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神泉能治百病

正文卷

姜如意這時再看宋汐月,只覺得哪哪都彆扭。

當初這孩子一見到自己就哭喊著娘親,將她心都哭化了,所以從沒懷疑過孩子會被調換。

現在想來,全是宋汐月的心機。

姜如意閉了閉眼,掩去心中厭惡,輕聲道:「長宋汐月,以後你就改回原本的名字吧。」

宋汐月一怔,知道最兇險的一關過去了。

她也不含糊,抱著姜如意哭了一會兒,這才跪下給她磕了頭:「女兒聽阿娘的,您讓我改什麼名字都成。」

姜如意冷冷注視她一會兒,說:「起來吧,跟我說說你小堂妹的事。」

宋汐月站起身,淚眼婆娑道:「您是說三叔三嬸家的小堂妹嗎?」

姜如意沉著臉沒言語。

宋汐月垂頭思索片刻,低低道:「小堂妹與三叔三嬸很好,祖父祖母也很喜歡她,每次有好吃的都先緊著她,還時常叫我帶她玩兒。」

姜如意微微蹙眉,心裡有些不信,但滿腹怒氣稍微平緩些。

不管宋汐月說的是真是假,只要長安好好活著,自己也就放心了。

信中還說丈夫升了小旗,姜如意其實挺高興。

若他能平安歸來,必然先回老家。

如此也好,長安便交由他照看了。

這時,四歲多的小公子回來,一進門就叫喊:「嫲嫲!嫲嫲!要喝水。」

姜如意立刻起身,一把抱起他,拿帕子給他擦汗:「堯哥兒去哪裡玩了?瞧這一身汗,趕緊換件衣裳。」

隨後又吩咐小丫頭倒水給小公子喝,自己則取來裡衣給小娃娃換上。

宋汐月的眼睛一直盯著小公子,想起上輩子玉樹臨風的侯府小世子張堯,心頭火熱。

不急,反正自己有的是時間,這一世就由她來陪伴未來的小世子長大,做他的知心好姐姐。

五月過後,天氣越發炎熱。

安陽府的旱情依然嚴重,唯獨靈丘縣還能勉強支撐下去。

這也導致收稅的早早上門,敲著鑼兒讓鄉民們儘快繳清夏賦。

宋家村的人對此沒啥感覺,因為每戶都有一兩人跟著宋三順外出打井,不到一個月,每家至少掙了二十貫,完全夠繳納賦稅的了。

與宋家村相鄰的槐樹村也還能過得去,他們靠著每日到宋家村挑水澆灌田地,今夏的收成很不錯,每畝糜子竟收了四石,這可算是史無前例的大豐收了。

槐樹村村正賊精,讓村民們不要聲張,免得遭人妒忌。

村民們自然曉得誰會妒忌他們,無非是左村人了。

現在左村得罪了宋家村,被人拒之門外後,連吃水都困難了,有時還厚著臉皮跑到槐樹村的水井打水吃用。

槐樹村也沒驅趕,隨便他們打去,只因他們槐樹村村民全都跑來宋家村的水塘挑水。

「你可不知道啊,自從我家爺爺喝了宋家村的水,原本癱瘓在床的人忽然好了,現在還能拄著拐棍跑來宋家村來轉轉。」一人邊舀水邊悄悄跟同伴閑聊。

「來宋家村轉什麼?」

「嗨,看神泉啊。」

另一人點頭:「這塘水確實神,我家菜地今年長的可好了,瓜果豇豆都吃不完,我娘每天都要摘一大抱豇豆,焯水晒乾後留著冬天吃。」

「我就說呢,家裡菜園子的菜怎麼長得這麼瘋,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槐樹村村民感嘆,心裡忽然萌生一個想法:

要不,挑點兒水去集上賣賣看?就說是神泉水能治百病,保管有人願意買。

於是不消一個月,宋家村有神泉的事被傳得沸沸揚揚,連縣令都過來巡視了。

與縣令一同來的還有一干官吏,他們望向宋家村水塘,心裡暗暗稱奇。

就見塘水清冽,幾可見底,水塘邊全是鬱鬱蔥蔥的草木,就像乾旱從未發生在此地。

包括整個宋家村地界,草木都比別處茂盛些,鳥雀似乎也比別處多。

再看水塘周圍,全是打水的村民。

他們挑著擔子,推著車子,有的還用牛車拉。

趙縣令是個三四十歲的文弱中年人,留著三縷美髯,他走到水塘邊,蹲身捧水喝一口。

「嗯,味道確實與別處不同。」趙縣令眼裡迸發光芒,轉身問身邊人:「這裡的村正呢?」

身邊小吏趕緊吆喝:「誰是村正?快過來回話。」

「來了!來了!」

族長見村裡呼呼啦啦來了百十人,早就出來查看,一見全都是衣著光鮮的官爺們,便沒敢湊過來。這會兒聽到有人招呼,便趕緊過來朝縣令作揖行禮:「見過縣老爺。」

趙縣令微微虛扶一下,笑眯眯道:「老丈不必多禮,吾請你來是想問一問水塘的情況。」

族長眨巴下眼:「大老爺想問什麼,老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吾聽人說此塘水能治病,是不是真的?」趙縣令摸著鬍鬚問。

族長搖搖腦袋:「都是謠傳,這水塘若真那麼神奇,咱們豈能允許外人過來隨意打?」

他指向周圍打水的村民:「他們都是周圍村落的人,全因家中缺水過來運水,老朽從不阻攔。」

有村民應和:「是啊,宋家村最是仁義,咱們大伙兒全是靠這個水塘子才撐到今日呢。」

「對對!宋家村的人全都會打井,打一口出水一口,真真好手藝。」村民誇讚道。

族長聞言心裡得意,面上仍舊謙恭:「這口塘子也是老朽的村民們一鍬鍬挖出來的,之後一直有水,所以並非外頭謠傳的那樣。」

現在外頭傳的可離譜了,說什麼天神降下甘霖,正好落到宋家村,被宋家村撿了個便宜。

今兒他一定要趁縣令大人在,將這謠言給撫平。

縣令朝他抱抱拳:「宋翁大義,吾定將你們村的事迹稟告府令。」

「哪裡哪裡。」族長謙遜回禮。

這時,族長大兒子宋大郎帶幾人扛著桌椅板凳過來,放在水塘邊的槐樹下。

「大人請坐,這裡可涼快了,晚間咱們都是在水塘邊上乘涼的呢。」

族長請縣令一干人坐下,又讓宋大郎去宋三順家端來一大盆腐婢涼粉與配料,拿碗打粉招待貴客。

縣令坐在槐樹陰涼下,吃著酸辣可口的綠色涼粉,只覺一身疲憊都消散了。

「這是什麼?」他好奇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