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千古第一駢文。(求訂閱)

正文卷

「徐經理,這兩天江寧老師就要到你們滕王閣了,希望你們做好準備。」

「好的,楊主任。」

「對了,這一次可是你們滕王閣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要錯過。」

「楊主任,我們絕對不會錯過。」

「嗯,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了江南三大名樓的名聲。」

對於江寧前往滕王閣,可謂是引起了無數人的注意。

比如網友,粉絲,觀眾,一些歷史愛好者。

但最為激動的,還要是贛省,以及滕王閣的工作人員。

做為一個名不經傳的景區。

說實話。

滕王閣哪怕就是在贛省,一直也沒有啥名氣。

同時他們的門票也不貴,只要20塊就可以了,甚至很多時候20塊別人都覺得貴了。

至於原因。

那就是。

很多人覺得滕王閣里啥都沒有。

除了有一棟樓之外,好像也沒有啥看的。

這不只是一些遊客這麼說的,哪怕就是滕王閣的工作人員,他們也是這麼認為。

他們更為的知道。

相比之其他的一些景區,他們滕王閣真是拿不出手。

只是現在卻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改變。

做為城市推廣最為牛逼的江寧,卻是要登臨滕王閣。

這讓滕王閣工作人員即激動,但又無比的困惑。

因為他們也是實在是不明白。

他們這一個滕王閣有啥好宣傳的?

如果按歷史來說。

滕王閣雖然有他的歷史底蘊,但說實話,修建滕王閣的李元嬰真不是什麼好鳥。

所以這也拉低了滕王閣的逼格。

只是既然江寧準備來滕王閣,不管怎麼說,他們亦是十分的期待。

……

當然。

期待的還有其他一些網友。

「各位,其實呢,我知道大家的意思。滕王閣雖然是名聲並不好的李元嬰修建而成,但是,千百年來,在這裡面,一定還有其他的故事。」

「對,要不然,江寧老師會來滕王閣呢,難道江寧老師不知道李元嬰名聲不好?」

「說得好。那些一直diss滕王閣的,你們也不想想,此前的岳陽樓是怎麼火起來的。」

「頂樓上的,說到岳陽樓我就來勁了。跟我一起讀,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是的。

岳陽樓此前與滕王閣一樣。

同樣也是默默無聞。

但是。

在江寧前往岳陽樓之後,一時之間,岳陽樓卻是名滿天下。

「兄弟們,我感覺,江寧老師這一趟,恐怕又會有一篇千古名篇出世。」

「嗯,我也覺得。不過,我又有一些不太相信。」

「不相信什麼?」

「你覺得隨便寫出一篇文章來,他就能超過岳陽樓記?」

「這個……」

「別說超過了,你能找出一篇差不多可以PK岳陽樓記的名篇來嗎?」

「這個……」

「別這個那個了,就是沒有。所以,這次江寧老師前往滕王閣,我估計有一些懸。」

「懸不懸我不知道,反正滕王閣我是必去的。」

「我也是,我反正是江寧老師的腦殘粉。而且,我知道,江寧老師不打沒準備的仗。江寧老師要是沒把握,他去宣傳一個名不經傳的景區做什麼。」

有人質疑,當然也有人支持。

但不管如何。

江寧這一趟準備前往滕王閣,卻是吸引了萬千人士的注意。

與之同時。

雖然江寧還沒有前去滕王閣。

這幾天,滕王閣卻已經人山人海。

……

「兄弟們,江寧老師來了。」

「出來了,出來了,江寧老師到滕王閣了。」

3天之後。

江寧只是一出現在滕王閣,一瞬間就讓無數粉絲髮現。

看到一眾夾道歡迎自己的粉絲,江寧也是沖著大家點點頭:「大家好,我是江寧。」

「江寧老師,別介紹了,大家知道你是誰,趕緊講故事吧。」

「對對對,江寧老師,我們來這裡就是來聽你講故事的。」

「話說,滕王閣是不是與岳陽樓一樣,也有一位千古奇相,寫了一篇千古文章?」

這會兒。

已經有一些人不斷的猜測著。

只是江寧卻是搖了搖頭:「千古奇相沒有,不但沒有,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沒啥官職,也不算特別出名。」

「啊……」

眾人一愣:「難道猜錯了?」

「倒也沒有。」

江寧點頭:「只能說猜對了一半。」

「只猜對了一半?」

「對。」

「也就是說,這位主角也寫了一篇千古名篇?」

「對。」

「那與岳陽樓記相比如何?」

「不太好比。但如果真要比的話,我會說,這篇文章,堪稱千古第一駢文。」

一邊與大家聊。

江寧卻是擺好了自拍架。

不需要任何預熱,江寧只是一開播,整個直播間就已經是10萬+的人。

「大家好,我是江寧,今天我們來到的是南昌的滕王閣。說到滕王閣,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李元嬰。畢竟,相信大家最近幾天也刷到了很多主播的視頻,對於滕王閣的來歷,大家也了解。所以,今天我就不再重複。我想說一個與李元嬰沒有太多關係的一個故事。」

江寧沒有啰嗦,直接進入到正題。

「這個故事,仍然是發生在唐朝,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做王勃的人。」

「王勃是誰?」

一說到王勃,很多人都少知道。

與之同時。

一系列的粉絲,網友,他們亦是當場在網上,搜索起王勃的資料。

但可惜。

這一搜索,還真搜索不到多少有關王勃的資料。

對於此。

江寧自然知道,然後他接著說道:「大家不要查資料了,史書不是什麼都會記載。王勃沒當過什麼大官,也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所以,史書上也沒有記載過他。年少的時候,王勃就表現的非常聰明,九歲的時候,他便能通讀《漢書》,甚至還能指出漢書裡面的一些錯誤。十六歲的時候,他便在朝中為官,雖然官職不高,但很多人都認為他非常有前途。」

「但有的時候,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意料不到未來會是怎麼樣。原本的王勃只要在朝廷當中正常做官,並積累一定的資歷,以他們家的人脈,未來王勃前途可期。但王勃或許是太有才了,也或許是年少。他在官場當中初開始混得還可以,甚至得到了沛王的讚賞。並且,他還給沛王寫了一篇《檄英王雞》的檄文。該文一出,唐高宗大怒,覺得王勃是歪才,將才華用錯了地方,直接就將王勃逐出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