俊俏的小男孩,模樣大約八九歲,穿著一身打滿補丁的破舊衣服,正將割回來的野草餵給攔在院子里的那幾隻雞和兔子。

阿昌一早就上學堂去了,老婆婆坐在院子里縫縫補補,做一些針線活。

那草席硬硬的,一點都不舒服,蓋的被單也十分破舊,到處都是漏洞……還有很多叮人的蚊子,咬得人滿身是包,又疼又癢,著實令人懊惱。

阿昌一聽就高興起來:「太好了!今天有麵湯吃了!」

「妹妹,給你吃果子。」中間隔著老婆婆,阿昌忽然探出頭來,遞給她一隻小果子。

「我是阿婆呀。」老婆婆憐愛地摸摸她的臉, 「你被蛇咬了,中了蛇毒, 村醫說你的腦子可能不太清醒,沒關係, 過陣子就好了。」

那是什麼味道?

發酸發苦,還有一股濃濃的糊味兒,實在難以下咽。

小女孩堅決地搖頭:「不要,我不吃。」

看著那祖孫倆歡歡喜喜地搬著小板凳,在一張破石板壘成的「桌子」上吃飯,小女孩似乎滿滿地難以接受。

早飯是昨晚剩下的一點麵湯,又摻了點水,味道比昨晚還不如,難吃得很。

小女孩兩手抱著湯碗,有些迷惑地盯著打量了一會兒,然後淺淺地嘗了一小口。

老婆婆連忙將盛著麵湯的碗遞給她,讓她快吃。

「我……我怎麼覺得有點暈?」小女孩吃完果子,感覺眼前一陣陣眩暈,這果子該不會有毒吧?

「阿昌累壞了吧?」老婆婆笑眯眯地拿起一塊破舊的手巾遞給他擦汗,「快坐下,阿婆煮了麵湯,你和妹妹一起吃!」

小女孩看著那朵丑兮兮的小花,實在不喜歡,微微撇著嘴角,盯著院子里那幾隻母雞出神。

「吃吧,這就是給你留的。」阿昌輕輕趴在老婆婆身上,笑眯眯道,「這一顆最紅,應該是甜的。」

「怎麼了?」老婆婆擔心地問,「又不好受?」

小女孩看到他湊過來,連忙向一旁躲開,十分抗拒他的接近。

小女孩輕輕咬了一小口,酸甜的滋味滾在舌尖,其中還有一點點澀,雖然算不上多好吃,但也比那麵湯好多了。

小女孩皺著鼻子苦著臉,一低頭,將嘴裡的麵糊吐了出來。

小女孩看了看那隻草編的小兔子,默默搖頭,不肯伸手。

第二天醒來,已是日上三竿。

她跟阿昌說了一聲謝謝,然後將果子慢慢吃掉。

小男孩卻並不在意她的疏遠,變戲法似的從衣袋裡掏出一隻狗尾巴草編成的小兔子,獻寶似的遞給她:「妹妹,給你玩!」

兩人正說著,外面院子里又傳來一陣急快的腳步聲,然後是一聲清脆的大喊:「阿婆,我回來了!」

夏夜漫長,不知到了什麼時辰,小女孩熬不住睏乏,最後終於睡著了。

小女孩躺在草席上,渾身難受,怎麼都睡不著,彷彿她從未在這種地方睡過一樣,怎麼都無法適應。

阿婆的手一頓,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輕聲哄道:「母雞留著要下蛋,兔子養大了要賣錢,不然我們就要喝西北風了……小雪聽話,等過幾日趕集,阿婆賣了雞蛋,給你買糖吃,好不好?」

小女孩失望不已,卻又不能強人所難,只好將目光移向別處,不再去看那幾隻雞。

院子外面是一條小路,走不遠是一道石橋,橋下面溪水涓涓,很多小孩子在那邊戲水玩耍,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小女孩覺得好奇,也想過去玩一玩,可是不等她走過去,那些小孩子們紛紛朝她丟石子、吐唾沫。

「別過來!掃把星快走開!」

「被蛇咬都死不了,她命硬,會克人的!」

「不要和她玩,我娘說他們家人都有晦氣!」

小女孩氣鼓鼓地看著他們,真想一拳將他們打飛。可是她這細胳膊細腿,根本打不過他們,只能將氣忍著。

不玩就不玩,一條破水溝有什麼好玩的?

她才不稀罕。

小女孩回到院子里,悶悶不樂地坐著,看著阿婆忙忙碌碌地做著各種活計,感覺十分無聊。

中午沒飯吃,一直餓著肚子,直到傍晚黃昏,太陽快要落山了,阿婆終於重新燃起爐灶,開始煮麵湯。

過了沒多會兒,阿昌下學回來了,他背著一隻大竹簍,裡面裝著他回來的路上順道割的野草。

他將草料餵給院子里的雞和兔子,看到小女孩坐在那裡無聊地發獃,便將幾隻小白兔從籠子里放出來,用草料將它們引到小女孩面前,逗她玩。

小女孩莫名地害怕那些兔子,連忙站起身,躲得遠遠的。

「妹妹,你怎麼了?」阿昌詫異道,「你不是最喜歡這些小兔子嗎?」

小女孩搖搖頭,怎麼看都覺得那些兔子的三瓣嘴挺可怕,咬起人來應該很疼。

見她不喜歡,阿昌連忙將那些兔子趕回去,然後用草梢編出一隻只毛茸茸的小貓和小狐狸,拿給小女孩看。

這個有意思,小女孩終於有了點興趣,問他是怎麼編出來的,她也想學一學。

於是兩個小孩子湊在一起,你說我話地玩起來,小女孩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過了幾天,到了趕集的日子,學堂也休沐了,阿婆帶著兩個小孩去趕集。

她挎著一隻自己編的竹籃,裡面裝著干稻草,干稻草上卧著十六隻雞蛋,一路走了好久才到鎮上的集市。

小女孩看到很多新奇的東西,有好吃的好玩的,可惜只能眼饞一下,看看就好。

阿婆坐在路邊賣雞蛋,她堆著笑臉,來回吆喝著,一邊跟人討價還價,陪盡笑臉,一邊還要時刻注意輕拿輕放,生怕別人將她的雞蛋摔碎了。

阿昌安安靜靜地坐在一旁,隨手摺根樹枝,在地面上寫字。寫幾個字就用手抹掉,然後再寫,再抹。

小女孩也是識字的,她能看出阿昌的字寫得極好。沒想到他這樣小的年紀,竟能有這麼好的書道,顯然沒少下功夫。

集市擺了一上午,阿婆的雞蛋終於全部賣掉了,她趁著別人收攤的時候,去買了一些很便宜的吃食,裝到那隻竹籃里,然後帶著兩個小孩去太子廟上香。

「太子廟是什麼地方?」小女孩很好奇。

「太子廟就是風曦太子的廟,他原本是我們皇朝的皇太子,一介凡人,後來修仙問道,飛升成神了!」阿昌眼睛亮亮的,滿是欽佩道,「太子殿下文韜武略,天資極高,去太子廟上香,可以沾沾他的才氣,讀書讀得好。」

阿婆笑眯眯地拍拍他的頭:「阿昌說得沒錯,我們阿昌讀書這麼靈光,多虧太子殿下保佑,以後還要保佑我們阿昌考狀元呢!」

那一瞬間,好像有什麼在腦海里電光火石般划過,小女孩好像想起了什麼,但是不等她抓住,很快就過去了。

至於風曦太子,小女孩倒是聽說過他的故事,只是沒想到還有太子廟。

「那個……風曦太子不是失了帝心,被朝廷廢掉了嗎?」她小聲問阿昌,「這裡怎麼會允許修建太子廟?」

「那都是許久以前的事了。」阿昌也小聲回答她,「後來,太子殿下不是飛升成神了嘛!聖人自然羨慕他,世人也不敢再詆毀他,都企盼他能護佑天下,保我們國泰民安。於是各州縣到處都開始興建太子廟,香火十分鼎盛,許願也很靈驗,太子殿下真的在天上保佑我們呢!」

小女孩跟著阿婆和阿昌進了太子廟,仰頭看著殿堂裡面巍然聳立的那個高大的太子神像——面方耳闊、星目劍眉,下巴上一圈長長的虯髯大鬍子,十分威嚴有氣勢。

阿婆進獻了一文銅錢的香油錢,虔誠許願太子殿下保佑阿昌學業有成,上完香之後就領著兩個小孩回家了。

這天夜裡的晚飯還是麵湯。

小女孩失望不已,還以為去趕集後能有一點好吃的呢。

阿婆也沒給她買糖,阿婆說話不算數。

小女孩不開心。

她沒精打采地接過阿婆遞給她的碗,用筷子攪著那一點清湯寡水的麵糊糊,結果意外地發現,麵湯底下還卧著一顆荷包蛋。

小女孩猛地瞪大眼睛,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阿婆笑眯眯地看著她:「快吃吧,你和哥哥一人一隻。」

阿昌碗里也有一隻荷包蛋,他連忙問:「阿婆,你有嗎?」

阿婆笑著點頭:「阿婆也有,剛才已經吃過了。」

「騙人,阿婆你肯定沒有!」阿昌連忙夾起自己碗里的荷包蛋,放到阿婆碗中。

阿婆哪裡捨得吃,又給他夾回去了。

然後阿昌又將荷包蛋一分為二,堅持要讓阿婆也吃。

「阿婆老了,用不著吃那麼多好的,喝麵湯就可以了。」阿婆紅著眼圈,捨不得吃那半顆蛋,非要阿昌全部吃掉。

小女孩默默坐在那裡,看著阿婆和阿昌在那裡夾來夾去,第一次知道,原來一顆雞蛋也是那麼捨不得吃的好東西。

從那天之後,小雪再沒有提過想吃雞。

她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每天和阿婆、阿昌一起喝麵湯,去趕集,幫阿婆做家務,幫阿昌割草餵雞和兔子。

家裡雖然很窮,但是阿婆十分勤快,將里里外外都收拾得乾乾淨淨。

小雪和阿昌穿的衣服雖然打滿補丁,但是針腳細密均勻,穿起來並不難看。

就那樣過了幾年,兩個小孩漸漸長大,阿婆也漸漸老了,她的腰背日漸佝僂,頭髮也越見斑白。

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阿昌很爭氣,十歲那年考上秀才,又過三年秋天,他揣著阿婆四處磕頭借來的兩串銅錢,去州城參加鄉試,輕輕鬆鬆就考中頭名,成了塍州當地的解元。

小雪也很為阿昌高興,她的哥哥有太子殿下保佑,真的要去京城考狀元了。

消息傳回村裡,阿婆喜得熱淚盈眶,皺紋縱橫的臉上久違地舒展開笑容。街坊鄰居都誇她有福,養了個爭氣的好孫兒。可是當阿婆開口向他們借錢,湊進京趕考的盤纏時,那些人卻又紛紛避之不及。

家裡連麵湯都喝不上了,只能煮一些野果當吃食。

看著阿婆腆著臉低聲下氣四處借錢,受盡奚落和冷眼,阿昌悄悄躲起來哭了。

小雪只能假裝不知道,因為她也無能為力。

盤纏最終只湊了半吊錢,阿昌說足夠了。過完年不久,他穿上阿婆新納的鞋,背上簡陋的包袱,去京城趕考。

他走的那天,下著細細密密的雪花,小雪和阿婆把他送到村口橋頭。

阿婆說,雪是祥瑞,他一定會榜上有名。

阿昌笑著點頭,讓她們等著他的好消息。

可是那天,他走了以後,再也沒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