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修鐵路

正文卷

第892章 修鐵路

「殿下,如果我們想蒸汽船或火車的話,大漢真的肯賣嗎?」

詹事府中,胡濙一臉激動的向朱瞻壑問道。

本來他對這件事抱的希望不大,卻沒想到峰迴路轉,朱瞻壑竟然答應了,所以當他從李齊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激動的再次進宮求見朱瞻壑,因為他想從朱瞻壑這裡親自求證。

「不錯,大明與我大漢是兄弟之邦,蒸汽機對別國保密,但對大明卻可以破例!」

朱瞻壑笑呵呵的說著場面話,要不是大明那邊快要仿製成功了,他才不會把蒸汽機拿出來銷售!

另外直接把蒸汽機的成品賣到大明,也能打擊大明仿製蒸汽機的熱情,畢竟有現成的蒸汽機可用,又有誰願意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仿製?而且就算仿製成功,恐怕蒸汽機的效率也要比大漢差得多,要知道大漢的蒸汽機早就經過無數代的改良了。

「太好了!多謝殿下!」

得到朱瞻壑肯定的回答,胡濙也激動的大叫一聲,連禮儀都顧不得了。

「你也不要太激動,只要是帶蒸汽機的東西,價錢可都不便宜,比如蒸汽船已經出現多年了,但現在大漢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風帆船還是佔據著主流,就是因為蒸汽船太貴,哪怕我們大漢朝廷也造不了太多。」

朱瞻壑先給胡濙打預防針道,當然他說的也是實情,無論是蒸汽船還是火車,價格都是極其昂貴,比如大漢的海軍,到現在也只有二十多艘蒸汽戰艦,剩下的輔助戰船還是以風帆船為主。

「殿下,火車貴嗎,如果我們要買火車的話,您能賣給我們多少?」

胡濙這時也冷靜下來,當即向朱瞻壑問道。

相比蒸汽船,胡濙更看重火車,之前他們從北征港乘坐火車,僅僅幾個時辰就抵達了西京,這也使得西京雖然不臨海,但其實和臨海也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大明那邊的北京和天津,情況和西京與北征港類似,如果在北京與天津之間用上火車,將大大的拉近北京與港口之間的距離,這對北京來說十分重要,因此胡濙才會問起火車。

「相比於蒸汽船,火車的價格算是便宜的,但火車最貴的不在車子,而在於鐵路!」

朱瞻壑笑著解釋道。

「鐵路?」

胡濙聞言先是一愣,隨後這才猛然想起來,火車是在兩條長長的鐵軌上行駛的,一段鐵軌可能不貴,但如果鋪幾十里,甚至是幾百里的鐵軌,那花費的可就是個天文數字了。

「殿下,如果在北京與天津之間修建一條鐵路,再加上運行的火車的話,您覺得需要多少錢?」

胡濙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再次開口問道。

「這個不太好說,天津和北京的距離雖然不算遠,但鐵路的修建卻需要勘探地形,規划出路線後,才能計畫出工程量,不過以大明的國力,修建這麼一條比較短的鐵路,應該不成問題。」

朱瞻壑笑著回答道。

幫助大明修建鐵路,不但可以狠賺一筆,而且還能將大明的鐵路交通掌握在手中,這也是後世列強爭著想給大清修建鐵路的原因之一。

「這麼說大漢真的願意幫我們建造鐵路了?」

胡濙聞言再次興奮的問道,想到北京與天津之間也能用火車通行,那可太方便了。

「當然可以,不過這麼大的事情,胡尚書你一個人就能做主嗎?」

朱瞻壑卻有些懷疑的看了胡濙一眼道。

胡濙雖然管著戶部,而且又是內閣大臣,但不要忘了,內閣里還有楊榮和楊溥,而且現在張太后主政,像修建鐵路這麼大的事情,必須要有張太后點頭才行。

「只要大漢願意幫我們,我就有信心說服太皇太后和內閣!」

胡濙卻十分自信的說道。

隨著海貿的發展,天津做為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也越發的重要,而北京與天津之間的道路,更是常年爆滿,甚至經常發生擁堵,這也嚴重影響到京城與天津之間的交流。

但如果有了鐵路,將極大的緩解北京與天津之間的交通緊張,因此胡濙才敢說有把握說服張太后和內閣,畢竟鐵路的事無論是於公還是於私,都是意義重大。

「好,我可以向你承諾,只要大明那邊同意,我們大漢就能承建伱們的鐵路!」

朱瞻壑當即也拍板道,修鐵路這種穩賺不賠的買賣,他可沒有理由拒絕。

得到了朱瞻壑的承諾,胡濙也再次興奮的道謝,想到日後天津與北京之間火車來往的畫面,他也禁不住心中激動。

不過胡濙畢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冷靜下來再次道:「殿下,除了鐵路和火車外,還有大漢的蒸汽船,我們也急需這種船隻,只是不知道大漢能賣給我們多少?」

「這個……」

朱瞻壑聞言也暗自盤算了一下,之前蒸汽船的建造,只有北征港的造船廠,受限於蒸汽機的產量,蒸汽船的產量也不大。

不過後來朱瞻壑讓人在西海岸的幾個港口,也分別建造了造船廠,並且開始陸續出產蒸汽船,但就算如此,蒸汽船的建造只能說勉強滿足大漢國內的需求,想要擠出來銷售給大明,數量上肯定不會太多。

想到這裡,朱瞻壑終於回答道:「蒸汽船在我們大漢也十分搶手,不但朝廷需要,民間也需要,至於能賣給大明多少,我需要找人詢問一下,不過你放心,我會盡量給你們擠出一些的!」

「那就有勞太子殿下操心了,我這就回去,和使團商議一下具體的購買事宜!」

胡濙聞言也再次高興的道,今天他來見朱瞻壑,收穫實在不小,他也需要和使團的人通一下氣,好讓他們做好接下來的商談準備。

幾天之後,大漢與大明正式達成一份關於關於修建鐵路和購買蒸汽船的協議,這兩樣是大明現在最需要的東西,至於其它用到蒸汽機的機械,可以放到以後再談。

當然大漢也借著這份協議,換取了大明在一些利益上的讓步,可以說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