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二章

如今省城處於發展的黃金階段,郊外大片大片、無人問津的荒地,一下子成了外地廠商眼中的聚寶盆。

為了搶佔市場和先機,高文彬不僅擴大了名下工廠的規模,還買下了大片的地皮,準備開發建設。

上半年他去香港尋找商機,發現遍地可見的高樓大廈,和繁華的維多利亞海港,和川流來往的外國人,敏銳察覺到未來幾十年,華國經濟騰飛之後,房地產和旅遊業會蓬勃發展。

高文彬一回到省城,就開始著手買地,打造省城第一家規模宏大的遊樂園。

他忙的腳不沾地,還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見見顧時安一家四口。

至於林紅娜,她則是來省城避難的。

前頭林紅娜好不容易考上了省城的中專,被孫母攪和的沒上成。

孫家良三天兩頭打她,要不是孫父和兩個兒子在家,林紅娜哪天都得帶點兒傷!

林紅娜只能繼續當她的街道主任。

按說街道主任也算個好工作,雖然處理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破事,好歹福利好,一個月六十多塊錢工資呢。

老話道,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連畜生都懂得孝順父母,她生的這是兩個什麼東西!

靠天靠地,靠誰也靠不住!

還是得靠自己!

現在改革開放了,外面房價倒是沒漲多少,林紅娜未雨綢繆,打著給兩個兒子攢家產的口號,想從孫父手中摳出養老錢來,去好地段買上幾套房子,全寫在自己名下,到時候老了,也能租出去,舒舒服服過日子。

孫母從孫子們身上看到了家族復興的希望,一看到孫天寶兄弟倆,滿臉皺紋都像菊花開。

當年孫家良小時候也是聰敏好學,街道鄰居人人誇,誰能想到現在兒子又喝酒又頹廢,日子過的連個流浪漢都不如。

至於二孫子壯壯,雖然腦子不如哥哥,也是個懂事的孩子。

只有林紅娜,對兩個兒子這麼些年不親近自己,心懷埋怨。

孫母在外人面前,對孫天寶也是一口一個誇。

街道上偶爾傳來孩子們的奔跑嬉戲聲,孫天寶只是偶爾側著耳朵聽一聽,然後又安靜看書,這幾年孫家沒有以往風光,孫母脾氣乖張又刻薄,只有說起大孫子臉上才滿臉笑。

等孫天寶上了小學,一路讀到高中,才發現這孩子是真聰明,在學校里年年拿獎狀回來,每次考試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孫家良面對兩個兒子,也會露出作為父親的柔情。

她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孫天寶是孫家良的親生兒子,二兒子壯壯,林紅娜這個當媽的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誰的,十有八九是那個鍋爐工。

七十年代末的六十多塊錢,還是很經花的。

孫天寶從小身體不好,長相隨了孫家良,文弱秀氣,跟林紅娜不甚親近,倒是和孫母親近的很。

只當孫母王婆賣瓜,自買自誇。

不過,這些孫家人可不知曉,兩個孫子一樣疼。

孫母在廚房做飯,幹家務,孫天寶身體不好,不能跟隔壁外面的孩子一樣跑跳嬉戲,就那本書坐在安安靜靜的坐在小板凳上看書。

「……我家天寶打小起就聰明,從小他爺爺也沒怎麼教他,這孩子兩三歲上就自己搖搖晃晃去拿書架上的書,他爺爺在家裡寫毛筆字,天寶就在旁邊看,誰也沒給他說這個字念什麼,隔幾天,天寶就自個兒會了……」

孫母退休在家,孫天寶儼然成了她的小跟屁蟲。

起初孫家的鄰居聽了這話,面上不說什麼,心裡卻是不屑一顧。

孫母得意非凡,孫父老懷欣慰的同時,說著孫子跟孫家良小時候一樣聰明,就忍不住嘆氣。

林紅娜權衡利弊,又把心思盤算到兩個兒子身上。

別當她不知道,孫父手裡絕對有巨款!

孫母不待見林紅娜,攥著錢說什麼也不往外拿,孫父猶豫不決,林紅娜說的口乾舌燥,眼看著孫父要點頭同意了,沒想到半路孫家玉又跳出來了。

孫家玉年歲上漲,腦子沒跟著變聰明,自私自利的性子倒是顯露無疑。

她離了婚,前夫很快娶了美嬌娘,孫家玉心裡不得勁,打定主意找了好人家,打臉前夫。

就孫家玉那個腦子,好人家沒找到,渣男一打一打的。

奔四的年紀總算遇上個勉強靠譜的鄉下漢子,孫家玉可能想開了,也沒跟家裡說一聲,不聲不響就跟鄉下漢子領了證。

領證就算了,關鍵她還有臉回來跟父母要嫁妝。

孫母一口氣沒上來,差點兒給氣死,那個鄉下漢子除了人品,其他的實在拿不出手,沒個正經工作,鄉下就一個破院子,那老院雖有三間房,還帶個半畝地的小院,瞧著是挺好,可那三間房都是土坯牆茅草屋,西邊那間連屋頂都沒了,住進去坑坑窪窪,晚上睡不著就看月亮數星星?

孫家玉不想出進去,也不想回娘家受氣,居然異想天開想讓娘家陪嫁房子。

孫父不給,她在家大吵大鬧,挨了一巴掌跑了。

三天後,孫家玉結婚,表面上孫父給閨女添妝,就孫母給了三十塊錢,實際上結婚前一晚孫父抽煙憋了大半天,煙霧繚繞中深深嘆了口氣,當天晚上去了孫家玉宿舍,往孫枕頭底下塞了兩百塊錢,算是當爹的給閨女的壓箱底錢。

因為沒腦子的孫家玉,孫父再也不鬆口提買房子的事。

林紅娜氣急敗壞,剛想找個機會給孫家玉一點顏色瞧瞧。

外頭就傳來了消息,鍋爐工崔大從農場回來了!

崔大就是林紅娜當年的相好,為了林紅娜心甘情願去勞改。

崔大也是個命苦的,親爹在解放前是倒爺,專門吃這碗飯的,後來解放了,崔大爹給政府安排到煤礦廠當工人,一個月挖煤能有四十多塊錢,比起以前風裡跑雨里來四處跑,三天兩頭不著家,這個工作臟累些,倒也安穩。

天有不測風雲,六幾年一個暴雨夜,崔大爹跟工友下礦挖煤,就遇上了煤礦崩塌,崔大爹沒跑出來,給壓在下頭,等把人救上來,崔大爹躺在擔架上光有出的氣沒有出的氣了,眼瞅著人不好,礦場領導打了電話趕緊往顯醫院送,到半路上人就沒了。

從那以後,崔大頂了他爹的工作當鍋爐工,可是他家一家六口人,弟弟妹妹嗷嗷待哺,老娘身體也不好,光靠崔大的工資根本不夠花,崔大只能重操父業,不上班的時候就在黑市泡著,專門來黑市做生意的人介紹門路,他腦子活泛,人聰明會來事,賺的中間費也不少。

如果沒遇上林紅娜,崔大自然不會去勞改。

勞改十來年,崔大老的跟四五十歲的老頭子一樣,手腳粗黑,走路一跛一跛的。

漆黑的夜,崔大走過老巷子,摸索著進屋,崔家老母親坐在炕上,看了半天才認出來這是自己兒子。

「兒啊,你可算回來了!」

崔大噗通一聲跪下去,「哐哐」磕了幾個響頭,母子倆抱頭痛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崔大一走這麼些年,崔家頂樑柱沒了,幾個弟弟妹妹,送人的送人,自謀生路的自謀生路,最小的弟弟去火車軌道上扒火車,再也沒回來。

林紅娜答應照顧家裡弟妹的話,全是鬼話。

「娘,兒子不孝!為了個蛇蠍賤女人,毀了一家子!」

崔大看清楚林紅娜的嘴臉,知道這個女人純粹是利用他,恨的咬牙切齒。

他說什麼也要找林紅娜討了公道!!

崔大一連幾天悄無聲息出現在孫家附近,要不是附近的鄰居認出來,林紅娜真可能遭遇不測。

一想到,崔大隨時有可能找自己尋仇,就嚇的脊背發涼。

孫家的院牆就兩米多高,崔大半夜也能翻進來。

為了保住小命,林紅娜借口身體不舒服,貼身帶了幾百塊錢,跑到省城來,天天在便宜的招待所里提心弔膽躲著。

林瑤在招待所休息好,高文彬上門探望,偶然間瞥見不遠處躲躲藏藏出門吃飯的林紅娜。

顧時安也注意到了林紅娜,林紅娜戴著大蓋草帽,粗衣粗褲,眼神躲閃,瞻前顧後,貼著牆角走路,一有什麼動靜就如驚弓之鳥,明顯是躲著什麼人。

林瑤碰碰顧時安,夫妻倆交換下眼神,顧時安默不作聲記下了林紅娜走過的路線。

林紅娜躡手躡腳貼牆走,很快消失在人流中。

高文彬到了招待所,道自己晚上訂了餐廳,邀顧家一家四口去聚餐。

這些年,高文彬跟顧家關係親密,顧時安點頭應了,高文彬要去看郊外的地盤,匆匆上了車。

省城靠海吃海,顧家一家四口出發,登上了去海島的客輪。

暑假省城旅客多,年輕姑娘們也學著打扮起來,六七十年代衣服大都是黑白灰藍,姑娘們偶爾想穿件鮮亮的布拉吉裙子,都要攢上好幾個月的布票,現在雖然也是憑票供應的年代,但是開放了後,姑娘家可要時尚多了。

省城海島上駐紮著海軍,島上部隊家屬區的孩子倒是不愁吃穿,島上的生活跟外面那些小縣城差不多,按人頭分細糧粗糧,有供銷社賣的橘子糖跟高粱飴,長白糕、桃酥、蜜三刀、江米條、芝麻酥,還有各種點心,雖然大多數時間吃不上,但是孩子們過年過節吃的小嘴鼓鼓,兜兜里也裝的滿滿的,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更何況在島上生活,軍嫂們還時常能帶著孩子們去趕海,撈些海貨回來,自家蒸了吃或是熬湯喝,都是極鮮美的。

客輪上陽光明媚,顧家一家四口上了島,

島上的漁民和軍嫂三五成群去海灘上趕海,顧家四口去了島上有名的沙石海灘。

這是海島上的一片大海灘,沙質柔軟,綿延數百米,每當海水退去,大片礁石露出水面,就是島上老百姓趕海的好時機。

不說別的,海島礁石岩壁、細軟沙灘上,總會藏著各種各樣的美味,生蚝、螃蟹、海帶、海螺,個頭都還不小呢,有的海螺有兩三隻手指粗了,看起來肉嘟嘟的,島上的老百姓都忙著打漁、上工、幹活兒,一天天忙的團團轉,很少能有空閑時間來沙灘上趕海散心。

島上老百姓家裡靠打漁為生的不少,在海里打漁歸來,個頭大的魚都拿出賣錢,剩下的小魚小蝦小蟹,就自家留著吃,他們不用出門趕海一日三餐也有各種魚蝦海鮮吃。

林瑤拿著買來的竹籃子,圓圓和兜兜顛顛兒跟在後面,母女倆學著島上軍嫂的樣子,在海灘上抓螃蟹和蝦。

或許是沒人捉或是天敵少的緣故,海島上的海螺、螃蟹行動起來慢的可愛,人家提著籃子、木桶過來抓它們了,這些傢伙兒還慢吞吞在淺水區或者沙灘上往前爬,十足十的不慌不忙,有的甚至自個兒往籃子里鑽,這樣送上門來的美味,圓圓自然毫不領情笑納,沒多會兒功夫,提來的小竹籃就裝的滿滿當當了。

顧家一家四口真是不虛此行,兜兜撿了不少蝸牛螺,圓圓掃蕩了大半籃子海帶,一家四口還是顧時安運氣爆棚,人家撿到了海參,給圓圓和林瑤樂的,一下午嘴巴就沒合攏。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散落下一片玫瑰色的金光,海灘上潮水隨著天邊雲色漸漸褪去,踏著風浪歸來的漁船,悠悠晃晃靠岸,頗有種漁家唱晚的舒適跟悠閑。

島上晚風習習,有早歸的漁民在船上掛了馬燈,當晚霞染紅天際的時候,顧家一家四口踏上了回省城的客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