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正文卷

第一百三十一章

六七十年代,作為國營大廠的棉紡織廠那是鐵飯碗,能當上吃國家飯的工人一輩子吃穿不愁。

現在可不一樣了,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外投資商來華建廠,各大工廠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國外廠商資金雄厚,生產設備一流,加上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經營模式老舊的國營工廠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軋鋼廠和棉紡織廠可是雲水縣的龍頭產業,只要其中一個效益不好,縣領導就愁的睡不著覺。

聽說南方已經劃分經濟特區了,往後特區的經濟增長絕對不可小覷。

新組建的領導班子大力提倡國營工廠改革,為了動員各廠領導,那是三天一大會,五天一小會。

就這樣,各廠的領導態度也是模稜兩可,風雨不動安如山,都處在觀望不前的狀態。

誰也沒想到,棉紡織廠率先召開全體員工大會,通過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順利拉到了投資的大股東,這幾個月廠里效益連翻了好幾倍,工人的工資也上了不少。

那個林副廠長還搞了個套什麼先進個人制度,鼓勵廠里的技術員、工人參加廠里的技術大賽,不管是什麼出身,只要在技術大賽上獲獎,不僅有獎金拿,全調任到相應的部門去工作。

這幾個月棉紡織廠的員工都跟打了雞血一樣,拿著廠里發的技術手冊翻來覆去的看,員工們白天上班,晚上背誦手冊,雖然累些,可是懷揣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念想,大伙兒一丁點也不覺得辛苦。

家裡確實缺錢,張家兩個舅媽也就收下了。

就是沒有顧滿倉爺仨兒的。

二舅媽恨鐵不成鋼的瞥了她一眼,又往林瑤腦門上用力戳了一下,「你個傻的,平時看著挺聰明的,怎麼就不開竅呢!這麼好的糍粑,在鍋里煎一下裹上紅糖,最是養氣補血,是給咱們女人補身子用的,家裡幾個鬼小子整天胡吃海喝,跟倆屁簍子似的,見天在家噗噗噗放臭屁,還用補個屁!咱們當女人的才需要補呢,一天天在家幹活操心的,還月月流血,不興吃點好的?

跟你說實話吧,這些年家裡寄來的好東西,舅媽我願意給誰就給誰,從來沒給你二舅吃過一回!男人都是狗東西!咱女人不心疼自己就沒人心疼了。」

兄弟倆不服老,過不上在家蹺著二郎腿嗑瓜子的日子,有點忙活的,精神都跟著好起來。

有些精明的家長著重培養自家孩子的英語口語。

舅舅家開了養豬場,剛開始資金周難免吃力。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下田地包產到戶,老百姓幹勁十足,家裡的日子也跟著好過起來。

張翠蘭&林瑤:「.這話,說的很有道理啊。」

張翠蘭沒要那些瓜子花生什麼的。

說完,二舅媽奔到後頭小屋裡,只聽見窸窸窣窣一陣細響,挎著個小籃子出來了。

大舅媽在邊上表示贊同。

張大舅從大隊長職位上退下來,跟張二舅一起開了個養豬場。

大舅媽一邊用毛巾擦了臉,二舅媽悄悄去菜園裡摘了大半筐水芹菜,笑著遞過來,「翠蘭,自家沒什麼好東西,就幾把水芹菜,拿回家包餃子味道可鮮了。」

現在想去拉投資也不好找了,要知道給棉紡織廠投資當大股東的,可是以前縣裡首富高家。

不光廠領導見了棉紡織廠的幹部笑開了花,一路給棉紡織廠開綠燈,縣裡的老百姓也絞盡腦汁想進棉紡織廠。

家裡人說著話,二舅媽突然神秘兮兮往外瞅了瞅,關上屋門道,「瑤瑤啊,你嫂子前頭給我寄來幾斤糯米粉,我都給打成糍粑了,你拿回家一盤跟圓圓兜兜,你媽一塊兒嘗嘗。家裡還有些小零食你一塊帶上。」

婆媳倆上門的時候,大舅媽和二舅媽正在家搬乾柴呢,見妹妹上門,忙放下手裡的活兒,又是端茶又是給拿雞蛋糕,初夏的天兒的額頭上忙出了一層薄汗。

張翠蘭和嫂子們說了話,從包里掏出一踏大團結,給嫂子們周轉用。

「嫂子,這些我家都有,你留著給孩子們吃。」

上了高中的顧兜兜圓圓兄妹倆,也饒有興趣,每天早晨捧著一本外語名著,搖頭晃腦跟著收音機讀英語。

有魚湯喝,這爺仨也不算吃虧。

張姥娘盤腿坐在炕上,吃一口林瑤端來的蝴蝶酥,再拿起茶壺給自己續了杯水,淡淡的槐花蜜香四溢,她喝了一口,甜的沒牙的嘴一癟一癟。

別問為什麼,問就是狗男人不配吃。

後來,顧副局長專門跟老太太解釋一下。

兜兜圓圓一有空就練口語,到了巷子里休息的點兒,就縮小音量,不去打擾巷裡的街坊鄰居。

其他廠的領導叫苦不迭,早知道他們就跟著改革了。

張翠蘭才恍然大悟,英語就是外國人說的話,想賺外國人的錢建設祖國,不會交流咋行?

張翠蘭老兩口欣然接受。

張翠蘭看了看,水芹菜鮮嫩的能掐出水來似的,仍舊樂呵呵誇倆嫂子菜種的好。

老顧家的女眷,包括圓圓吃的滿嘴都是甜糍粑,就連肥貓糯米,也舔了舔糍粑上的紅糖。

改革開放後,操著怪裡怪氣英語,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也開始湧入各大城市,英語的地位也跟著水高船漲。

老太太聽了一輩子中國話,頭一次聽見啥鳥語……英語,這嘰里呱啦的,說的都是些啥啊?

張翠蘭讓嫂子別忙了,沒啥大事兒,就是買了點心送來給娘家人嘗嘗,待會兒就回了。

別看高家家道中落十來年,現在的掌門人高文彬著實厲害,舉家喬遷到省城沒兩年,迅速買下郊區大片的荒地,投資建廠,如今省城的商界,高家跺一跺腳,也要抖三抖。

於是,婆媳倆就提著二舅媽送的糍粑,在小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吃的時候用筷子夾著糍粑在紅糖中滾一下,沾滿紅糖,熱乎乎就送到嘴裡一咬,扯出一道雪白晶瑩的里肉,別提多香了。

張翠蘭和林瑤買了蝴蝶酥和水果,抽空去了趟鄉下。

當然了,為了補償這爺仨,林瑤特地給燉了魚湯。

兄妹倆剛開始練口語,可給張翠蘭聽得一愣一愣的。

不知道林副廠長怎麼跟高家有的交情,反正棉紡織廠改革成功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

林瑤也道,糍粑多珍貴啊,她不能要。

「那那可不行,來了家哪有不喝口茶就走的。」

林瑤探著脖子一看,直接愣住了,好傢夥,糍粑、炒瓜子花生地瓜干真是全了。

七月放暑假,林瑤去省城開展品交流會,一去就是一星期。

顧時安跟媳婦結婚這麼多年,除了外出訓練、辦案什麼的,從來都是形影不離的。

林瑤一下子去七八天,他不捨得,兜兜圓圓也嚷嚷著不想媽媽走。

顧滿倉老兩口倒是悠哉悠哉。

得,乾脆一家四口全跟著去了省城。

兜兜圓圓放暑假,顧時安前幾天剛接到省成來的調令,九月到省城公安廳特警總隊任大隊長,跟他一塊調走的還有大頭哥,徐向前進了監察管理總隊。

這也意味著林瑤需要面對家庭和事業的取捨。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開眼,林瑤還沒做決定,省城棉紡總廠來了消息,現在廠里缺公會主任,高文彬也給她拋了橄欖枝,請林瑤去自家工廠當廠長。

兩個喜訊從天而降,林瑤還沒激動呢,兜兜圓圓兄妹倆先嘰嘰喳喳的討論個沒完。

顧春梅倒是比林瑤好抉擇多了。

現在供銷社的生意一落千丈,早不是當初人人羨慕的好工作了。

一個月拿著幾十塊錢,還不如外頭賣瓜子賣冰棍賺的多。

大頭哥的調令一來,她麻溜兒辭了供銷社的工作,在家打包行李,準備進省城開始新生活。

她都盤算好了,到了省城開個小賣部,聽林瑤的建議,按上一部電話,按照分鐘收錢,日子照樣過的瀟洒。

徐父徐母不想挪動,二老故土難離就在雲水縣養老了。

顧時安兩口子不著急下決定,打算帶著孩子們先去省城看看再說。

隔天一家四口就坐上了前往省城的火車,走了五六個小時,火車才進站。

省城火車站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火車站附近有座西式教堂,教堂閣樓上懸掛著一口巨大的時鐘,大理石雕刻的,看上去很是震撼人心。

兜兜圓圓兄妹倆這幾年跟著父母走南闖北,見過世面多了,一點兒不跟其他孩子一樣好奇又手足無措。

圓圓牽著林瑤的手,跟媽媽咬耳朵。

「媽媽,那個哥哥穿的喇叭褲,我哥也有一件。」

林瑤順著閨女的人目光看過去,差點兒腳下一滑,幸虧顧時安伸手把她扶住了。

顧時安長臂護著林瑤,兩人同時看向火車廣場四周打扮時髦的年輕青年,各個穿著拖地喇叭褲□□鏡,肩膀上扛著個收音機,跳著時興的迪斯科。

當父母的默默不語,顧兜兜先忍不住了,那是他尷尬的中二病,看見電視里跳舞的青年,忍不住也買了一件,在屋裡穿了一下就趕緊脫下來,壓箱底了。

天知道圓圓這丫頭怎麼知道的!

顧兜兜哼哼哈哈把事情說出來,俊秀少年耳朵紅到脖子根。

林瑤卻是鬆了一口氣,她不是反對兒子穿喇叭褲,一想到兜兜留著一頭捲毛,穿著喇叭褲,扛著收音機在廣場上群魔亂舞。

當媽的實在受不了啊。

圓圓看哥哥快燒起來了,忙亡羊補牢捂著肚子喊餓。

一家四口去火車站外的店裡吃餛飩。

圓圓一直瞅著隔壁攤上的羊肉湯,攤主殷勤道:

「小姑娘喝羊肉湯不?」

顧時安眼神掃過來,問閨女吃不吃,圓圓想點頭,可是她剛才在火車上剛吃了,白菜肉丁餡的包子,紅燒肉青菜盒飯,又吃了餅乾……

實在是吃不下了。

小姑娘擺擺手,表示臨走的時候一定來光顧。

一家子出門在外,當父母的總是先照顧孩子。

顧時安可不這樣,他把倆孩子安排到一邊吃飯,自個兒護著林瑤,夫妻倆坐在一起,親親熱熱的吃餛飩。

火車站這家餛飩店,店裡師傅手藝不錯,一碗纖薄清透的小餛飩,撒上芫荽和一勺豬肉,乘客們個個吃的吸溜。

林瑤這麼多年還是那個小鳥胃,吃了半碗就飽了。

剩下的顧時安包圓了。

隔壁桌的原圓圓眼巴巴瞅著爸爸大口吃著媽媽剩下的餛飩,可憐巴巴道。

「哥,我也吃不下了。」

這丫頭可不是胃口小,而是在火車上又吃餅乾又吃大列巴,才吃不下的。

老顧家的軌跡,孩子吃飯不能剩下。

剛才還不是為了救哥哥,圓圓也不至於嚷著肚子餓。

顧兜兜嘆口氣,認命伸出手,幫妹妹解決掉剩下的餛飩。

兄妹倆從小就知道不能打擾,爸爸媽媽說話。

小時候,兄妹倆出門,爸爸媽媽在屋裡忙,圓圓急脾氣要去叫媽媽。

老成的顧兜兜捂住著妹妹的嘴巴。

「……」

兄妹倆想起往事,彼此看看,伸伸手表示無奈。

有時候爸媽感情太甜蜜,也挺磨人的。

一家四口吃完餛飩。拎著行李往招待所走,路過省城新開的菜市場。

一群拎著籃子的大媽在那買老鄉養的老土雞,其中一個老太太探頭看價格,哎呦呦的叫起來「一隻土雞整隻兩塊錢,老母雞一隻兩塊五,你咋不去搶?」

養雞的老鄉開口解釋。

「這是自己養的好雞,吃蟲子長大的,有營養呢!」

「有營養也忒貴了。」

那個大媽又猛地拔高了音調。

「咋地,我要的老母雞沒了?」

「沒了,沒了,老母雞賣的最快,你不要別人買哩。」

大媽在那不依不饒,糾纏著要跟賣雞的老鄉吵架。

大熱天的,老顧家一家無心看熱鬧,腳步匆匆去了招待所。

如今的招待所也是改頭換面,木地板,電燈泡,房間里12寸的長風牌台扇早就開足了風力,吹出來的風涼絲絲的很解暑。

顧時安去給倆孩子打水,林瑤在屋裡休息了下,想等緩過來,領著孩子們去外頭看看。

沒想到,一出門就碰上了高文彬,還有……林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