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滕王閣序》。(求訂閱)

正文卷

「只是雖然被唐高宗逐出了長安,但王家是名門世家,王勃仍有許多的後路。他的朋友凌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王勃知醫識藥草,便為王勃在虢州謀得一個參軍之職。只是,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將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虧遇大赦,王勃才沒有被處死。」

「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畤,王福畤從雍州司功參軍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謫到南荒之外。這件事對王勃的打擊,遠遠超過對自己的懲罰。王勃為人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但他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卻以儒家的禮法為標尺。

王勃出獄後,在家裡停留了一年多,這時朝廷宣布恢複他的舊職,可這時的他已視宦海為畏途,沒有接受。上元二年的秋天,王勃從洛陽出發沿運河南下;八月中旬,到達淮陰,又從淮陰到楚州,離開楚州,繼續沿運河南下。入長江後,折向西行,到了江寧。

大約在上元三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縣令王福畤處,見到了生活窘困的父親。不久後,王勃便踏上歸途。當時正值夏季,南海風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驚悸而死。時年26歲。」

一口氣,江寧將王勃的生平說完。

只是。

聽到最後,眾人卻有些目瞪口呆。

「就這?」

「這就是江寧老師搞出的大陣狀?要給我們講的故事裡的主人公?」

「這……這也太沒啥看頭的吧。」

「倒也不是沒有,你看,好像26歲就死了,還是有一些看點的。」

「我去,你竟然開始吐槽起江寧老師了,假粉,一定是假粉。」

「誰叫江寧老師忽悠我。」

眾人有一些不敢相信。

這是不是太普通了?

這個叫王勃的人,好像真的沒啥特別的地方啊。

可事實就是這樣。

故事已經講完,但眾人心中,大家對於這個故事並不是十分滿意。

「好吧,明白了,這次是江寧老師被逼沒辦法,這才編了一個故事交差。」

眾人無奈的搖了搖頭。

只是。

就在大家感到失望的時候,江寧卻是說道:「各位,大家難道沒發現,我還沒有講王勃與滕王閣的故事嗎?」

是的。

這是江寧故意先沒有說王勃與滕王閣的故事。

不過哪怕江寧提醒。

直播間不少人亦是說道:「算了吧,這個王勃也沒啥才華,不但沒啥才華,反而做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算是他的人生與滕王閣有什麼交集,估計也就這樣。」

「是啊,年少的時候寫檄英文雞,高宗說的不錯,這是歪才。後面又殺了人,他不死算是老天開眼了。」

「惟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這傢伙雖然犯了不少錯,但卻對父親很孝順,而且也一直感到對不起父親,多少挽回一點尊嚴。」

眾人不時說道。

另一邊,江寧仍是微笑。

講故事這麼久了。

江寧也算是知道。

其實對於歷史人物,有的時候你如果不全面去講這個人,還真有可能會被大家誤解。

……

「江寧老師,您怎麼還笑起來了。說吧,你拿了滕王閣多少推廣費。」

「我去,你們想哪去了?」

「難道很少,不應該啊,您可是大咖級別的啊。不過,以後得小心一點。就算是要推廣,也得選擇牛逼的地方。比如西湖啊,開封啊……這一些本身上就有超強的人氣,您一進場,那更是錦上添花。」

眾人向江寧不斷的建議。

江寧有些哭笑不得,便說道:「行吧,我現在正式跟大家講一講王勃。」

說罷。

江寧說道:「怎麼說呢,其實我想跟大家說,王勃還是一個詩人。」

一邊說,江寧一邊念了起來:「比如他寫的《九日》。」

【九日重陽節,開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只是江寧念完,直播間眾人卻是說道:「這首詩一般啊。」

「那這首呢?」

江寧沒有解釋,繼續說道:【客念紛無極,春淚倍成行。今朝花樹下,不覺戀年光。】

「也很一般啊。」

沒辦法。

唐朝有太多的詩人了,也有太多的佳作了。

再加上中華上下幾千年。

大家欣賞到的一些名言佳句,不知道有多少。

前面兩首雖然還可以,但比起那些名句來說,那就太一般了。

江寧卻是解釋說道:「其實呢,大家可能沒想過一方面。王勃其實是初唐人,在初唐時期,唐詩的發展並沒有後面那麼巔峰,這一些詩作在當時其實還算是可以。甚至,王勃還因此被評為初唐四傑之首。」

「初唐四傑之首,那初唐四傑含金量也太差了吧。」

雖然江寧解釋了。

但眾人卻又跟著吐槽了。

他們才不管王勃是生在初唐還是盛唐。

只要詩寫得一般,他們便不認可。

不過江寧緊接著又說道:「那我們再來欣賞王勃的這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裡的杜少府,少府是官名,也就是送這位姓杜的朋友去四川做官。

這也是一首離別詩。

在詩詞裡面。

離別是一大主題。

同時。

幾千年來,一眾詩人也寫了無數的離別詩。

但哪怕就是有無數的離別詩。

王勃的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無疑。

之前對於王勃還一篇貶低,覺得這傢伙也就這樣的網友。

當聽到這一首詩時,眾人卻是咦的一聲。

「我去,這首可以啊。」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經典,千古名句。」

「哈哈哈,那些說江寧老師是為了應付給我們講個故事的,現在呢?」

歷史當中有許多的才子。

有的時候可能就因為一首詩,讓其流傳了千年。

甚至。

因為這一首詩,人們不會關心這位詩人他的人生怎麼樣。

正如現在的王勃。

之前還有不少人吐槽王勃年紀輕輕,不斷的作死。

但是。

當這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

「江寧老師,可以啊,原來在這裡藏著啊。」

「哈哈哈,大家懵逼了吧,江寧老師就是個坑貨,明明王勃絕對有貨,但他就喜歡先忽悠我們。」

「是是是。我好像想起來了,當時江寧老師講蘇軾的時候,一直說蘇軾就是個坑貨,天天坑弟弟,讓弟弟來撈他。後面講李清照的時候,又說她是渣女,喝酒,賭博,離婚……啥事都干。好了,現在講王勃,也是這個套路。」

「咳咳……大家淡定點,繼續聽下去,別到時候又被江寧老師打臉了。」

此時此刻。

那邊一直關注江寧的贛省文旅這一邊的官方人員,這時也是鬆了一口氣。

「江寧老師就是江寧老師,剛才緊張死了。」

「是啊,剛才我差點以為這傢伙就是為了應付我們的,要真是這樣,那這一次我們滕王閣可尷尬了。」

「嗯。有這一首詩,王勃足已流傳千古。」

幾位官方人員相互點頭。

雖然只有一首詩。

但這已經足夠了。

哪怕僅僅只有一首詩,但滕王閣相比眾多一眾樓閣來說,也是多了一份底蘊。

只是。

就在這幾位官方工作人員以為滕王閣穩了時,其中一人卻是說道:「這個,好像,這首詩與滕王閣沒啥關係?」

「呃,好像是。」

「要是沒關係的話,那我們滕王閣就與這首詩聯繫不上了。」

「這個,這個……」

當然。

不只是他們有這個疑問。

其他一些朋友,也發現了這一點。

「江寧老師,好像這首詩與滕王閣沒啥關係吧。您來滕王閣,怎麼不講講滕王閣呢?」

有人問道。

江寧自然是早就有準備。

「好啦,王勃與滕王閣的故事馬上就開始。」

之所以江寧講王勃的詩。

他只是為了讓大家更為了解王勃而已。

見大家提到滕王閣,江寧便正式是入到主題:「王勃出獄之後,自覺很對不起父親,第二年便準備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而在前往交趾的路途當中,王勃路過了南昌。而當時的滕王閣經過重修,煥然一新,做為主人公的閻都督便邀請一眾年輕才俊前往滕王閣,而王勃也被邀請了過去。」

王勃是否被閻都督邀請過去,這個在史書當中很難查得到。

按官職來說,王勃與閻都督相差很遠,閻都督不可能親自邀請王勃。

至於王勃為什麼前往了滕王閣。

應該是當時那裡正在舉行一個盛大的活動,一些有身份的人都可以去那裡參加。

王勃雖然沒當過什麼大官,但家裡是名門望族,所以也前去參加了。

「面對著一眾青年才俊,閻都督突然提議。說是,滕王閣重修,應該作一篇記以記載此事,這是一件很風雅的事。諸位都是年輕俊傑,不如每人都寫一篇,而寫得最好的,那就刻於滕王閣當中。只是雖然閻都督是這樣說的,但來到滕王閣的一些年輕才俊都知道。其實這個活動就是閻都督為了捧女婿的,他早就準備好了一篇文章給自己的女婿。所以一眾年輕才俊都是紛紛搖頭,說是沒有準備,不知道寫什麼,可王勃這時卻大喝一聲,說,拿筆來……」

這聲拿筆來一出,眾人一時紛紛鼓掌。

鼓掌的不是因為王勃才華逼人。

而是因為王勃的不服規矩。

其實像這樣的事情,平時生活當中大家都碰到過。

只是。

在面對這一些事情的時候,大部分朋友會與故事裡面一眾英年才俊一樣,給主人面子。

但事實上,他們其實很不爽,但又不敢說出來。

可王勃卻不管誰面子,直接站了出來。

不管王勃寫得如此。

至少。

王勃這一聲拿筆來,做到了大家不敢做的。

「面對著王勃的突然攪局,閻都督大是惱火,他心裡暗罵這是哪裡來的愣頭青。只是,不管怎麼樣,面子還是要給的。畢竟,剛才話都這樣說了,你不能不給人家機會啊。再說,這裡這麼多人,傳出去也不好。所以,閻都督便同意了。當然,雖然是同意,但閻都督卻不以為然。」

「要知道,閻都督這一次就是為了讓女婿揚名立萬,所以他特別請了名家出手,寫的一篇文章也是經過多層考究。就算是王勃再厲害,他現在所寫,也不可能比得上這一篇他早就經心準備的作品。所以,閻都督就裝著公平的樣子,讓王勃與女婿現場發揮,他則是離場,不給兩人壓力。」

「只是,雖然閻都督離開了,但他卻讓下人盯著王勃。並叫下人王勃寫一句,就給他念一句。畢竟,這一次閻都督為了女婿的名聲也是用心良苦,雖然他覺得王勃寫的文章應該不可能超過自己精心準備的那篇。但之前他就聽說王勃很有才華,所以閻都督也不想大意。」

說到這裡。

這會兒,滕王閣工作人員準備好了文房四寶。

江寧準備用一邊寫的方式,一邊將這一篇千古名篇講出來。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大筆一揮,江寧寫道。

一邊寫,江寧一邊說道:「王勃的這一篇作品叫做《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後來又稱之為《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是王勃寫的第一句。漢武帝時期,南昌叫做豫章郡,在唐初,南昌這裡又設立了洪都府。所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指的都是南昌。與之同時,下人也將王勃寫的第一句彙報給了閻都督,閻都督一聽,卻是笑道,這一些是老聲常談,沒有一點新意。」

江寧則繼續寫道:「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如果說第一句只是一個引子。

那麼。

第二句卻是瞬間爆發出他的光華。

哪怕就是一些對於古體散文並沒有太多研究的,當看到這一句時,亦是情不自禁叫了一聲好字。

而另一邊。

當看到王勃寫出第二句時,閻都督卻是有一些驚訝。

不過到底閻都督還沉得住氣。

但王勃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寫道:「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這一刻,閻都督,卻是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