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施政方針

正文卷

第177章 施政方針

各朝古人聽完主播所說的,紛紛對武則天改觀不少。

原本在大家看來,武則天一個女人登基稱帝,肯定會把大唐治理得一團糟。

畢竟政治鬥爭和治理國家是兩碼事,武則天能夠成為一代女皇可見政治鬥爭極為厲害,但一個女人治理國家可就難說了。

可大家沒想到,武則天在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的施政措施居然都挺好,搞得像模像樣。

蘇晨說完了武則天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施政舉措,繼續講述其他方面的。

「武則天在文化方面也頗有建樹,在執政時期,廣開言路,提倡文化,使得文化發達。」

「武則天本人雖然推崇佛教,但對儒家和道家的發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武則天執政時期,三教融合,都得到了良好發展,她還派人把三教的精華匯為一本《三教諸英》。」

「武則天非常重視官員文學修養,選拔才學俱佳的北門學士,提高了官僚階層的文化素質。」

「武則天還大力發展科舉制,她對科舉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改變了考試內容,二是改變了考試方法,三是增加了錄取人數。」

「武則天同時採取獎罰辦法來推動文化的發展,朝臣如不能作應制詩便難以參與朝會,而有文才者,則可官至宰輔。」

「武則天自己博覽群書,兼通文史,常常帶頭作詩吟風誦月,或組織文士編撰書籍。」

「在武則天的影響下,詩文創作蓬勃發展,湧現出一大批詩人才子。」

「這些詩人才子一改南北朝以來綺靡浮華的宮體詩風,開始轉向描寫現實生活的詩文創作,為開元時期唐詩高峰的到來開拓了道路。」

「此外,武則天親自主持編撰的書籍達千餘卷之多,其間還湧現出史學人才。」

李隆基:雖然朕不想承認,但朕不得不公正的說,正因為有皇奶奶在詩文方面打下的基礎,唐詩才能在朕這個時期達到巔峰。

要是沒有皇奶奶積極推動詩文的發展,他的開元盛世也不可能湧現一大批聞名天下的詩人。

如果沒有這些著名詩人創作的一首首名篇,那麼他的開元盛世必然會黯然失色。

李白,杜甫,王維,賀知章,孟浩然,高適,劉禹錫,王昌齡,韓愈,張九齡等等,在他的開元時期能夠接二連三的湧現這些詩人,離不開皇奶奶的功勞。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盈眶。

女皇陛下確實推動了詩歌的發展不假,可他想要的並不是寫出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而是希望可以得到女皇的重用,好讓他報效國家,得以施展心中的抱負。

可無奈的是,懷才不遇的他遭受到的只有一次次打擊,他多麼希望可以實現理想。

武則天:@陳子昂,你寫的詩很好,看來也是一個才子,你來皇宮,朕要見你。

陳子昂看到女皇的彈幕,滿臉激動,他知道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終於來了。

女皇陛下這麼看好他寫的詩,以女皇陛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他相信女皇陛下一定會重用自己的。

他馬上就要實現自己報效國家的理想,再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他開心的。

陳子昂:@武則天,小人這就來皇宮。

這一幕看得其他詩人羨慕不已,他們怎麼就沒有這麼好的機遇呢!

尤其是李白,他也同樣懷才不遇,可玄宗陛下一直不給他施展抱負的機會,隨便弄個虛職給他就算是打發了。

再看看別人陳子昂,兩人同樣是詩人,可陳子昂獲得女皇的賞識,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是知道女皇最重視人才,現在陳子昂已經給女皇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迎接陳子昂的必然是飛黃騰達。

這一刻,他不禁萬分羨慕陳子昂,要是玄宗陛下也能像女皇一樣重視人才就好了,那他也不至於埋沒一身的才華無處施展。

「在軍事方面,武則天繼續實行唐以來的府兵制,將軍權牢牢控制在中央。」

「同時重視選拔軍事將領和對軍事人才的培養訓練,並提倡戍邊軍隊實行屯田,為武周政權建立了雄厚軍事實力,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武則天統治下,軍事人才輩出,戰功卓著謀略超群者不可勝數。」

「武則天在統治期間有效地維護了政治局勢的穩定,並成功平定了叛亂,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武則天在軍事上展現出超卓的見識,迅速平定了徐敬業等人的叛亂,並在與反對勢力作戰中取得了快速勝利。」

「這不僅歸功於武則天任用的優秀將領,也證明了她在軍事方面具備一定的才能。」

「此外,武則天還加強了國家的邊防,改善了與西北各民族的關係。」

「武則天延續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堅決維護國家的統一,展現了非凡的胸懷和魄力。」

「在平定叛亂,促進統一的過程中,武則天採取了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軍力損失。」

「武則天廢除了御史監軍制度,鼓勵將領們發揮才能,以便取得勝利,同時避免將領們過於威權。」

「武則天的軍事政策鞏固了統治,展現了國家的威嚴。」

嬴政:這麼看來,武則天在軍事方面的才能也不錯,身為一個女人能在軍事上有所建樹,足以說明武則天確實很優秀。

能夠用軍事手段保持政局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寧,除了武則天確實具備軍事方面的才能,還有就是軍事人才的不可或缺。

他要是沒有記錯,武則天除了發展科舉制,還首創了武舉制。

這些戰功卓著謀略超群的軍事人才,想必就是通過武舉制培養出來的。

現在他不僅對科舉制感興趣,同樣也對武舉制感興趣。

就是不知道主播明天播放的人才培養制度的視頻,有沒有包括軍事人才方面的。

李世民:降則撫之,叛則討之,這個策略是不錯,的確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軍力損失。但怎麼能廢除御史監軍制度呢,廢除了這個制度確實可以充分發揮將領的才能,但也容易造成將領沒有人監督,從而導致將領擁兵自重,進而危害大唐的江山社稷。

他似乎已經想像到節度使沒人監督,從而越做越大,最後到不可控的地步。

開元盛世之後的安史之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節度使權力太大,進而成為擁兵自重的軍閥。

他不知道節度使做大和武則天廢除御史監軍制度有沒有關係,但想必不管是武則天,還是李隆基,在看過安史之亂的根本原因後,肯定會對這方面有所行動,抑制軍事將領的權力過大問題。

「武則天對突厥的態度表現出了以安撫為主的策略,並在關鍵時刻重用名臣良將。」

「武則天採取了靈活的政策,根據情況決定是採取撫慰還是討伐的策略。」

「武則天並沒有一味地用武力解決問題,而是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

「武則天的策略和軍事部署最終使得突厥在她的統治下漸漸退卻,終止了對唐朝北方的侵擾。」

「武則天利用吐蕃(bo)君臣矛盾,承認吐蕃佔據青海的事實,以換取吐蕃放棄西域。」

「之後吐蕃贊普掌握實權,與武則天議和,大唐與吐蕃的關係得以緩和。」

「唐高宗李治時期吐蕃入侵併佔領了西域的安西四鎮,李治兩次派遣大軍試圖收復四鎮,但都以失敗告終。」

「6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上書請求武則天收復安西四鎮,武則天立即批准,並派遣大軍擊敗吐蕃,成功收復西域安西四鎮。」

「武則天收復安西四鎮和設置北庭大都護府,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重新暢通了中原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武則天時期的大唐百姓對女皇在軍事方面的策略感到非常滿意,沒有讓老百姓傷筋動骨的去打仗。

大唐主要面對兩個外敵,突厥和吐蕃,這也是大唐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外患。

他們老百姓最擔心的,就是當朝皇帝絲毫不顧及他們的死活,動不動就打仗。

一旦打仗,必然勞民傷財,受傷的還是他們老百姓。

來個一兩次還可以,打仗次數多了,他們也吃不消。

好在他們的女皇陛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沒有動不動就打仗。

最終採取各種策略,成功解決了突厥和吐蕃的侵擾問題,維護了大唐邊境的安定。

李治:媚娘做得不錯,把朕丟失的西域成功收復了。

當初吐蕃出兵佔領西域的安西四鎮,他一怒之下發兵收復西域,可最終無可奈何的失敗而歸。

而且還是接連發兵兩次,可依舊沒有收復西域,這是他心中一直存在的遺憾。

現在得知媚娘成功收復西域的安西四鎮,他總算是可以鬆一口氣。

「武則天在外交方面的政策思路靈活,根據形勢變化做出及時的調整,為唐朝創造了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武則天時期的對外活動深入而廣泛,對外政策根據當時的形勢進行調整,使得唐朝能夠延續貞觀之治的局面,並且為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武則天逐漸停止了自太宗、高宗以來的大規模對外軍事用兵。」

「根據當時的形勢做出及時的決策,保證唐朝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停止對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用兵,將注意力轉向恢複國內穩定和邊疆的鞏固。」

「武則天在周邊地區貫徹羈縻(jimi)體制,以建立新的國際秩序。」

「她在東北亞和中亞構建起以唐朝為主導的羈縻體制,這種體制由內及外,以羈縻府州控制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東亞國際秩序。」

「武則天加強與周邊地區的交流,而對其他遠離的地區持消極態度。」

「對波斯和大食的關係採取了兩面策略,一方面幫助波斯復國,另一方面保持與大食的友好關係。」

「與朝鮮和日本的關係較為積極,保持了穩定的聯繫。」

「武則天的對外政策注重穩定和統一,一方面通過停止對外軍事用兵和建立羈縻體制,注重維護周邊地區的穩定,另一方面對其他地區並不主動尋求聯繫。」

武則天時期的對外政策從進攻轉向防禦,各朝古人看法不一。

一些人認為這項舉措很好,可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不用因為大規模對外用兵而造成勞民傷財。

但各個朝代也有一些人認為,武則天保守的對外政策喪失了大唐的尊嚴。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萬王之王的稱號,大唐之所以受到四海八荒的臣服,全是靠李世民一兵一卒打出來的威嚴。

徹底把周邊國家打怕了,所以其他國家才對大唐畏之如虎。

可現如今武則天主動收縮軍事力量,大唐的威嚴也會跟著收縮。

長此以往,周邊國家不會再尊敬大唐,而那個萬國來朝的大唐也必然會成為歷史。

當然了,各朝的老百姓都是站在武則天這邊。

畢竟從他們老百姓的角度出發,他們只想安居樂業,一點也不想打仗。

武則天也知道對外政策的調整必然會引得一部分臣民不滿意,但她絲毫不在意。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唐江山長治久安,為了老百姓安居樂業。

相比於大規模對外用兵維持大唐的顏面,她更關心大唐實際上得到的利益。

只要可以保證唐朝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她不在意那些虛的。

事實證明,她及時調整對外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她奪取大唐江山登基稱帝,原本國內的局勢就不穩定,要是再沿用太宗、高宗時期的大規模對外用兵政策,恐怕她剛剛建立的新政權就要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