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蕃的第一次來使

正文卷

李崇義回到長安的事情,李世民第一時間就知道了,李孝恭已經退出軍中,現在他兒子在帶兵。

玄武門的事情之後,那些兄弟大多數都離開了長安。

李孝恭還算是留下來的一個。

雖說不是李淵的兒子,也是宗室堂親。

當初一起平定天下,李孝恭軍功卓著,一直以後兩兄弟也是無話不談。

李世民的神色黯然,自從玄武門之後到現在。

李孝恭一直閉門不出,封了他禮部尚書,他也一直說抱病在身。

其實就是不想來面對自己,玄武門的事情,他心中有芥蒂。

這些年都是流連歌舞,要不就是整日游宴。

長安,河間郡王府上。

李孝恭正在家中喝著酒水,見到李崇義回來了就問道:「怎麼現在才回家。」

李崇義回答說道:「孩兒去了一趟涇陽。」

喝下一口酒水,李孝恭又說道:「老夫都聽說了,李正不僅要治療這些傷兵,據說還要收容他們。」

李崇義苦笑一番,「父親的消息可真快。」

「你身邊的護衛都是為父安排的,為父自然清楚,你說了什麼話,都做了什麼,為父自然清楚。」

李孝恭看著自己的兒子囑咐道:「你這些日子都不在長安,最近長孫家很不對勁離他們遠一點。」

「孩兒明白了。」

李孝恭又丟給他一份奏章說道:「禮部的事情,倭國,吐蕃,還有西突厥,吐谷渾,還有天竺都派了幾個使者過來,過些日子你去禮部把事情安排一下,把人接到長安。」

「孩兒明白了。」

李孝恭又囑咐道:「多與李正交好。對你沒有壞處。」

「是!」

李孝恭雖然不在朝中,任職禮部尚書。

看起來對朝中不聞不問,李崇義心裡明白,朝中形勢自己的父親很清楚。

轉身離開家門,李崇義朝著禮部走去。

走在大街上,李崇義很想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

這種想法其實小時候就有了。

涇陽

李義府帶了十多木匠。

「縣侯,這是長安有名的木匠班,據說還給皇宮裡做過東西。」

李正拍了拍李義府的肩膀,「你辦事我放心。」

幾個木匠見了圖紙之後,這個木匠班的工頭找到李正,「縣侯,你這個圖紙能否賣給我。」

「你要圖紙做什麼用?」

工頭苦笑著說道:「不瞞縣侯,我們做東西很少看圖紙,很多時候就是一個輪廓或者模樣,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細緻的圖紙。」

「原來是想要畫圖紙的技術啊。」

工頭使勁點頭,「對了,就是畫圖紙的技術。」

李正對他們說道:「圖紙我送你們了。」

「真的?!」工頭很欣喜不過轉而又說道:「不敢,不敢!小人怎麼敢收,不如縣候開個價。」

古代的圖紙可能沒有這麼多的講究,畫圖紙的方式也沒有這麼細緻。

工頭看著圖紙眼神火熱,這個圖紙的意義太大了。

如今做工匠最頭疼的就是圖紙。

有些時候連圖紙都沒有,全靠人口述。

這樣做出來的東西,經常不滿足顧客的要求。

也很容易忙了大半個月又白乾了。

李正想了想對他們說道:「不如這樣,以後你們這些人就給我做事吧。」

「這個……」

工頭猶豫了起來。

李正微笑道:「我說開價一萬貫,你們買得起嗎?」

工頭犯難,確實拿不出來。

「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們做你們不願意的事情,我更可以把畫圖紙的技巧教給你們。」

「縣侯稍等,我和兄弟們商量一下。」

見這群木匠議論著,李正問著李義府:「這些工匠什麼來頭?」

李義府回答說道:「京城給宮裡做東西,據說和閻立本,閻立德兩兄弟關係不錯,經常幫那兩兄弟做事,還常常幫著工部做事情。」

「皇家御用的班底?」

皇家御用班底?李義府想了想,「好像是這麼一個意思。」

見商量完,工頭上前說道:「我們這些人以後願意跟著侯爺做事,只是工錢的事情……」

李正說道:「我以後每個月給你們二十貫,若是我沒有事情交給你們,你們也可以自己找活干。」

工頭苦澀笑笑,「一個月二十貫錢,我們……」

「沒關係拿著吧,咱們有錢。」李義府先說道。

李正瞅著李義府,為什麼從這傢伙嘴裡說出來搞得自己像個暴發戶一樣。

我是暴發戶嗎?我當然不是!

還沒帶著村民奔小康呢。

工頭躬身行禮,「小人張齊,從此以後就給縣侯辦事了。」

「趕緊幹活把我的輪椅做出來。」

「好!」

工頭帶著人立刻去幹活。

這些日子大牛處理傷口已經很熟練。

傷兵們的情況也漸漸好轉,李正回到家中給自己煮了一碗麵條。

李泰睡眼惺忪起床見到李正說道:「你終於回來了。」

李正端著面一邊吃著說道:「鍋里還有面自己去撈。」

李泰撈了一碗麵條,和李正坐在一起吃著。

吸溜進一碗麵條,李泰說道:「今年年底會有一些他國的使者來到長安。」

李正喝下一口湯,記得歷史上貞觀四年是吐蕃使者第一次來長安。

歷史上這一次會面吐蕃和大唐打了一聲招呼。

這是第一次吐蕃向大唐求娶公主,原本的歷史上就是被李世民給拒絕了這次和親。

之後又過了好幾年,才有了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事情。

也是貞觀四年,倭國第一次派遣遣唐使來到長安。

李正思量著說道:「吐蕃或許會來求親。」

「求親?你怎麼知道?」

李正目視前方吃著麵條說道:「我猜的。」

猜的?李泰狐疑地盯著李正,別人要是這麼說肯定不信。

可是李正這麼說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

李泰想了想說道:「這一次大唐打退了吐谷渾顯示了我們大唐的實力,說不定吐蕃是來臣服的。」

「只要吐蕃的國君是松贊干布,吐蕃就不會這麼輕易對大唐俯首稱臣。」

「說的,好像你很了解吐蕃一樣。」

李正吃完麵條提著筷子說道:「你看著吧,這一次吐蕃來使大唐沒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