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多種假設

正文卷

第139章 多種假設

「先進來吧。」

對陳益三人孔漢勇感到陌生,但暫時沒有多問,退到房間示意幾人進來。

房門關閉後,眾人來到客廳。

茶几上放著喝茶的器具,很是精緻,看來孔漢勇現在平時沒事也就是喝喝茶,澆澆花,遛遛彎什麼的。

關於刑偵上的事情,都只剩下回憶了。

幾人落座,孔漢勇這才詢問:「這三位是支隊新來的警員嗎?」

陳益,卓雲和秦飛看起來都比較年輕。

趙啟明解釋道:「不是師父,他們是陽城刑偵支隊的。」

「這位,是陽城市局刑偵支隊的副支隊長,現在是江城專案組組長。」

聞言,孔漢勇愣了一下,有些吃驚,忍不住打量陳益:「這麼年輕的副支隊長,很少見啊,了不起了不起,看來是有傑出的能力被省廳看重,破格提拔了。」

「你剛才說專案組,什麼案子?江城最近有什麼大案子嗎?」

「哦……如果涉及到案件機密的話,不用和我說,我就是隨口一問。」

趙啟明沉默了一會,道:「師父,陳組長這次是專門來找你的。」

「嗯?專門找我?」

孔漢勇詫異,再次看向陳益。

我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刑警,沒事專門找我幹什麼?

下一刻,他似乎想到一種可能,臉色當即有些凝固。

「那……那個人又出現了??」

能聽得出來,孔漢勇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

趙啟明點了點頭。

得到肯定,孔漢勇臉色大變,猛地站起身,驚疑不定的看著眼前的趙啟明,又轉頭看向一直還沒有說話的陳益。

「同樣的作案手法?」

趙啟明再次點頭。

「死……死的還是中年男性?」

趙啟明繼續點頭。

孔漢勇深吸一口氣,雙手緊緊握了起來,臉部的肌肉都是有些哆嗦。

這起案子,是他職業生涯中所負責的最後一起案子,同時是最嚴重的一起殺人命案,也是唯一一個懸案。

他傾盡全力查了好幾年,但案情推進極為緩慢,兇手連個毛都沒見到。

除了性別大概率是男性之外,其他特徵什麼都沒有,死者不停的出現,他也因此引咎辭職。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就在他辭職之後,兇手卻停止了殺人,自此銷聲匿跡。

沒想到十年後,就在他以為兇手會就此逍遙法外的今天,竟然再次出現了。

究竟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還是該憤怒?

身為曾經的刑警,高興的情緒肯定是不能有的,畢竟是出現了新的受害者。

但新案子的出現,代表著兇手再次行動。

只要動,就會有新的線索,那麼抓到他的概率便會增加。

所以,孔漢勇此刻的心情極為複雜。

「師父,您先別激動,坐下我們慢慢聊。」趙啟明連忙開口。

孔漢勇在原地站了一會,方才是緩緩坐了回去,習慣性的想去掏煙,卻發現自己已經戒了。

見狀,趙啟明拿出煙盒遞了過去:「師父,您不是戒煙了嗎?」

孔漢勇看了一眼趙啟明遞來的煙盒,擺手拒絕,隨後看向陳益。

「陳組長,年輕有為。」

時隔十年,案子再次發生,這次負責調查的不是江城市局刑偵支隊,而是變成了省廳派來的專案組。

這麼大的案子,省廳能放心交給眼前這個年輕人,間接說明對方的不簡單。

陳益開口:「孔隊長你好,這個案子……咱們能聊聊嗎?」

孔漢勇靠在沙發上,眼神中有了追憶:「第一時間來找我,陳組長是肯定兇手是同一個人了嗎?」

陳益說道:「這是最大的可能,就算不是同一個人,兩起案子也一定有聯繫,不是嗎?」

聞言,孔漢勇微微點頭:「伱說的沒錯。」

「這次死的是什麼人?」

陳益將曹宇寧的個人資料,大概和孔漢勇說了說,包括對方被殺的全過程。

聽完後,孔漢勇神色凝重起來:「已經開始殺大學教授了么,這傢伙到底要幹什麼?」

「陳組長,你說受害者是自己走出大學的,那查了嗎?他為什麼要走出大學??」

陳益點頭道:「查了,前天確定死者身份後,趙隊長第一時間安排警員走訪了江城大學,也調取了監控和手機通話記錄,同時調查和恢複了聊天記錄,但沒有得到原因。」

「我想,應該是巧合,他獨自走出校門的那一天,就是他的死亡時間。」

此話讓孔漢勇一激靈:「那兇手肯定要蹲守!」

「陳組長,趕緊排查啊!」

「排查全城所有存在缺勤記錄的醫生,護士,還有葯企員工,只要能近距離接觸到醫用麻醉劑的,都不要放過!」

他彷彿看到了破案的希望,情緒上有些激動。

趙啟明看向陳益,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調查方向。

陳益微微點頭:「孔隊長不愧是老刑警,一句話說到點上了,我正準備這麼做。」

「兇手每次都選擇麻醉劑作為輔助殺人工具,對他來說獲取方式應該是不難的,可是孔隊長曾經已全面排查過,這件事現在還是一個疑點啊。」

「實名夠買肯定不可能,只能通過間接方式,比如偷盜和私下交易。」

「孔隊長,如果兇手利用金錢誘惑,從醫生手裡夠買,您覺得可操作嗎?」

孔漢勇皺眉:「當年醫院是重點排查地,我相信我已經查的非常仔細了,就算是私下販賣,也不可能一點痕迹都沒有。」

「除非,兇手將採購、倉管、醫生全部買通,而且這些人的演技還要非常好,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為了一些麻醉劑去費那麼大功夫,增加暴露自己的風險,不像這傢伙能幹出來的事情。」

「若是去遠離江城的地方購買……難度就更大了,人生地不熟的,麻醉劑可是國家嚴格管制的藥品,沒有人會因為一點錢去冒犯罪的風險。」

陳益:「所以說,您依然認為兇手應該可以接觸到這些麻醉劑,至少獲取途徑相對比較容易。」

孔漢勇點頭:「對,一定比較容易。」

「不然的話,他完全可以選擇其他方式,能讓受害者失去反抗能力的方式,不僅僅只有麻醉劑。」

陳益略微沉吟,轉頭看向趙啟明:「趙隊長,回市局後通知全城所有派出所和分局,抽出警力走訪轄區內一切診所,醫院,獸醫診所,獸醫醫院,還有各葯企,產葯工廠等。」

「只要發現案發前有長久缺勤的員工,不論缺勤原因,立即帶回來。」

趙啟明:「好,我知道了。」

孔漢勇看了陳益一眼,這小子,夠果斷,而且很有領導風範。

陳益繼續說道:「孔隊長,我們來聊一聊十幾年前,五名受害者之間共同點的問題吧。」

提及此事,孔漢勇無奈搖頭:「很遺憾,我所知道的共同點只有兩個:男性,中年。」

「其他的,什麼也沒查到。」

「家庭共同點,事件共同點,還有曾經同時去過什麼地方等等,我都查了,沒有。」

「到現在我也想不明白,兇手是如何選擇的作案對象。」

「你要說仇殺吧,死者之間毫無聯繫。」

「你要說隨機殺人吧,死者的性別和年齡又高度相似。」

「要是按照特徵殺人,這個特徵又是什麼呢?我絕不相信僅僅只是因為中年男性。」

「退一步說,就算是中年男性,也應該有更細緻的特徵,比如性格特徵。」

「但是陳組長你看到沒有,現在又出來一個大學教授,這六個人的家庭背景,學歷,職業,性格,經歷,全都不一樣,這……這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聽著孔漢勇的話,陳益能感覺到對方的無力,不論怎麼查,毫無線索。

「也許……共同點藏的很深,時間跨度很長,所以才查不到呢?」他開口道。

孔漢勇:「這件事我想過,也只能這麼解釋。」

「如果二十年,三十年前,甚至四十年前他們相互認識,後來因某個特殊原因形同陌路的話,那就不可能查到了,時間太久。」

「陳組長,如果你還是堅持追查共同點的話,我覺得還是要從其他方面入手,時間跨度不要太長,事倍功半啊,到最後很有可能是無用功。」

「這傢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次動手。」

陳益點頭:「孔隊長放心,我心中有數。」

「此案,其實您已經查的夠全面了,我能做的不多,目前來看,共同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兇手的作案方式了。」

聞言,孔漢勇有些驚訝:「你要從作案方式,去找到兇手的行為動機所在?」

「靠什麼?」

陳益:「犯罪心理學。」

這五個字讓孔漢勇沉默了一會,隨即嘆道:「當年我師父,可沒教我這玩意,他告訴我說看得見的線索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切證據說話,一切現場發聲。」

「但是,沒有線索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陳組長,你們是新一代刑警,知識更加豐富,技術更加高明,想法也更加前衛,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不過你既然提了,我還是想聽一聽。」

陳益點頭:「我也想和孔隊長交流一下,因為這個案子只有您最熟悉。」

孔漢勇沒有否認。

對此案的熟悉度他認第二的話,恐怕只有兇手敢認第一。

陳益:「孔隊長,從作案方式去分析兇手的行為動機,有兩種方式。」

「第一,是假設正推,第二,是據果反推,兩種方式都可以,我個人比較習慣第一種。」

「先假設兇手具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這種人格障礙,是對社會影響最嚴重的類型,特徵具備高攻擊性,缺乏羞慚感,行為完全受動機驅使,無法控制。」

「若是此種情況的話,我們就要考慮到兇手性格形成的誘因,一般來說有三種。」

「第一,家庭成長環境的不良。」

「第二,父母教育方式的不當。」

「第三,在成長過程中,身心嚴重受挫。」

「我們姑且認為,兇手三者同時具備,導致他仇恨社會,開始發泄心中的憤怒。」

「那他為什麼要選擇泥土埋人,鐵杴擊打,受害者面前放置鏡子的方式呢?」

「奇怪的行為總有解釋,來自於早年的心理成長,比如,他被人這麼虐待過,要用同樣的方式去發泄回來。」

「孔隊長覺得呢?」

孔漢勇認真想了想,點頭道:「比較合理。」

「兇手幼年的時候被父母埋在土裡過,或者成長時期被夥伴這樣欺負過,那種牢籠控制的絕望,瀕死的感覺,對他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不會有十年的靜默期,殺人是會上癮的,他的作案頻率只會越來越高,而不是突然終止。」

「而且,作案對象也不至於都選擇中年男性吧?而且其中還有一個散打教練啊,風險太大了。」

陳益:「沒錯,這是其他問題,我們先不考慮。」

「現在我們想第二個假設。」

「假設兇手有著嚴重的心理扭曲,誘因來自於父親,養父,或者叔叔伯伯之類的人群,他們都是中年男子。」

「在這類人群中,兇手遭受了殘酷的虐待,導致心理發生嚴重扭曲,仇恨和誘因一樣的中年男子。」

「他對誘因有著恐懼,不敢面對,所以將仇恨發泄到了別人身上。

「只要是中年男子,他就恨。」

「這種情況下,他出於什麼樣的心理,使用埋人放鏡的作案手段呢?」

「我覺得,要麼和第一種假設一樣,要麼是在電視等媒體上受到啟發。」

「第三種假設,兇手有著表演型人格障礙,殺人為樂,殺人表演。」

「奇怪的作案手段,就是他的表演方式,行為動機來自於外部啟發、自創或者他所期望的真正觀眾。」

「這裡說的真正觀眾,就是造就他人格障礙的主因。」

「第四種假設,兇手是復仇,這種可能性現在相對比較小,因為十幾年前的五名受害者,彼此找不到任何聯繫。」

「雖然概率比較小,但理論上存在,比如五名受害者在早年因緣際會聚在了一起,其中包括兇手或者兇手相關人。」

「發生了什麼我們就不用猜了,沒意義,結果就是兇手或者兇手相關人員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可能是利益傷害或者人身傷害。」

「如果是利益傷害的話,這第六個人就是兇手,如果是人身傷害比如死掉,這第六個人就是兇手相關人員,此案兇手是為他人報仇。」

「基於兇手作案手法特殊,我認為人身傷害比利益傷害可能性更高,高很多。」

「比如,兇手相關人員死於五人之手,方式和本案的作案手法相同或者相近,之後兇手為報仇,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方式,殺害了所有參與者。」

聽到這裡,趙啟明看了陳益一眼,他現在似乎明白對方為何能屢破命案,一年火速晉陞了。

「孔隊長覺得呢?」陳益最後開口。

孔漢勇這次想了許久,說道:「還有其他假設嗎?」

陳益:「有,兇手是個正常人,高智商瘋子,為了尋求刺激,選擇了一種個人喜歡的殺人方式,滿足自己,也挑釁警方。」

「他不殺女人,只殺男人,也許是不屑於對弱勢群體動手,期待挑戰性。」

孔漢勇:「這種情況聽起來可能性不大,陳隊長認為哪種假設最符合此案特點?」

陳益搖頭:「我現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更多線索。」

「真要說的話,那就是第二種和第四種,兇手不會無緣無故,全部選擇中年男性受害者。」

「並且您剛才也說了,受害者中有一個散打教練,存在高風險。」

「能查到受害者之間的關聯,就是仇殺,查不到,就不是。」

孔漢勇深吸一口氣,道:「雖然感覺對查案沒什麼幫助,但奇怪的是聽你說完,我好像看到了本案的大概輪廓,就是不怎麼清晰。」

「只要往裡面填充線索,哪怕僅有一個兩個,案情就能有重大突破。」

「十幾年前省廳的專家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但沒有你那麼詳細,為此,我還專門去查了收養家庭和孤兒,沒有結果。」

「就是這十年的安靜……到底因為什麼呢?」

陳益開口:「如果是第二種假設,作案不會停止,兇手可能是遇到了治癒心靈的事情,比如戀愛,結婚,生子等,或者失去作案能力,比如受傷,入獄等。」

「如果是第四種假設,那就只能是失去作案能力或者查人了。」

「查人?」孔漢勇敏銳抓到了這兩個字,「查什麼人?」

陳益奇怪的看著孔漢勇:「當然是查仇人啊,已經假設五人都是陌生人,他就算找到其中一個逼問其他人身份,也不一定有明確結果,只能查。」

「江城之大,東洲之大,國家之大,世界之大,十年時間不長,人海茫茫找一輩子都有可能。」

孔漢勇點了點頭:「哦,明白了。」

「那陳組長覺得新發生的這起案子,能否算是……突破口呢?」

陳益:「不一定。」

「雖然科技在發展,監控也越來越完善,但相應的兇手也在成長。」

「如果是同一個人的話,我不覺得他能在本案中留下什麼可供調查的線索。」

「唯一對我們有利的是,又多了一個調查對象,多了新的人際關係,深入了解後,也許能有意外收穫。」

孔漢勇:「所以陳組長接下來的方向是?」

陳益:「先查新案死者,確定他最近一段時間有沒有認識不相干的人,以及他的過往。」

「然後,重啟十五年前案件的調查,嘗試找尋共同點。」

最後一句話讓孔漢勇遲疑:「可是……我們已經……」

陳益猶豫了一下,道:「孔隊長,您當年沒有找到,不代表沒有。」

此話讓趙啟明臉色微變,繼而嘆了口氣。

孔漢勇亦是身體震了一下。

話有點刺耳,但有可能是真的。

「很抱歉。」陳益微微頷首。

孔漢勇搖頭:「沒什麼,陳組長,我有什麼能幫到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