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勢在必得的矽谷公司

正文卷

第324章 勢在必得的矽谷公司

「矽谷嗎?」

韓易早就知道約書亞-庫什納的賽道在哪裡,但他還是必須裝出一副剛剛才聽說的樣子。

畢竟上一世的2023,不能為這一世的2016做參考。

一個隨手就能擲出三五億美元玩音樂的華裔富豪,也不應該對興盛資本這種級別的公司有研究。

角色定位必須要拿捏準確。

「那你們……沒有在正確的海岸運營呀。」

興盛資本的總部在曼哈頓蘇荷區1885年落成的帕克大廈七樓,而矽谷,眾所周知,位於西海岸舊金山灣區的聖克拉拉谷。大多數專註於科技與信息行業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都會選擇把辦公室搬得離他們的投資對象更近一些。

資產規模500億美元往上的阿克塞爾合夥公司在帕羅奧圖,280億美元的紅杉資本、350億美元的安德里森-霍洛維茨、150億美元的科斯拉,還有68億的凱鵬華盈都在門羅帕克。130億美元的指數風投、110億美元的創始人基金、50億美元的星火資本,以及30億的首輪資本,皆選擇舊金山市區辦公。

只有像1540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還有1250億美元的老虎全球管理,這種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發現初創企業,創始人會自己跑上門來的超級巨無霸,才可能把總部設在倫敦金融城和紐約中央公園南。

按照常理來講,自己在投資圈都屬於初創企業的興盛資本,既然選擇把重注壓在矽谷,就應該直接下場廝殺,每天二十四小時待在聖克拉拉,把地界和人脈都摸熟才對。

「有很多人都這麼說,說興盛資本出生在了錯誤的海岸。」約書亞-庫什納看了一眼依偎在身側,安靜聆聽著二人對話的卡莉-克勞斯,笑著說道,「但我不這麼認為。在我看來,把辦公室設在東海岸,其實給了團隊很大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

「沒錯,首先,我真的不覺得朋友和夥伴必須住在同一時區。舉個例子,易,你應該知道Instagram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邁克-克里格和凱文-斯特羅姆。邁克和凱文在斯坦福上學,畢業之後就在舊金山做App開發。我讀的是哈佛,拿到學位之後立馬就回到紐約來搞金融。在外人看來,我們之間應該沒什麼共同點才對。」

「但事實上,邁克86年出生,凱文83年出生,而我是85年的,彼此之間相差不到三歲,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事業觀都非常相近。12年年初,我第一次在灣區見到他們的時候,我們三個就坐在Instagram當時那間辦公室里——那是Twitter原來的老辦公室,南方公園街164號,一直從清晨聊到了晚飯結束。」

「我記得很清楚,邁克親自開車送我回酒店,在車上,他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說,『兄弟,紅杉要投我們,格雷洛克要投我們,這兩個公司太大了,我們沒有立場拒絕——但我一定會給你留一個席位。』」

「我說,『聽到伱這麼說我真的感到非常榮幸,但是……為什麼?』」

「他回答,『因為,比起那些老到蛋都要掉下來的混賬來說,你才是更了解我們的那個人。』」

「不可思議。」韓易輕聲感嘆道,「他真的用了老到蛋都要掉下來這個形容?」

「Word for word。」約書亞點點頭,「矽谷以創新精神為基石,也許帕羅奧圖和門羅帕克的所有公司,都在燒著七十歲老人的鈔票,但燒鈔票的這些人,卻都是二十來歲的靈魂。千禧世代,甚至是正在登上舞台的Gen Z創業者,需要的不光是現金,還有來自投資者的幫扶、友誼,以及最重要的——認同。在全世界看到他們的作品之前,擁抱他們,成為這些內心其實特別缺乏安全感的……技術極客的摯友。這件事情,我可以做到,可那些靠投資思科、3和Bay works起家的老一代科技資本家做不到。」

「他們已經被留在90年代了。」韓易深感認同地附和了一句。

畢竟,在他深耕的行業里,也有不少倚仗昔日的榮光,貪婪吞食新鮮血肉的殭屍。

「沒錯,正是如此。」

「我跟喬什合作的,幾乎所有企業創始人都見過面,吃過飯,很多人還跟我們一起去度過假。科莫湖,或者聖巴斯。」卡莉-克勞斯為男友的自述提供更翔實可信的第三方視角,「我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說,那些人——幾十個企業家——都不敢相信現實里的約書亞-庫什納竟然是這樣的人。一個禮貌到近乎病態的商業夥伴和發展顧問,他記得他們最喜歡的威士忌品牌,並不斷提醒他們,他是多麼珍視他們之間的友誼。資金、後勤支持,以及鼓舞士氣的演講隨時都會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如期而至。自吹自擂的炫耀和難聽的批評,則很難從他的口中聽到。」

說到這裡,卡莉拂去約書亞肩頭不存在的灰塵,滿眼愛意地注視著對方。

「我很喜歡其中一個創始人對喬什的評價,好像就是邁克,或者凱文,我不記得了。但他說,『約書亞-庫什納肩上有一副天大的重擔,但卻被他完全隱藏在一層厚厚的善意底下』。」

「That''s what I love about him。」

「Aww,I love you too babe。」

「啊,看看你們,多甜蜜的一對。」

面對在公眾場合你儂我儂,大玩PDA的兩人,韓易只能送上言不由衷的讚美和祝福。言不由衷倒不是他不看好兩個人的感情發展——沒錯,卡莉和約書亞確實是有點刻意表演的成分,因為在美國,吸引潛在合作夥伴的方式,除了展現成績、能力和人脈之外,就是通過溫暖健全的家庭,從側面烘托出自己美好的個人品質。畢竟總統競選都搞這套,平日里的私人聚會當然也搞這套。

但即使有點用力過猛,韓易也不難看出二人確實是兩隻如膠似漆的愛情鳥。2012年到2023年,11年的時間裡,雙方都沒有爆出過任何緋聞。約書亞為了卡莉跟家裡對著干,結婚都不邀請父母參加,卡莉也始終如一,到哪裡都不忘帶上男友。結婚之後更是很快就生下兩個孩子,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經營家庭上。

一見鍾情,乾柴烈火,然後攜手抗敵,披荊斬棘,最終修成正果,永結同心。

韓易的言不由衷,源自於此。

他酸。

這是他理想中的愛情生活,但卻不是他正在面對的現實。

「我有一個理論,對伴侶充滿關懷與愛意的男人,對合作夥伴肯定差不到哪裡去,運氣絕對也很好。」

「聽到沒有,喬什。」卡莉拍了拍約書亞的大腿,「告訴過你,要對我好一點。」

「我已經盡我所能了,親愛的。」

「Oooo……kay。」本來想把話題扳回來,沒想到受到了更大的傷害,韓易咧咧嘴,決定單刀直入,「那麼,喬什,你目前有在準備新的投資基金嗎?」

「有的,這輪募資結束之後就在籌備了。」韓易話語中表現出來的興趣,讓約書亞精神一振。他清清喉嚨,接著說道,「下一個風險投資基金,預計的總募資額度會達到10億美元。」

「這次的這個基金,總額多少?」

「寶貝,你們先聊,我得去照顧一下我的朋友們,免得她們又要說我整天粘著你了。」聰明伶俐的卡莉知道自己的任務已經完成,她吻了吻約書亞的臉頰,沖韓易揮揮手,站起身來,朝芭芭拉一干人等的方向走去。

「好的,親愛的。」

看了一眼卡莉的背影,約書亞深吸一口氣,讓自己調整進入完全的工作模式。

「7億美元,易。總額是7億美元。」

「那下一輪就直接把目標定在10億美元,很有野心啊。」韓易雙手交疊放在膝蓋上,微微頷首。

「夢就要做大一點。」約書亞-庫什納的回答,帶著一股初生牛犢的蓬勃朝氣。

「如果不介意的話,喬什,你能簡單分享一下這一輪募資的基本情況嗎?」韓易想了想,繼續提問,「這支基金叫什麼,有多少投資者,有沒有……可以透露的重要資方?」

「當然,我會在我的職權範圍內,儘可能詳盡地為你解答。」約書亞-庫什納明白韓易是在做簡單的初期背調,所以回答得也相當官方,「這支基金叫興盛資本五號投資者基金,顧名思義,這是我們第五次募資行動。在五號投資者基金里,實益擁有人總共有71個,其中絕大部分要求保持匿名狀態,但也有一些組合型基金,已經對外公開了投資我們的消息,總共有五家,這些是我可以跟你分享的。」

「第一家,杜克大學員工退休基金。」

這家在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縣達勒姆市註冊的企業養老基金,由杜克大學的退休委員會管理,是這所2016年US News美國大學排行榜排名第八,年預算超過70億美元的頂級名校,自1959年以來,面向不屬於杜克大學教職工退休計畫保障範圍的「非豁免員工」開設的單一僱主固定福利基金。

2016年,作為機構投資者,杜克大學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411位,總共管理了127億美元的資金。其中絕大部分款項,都是應屆學子繳納的學費,和往屆畢業生的捐贈。因此,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杜克大學,投資策略極為穩健,不求賺錢,只求跑贏通脹,這家員工退休基金自然也不例外。任何有風險的基金一概不碰,只跟歷史戰績良好的資產管理公司合作。

「第二家,華盛頓操作工程師信託基金。」

這是一家總部位於馬里蘭州斯帕克斯,覆蓋華盛頓特區及其周邊地區的多僱主工會養老基金。該計畫成立於1953年,為符合條件的操作工程師提供退休和養老金福利——所謂的操作工程師,operating engineers,即是從事重型設備操作員工作的建築工人,機械師,測量師以及維護建築物和工業綜合體中供暖以及其他系統運轉的固定工程師。

根據美國《國內稅收法》的規定,華盛頓操作工程師信託基金符合第501(c)(9)條的標準,屬於為成員或其家屬以及指定受益人支付人壽、疾病、事故或類似福利的組織,因此不需要繳納所得稅。不過,該組織在運營過程中獲得的任何凈收益,也都不能以任何形式支付給個人。必須聘請獨立於會員及其僱主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作為受託人,這些機構除了固定的管理費之外,不可以收取更多的費用。在這一規定的影響下,這種多僱主的工會養老基金也不會把盈利放在第一位,只要保證會員養老金能夠按時給付即可。所以,這家基金會選擇投資的,也一定是風險係數極低,旱澇保收的項目。

約書亞-庫什納之所以一開頭就把這兩個基金擺出來,無非是想要向韓易證明,興盛資本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已經獲得了這些大型機構的認可。

「I see。」韓易摩挲著左手大拇指與食指,「大客戶都是這個類型的投資者?」

韓易的意思也很明確,安全性和穩定性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個投資者基金裡面,全都是工會養老金和退休福利計畫,那麼只能說明約書亞-庫什納的投資組合,缺少吸引進取型客戶的增長點。

「五號投資者基金的所有客戶里,組合型基金佔15%,501(c)(9)和同類的基金,只佔25%。」約書亞-庫什納怎麼會聽不懂韓易話語里的潛台詞,他注視著後者,認真解釋道,「我們非常幸運,另外75%的組合型基金客戶,還有更廣大的普通私人客戶群體中,有許多投資理念先進,投資歷史也相當輝煌的傑出代表。」

「比如說呢?」

「比如說,大衛-格芬基金會。」

「噢,大衛-格芬……」

聽到這個名字,韓易若有所思地微微頷首。對於正在朝娛樂圈核心圈層發起衝刺的他來說,大衛-格芬的名字足以用如雷貫耳來形容。從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著名的收發室開始做起,大衛-格芬只用了五年時間,便做到了ICM的兩個前身之一,CMA經紀公司的副總裁。1971年,他離開藝人經紀行業,創辦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唱片公司庇護所唱片,簽下老鷹樂隊、鮑勃-迪倫和瓊妮-米歇爾等人,並將他們培育成定義一個時代的音樂巨星。

1980年,他又創立格芬唱片,與華納達成渠道發行合作,試圖征服更廣闊的疆域。這一次,大衛-格芬更上一層樓,奧莉維亞·紐頓-約翰、埃爾頓-約翰、Aerosmith、Blink-182、Guns N'' Roses、Nirvana,還有尼爾-楊,麾下陣容星光璀璨的程度,讓他於1990年成功將唱片公司售出,賣給MCA,還拿到了價值5.5億美元的股票。1991年,松下電器收購MCA唱片,又花6.5億美元,把股票從大衛-格芬手上買了過來。不到一年時間,就凈賺一個億。

影視行業這邊,大衛-格芬做得亦是風生水起,1982年創立格芬影業,1994年跟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傑弗里-卡森伯格一道將其重組,並命名為夢工廠映畫,接下來的故事,便是好萊塢口口相傳的神話了。十一年後,夢工廠以16億美元的估值打包出售給維亞康姆,大衛-格芬,也終於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五年里,成為了可以坐上牌桌的娛樂資本家。

2016年福布斯排行榜第73位,身價67億美元的大衛-格芬,為自己設立的基金會當然不會太寒磣。事實上,為了讓老闆更好地了解娛樂行業內其他資本巨頭對旗下資產的管理方法,安托萬-嘉舍剛剛入職,就給韓易詳細分析了大衛-格芬的財富構成。大衛-格芬基金會,這個被IRS定義為501(c)(3)的非營利性組織,是這位來自布魯克林高地的猶太富商的避稅利器。

投資標的與現金賬戶的餘額加在一起總計495908752美元,大衛-格芬基金會,掌管著大衛-格芬本人目前可調配的絕大部分資本。他對外進行的所有投資,基本上也都是通過這家基金會完成的。

投資無限制,每年還能平均省下414萬美元的稅金。

「你能得到他的青睞,那確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韓易輕輕擺動著食指,回憶道,「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報道,他投資了一家在我祖國排名前列的科技公司。」

「滴滴控股?」約書亞-庫什納很快便從腦海里搜尋到了答案。

「是的,滴滴。」韓易肯定道,「很聰明的投資,非常過硬的關係……極其豐厚的回報。」

「可不是嗎?美國這邊,很多投資人都是通過投資Uber間接持有了滴滴的股份,只有極少部分人能直接成為股東,格芬先生就是其中一個。」約書亞-庫什納笑了笑,「他入股滴滴時花費了750萬美元,而目前仍然持有的股份,總價值為975萬美元,差不多在這個範圍之內……而今年,他在五號投資者基金里存放的資金,是792萬美元。」

「你的意思是,你的五號投資者基金,能夠獲得比滴滴更高的回報,所以他才會投更多的錢。」

「我什麼都沒說。」約書亞攤開手,「是數據在說話。」

「哈哈,我喜歡你的說法。」韓易解開西裝上衣的紐扣,連笑了幾聲,「還有呢?還有哪些值得我關注的重要玩家?」

「能夠讓我透露名字的不多了,有兩個可能您比較感興趣,理查德和蘇珊-史密斯家庭基金會,以及格蘭瑟姆基金會。」

「理查德和蘇珊-史密斯……通用電影公司和內曼馬庫斯百貨集團的老闆……前老闆?」

「是他們。」

「OG。」

韓易對夫婦二人的評價簡潔卻準確,理查德-史密斯,確實是上個世紀較為活躍,如今已經退出商界的傳奇人物。通用電影公司巔峰時期擁有1500塊銀幕,不過在2002年就賣給了AMC,旗下的出版公司哈科特亦於2000年作價57億美元出售給了英國的出版業巨頭勵訊集團。內曼馬庫斯是美國高端百貨業的旗艦,影響了一代人的奢侈品消費習慣,但TPG和華平投資以51億美元從史密斯夫婦手上聯合收購這家集團,也已經是十一年前的陳年往事了。

「喬什,我不知道該如何讓下面這句話聽上去更委婉和友好……但我好像從你的客戶群體畫像里,看到了一定的規律。」

「都是猶太人,對嗎?」約書亞-庫什納直截了當地切中了問題的本質。

是的,雖然理查德-史密斯聽上去像個最稀鬆平常的盎格魯-撒克遜姓氏,但他身上的猶太烙印卻極為清晰。妻子蘇珊-史密斯在改姓之前叫蘇珊-弗拉克斯,是個純種猶太人,他們的侄兒,現任NFL球隊費城老鷹隊的擁有者傑弗里-盧里,也是猶太人。

整個商業生涯,理查德-史密斯都在跟猶太利益集團做生意。若非如此,他根本就買不到內曼馬庫斯百貨,和第五大道上的那家伯格多夫-古德曼。

「我什麼都沒說,是數據在說話。」韓易原話奉還,「我並不是說這是件壞事,相反,我一直期望能夠與來自不同社群的投資者合作,特別是猶太社群。你知道的,中國人和猶太人的友誼,從有聖誕節這個節日開始便建立起來了。」

「沒錯,這的確是事實。」約書亞拍拍大腿,笑聲聽上去爽朗而愉悅。

中國人、猶太人和聖誕節,在美國社會裡是一個非常奇妙的組合,猶太人不過聖誕節,中國人也不過,中餐館更是幾十年前聖誕節期間,大街小巷唯一開門營業的店鋪。因此,在聖誕節當天去中餐廳享用晚餐,早就成為了美國猶太人的文化傳統。

韓易之所以這樣講,或者說,之所以冒著政治不正確的風險提到猶太人這個話題,就是為了向約書亞-庫什納挑明他的訴求。

選擇他,就是選擇站在他背後的猶太勢力。

畢竟,想在美國娛樂工業里長久立足,要在未來幾年內面對三大音樂集團的輪番衝擊屹立不倒,必須得跟猶太富豪們達成一些利益互換的協議。

「五號投資者基金里的……猶太資本,不在少數。不過,其實這就是目前金融圈的現狀,你到哪個資管公司去看,名單拉出來,肯定會有很多家族基金會是掛著猶太姓氏的。」約書亞保持著溫和的笑意,將聲線壓低,免得有任何人聽到他們過於敏感的對話。

「是啊,這一點我深有體會。」韓易看了一眼約書亞,從對方的回覆來看,後者絕不是不懂他的意思,而是看出了他的訴求,開始玩起了欲拒還迎的把戲,「其實不光是投資者,管理者裡面也有很多,跟我們家關係最近的就是大衛叔叔。」

「大衛叔叔?」華爾街的大衛不少,但值得韓易專門拋出來當談資的,在約書亞想來,應該只有那一個,「魯賓斯坦?」

「魯賓斯坦。」韓易應道,「從凱雷集團創始之初,韓家就在跟他合作了……啊,對了,上次華盛頓紀念碑籌款的晚宴我也在……你是不是也去了?」

韓易其實根本就沒在晚宴上見過他,他那天晚上都在跟國會議員們鬥智斗勇,根本沒有精力去關注其他人。但約書亞究竟在不在並不重要,他只是想借這句問話,表明自己跟大衛-魯賓斯坦的密切關係。

在不透露任何跟CEP-III有關的敏感商業信息的前提下。

「籌款晚宴?在哪個酒店?」

「卡萊爾。」

「那我應該沒有去過。」約書亞想了想,搖搖頭,笑道,「不過之前確實見過魯賓斯坦幾次。曼哈頓的社交圈真的很小,格芬先生也好,史密斯夫婦也好,其實都是我跟著我父親認識的。」

果不其然,交換秘密的方式,就是給對方分享一個無傷大雅的秘密用以交換。韓易語焉不詳地告知了他跟大衛-魯賓斯坦之間的關係,暗示約書亞-庫什納他在華爾街有可以助力其更進一步的上升通道,而心領神會的約書亞,也把一直三緘其口的家族影響透露了些許。

「明白了,做生意,不接受上一輩的扶持,的確很難起步,對此我深有體會。」

「然後,你說的格蘭瑟姆基金會……這個我好像不是特別熟悉。」見好就收的韓易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免得對方覺得自己急著找他牽線搭橋,獅子大開口。

「可能因為他本人在娛樂工業領域出現得不多。傑瑞米-格蘭瑟姆,來自英國,公司設在波士頓,叫GMO,做的也是資產管理的工作。這家公司最神奇的一點是,自70年代成立以來,整整四十年都保持對經濟的悲觀論調,從而在九十年代的日本地產泡沫、零零年代的互聯網泡沫,還有08年的信貸危機期間大發橫財。據GMO自己人說,他們之所以會投資我們,投資他們壓根就不看好的這批互聯網獨角獸,僅僅是為了對沖一下看空的風險而已。」

說到這裡,約書亞觀察著不住點頭的韓易,怕對方抓不到關鍵信息,又追加了一句。

「女王親自給他頒發的帝國勳章……如果有在英國的發展規劃,跟他做朋友,能讓你的方向更明確一些。」

所謂歐美樂壇,其實大市場就那麼幾個,美國第一、英國第二,其他隨便誰排第三。約書亞看得清楚,以音樂為主業的韓易,不管現在有沒有去倫敦,未來也必定要在那裡開枝散葉。

「了解了,喬什。不得不說,你客戶清單的深度與廣度,著實令人欽佩。」

做資產管理,就是做人脈網路。得像大衛-魯賓斯坦那樣,隨意出入白宮,一個電話就能調動眾議院委員會為他辦事,擁有這個等級的權勢,才鎮得住千億美元的財富,而不至於被其反噬。

目前看來,約書亞-庫什納雖然離那個檔次還差得遠,但家族與他本人合力搭建的體系,卻已能算是初見規模了。

「具體的細節還需要進一步商討,但我很有興趣與你合作,成為這份客戶清單中的一員,喬什……未來一個季度之內,我正好有一筆資金抵達美國境內。」

「太好了,易。」約書亞向韓易伸出手,沉穩的語調里不時透出些微精心掩飾也無法藏匿的興奮與熱切,「六號投資者基金也非常榮幸能擁有像您這樣的重要客戶。」

「不是六號投資者基金。」韓易搖搖頭。

「不是嗎?」

「你看,喬什,有幾點,我需要在我們正式簽署協議之前跟你闡述清楚。」

「願聞其詳。」

「第一,如果我們要合作,我希望我們能共同成立一個全新的基金序列,由興盛資本來管理,我來提供主要的財政支持。」

「關於……」約書亞欲言又止。

「關於額度的問題,你不用擔心,在凱雷集團那邊,我的家族存放的現金超過十位數。在興盛資本這邊,我能調動的金額肯定沒有那麼多,但至少也是九位數……如果做得好的話,大九位數。」

「明白。」約書亞舔舔嘴唇,敏銳的他從韓易的語氣中不難聽出,對方並非在隨口承諾,而是真的有意要推進這樁九位數的投資案。

這個華裔富豪,代表著一筆超出自己預期很多倍的超級大單。

「我們共同設立的這個投資基金,我希望能在其他投資者的准入機制方面有一定的話語權……我不是那種喜歡跟人隨意分享目標和願景的人。當然了,我的要求也沒有那麼嚴苛,你剛剛提到的那些基金會……就恰到好處。」

聽到這裡,約書亞給了韓易一個瞭然的眼神。

恰到好處的不是錢,是掏錢的人。

「第二,就像我剛才提到的那樣,我有自己的目標和願景。事實上,在科技業相關的投資方面,我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目標和願景,或者說,一家非得到手不可的公司。」

「喬什,如果你能憑藉你在矽谷的人脈,幫我成功收購它……」

「你會發現,你將在娛樂工業里,獲得一個樂於分享的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