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房上樑

正文卷

高家姐弟坐在桌前,低著頭,小口喝碗里的糊糊和咬著手裡的烙餅,完全不敢接姜曉曉夾的菜。

這一口粥一口餅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非常奢侈的美食了,尤其這烙餅,裡面摻了大油和雞蛋,又酥又香,在家裡吃都吃不到,怎麼還能夾桌上的菜吃呢?

姜曉曉無法,索性由他們去了,這人的習慣一時半會兒也改不掉,慢慢來吧。

經過今天一上午的觀察,高小拴這個人她是滿意的,雖然年紀小,但幹活做事認真賣力,可以留著長期發展,往後家裡水泥、肥皂產業正式開展後需要不少人手。

吃完飯,高小燕二話不說就搶先收拾了桌上的碗筷到院子里洗。

這活原先都是春苗和趙大嫂做的,除了她們的碗筷,還有院子里那四十多口人的碗筷要洗,這不是一項輕鬆的活計,這下有了高小燕主動幫忙,二人也能輕鬆不少。

高小拴也不敢閑著,吃完飯就跑到院子里繼續晾曬早上從山上採摘回來的桂花,還要把摻在裡面的一些枯葉灰塵挑出來,這些都是細緻活,不累人,但需要耐心。

等桂花里的雜質清理乾淨了,又打來一盆水清洗,清洗乾淨後又放在竹席上重新晾曬一遍。

姜曉曉則拉著自家娘親回了屋裡,關上門屋,把那將近一個籃球大的野蜂巢拿給姜未看,並將山上發現桂花的事說給她聽。

「這野蜂蜜不錯,不過……」

姜未一揮手,桌上頓時多了幾大罐蜂蜜,都是用玻璃罐裝著,可以清楚地看見裡面金黃色的半透明液體,「你從山上帶回來的野蜂蜜不錯,就留著自個兒吃,製作肥皂的蜂蜜就用我這些。」

天然的野蜂蜜可不常見,營養價值相當高,倒不如留給自家閨女吃,她空間里囤的蜂蜜雖多,但都是些人工養殖的蜜蜂釀製的蜜,遠沒有野蜂蜜這麼稀有。

「好!」姜曉曉笑眯眯地點點頭,她家娘親真是個百寶囊,啥都有,只有她想不到,就沒有她拿不出來的。

「還有……」姜未繼續一揮手,桌面上頓時多了幾張銀票,她今天除了去鎮上買羊,還跟春苗去送了貨,收了近半個月來的賬,原先是打算日結的,由春苗送貨後再帶錢回家。

但春苗膽子小,每天要帶十多兩銀子回家,她心裡總是惴惴不安,至於負責趕馬車的趙老頭兒,更是不敢接手這十兩銀子,索性就改成姜未每半個月去鎮上結算一次銀錢。

鎮上的冰淇淋生意也持續了兩個多月,每天將近有十多兩銀子入賬,如今加起來也賺了六百多兩銀子。

加上江喻那邊訂購的貨,她們憑藉著雪糕和冰淇淋生意總共賺了一千兩百多兩的銀子。

刨除成本,也差不多凈賺一千兩銀子!

但實際算下來,成本遠沒有這麼多,製作冰淇淋和雪糕的原材料幾乎是從姜未空間拿出來的,可以說幾乎是零成本。

一千多兩銀子,除卻家裡的一些花銷和蓋房用掉的銀錢,姜未單獨拿出五百兩銀子去錢莊換成銀票,一百兩面額的,一共換了五張。

這筆錢是存下來用來買鋪子的。

姜未知道,自家閨女一直想在鎮上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店鋪,她要提早做好打算。

「入秋以後,吃冰淇淋和雪糕的人漸漸變少,各家酒樓茶館的訂貨量少了一半……」姜未淡聲開了口,「咱家的冰淇淋和雪糕生意最多再做半個月就得收手。」

一是她空間里的冰淇淋和雪糕儲量不多了,最多還能維持半個月,二是半個月後就是中秋了,中秋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繼續賣雪糕和冰淇淋委實不太適合,等來年夏季賣更好。

姜曉曉點頭,只要她的肥皂製作成功,半個月後就可以緊接著賣肥皂了。

母女倆商量完事,出了屋子。

姜曉曉看向雞圈裡的那五頭羊,這才發覺,那五頭羊並不全是乳山羊,其中有兩頭體軀豐滿,被毛綿密,頭上頂著一對螺旋狀大角,明顯是綿羊。

但綿羊不產奶。

姜未道:「我領著那倆丫頭一起逛遍了永安鎮西街的生出區,也才找到三頭乳山羊,綿羊倒是瞧見有賣的,便全買了回來。」

乳山羊是以產乳為主要用途的山羊,一般在大胤西北地區的牧民才會大面積養殖,他們這個地區出現的少。

姜未能一次性買到三頭乳山羊已經是運氣極好的了。

如今各大鎮縣的稅收指令已經下達,很多家庭為了湊足這筆稅收,不得不賣掉家裡的一些家禽,姜未這次也是運氣好剛巧碰上,不然這種專門產奶的乳山羊,幾乎是可遇不可求的。

姜曉曉笑道:「綿羊產毛多,正好養著以後用羊毛做衣服。」

她頓了頓,又補上一句:「我看書中說綿羊毛面料舒適柔軟,最適合做衣服了。」

姜未原本是打算買回來給自家閨女開葷做烤全羊吃的,綿羊肉質鮮嫩,非常好吃,沒想到姜曉曉一心想著用羊毛做衣服,便只能點頭道:「那行,讓這綿羊多養幾天,產出的毛正好給你做幾件羊毛衫。」

雖然她空間里不缺這種東西,但既然自家閨女喜歡的話,那便養著吧。

於是,春芽的工作量又多了,除了要餵養家裡的雞兔子,還要額外去找些粗的硬秸稈或者短草來餵養綿羊。

新房子的進展也到了後尾,這天鄭師傅來找姜未。

「磚牆砌得差不多了,明兒就可以上樑,這木料你可有選擇?」

姜未點頭,看向自家規模頗大的新房,道:「梁和柱的部分我準備用杉木。」

杉木的抗腐性能和抗壓性能穩定,不易被蟲蛀,且木材重不輕易變形,是較為理想的建築材料。

而且,杉木山上就有,不需要多花大力氣就能找到很多。

作為建房承重的構架大梁,馬虎不得,姜未和鄭師傅領親自領著十多人上山尋找杉木。

山上的杉木很多,但要找到那種筆直、粗細均勻的杉木木材還是要花不少時間。

一群人忙活到申時末,差不多是五點多的時候,才抬著精心挑選的杉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