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有用的信息

正文卷

第140章 有用的信息

客廳,陳益點頭:「當然有。」

「孔隊長當年查這個案子查了那麼多年,沒有人比您對此案更為了解。」

「我初來乍到,僅憑早年卷宗去認識此案還是有些片面了,所以我希望孔隊長能將卷宗里沒有的東西,全部告訴我。」

「比如說,您個人認為的疑點,可能有收穫但沒有去行動的調查方向,以及這十年來,您的新想法。」

「我想孔隊長雖然已經退休離開了此案的偵查工作,但閑來無事的時候,應該還是會思考的吧?」

孔漢勇嘆了口氣,道:「你說的沒錯,最初的那幾年,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這個案子,思考兇手,思考疑點,希望能找到我當時忽略的地方。」

陳益:「所以說,這個案子您相當於查了十五年。」

「您查了十五年,我才來了兩天,這其中沒有可比性,我需要孔隊長將所知道的都告訴我,哪怕僅僅是猜測。」

孔漢勇點頭:「可以,不論是因為我曾經負責過此案的調查還是我曾經的刑警身份,這件事我都責無旁貸。」

「希望我的話能對陳組長有用,早一日抓到此案的真兇。」

「陳組長請稍等。」

說完,他起身離開客廳進了書房,出來的時候,手裡拿著幾本筆記本和一張摺疊的紙以及一支筆。

將筆記本放在陳益面前後,他開口道:「這是我個人的手記,每當我有靈感的時候,都會記下來,甚至於做夢夢到了和此案相關的奇怪情景,都不會任由它消失在記憶中。」

陳益拿起最上面的筆記本,掀開了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

裡面的東西是卷宗沒有提到的,有基於線索之外的猜測,還有不切實際的聯想,很詳細。

比如:兇手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之所以排查沒有結果,是否因為兇手是外地人,不過兇手對江城極為熟悉,最大的可能是本地人或者常年居住本地的外地人。

還有,兇手為什麼停止了作案,兩年,三年,四年……兇手在做什麼。

以及,圖像。

這些圖像應該是受害者被殺前的大概活動軌跡,從中找尋交叉點,也許能得知兇手的活動範圍。

陳益明白,這是在嘗試尋找兇手的心理安全區,如果他在裡邊的話,那他一定住在附近或者工作在附近。

極端犯罪,心理安全區非常重要,大部分連環殺手在選擇作案地點的時候,都會下意識選擇自己心理安全區範圍內。

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走在熟悉的路上,自然比走在陌生的路上要更輕鬆,更有安全感。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信息比較雜亂。

在陳益看筆記的時候,孔漢勇已經展開了中的摺疊紙,幾人這才發現這不是白紙,另一面是一張地圖。

江城地圖。

隨後,他拿起鉛筆在地圖上熟練標註了五個圓圈,刷刷刷寫著。

「啟明,最後一名死者在哪被發現的?」期間,孔漢勇頭也不抬道。

趙啟明起身坐了過來,看了一會後,抬手指著一個地方:「在這。」

孔漢勇點頭,在趙啟明所指的位置又畫了第六個圓圈。

「陳組長,你看。」做完這一切,孔漢勇將地圖轉了九十度,正對著陳益,「這些,是受害者被殺的地點。」

陳益放下手中的筆記本,抬頭看了過去。

孔漢勇繼續開口:「六個地點都在荒郊野外但各不相同,你說兇手是不敢在同一個地方作案而隨機選擇,還是刻意挑選的這幾個地方呢?反正就是能埋人就行。」

陳益掃了一眼,口中說道:「我對江城不熟悉,孔隊長有什麼看法?」

孔漢勇道:「雖然找不到受害者的共同點,但我後來想了想,兇手的作案地點,其實是很相似的。」

「江城是古城平原,能埋人的地方有很多,伱看這裡。」

說著,他指著其他一個地點:「比如這裡,更偏僻,更寂靜,荒無人煙,周圍能看到動物就不錯了,兇手可以更加放鬆,更加肆無忌憚,更加沒有戒備的去欣賞受害者死亡。」

「全城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但他都沒有選。」

「他所選擇的作案地點,都是風景比較優美的地方,靠山,靠水,這種地方雖然不是旅遊區,但偶爾還是會有人去郊遊的,但兇手卻不在乎,屬於冒著一定風險了。」

「陳組長,你看我說的對不對?」

聽完孔漢勇的話,陳益臉色有所凝重,傾身仔細看了看後,緩緩點頭:「沒錯,孔隊長說的很對,這件事很重要,非常感謝。」

孔漢勇:「陳組長客氣,我也是在沒有線索的情況下想到了這一點,卻不知對查案是否有幫助。」

陳益盯著地圖看了一會,道:「我們想像一幅畫面。」

「兇手使用醫學麻醉劑,將受害者控制,帶到了作案地點,埋屍,放置鏡子,然後等待受害者醒來。」

「當受害者睜開雙眼的時候,立即看到了鏡子里的自己。」

「這時,兇手揮動手臂指點江山,放肆大笑:我也不讓你受委屈,看看這片風水寶地怎麼樣?喜歡吧?」

話音落下,一副動態畫面在幾人腦海中形成,非常直觀。

恍惚間,甚至能時空穿梭聽到兇手那瘋狂的笑聲。

孔漢勇看著陳益道:「陳組長比我的反應要快的多,想的也多,這樣的話,作案地點很有可能是兇手刻意選擇的。」

「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陳益若有所思:「還是作案動機。」

「兇手的作案動機貫穿整起案件,搞不清楚他的作案動機,這一切我們都無法得到答案。」

「其實本案已經剩下最後一道門了,但卻是非常堅固的一道門,只要推開這扇門,案子可破。」

「我們需要打開這道門的鑰匙,也就是準確的線索。」

「直覺告訴我,這把鑰匙就是死者之間的共同點。」

孔漢勇點了點頭,收起地圖,將其放在了筆記本上方,準備交給陳益一併帶走。

「陳組長,有一個名詞叫犯罪側寫,不知陳隊長具備這項技能嗎?」

此話,讓在場幾人的視線都放在了陳益身上。

聞言,陳益掏出盒煙:「孔隊長,我能抽煙嗎?」

孔漢勇:「當然可以,陳組長請隨意。」

「謝謝。」

陳益掏出一根香煙點燃,說道:「犯罪側寫是一種輔助的調查手段,不可濫用,因為很有可能抓錯人。」

「就本案來說,目前兇手的輪廓並不清晰,我可以說一說,大家參考一下。」

「男性,年齡三十五到四十五之間,性格冷靜,心理素質極其穩定,有固定職業,有穩定收入來源,單親或者無親,幼年或少年時受過巨大刺激,包括不限於親人離世,身心受虐等,」

「如果是復仇殺人的話,還要加上工作狀態舒適,工作環境簡單,工作時間相對自由。」

「還有一條我沒有加上,醫務或者醫務相關工作者,這種可能性一半一半吧,如果真是學醫的人,那麼他學醫的原因,很大可能來自外部因素。」

孔漢勇仔細思考陳益的話,確實都是基於線索給出的推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年齡為什麼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趙啟明提出疑問。

陳益說道:「我是根據十年前的案子做出判斷,不論是心理扭曲還是仇殺,二十到三十都是犯罪高發期,十五年後自然是三十五到四十五。」

「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十五到二十九,但兇手作案手法非常特殊,需要的作案工具和交通工具都不是太過年輕的人能辦到的,所以從概率上講,判斷超過二十歲。」

趙啟明點頭表示了解。

他知道這個數據,十五到二十九,是犯罪高發年齡,低發年齡就是十四以下和五十以上了。

只是數據,而非絕對。

孔漢勇道:「我不知道準確率高不高,但陳組長的話讓我看到了破案的希望。」

「你說的沒錯,共同點很重要。」

「陳組長,就最近發生的這起新案來說,死者是否和十幾年前的五名死者,存在共同點呢?」

陳益:「有一個。」

孔漢勇:「嗯?什麼?」

陳益:「第二名死者田有為,職業歷史教師,而最近的受害者曾經也是學歷史的,且他的父親就是歷史學教授。」

孔漢勇聽出了不對:「曾經?」

陳益點頭:「是的,曾經,在受害者父親去世後,他選擇了轉修心理學,而且還是在研究生時期轉修的。」

聞言,孔漢勇皺眉:「這倒是奇怪的很啊,也許有什麼聯繫?」

陳益搖頭:「暫時不清楚,這件事不排除巧合的可能,畢竟其他受害者的職業,各不相同。」

「在重啟調查之前,可以先放一放,也許調查過程中,能有某些線索將其聯繫起來。」

「孔隊長,這些筆記我可以帶走嗎?」

孔漢勇:「當然,我拿出來就是交給你的,哪怕其中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對破案起了幫助,我也算有所安慰了。」

陳益:「感謝。」

「孔隊長,那我們就不多打擾了。」

說完,他站起身。

孔漢勇也隨之站起,說道:「陳組長,未來如果真的抓到了兇手,我能……去看看嗎?」

陳益點頭:「可以。」

孔漢勇露出笑容:「多謝陳組長。」

這個案子已經成了他的心病,當案破的那一刻,他有很多疑問想要知道。

兇手是誰,長什麼樣子,高還是矮,胖還是瘦,為什麼殺人,為什麼選擇如此特殊的方式殺人……等等等等。

他需要知道,也一定要知道。

幾人離開了孔漢勇的家來到樓下,趙啟明回頭看了一眼對方家的窗戶,再度嘆了口氣。

當年他一直跟隨孔漢勇在查這個案子,自然感同身受,理解對方的心情。

現在省廳的專案組來了,而且組長還是一位天賦型的年輕查案高手,想必對方心中應該有所期待吧。

這場交鋒到底誰會贏誰會輸,所有人都在看。

「陳組長,我們下一步去哪?」

趙啟明開口詢問。

根據陳益的意思,目前的調查重點還是要放在曹宇寧身上,那麼下一步的行動,應該還是和曹宇寧有關。

陳益道:「一個人的信息主要來自妻子和朋友,朋友知道的事情,妻子不一定能知道。」

「我們去見一見曹宇寧最好的朋友,這個信息掌握了吧?」

趙啟明點頭:「當然,肯定掌握了,還沒來得及走訪,之前的走訪主要集中在學校。」

陳益:「什麼朋友?」

趙啟明:「算髮小吧。」

陳益嗯了一聲:「給他打個電話,找合適的地方見面。」

無話不談的朋友,友誼基本都是從小培養,截止到大學。

大學之後所認識的人,很難再敞開心扉,除非遇到特別聊的來的。

老話說的發小發小,就是從初中開始。

初中以前缺乏完整的自我意識和認知,大學之後摻雜功利性,都不適合交心友誼的養成。

趙啟明:「好。」

……

下午,江城某街道辦事處,陳益幾人見到了朱玉磊。

朱玉磊,就是趙啟明所說的那個人,聊天和通話記錄顯示,這個朱玉磊和曹宇寧關係極好,好到能擺脫金錢束縛。

這年頭談什麼都不能談錢,如果借錢還錢只是一句話的事,基本可以說明關係很鐵了。

朱玉磊和曹宇寧從小學開始就是同學,一直到高中畢業分別,期間一直保持聯繫。

都是江城人,想聚還是隨時可以聚的。

本科之後曹宇寧選擇考研,而朱玉磊選擇考公,現在是一名街道辦事處工作者,而是還是一位小領導。

得知市局刑警身份後,朱玉磊客氣的將陳益幾人帶到了辦公室,茶水也倒好了,婉拒沒有起到作用。

「幾位警官,請喝茶。」朱玉磊坐了下來,微笑開口。

「謝謝。」

陳益點頭,拿起茶杯象徵性喝了一口,隨即說道:「朱主任,為了節約您的時間,我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這次過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關於曹宇寧的事情。」

「曹宇寧?」朱玉磊奇怪:「曹宇寧怎麼了,他出什麼事了嗎?」

陳益:「朱主任,這個問題涉及機密,我們無法回答你。」

聞言,朱玉磊歉意一笑:「不好意思,是我多言了,您繼續說。」

陳益點頭:「好。」

「朱主任,你最後一次見到曹宇寧,是什麼時候?」

朱玉磊想了想,回答道:「半個月的一次周末,閑來無事,約著一起吃了頓飯,喝點酒。」

陳益:「當時他的狀態有沒有不正常。」

朱玉磊:「您指的是?」

陳益:「比如心情之類的,有沒有異樣。」

朱玉磊說道:「沒覺得啊,和以前一樣,見了面隨便聊聊各自最近一段時間如何,吃完飯就走了。」

陳益繼續詢問:「他和誰有過矛盾嗎?」

朱玉磊果斷道:「沒有。」

「曹宇寧是一個很宅的人,而且性格內向,大學之後就很少交朋友了,這也是他選擇考研留校的原因。」

「留校當老師,也就不用進社會處理新的人際關係了,很舒服,這是他的原話。」

「學校里除了學生都是熟人,這麼多年了,能有什麼矛盾,反正我是沒聽他提起過。」

「偶爾吐槽兩句,也都是工作上的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算不上矛盾。」

陳益:「以前也沒有?」

朱玉磊:「沒有。」

陳益點了點頭:「那聊聊他轉系的事情吧,這件事你了解嗎?」

聽到這裡,朱玉磊來了精神:「了解了解,非常了解啊,當年他想轉系的時候第一時間告訴的我,連他女朋友都不是第一個知道的。」

「後來周圍人都反對,包括他女朋友,只有我支持。」

陳益:「因為關係好所以支持嗎?」

朱玉磊:「對啊,作為哥們,當然要無條件支持他的所有決定,又不是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想做就做唄。」

「人生啊,開心最重要,他既然不喜歡歷史專業了,就算讀到了博士又能怎麼樣,還不如及時止損換個方向。」

陳益:「他當時是怎麼和你說的,為什麼要換專業。」

聊到這裡,朱玉磊嘆了口氣,道:「應該是因為他父親去世吧。」

「小的時候啊,曹宇寧受到父親的影響,對歷史一直非常感興趣,單科成績很好,後來考上大學也順理成章選擇了歷史學。」

「然後呢?父親去世了,精神支柱沒了,他開始厭惡歷史學,最終決定轉系放棄。」

陳益說道:「僅僅是因為父親去世而轉系嗎?如果他尊重父親尊重歷史專業,應該化悲痛為力量才對,其中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朱玉磊:「誰知道呢,反正他只和我說要轉系。」

陳益略微沉默,繼續說道:「那請朱主任回憶一下,當時你和曹宇寧具體是怎麼聊的,有沒有比較特別的話,或者牽扯到其他原因的隻言片語。」

朱玉磊思索起來:「你讓我想想啊……時間有點久了。」

陳益:「好,不著急。」

他端起茶杯。

許久之後,朱玉磊看了過來,道:「他確實說過一句特別的話,搞不懂。」

「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我要轉系學心理,讀懂人性,升華別人,也救贖自己。」

「當時我問他發什麼神經病,他又說神經病的不是我,是我爸,我爸走火入魔了。」

陳益目光一凝,感覺那扇通往真相的大門有了鬆動的跡象。

多查多問總歸是沒錯的,現在總算是問到了一條疑似有用的信息。

反常,必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