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番外一 萬世通 朝陽小世界後

正文卷

第四百六十五章 番外一 萬世通 朝陽小世界後世番外

萬謹言天生就不愛說話。

他在醫院剛出生的時候, 別的新生兒都哭得洪亮無比,唯獨他,一點聲響也不出, 差點讓他的父母以為他活不下來, 還是一旁的護士狠狠拍了拍他的屁股,他才如屈尊降貴般的,輕輕嗚咽出聲, 即便如此, 那聲音也依舊如小貓一樣,細弱微小。

嬰幼兒時期, 萬謹言也不比其他孩子活潑,哭聲總是壓抑著,要多細微便有多細微。

他的父母總擔心他養不活,後來萬謹言成功度過了嬰幼兒時期,他的父母便又開始擔心他的智力會不會有什麼缺陷。

直到萬謹言安安穩穩活到八九歲,智力正常,他們才放下了自己的擔心,開始接受自家兒子只是不喜歡說話的事實。

因為萬謹言不愛說話,其他的小朋友都嫌棄他沉悶, 不願意跟他玩,萬謹言就這樣孤獨又不合群地度過了幼兒園和小學,後來到了初中, 萬謹言的成績莫名其妙地有了提升,作文常常在國賽得獎, 他便得了老師的喜歡, 也讓其他同學詫異驚嘆, 雖然萬謹言依舊不愛說話, 但是來找他來諮詢問題的同學卻多了,而同學們很快便也發現,雖然萬謹言很少開口,卻出乎意料地有耐心,因此,他也漸漸有了幾個朋友。

到了高中,大家都懂了事,知道人與人交往的界限,更不會有人刻意排擠他——畢竟萬謹言考進的是封閉式管理的重點高中,高考在即,人人都埋頭苦讀,又有誰會在乎萬謹言是不是沉默寡言?

萬謹言也十分習慣這樣的生活,若非必要,他可以一天也不說一句話,然而生活在集體當中,總不能時時刻刻沉默,總有些時候,會讓人不得不開口。

比如老師考校的時候,又比如現在。

而在其中作為反派的,自然是萬世通在戲曲中的角色——史不通。

班主任很滿意,他覺得萬謹言不愧是他們班級里最沉穩專註的男生,完全不受外界環境的騷擾,說不講話就不講話。

作為一個話癆,她最討厭這樣的啞巴了。

其實以前女孩的同桌並不是萬謹言,而是一個和女孩一樣喜歡說話的女生,大抵是因為她們在上課的時候也喜歡竊竊私語,班主任一怒之下,就把這一對好夥伴硬生生拆散,把全班最喜歡說話的女孩放到了全班最不喜歡說話的萬謹言身邊。

知道這一點後,同桌原本的鬱悶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開始有些躍躍欲試,試想,要是能把這樣一個啞巴帶得愛說話起來,那該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啊!

可惜,她的嘗試總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久而久之,同桌便發現了,雖然萬謹言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很少發言,但並不代表他就在無視她的話,反而,萬謹言比其他許多人更加願意耐心傾聽他人的言語,只是因為他不愛說話的特質,導致他時常會被那些不熟悉的人誤解。

今天,就是這樣一個時刻。

事實上,萬謹言當然知道這個與他同名的詩人——萬世通,萬謹言。

當然,後世雖然有人證明萬世通並不是真正散布謠言的人,但是斯人已逝,為時已晚。

但在遭受牢獄之災後,「萬謹言」便成了喪家之犬,不僅仕途無望,而且還成了啞巴,從此顛沛流離,一生貧困潦倒。

說起來這也是封建社會壓迫人權的一個典型案例了,雍朝末期,最後第二任皇帝排行第九的女兒,也就是九公主,與皇宮裡的一個太醫相戀,卻被當時的皇帝無情拆散,皇帝將九公主許給了一位御史的兒子,擇日嫁娶。原本若是沒有意外,這兩個小情侶或許也就壓抑住情感,各自婚嫁了,誰料不知怎的,有人將九公主與太醫相戀的事情傳了出去,傳得沸沸揚揚,導致全京城都知道了九公主與太醫有私情的事情。

可見封建社會對當時婦女的壓迫。

隨著這齣戲的流傳和後續越來越多的藝術加工,史不通在戲曲里被人們罵了幾百年。

講到這裡,同桌心有戚戚,幾乎感同身受。同為話癆,她十分能理解這種有千言萬語想要訴說,卻因生理缺陷,不得不壓下的感覺,簡直像是洪水被堵在了高牆後,一點也傾瀉不出來,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也正是因為「萬謹言」受了這場磨難,他的詩詞風格,才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連堂堂公主都無法婚姻自由,更遑論其他人了。

不得不說,班主任這一舉措的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至少在上課期間,班主任再沒有見到女孩和別人交頭接耳了。

「萬謹言,不過這個名字也很適合你誒,感覺完全就是為你量身打造的!」

而據聞傳出九公主與太醫之事、導致九公主身亡的人,正是萬世通。

同桌是個笑容甜美的女孩,長得很可愛,活潑開朗,可惜,她是一個話癆,時常喋喋不休,像只小麻雀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

也就是這個時候,「萬謹言」才拋開了富家公子的外殼,真正地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

同桌的話癆之力越發濃厚,已經讓她的前任同桌兼好閨蜜也不堪受擾,借做作業的借口兩耳不聞,前後桌也尿遁了,同桌看來看去,周圍就只剩下了一個沉默的萬謹言。

他是雍朝末期的一個有名的詩人,因為雍朝輕視詩詞歌賦,所以雍朝優秀的詩人和詞人很少,「萬謹言」算是其中少有的一個。

「據說古代那位詩人雖然也叫謹言,但好像是因為他太愛說話,所以他的長輩才給他取了這個字,希望他能安靜一點……和你完全不一樣……」

——當然了,要是萬謹言能受到同桌的影響,稍微活潑一點,也不是什麼壞事啦,畢竟每次和萬謹言談話的時候,總是他在唱獨角戲,往往他說十來句話,萬謹言才會「嗯」一聲……這太沉悶了,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而他在詩歌風格上的轉折點源於那場牢獄之災。

「喂,萬謹言,你的名字,和那個大詩人一樣誒!」同桌用筆戳了戳萬謹言的胳膊。

「萬謹言」的早期作品,寫的大多是一些傷春悲秋、無病呻[yín]的詩歌,一味追求辭藻,但沒什麼營養,尤其是青年時期的作品,幾乎都被這種類型的詩詞覆蓋了,反倒是他童年時寫的詩句還有幾分靈性。

不過也有人找出雍朝時期民間改嫁的案例,證明雍朝時期的民風尚未保守到如此程度,質疑九公主的真正死因,開始陰謀論,懷疑九公主或許不是死於風言風語,而是死於宮闈陰謀和朝廷鬥爭……不過這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在遭受牢獄之災前,「萬謹言」是萬相國的孫子,雖然並不受寵,卻也是富家子弟,衣食無憂,不缺榮華。

話癆和啞巴的切磋,總是啞巴更勝一籌。

同桌開始在萬謹言耳邊喋喋不休地講起了這個詩人的經歷,儘管這個詩人的故事萬謹言已經讀過很多次了,但他此刻依舊安靜地傾聽著。

果不其然,每當女孩忍不住心中的話癆之魂,開始找萬謹言說話時,得到的只有對方點頭或搖頭的動作……要萬謹言出聲,簡直比登天還難。

也因此,萬世通得罪了皇室,受了牢獄之災,不僅仕途毀於一旦,還在獄中成了啞巴,從此貧困潦倒。

所以,在屢戰屢敗之後,同桌就把目光放到了別人的身上,別忘了,雖然同桌是個啞巴,但是她還有前桌和後桌啊!大不了,她就「千里迢迢」去教室的另一頭尋找她的前同桌,畢竟牛郎織女隔了銀河都能相見,她和好閨蜜不過才被隔絕在教室的兩端罷了,又有什麼困難?班主任這個「王母」難道還能管她們下課站在哪裡嗎?

所以,一般情況下,同桌不會來騷擾萬謹言,如果有一天她又來騷擾萬謹言了,那便只能說明,她周圍的人都已經被她給騷擾遍了。

作為史不通的原型,萬世通也經常受人誤解。

「但是那個詩人好可憐啊,後面遭遇牢獄之災,成了一個啞巴,這下子就算再愛說話,也說不成了……」

九公主之死讓人扼腕,後面民間有詞作大家以九公主為原型,創作出了一出折子戲,講的便是九公主與太醫的愛情故事。

而女孩的心中也十分鬱悶,她一個那麼喜歡聊天的人,卻偏偏與班級里最沉悶的傢伙做了同桌,那傢伙簡直就像一個啞巴一樣!想到未來慘淡的生活,她就簡直要抓狂。

九公主迫於壓力,自盡以證清白,好好的花樣少女,便就這樣丟了性命。

因此,同桌也不是時常找萬謹言說話的,畢竟兩個人在交談卻只有一個人的聲音,哪怕另一個人在用點頭和搖頭做回應,也實在很難讓人獲得聊天的筷感。

在這個階段,「萬謹言」寫了不少揭發底層百姓困苦、憂國憂民的詩句,開始了他的轉變。

他的詩詞風格也從無病呻[yín],變得哀國哀民,像是跳下了空中樓閣,來到了苦楚人間。

等到了國破家亡的時候,更是字字泣血。

「萬謹言」的詩詞風格本就是敏[gǎn]細膩、以小見大,以詩觀人,「萬謹言」恐怕本身就是一個心思敏[gǎn]的人,見到國破家亡,更是鬱結於心,後來結局慘烈,也不讓人意外了。

若是哪天要排個古今第一冤詩人,「萬謹言」一定會在候選人名單里,畢竟他的戲曲角色「史不通」從古代一直被人罵到現在。

然而「萬謹言」本人卻是一個烈性之人,結局也算是以身殉國。因為萬世通死得過於慘烈,後世有不少人崇敬他的氣節,給他立祠作傳。

不過到了現代,已經很少有人知道「萬謹言」其實就是史不通的原型了,大家往往會將二者分開來看。

人們只知道,「萬謹言」是一個有名的同情貧苦百姓的詩人,以身殉國,氣節高尚,受人尊敬,而「史不通」則是戲詞里的一個卑鄙小人,仗著家世為非作歹、囂張跋扈,連皇室都不放在眼裡,讓人鄙夷。

若是告訴不明真相的人萬世通和史不通的關係,恐怕對方一定會驚訝無比。

這也是歷史的有趣之處了。

而此刻,同桌繼續噼里啪啦地在萬謹言耳邊講話,僅僅用了課餘短暫的十分鐘,便講完了這命途多舛的詩人一生。

是的,也就只是十分鐘而已。

說完故事,她還顯然有些意猶未盡,提起了另一個和萬世通關係匪淺的人。

「說起來,那個林道安可真厲害,明明歷史上都沒什麼記載,卻搭著兩個朋友的青風,硬生生做到了流傳千古……」說到這裡,同桌的娃娃臉上滿是艷羨,「什麼時候,我也能結交到這樣能讓我流傳千古的朋友啊……」

聽到同桌的話,萬謹言還沒有反應,就有旁邊的同班同學起了興緻,湊了過來,同樣艷羨道:「是啊是啊,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想要青史留冊都做不到,但是這個林道安什麼都沒幹,就輕輕鬆鬆辦到了……人和人的區別可真大啊,我敢說,這個林道安肯定是青史留名的人當中最輕易的一位——別人都是靠自己,就他是靠朋友!」

他們口中的林道安,是歷史上的一位奇人。

也是現代高中生最痛恨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史書上,關於這個林道安的記載很少,只有隻言片語,但是這個名字卻讓所有朝陽小世界的現代高中生都如雷貫耳,究其原因,就是這個林道安,實在是太會交朋友了。

就說剛才的那位萬世通萬謹言吧,他就是這個林道安的好朋友,給對方寫了許多送別詩,其中有一篇還上了語文課本……尤其是在得知對方的死訊後,萬世通還十分哀痛,情真意切地給林道安寫了輓聯,又寫了一篇非常非常長的思念亡友的詩——沒錯,也在語文課本上。

這也就罷了,畢竟誰沒有一個好朋友呢?

可關鍵的是,這個林道安不止有一個好朋友,而是有整整兩個。

他的另一個好友,更是重量級人物,那便是雍朝末期飽受爭議的一代名相——徐覃徐明昭。

每個高中生都知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徐覃徐明昭,除了是一位改革家、法學家外,還是一名被做官耽擱的文學家,他流傳下來的文章不多,卻篇篇錦繡、字字珠璣,因而有很多都被選入了高中語文課本必背文選——是的,這就是每個高中生都知道的原因。

要他們說,就算徐明昭沒有成為影響當時雍朝時局的一代名相,憑藉他寫下的文章,也照樣能名傳千古,甚至說不得還不用像如今一樣,飽受爭議。

而提到徐覃,就不得不提到這個林道安了,因為徐明昭流傳下的文章不多,其中少部分,是在針砭時弊、提出策略、申明改革的必要性,不過後續這樣的文章越來越少,因為徐覃大權在握之後,已經不需要寫這樣的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是在政務上直接實施下去就好了……那便先不說這少部分,來說說這剩下的大部分——沒錯,徐覃流傳下來百分之八十的文章,都在寫這個林道安。

他寫的,乃是常見的思友文。

是的,在文人當中,思友文是很常見的一種文體,但是放在徐覃這個改革家、法學家身上,那就顯得有些不尋常了。

而有趣的是,有一次,萬世通和徐覃幾乎在同一時間給這個林道安寫下了思友詩/思友文,但是萬世通全篇都在弔唁對方,表達對亡友逝去的哀傷,但是徐覃的文章中就固執地認為這個林道安沒死,只是失蹤,並且開始委婉地呼喚對方早點回來。

由於這兩段相互矛盾的記載,因此,關於這個林道安死沒死,究竟是什麼時候死的,也是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而後續這兩人的思友詩/文中,也是一如既往,一個認為對方死了,時常弔唁,一個認為對方沒死,不停搜尋。

可以知道,在官方記載中,林道安的下落是「求道而去」、「縹緲難尋」,說得很高級,其實意思就是失蹤了,找不到了,人不見了。

至於是死是活,沒個准數。

但是後面又被人加了句話:「或有歸期。」

因而,以往的史學家們基本上都公認這個林道安應該是沒死的,至少在當時沒死,都更傾向於徐覃的話。

不過後面這個結論就被人提出了質疑:如果這個林道安真沒死,那他怎麼不回來?要知道,徐覃的所有文章都幾乎在表達「友人在外面會過得怎麼樣」、「他究竟什麼時候回來」、「他怎麼還不回來」、「外面的生活是怎樣子的」、「他究竟什麼時候回來」、「他怎麼還不回來」、「外面有那麼好嗎」、「他怎麼還不回來」……這種情感。總結一下就是一句話——「他怎麼還不回來」。

尤其是近期在源江府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人便是這個林道安的後代,上面清清楚楚地寫了林道安英年早逝,未有子息,故而墓主人的先祖就被過繼給了林道安。按照史學家們的測算,從時間上來說,林道安確確實實在年輕時便已經身亡了,而非如徐明昭所說的那樣,只是失蹤——在墓志銘中,還寫著墓主人十分孝順,經常去林道安的墓前祭拜先祖呢!

故此,依照現在的主流觀點,大家都傾向於林道安是失蹤後身亡了,而不是像徐覃文中說的那樣一直活著、只是去某個地方遊歷了。

史書上所謂的「或有歸期」,也許是徐覃自己叫人寫上去的,畢竟徐覃當時大權在握,在史書上增減幾句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要知道,當時除了徐覃,沒有一個人還認為林道安依然活著,這從他們歷史記載中談到林道安的一些語句里便可以看出來。

至於林道安明明沒有流傳下什麼出色的詩文,也沒有在政治軍事文化上有什麼建設,完全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古人,卻偏偏有那麼多人來探究他的死亡……那都得虧他沾了好基友徐覃的光。

徐覃,那可是能在互聯網歷史版塊中屠版的人物,所到之處,一片腥風血雨,毀譽參半。

愛他者贊他千古無雙,恨他者斥他禍國殃民。

有人崇敬膜拜他,認為他是被昏君世族拖累的清流砥柱,明明有力挽狂瀾的經世之才,卻被小人害死,導致王朝覆滅、山河重改;而有人則憎惡厭煩他,認為他是心腸冷硬手段殘忍的無情酷吏,大奸若忠,是隱藏在史書下、王朝覆滅真正的罪魁禍首。

徐覃的政績大家都能看到,他改革了土地政策,帶兵擊退了北方戎狄,恢複了經濟,規範了人才選拔制度,嚴厲打擊了各地的違法犯罪行為,執法嚴明,公平公正……而他執政時的弊端也人盡皆知,重稅的政策壓得所有人都喘不過氣,律法的嚴苛更是讓天下人都如履薄冰,更別提他還以重稅養兵,好大喜功,不停對外征戰,雖然擴大了國家領土,卻也導致當時大量青年男子身亡,雍朝腹地十室九空……

傳聞徐覃執政時,京城文武百官上朝時皆會在袖中備一張白帕,用來擦汗,等這些文武百官下朝後回到家,他們的家人們便發現,原本官袍中乾燥的白帕子,早就被汗浸得溼潤無比,甚至都能擠出水來。

而據傳,徐覃所居住的宅子周圍,更是荒無人煙。越是靠近徐覃居住的地方,那裡的房價就跌得越厲害。這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幾乎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雖然這些只是雍朝末期的軼聞,卻也說明了當時的官員和百姓,的確都對徐覃畏之如虎。

徐覃也被當時的人稱為鬼相。

故而最後徐覃幾乎是被全起而攻之,站在他身邊支持他的人寥寥無幾,可以說是眾叛親離。

徐覃死後,更是連屍骨都無人收殮。

後來的正朝開國□□崇敬徐覃,尊他為正朝太師,雖有心為徐覃收殮屍骨,但奈何當時離徐覃身亡已有幾十年,原本的雍朝京城也被大火燃盡,徐覃屍骨已然無處可尋,便只能為徐覃立了個衣冠冢。

至於徐覃死後四分五裂的屍體究竟去了哪裡,至今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而徐覃的身後名,在歷史上也發生過許多次變化,在雍朝末年以及南北朝時期,徐覃可以說是人人喊打,但到了正朝,他又一躍成了萬民尊崇的「徐太師」,正朝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揭露前朝統治的黑暗,被正朝尊崇的「徐太師」又成了被攻訐的對象,下一個朝代倒是又有人來給徐覃喊冤……

越往後,人們對徐覃的評價才漸漸變得客觀。

到了現在,史學家們普遍認為,徐覃有功有過,總體而言,是功大於過的——別的不說,就說如今不知道比徐覃執政前廣闊了多少的領土,就沒人敢違心地說徐覃過大於功。

有句話怎麼說,此功非在當下,而在千秋也。

在當時來看,雍朝的滅亡與徐覃頻繁發動對外戰爭有不可磨滅的關係,國庫空虛,百姓貧苦,人們怨聲載道,而徐覃執政的手段也過於嚴酷,性格缺陷明顯。

從長遠來看,徐覃不顧百官反對,任命將領,對外征戰,驅逐了騷擾雍朝數百年的戎狄,征服了大量北方的土地。在徐覃執政下的雍朝,是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王朝。

不僅如此,他還指派了大量基層官員去治理這些土地,化胡為民,繪製地圖,建造暗道,為後面正朝的再一次征服紮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徹底將北方的土地納入中原的版圖。

這麼一個強人,不管後世是非功過評說如何,名氣總是免不了的。

而大家都知道,但凡這類的歷史名人,人們總會忍不住去關注他的私生活。

八卦嘛,人之常情。

徐覃自然也免不了這遭。

可是當現代人運用大數據去扒徐覃的私生活,翻遍史冊,扒來扒去,硬是扒不出丁點感情生活。

人們只知道:徐覃,面丑,形如惡鬼,寡王一個。

面丑可不是網友們猜的,史冊上寫了,徐覃「若惡鬼面」,都長得像惡鬼了,其醜陋程度,可想而知。

傳聞徐覃是個工作狂魔,終身未娶,兢兢業業,一心為公,甚至一年都不回家幾次,天天住在工作單位里……不負寡王之名。

就這樣一個人,結婚自然是很難的。

而傳聞徐覃因為長得太丑,像惡鬼一樣,大家都不願意靠近他,所以他也沒有朋友——不,還是有一個的,也是碩果僅存的一個的,那就是一個叫林道安的傢伙,也就是每個高中生提到他的名字,都會咬牙切齒的神奇人物。

傳說中,林道安是唯一一個不嫌棄徐覃長得丑的人,他與徐覃少年相識,是為同鄉,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翻遍徐覃的人物誌,與徐覃關係密切的人當中,除了這個林道安,竟然就找不到別的名字!

在歷史當中,如徐覃這般孤僻的人,也是少見。

於是乎,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當然就只能使勁地去研究這個林道安了。

雖然史書上關於林道安的記載很少,但是徐覃對林道安的記載卻不少——雖然大多是誇誇誇。

是的,所有人都想不到,原來性格嚴酷的鬼相居然還會夸人。

什麼「篤志好學、遜志時敏、謙虛敬慎、恢廓大度、襟懷磊落、懷真抱素、純真自然、赤子之心……」以下忽略洋溢之詞若干。

總之要多完美有多完美。

不過,這雖然算是第一手史料,但是據歷史學家考證,裡面的可信度很低。

為什麼呢?因為徐覃居然在文章里寫了,自己的好友修道有成、仙法玄妙……然後又是一頓誇誇誇,表示不愧是好友,最後再日常寫一句:所以你什麼時候回來?

一向實事求是的徐覃居然信起了封建迷信,可見徐覃已經完全被糨糊給糊了眼了。

好友濾鏡光環太重。

從徐覃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徐覃一直認為,自己的好友是成仙遊歷去了,所以才一直不回來。

網友們有理由懷疑,徐覃晚年迷上尋仙問道、建造大量道觀,或許就是受此影響。

但是別人不知道,網友們難道還不知道嗎?這個林道安,分明就已經身亡了!

所以徐覃的這些思友文,就顯得特別詭異矛盾。

有網友猜測,或許徐覃是受不了打擊,故而強行欺騙自我,告訴自己他的好友沒有死。

也有人懷疑,徐覃是因為朝政壓力太大,再加上童年不幸,存在性格缺陷,又遭遇了摯友離世,一時精神失常,忘記了林道安已經死去的事實——史料中也可以看出,越到後期,徐覃的性格就越發嚴酷壓抑,很可能就是存在某種心理疾病。而且皇帝讓他喝毒酒他就喝了,半點都不帶猶豫的,完全不像正常人的反應,顯然存在重度厭世傾向,說不得就是抑鬱症晚期。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林道安只是失蹤,沒死,畢竟這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雖然找到了對方後代的墓,但是這不還沒找到對方本人的墓嗎!作為史料黨,在看到關鍵性證據前,他們堅決擁護史料。

不管怎樣,因為流傳下來的這些文章,徐覃的粉絲們都時常為這二人的神仙友情落淚——是的,雖然徐覃是公認的丑強慘,但是他的粉絲基數也不容小覷,人人都為他的政治遭遇和一人孤守與好友誓言的執著嗟嘆惋惜更別提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了。

而徐覃的思友文雖然可信程度不高,但因為引經據典、詞藻華美、感情真摯,所以部分文章便被選入了高中語文課本,等待學生全文背誦,也因此造就了林道安令現代所有高中生瑟瑟發抖的聲名。

「啊啊啊啊,我不想背啊!整整兩千字!兩千字的古文啊!!!!」

「為什麼,為什麼徐太師要寫那麼長啊!人家的思友文最多才一千字,為什麼你要寫兩千字啊!」

「林道安啊啊啊啊!我一點也不想知道林道安長得有多好看、心腸有好、品性有多高潔、學識有多淵博……」

「果然,即便到了現代,鬼相還一直用這種方式折磨著我們,不愧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鬼相……」

——以上言論摘自高中生語文知識論壇。

現在,同桌就在和其他同學叭叭叭地吐槽林道安的可怕。

「你知道嗎,兩千字的文章,一千五百字都在誇他!」

「實在是太可怕了!」

看了看手錶,一向不說話的萬謹言終於忍不住了:「快要上課了。」

若是再不提醒,恐怕這兩人說到興頭上,連老師來了都看不見。

兩人只能意猶未盡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說來也巧,這節課剛好是語文課,學的,便是徐明昭的另一篇思友文。

班級里頓時一陣怨聲載道,語文老師敲了敲講台,示意肅靜。

萬謹言翻開課本,便看到了這兩人的名字,下方的備註欄里,還有他們的介紹。

萬謹言忽然有種恍惚感,但是轉瞬,這種恍惚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無處探尋。

於是他便跟著語文老師,學習起古文的釋義。

紙外的人拿著書本,開始分析起紙上人的情感。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高考就在人們的忐忑和焦慮中到來了。

學子們雖沒有秋桂的陪伴,卻同樣伴隨著梔子花的芳香,踏入了考場。

高考結束後,分數揭曉,前途莫測,有人歡喜有人愁 ,哭聲笑聲一片……似乎自古以來,凡與前程牽連的考試,皆是如此,未有改變。

看到手機上發來的成績簡訊,萬謹言又有些恍惚了。

有人榜上有名,有人名落孫山。

值得慶幸的是,現代高考的錄取率,可比科舉高多了。

而萬謹言也穩定發揮,考上了自己想上的學校,文學系專業。

高考結束,學生們便終於沒了束縛,三年壓抑的心情,終於在此刻釋放。

萬謹言所在的學校舉辦了一場畢業旅行,這也是他們學校的傳統了。

馬上大家就要各奔東西,這唯一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班級旅遊,自然無人落下。萬謹言雖然不愛說話,但他並非沒有朋友——事實上,他有好多學習夥伴。

因此,他也加入了這次的畢業旅行。

而此次旅行的地點,便在安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