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跟閃閃發光的金子沒啥兩樣

正文卷

「這個是金魚涼粉。」一道奶聲奶氣的聲音響起。

趙縣令轉頭一瞧,見身旁站個扎著羊角辮兒的紅衫小娃娃,年紀不過四五歲,不由笑道:「什麼金魚涼粉?」

「就是金魚涼粉啊。」長安好奇打量這個讓族長爺爺都謙卑起來的大官兒,解釋道:「這個名字是我取的。」

旁邊有狗腿子插話:「縣令大人問你這涼粉是什麼做的?並沒問誰取的名字。」

長安眨巴下眼,老神在在道:「金魚涼粉是我家的獨門秘方,不能給旁人知道。」

每回趕集有人問起,嬸嬸都是這般回答,所以長安照搬照抄。

縣令笑了笑,說:「我只是隨口一問,並無探聽你家秘方的意思。」

長安點頭,認真評價:「伯伯是好人。」

縣令:.

被一個小娃娃稱好人,真是一言難盡。

坐在旁邊陪同的族長怕小娃娃口無遮攔得罪縣令大人,趕緊道:「長安是咱們村最會打井人家的孩子,這口水塘就是他帶領咱全村挖的。」

「噢?」趙縣令忽然對那最會打井人家生出興趣,問:「不知那位可在?」

族長呵呵笑道:「他帶著村民去外頭給人打井了,路途有些遠,至傍晚才能回來。」

趙縣令捋須沉思。

里正見狀連忙道:「大人,您不如在此停留一日,老朽家裡也算清靜,離這裡也不遠,等宋三順回來喚他過去回話便是。」

趙縣令猶豫。

其實他更願意待在宋家村裡。

於是抬頭朝宋家村村正望一眼。

族長立刻明白過來,笑道:「大人去鄙人家吧,晚上還能來水渠邊捉山獸。」

他們村挖的那道水渠通到村外,這段時間竟引來不少野獸,每到夜晚就能聽到各種叫聲。

像野豬野狼猞猁狍子等,你方唱罷我登場,場面十分嚇人。

他們圍捕過數次,但野獸機敏,最後只抓住幾隻傻狍子。

「有山獸進村?」縣令驚奇。

族長微笑點頭:「估計是別處沒水了,才尋到咱們這裡飲水。」

縣令心痒痒。

每個男人都十分享受狩獵的過程,縣令也一樣。

正要答應,忽然押司薛晃湊過來,一抱拳:「大人,在下有一處宅院就在這附近,裡頭家什一應俱全,屋子也寬敞,您不如去那裡歇息。」

那院子是他上個月剛買的,自己已經派人拾掇好,本打算旱情結束就高價賣出,沒成想現在能派上用場。

趙縣令看了薛晃一眼,點頭:「那好,就去你那裡暫住一晚。」

既然薛押司在此有宅院,自然去那裡,免得被人說擾民。

薛晃見縣令大人同意,很是高興,他幾次三番尋機溜須縣令,現下終於成功了。

於是,薛晃帶著幾名衙役去收拾院子,順便讓人去集上買點兒米面鹽巴與席子過來。

當然,鐵鍋也得買兩口,碗筷盆子什麼的都買一些,柴薪跟村民們借點兒對付一兩天就行。

族長見狀,趕緊讓大兒子送了幾隻雞鴨過去,還拔了不少蔬菜與蔥蒜一併送去。

縣令帶著一群人在宋家村走走停停,四處觀察。

就見各家各戶全都種著不少蔬菜,像冬瓜倭瓜絲瓜酥瓜吊瓜都有,還有豇豆紅豆綠豆蠶豆等,有些人家還在家前屋後種上苘麻苧麻與芝麻,反正但凡有空餘的地方,全都種上作物。

跟自己一路看到的荒涼比起來,這宋家村簡直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而宋家村的孩子面色紅潤,老人健朗,白髮蒼蒼還挑著擔兒健步如飛,實在少見。

趙縣令越看越驚奇,心裡對那水塘升起一種隱秘的期待。

自己妻子的身體一向不怎麼好,前幾年又因生產落下病根,如今更加羸弱。

既然此地靈秀,又不缺水源,不如讓她搬過來修養一段時間,看看能否調養回來。

宋家村水塘被人宣揚的神乎其神,消息都傳到他妻子耳朵里,此次還特意叮囑他來辨辨真假。

趙縣令自然希望消息是真的,這樣一來,妻子的病也就有希望了。

長安不知縣令還有這樣的小心思,她與小夥伴們圍觀一陣子後,自覺無趣,便自行回家捏泥像。

她的那尊水神像已經捏好。

這次她在泥坯里加進顏色,然後擀製成泥像的衣裙與披帛飄帶。

待泥像穿上層層彩色衣裙,掛上華麗的披帛後,效果顯而易見,非常逼真。

再給泥像描上眉眼唇色,整個泥像如同活了一般。

吳氏一直在旁觀看,不由驚嘆:「長安,你做泥偶越發好看了,咱們能將這個留著么?」

長安撓撓頭:「可明日張禿叔叔就要過來拿了。」自己答應送他,怎好反悔?

「要不我重新做一個留家裡吧。」長安向嬸嬸保證:「肯定比這個好看。」

小金魚給的圖冊里有很多好看的泥像,自己就做個最複雜的放在家裡好了。

吳氏憐愛地摸摸長安腦袋:「嬸嬸就隨口一說,你不用當真。」

長安嘿嘿笑道:「我喜歡做泥像。」她享受那種打扮泥像的感覺。

給它們穿上自己做的彩色泥片衣裙,戴上自己做的頭飾耳鐺,再替它們描眉畫眼,然後欣賞自己的成果。

嘿嘿,跟玩遊戲過家家是一樣的。

在叔叔嬸嬸眼裡,她似乎挺辛苦,每天都在忙碌,可長安覺得,自己捏泥人就是一種樂趣。

吳氏輕嘆,輕聲道:「那嬸嬸去炸鍋巴給你吃。」

長安立刻點頭:「好呀!」嬸嬸做的油炸鍋巴最香了,再抹上茱萸小蝦醬,酥脆裡帶著咸辣,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

提到小蝦,不得不說一說村裡的水塘子。

最近水塘里陸續長出小魚小蝦,也不知從哪裡來的,特別是連通水塘的水渠那邊,小米蝦一群群的,伸手一撈就是一把。

小鋤頭每隔幾天就用淘米籃撈出一些送給長安。

這種小蝦只有兩三個米粒大小,也沒法兒收拾,所以吳氏就將其淘洗乾淨,用來熬醬。

自家曬的黃豆醬,配上毛豆粒與茱萸果,再加上小米蝦,熬成一大碗辣醬,鮮香美味,讓人百吃不厭。

這種醬也可以配涼粉吃,每次客人都讚不絕口。

傍晚,宋三順帶著一群人浩浩蕩蕩回村。

他們雖然滿身泥污,可在其他村民眼裡,就跟閃閃發光的金子沒啥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