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長安亂象

正文卷

看著萬里無雲的藍天,李正長嘆一口氣,「果然人心險惡,不得不防啊。」

到了飯點,家裡和往常一樣正在吃飯,李泰一邊吃著一邊觀察著李正的神態。

一頓飯吃完,李泰纏著李正說道:「李正,我對天發誓,這件事不是我父皇讓我來問你的。」

「算了吧,老天爺可不稀罕你對天發誓。」李正長嘆一口氣,「人品太差,連誓言都會變得廉價,胖子,你且行且珍惜。」

「……」

「長安都快亂成一鍋粥了。」

李正:「……」

李泰著急喝道:「李正!」

逗著一隻村子裡的小奶狗,李正低聲說道:「這禍是你父皇闖出來的對不對。」

李泰點頭說道:「其實父皇頒布那道旨意也是為民著想,誰會知道那些工坊主會扣工錢。」

「所以是你父皇闖的禍對不對。」

「對……好像也不對。」

瞧著李泰又是點頭又是搖頭的,李正說道:「你說你父皇闖的禍和我有什麼關係。」

李泰跺著腳氣急敗壞說道:「都怪那些工坊主,在這個時候剋扣工錢。」

李正說道:「滿朝堂的人是你父皇的智囊團,我就是一個種田的怎麼能和朝中那些大臣相比。」

李泰說道:「就算你這麼說,我也知道你一定會有辦法的。」

李正一臉惆悵說道:「辦法確實是有。」

李泰一臉的著急,「那你倒是說啊。」

李正看著漫天星辰,「萬一不管用還闖禍了怎麼辦?」

「沒事你先說出來,萬一有用呢。」

「還是算了,等我房子建好了再說。」

「你這人怎麼這樣!」

……

白吃白喝還理直氣壯,李正感嘆,「果然還是我太善良了,這世上怎麼還有魏王殿下這般不要臉的人。」

李泰摔門走入自己的房間。

果然!向李正請教問題就是容易折壽。

事發後的第二日,長安的物價再次上升。

「陛下,一匹布已經漲到了八十文了。」

「陛下,木材已經漲到二十文一石了。」

「陛下不少行商的商戶已經停止向長安賣染料了。」

李世民面帶愁色

大唐做苦力的一般都沒幾個工錢可以掙。

一天十文錢都算是正常的。

而這一天的工錢也不過是工坊主一天所掙的零頭。

可能連零頭都不是。

而這點工錢可能在別的地方會更低。

工坊主從來不缺工人。

有多少人每日在長安找活干。

對工坊主來說只要有手有腳有力氣對他們來說誰干都一樣。

李世民打心底把那些剋扣勞工工錢的工坊主給罵了一個遍。

「李正最近都在做什麼!」

聽到李世民問話,太監小心翼翼回道:「一直都在涇陽還是老樣子。」

李世民又問道:「青雀最近在做什麼?」

「魏王殿下也是一樣,一直都在涇陽。」

李世民揉著自己的太陽穴,心裡總是忍不住會想到李正。

不行!朕不能對李正太依賴。

就不信了,沒有他李正還辦不成這件事了。

李世民開口又問道:「房玄齡和杜如晦可有什麼對策了。」

太監回話道:「昨夜中書省商議了一晚上,到如今也沒有結果。」

李世民微微點頭,「把他們都叫來甘露殿議事。」

「喏。」

房玄齡等人來到甘露殿向李二行禮。

李世民擺手讓他們免禮問道:「關於那些工坊主的事情商量得怎麼樣了。」

杜如晦行禮說道:「工坊主若是不加工錢,那些勞工恐怕很難會回來。」

癥結還是在加工錢上。

總不能下旨讓這些工坊主漲工錢。

「陛下還有一辦法就是有些……」

李世民示意杜如晦接著說。

杜如晦想了一會兒說道:「不如讓李正減少工錢,李正給他的太多了,那些勞工也不見得回來。」

李世民知道其中原因,杜如晦的這個做法首先要李正點頭。

可李正也不見得會點頭。

從前隋開始對商業的管制就很松。

一直以來行商都會有一套自己的規矩。

朝中也懶得管這些行商的。

朝中當然也希望可以讓商業興盛。

但歷朝歷代都注重農桑更多一些。

管理商業,要是管好了說不定可以增加很多的大唐賦稅。

若是管不好說不定也會民怨四起。

眼下情況就是快要民怨四起了。

一匹布六十文是什麼概念。

長安的百姓都快穿不起衣服了。

李世民拍案怒喝道:「這群工坊主是在逼著朕收回成命嗎?!」

房玄齡連忙說道:「陛下,息怒,那些無良奸商如今手裡的東西賣不出去,也是砸在他們自己手裡。」

李世民怒氣未消,杜如晦心中也是憂慮以民為本是好事。

可有些事情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擺平的。

再這麼下去怕是朝臣都要勸說陛下收回成命了。

房玄齡說道:「不如命令那些工坊主不許漲價。」

貨物少了價格就高,其實這是一個常理。

奇貨可居的道理很多人知道。

李世民又說道:「把那些私自把貨物漲價的工坊主編錄成一個名冊給朕送來。」

聽到這話房玄齡有些氣餒。

到了第二日,事情越加嚴重。

物價更貴了,糧價倒是穩定,可物價一路上升,一匹布八十文。

一天一個價!

太監急匆匆向李世民稟報說道:「陛下!程處默把一家賣木材的鋪子給砸了。」

聽到這話,李世民來了精神問道:「程處默人呢?」

「已經被領軍衛的人拿下。」

看著眼前一份份奏章不少言官已經開始勸說收回成命。

李世民惱怒地把這些奏章全部推下桌案。

「這些言官一個個不知道想辦法,竟然還幫著那些工坊主讓朕收回成命!」

又有太監來稟報:「陛下,不好了,有不少百姓跟一些商鋪打起來了。」

朝中水深火熱,太子李承乾召集了少幕僚正在商議這件事。

如今李泰不在長安眼下正是自己的立功的好機會。

李承乾聽著自己東宮的幕僚你一言我一語,不知道誰說了一句去問問如今的涇陽縣侯李正。

說到李正這個人,李承乾也猶豫了,要不要去問問李正這件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