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垂涎已久的大魚

正文卷

第252章 垂涎已久的大魚

「他啊……」

聽到徐憶如的問話,趙宥真把注意力重新轉回韓易身上。韓國姑娘嘴角勾起的弧度變得更大了些,嗓音里柔潤的甜膩,也不小心溢了幾分出來。

「他這個人,你應該清楚,遇到要緊的事情,再開心也不會表現出來,特別是在談判對手面前。」

「所以,當天晚上倒是沒什麼異樣,第二天起來吃早……吃晚飯的時候,我頭疼得要死,他倒好,容光煥發,過幾分鐘就傻笑一陣,嘴都合不攏。」

「等一下,等一下。」

徐憶如將五根手指伸到趙宥真眼前,擺出一個暫停的手勢。

瞪圓的雙眸里滿是驚疑,像是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你說什麼?」

「第二天……起來?」

「對啊。」

徐憶如的突然發問讓趙宥真微微一怔,顯然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剛才那番話語中的歧義。不過很快,她便恢複了鎮靜,表情里調皮戲謔的意味一閃即逝。她將耳邊的鬢髮撩起,輕輕咬了咬下唇,低垂的眼帘里堆積起盎然的春意。

「那天所有事情結束都已經早上六七點了,我也醉得厲害,實在沒力氣回酒店了。嗯……我們就……」

「各回各屋了。」

奮筆疾書的韓易頭都沒抬,給差點宕機的徐憶如降溫。

「四個卧室,我、哈立德和勒夫在主卧,其他人自己打亂了隨機分配的。我是最後一個睡醒的,她從哪個卧室走出來的我都不知道。」

三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已經維持了快兩個月的時間,在這日復一日的,幸福而又煎熬的互動中,韓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鬥爭經驗。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管自己在幹什麼,只要徐憶如和趙宥真開始聊天,就得放一半的心思在她們身上。免得產生什麼要命的誤解,沒有及時澄清的話,不管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最終受害者,都只會是他一個人。

比如現在這種情況。

想到這裡,韓易瞥了一眼趙宥真,無奈地用鼻腔嗤了聲氣。

這小姑娘,看起來濃眉大眼,周吳鄭王的,沒想到也會騙,會偷襲啊。

「好好看你的備忘錄,別分心。」

被當場拆穿的宥真神色如常,她悠哉悠哉地啜飲一口冰美式,安之若素地忽略掉小如想要殺人的幽怨眼神,繼續說道。

「我們有邀請她留下來,易甚至準備給她開一間樓下柏悅酒店的套房,但海莉還是堅持回到了她自己定的The Bowery。據她自己所說,是因為她所有的東西都在那邊,住One57的話不太好卸妝。」

「不過,第二天我剛起床,海莉就給我打了個電話,問她現在再過來的話方不方便,她想要在中央公園附近找個比較安靜,不會引人注意的地方,跟我和易單獨聊一下。」

「聊什麼?」

做了幾次深呼吸,把自己情緒平復下來的徐憶如,沒有再糾結於趙宥真剛才讓她大腦一片空白的那次「惡意詐欺」。

下次找機會,扳回一局就好。

而且,如果易易沒騙人的話……她才是佔了先手的那個呢。

念及此處,小如的臉色總算放晴了些,她一邊開始動手收拾桌面上午餐殘餘,一面問道。

「就是簽約的事情?」

「嗯。」趙宥真加入幫忙清理的行列,三個人裡面,就屬她吃得最多,於情於理都不太好意思袖手旁觀,「吃完晚飯,易在上東區找了個還沒什麼客人的酒吧,就在卡萊爾酒店裡面,叫貝……貝萊……」

「貝梅爾曼斯。」韓易朝齊刷刷向他看來的兩個女孩,特別是徐憶如,解釋道,「上次去紐約參加魯賓斯坦的慈善晚宴,就是在這個酒吧。卡萊爾酒店本身消費水平就比較高,尋常客人不會到這裡來喝酒,很適合談事。」

「沒錯,我們吃過晚飯,坐車到卡萊爾門口的時候已經晚上八點過了,酒吧裡面總共也就兩三桌客人。易還特意預留了一個拐角處的位置,別說狗仔隊了,不專門走過來的話,服務員都很難留意到我們。」

「這種環境下,我們和海莉連寒暄都沒寒暄兩句,基本上是一坐下來就進入了正題……她先起的頭。海莉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予管理還有沒有繼續拓展客戶名單規模的打算。」

「只是管理公司這邊喔?」小如捕捉到了宥真話語里最關鍵的信息,「別的方面嘞?」

「Fueled by Ramen跟Paramore簽的是360全約,海莉-威廉姆斯本人與大西洋唱片的合約也是。事實上,他們是我們這個行業里,第一個簽下360全約的新藝人。」

「這個我知道,易易有跟我講過。」徐憶如抬眼回憶了片刻,頷首應道。史上第一份360合約,是英國歌手羅比-威廉姆斯的經理人蒂姆-克拉克和大衛-恩托文2002年為他們的客戶起草的,通過這筆與EMI之間的交易,羅比-威廉姆斯的個人獲利超過八千萬英鎊,EMI也賺得盆滿缽滿。

但即使有這樣的珠玉在前,零零年代的前半段,藝人也極少會選擇跟唱片公司簽下360度全方位的代理合約。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絕大多數的廠牌對EMI這種劍走偏鋒的非常規打法嗤之以鼻,畢竟2005年之前,iTunes還處於起步階段,實體唱片的銷售仍是唱片公司盈虧表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削減廠牌在實體銷售環節的分成,增加他們在藝人包裝方面的投入,以換取演出、周邊或者所謂的「數字版稅收入」,在很多唱片業高管看來,無疑是一件得不償失的蠢事。

反過來講,藝人這邊,也對賦予唱片公司更多的管轄權這件事疑慮重重。許多音樂人認為,將權利儘可能分散地簽出去,藝人管理、法律事務、演藝經紀、音樂版權發行、唱片錄製銷售,甚至是周邊的製作和售賣,最好都找不同的合作方。任何一方出了問題,都不會對藝人的職業生涯發展造成毀滅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同一塊盤子里,這些公司會自然而然地相互競爭、彼此制衡,讓處在中間位置的藝人方坐收漁利。

因此,當大西洋唱片和Fueled by Ramen宣布,以360合約的形式簽下Paramore時,這支新人樂隊毫不費力地——在第一張專輯發行之前——便吸引到了全行業關注的目光。幾乎沒有人看好這支流行朋克樂隊在新商業模式下的發展前景,但最終,幾乎所有的樂迷、媒體和所謂專家都同意,如果沒有360全約帶來的好處,Paramore絕不會是今天這番光景。

充足的預付款和製作預算,讓Paramore能夠以兩年一張的速度,持續穩定地推出遠超獨立樂隊後期水平的優質專輯。與此同時,全力提供營銷推廣支持的Fueled by Ramen,也不像傳統唱片公司那樣,想方設法地勸說樂隊減少巡演場次,把注意力放到歌曲創作上來。

因為,在360合約的框架內,Paramore每年超過一百場的商業演出,和隨之而來的周邊銷售收入,非但不會成為唱片公司增加收入的阻礙,反而能讓Fueled by Ramen在無須操心的情況下,憑空生出一大筆被動收入來。

從《All We Know Is Falling》,到《Riot!》,再到《Brand New Eyes》和《Paramore》,海莉-威廉姆斯與廠牌之間的合作越來越融洽,也越來越有效。而且,海莉不僅是跟Fueled by Ramen雙生共贏,在獨唱事業的拓展方面也算是小有建樹。

與說唱歌手B.O.B.合作的《Airplanes》,還有與電子音樂製作人Zedd合作的《Stay the Night》,每一首都頗受好評,光從榜單數據和商業成績上來看,甚至遠超Paramore任何一首宣傳單曲。

「海莉本來就是大西洋唱片的重點培養對象,Paramore相當於是一支專門為她養起來的樂隊。再加上喬什和扎克退隊之後,大西洋對Paramore的支持有增無減,光看宣發力度,第四張專輯甚至比前三張加起來還高。」

當然,前三張專輯鋪設的主流通路少於這張《Paramore》,也不完全是跟所謂「大西洋唱片對海莉-威廉姆斯的扶持力度」有關。前三張專輯,以流行朋克為基底,佐以情緒流行、後硬核搖滾和獨立搖滾等輔料製成。光聽這些音樂風格,你就應該清楚,法羅兄弟仍在Paramore陣中的時候,這支樂隊的風格,並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商業推廣,也吸引不到太多主流樂迷的青睞。

拿同樣靠朋克少女人設起家的艾薇兒-拉維尼來做對比,這個加拿大人在流行化方面做得無比徹底。處女專輯的第一支宣傳單曲《plicated》,根本就是一首流行搖滾當外殼的慢板情歌。

第二首快歌《Sk8er Boi》配器編曲倒是標標準準的朋克風格,但最重要的人聲旋律和歌詞部分……完全可以用迪斯尼流水線產品來形容。當時幾乎每一部青春偶像劇,主題曲都是大差不差的樣式。隨便把《Sk8er Boi》放到《美國派》或者《飛躍比弗利》的任何一集里,都能無痕融入,絕不會顯得突兀。

到了第三張專輯《The Best Damn Thing》,也就是Paramore發行《Brand New Eyes》的同一時期。換句話說,海莉-威廉姆斯還在《Ignorance》里大玩硬核搖滾,跟著171BPM的狂飆節奏低沉嘶吼的時候,艾薇兒-拉維尼早已進化到下一個流行版本,用七種不同的語言唱「嘿嘿喲喲,我是你的女朋友」了。《Girlfriend》之後的主打單曲《When Yone》更是再進一步,基本上可以說是看著凱莉-克拉克森臨摹的抒情搖滾作品。

而Paramore這邊,只有一首《The Only Eception》,算是勉強能入電台經理的法眼。

歸根究底,《Misery Business》在大眾文化領域的爆紅,是一個連Paramore自己都無法複製的奇蹟。更何況,僅以榜單排名和銷售成績為標尺的話,《Misery Business》所獲得的成功,離艾薇兒-拉維尼還差得遠。

《Misery Business》,公告牌Hot 100單曲榜最高排名第26位,而同一時期,艾薇兒早就在全球範圍內售出超過兩千萬張專輯,兩次全球巡演215場演唱會,場場爆滿了。

流行文化和流行音樂,遊戲規則就是如此,既無比簡單,又極致複雜。不需要你創作出最驚世駭俗的先鋒作品,只要想辦法讓它們被儘可能多的人接受,作為消遣能囫圇吞得下去就行。

理論聽上去很容易,但實踐起來何其難也。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審美,次次都能站在大眾消費市場的最中心呢?

至少喬什-法羅不行。

由他擔任創作主腦的前三張專輯,可以成為被搖滾樂迷奉為圭臬的朋克經典,但絕對無法在屬於商業音樂的主流世界裡登頂。

這就是Fueled by Ramen和背後的大西洋唱片,之前對於大規模鋪電台宣傳這件事情扭扭捏捏,但卻在第四張專輯發行時火力全開的最核心因素。喬什-法羅走了,傷害了Paramore的團隊形象,拖慢了第四張專輯的籌備進度,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Paramore一次涅槃重生的機會。

不是涅槃重生成能夠比肩Pink Floyd的搖滾傳奇,而是終於可以攻佔車載電台和主流榜單的流行I。

《Still Into You》、《Daydreaming》、《Ain''t It Fun》,海莉-威廉姆斯本來就不排斥與其他樂種的融合,也不抗拒走上更大舞台的嘗試。不再束手束腳的她,在華納音樂強大製作團隊的支持下,交出了Paramore成立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商業答卷。

「她跟華納體系里的製作人磨合得很好,下一張專輯都已經進入錄製的收尾階段了。海莉跟我們說,因為他之前做過的事情,喬什永遠也不可能回歸Paramore,但是扎克已經確定會在下一張專輯前歸隊。這一次,他早早地就跟Fueled by Ramen簽了個人合約。再加上Paramore出道時就簽了個1+6的長合同,離合約完成還差整整三張專輯,所以……」

談及跟工作相關的話題,趙宥真滔滔不絕,條理極為清晰。

「不管對我們,還是對海莉本人來說,目前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從藝人管理領域入手……演藝經紀這邊,Paramore和海莉本來就簽的是UTA,已經沒辦法再要求更多了。」

「她現在就差一個執行力強、資源豐富的管理團隊。」韓易插話進來,「原來那個團隊……說句不好聽的,從出道到現在,基本上啥也沒幹,資源都是唱片公司給喂到嘴裡的。雖然說是什麼360合約的先驅,但仔細想想,她的經理人為啥願意在零零年代就跟人簽全約啊?還不是因為自己的資源不行,信心不足嗎?」

「Paramore轉型,這麼重要的事情,口碑完全靠自然發酵,一半好一半壞。海莉-威廉姆斯的solo事業他們更是管都不管,《Airplanes》和《Stay the Night》那麼好的開端,她明明可以像Coldplay或者Maroon 5那樣,多跟rapper和流行歌手feat一下,哪怕不以她個人的名義,以Paramore的名義也很好啊。那麼多事情可以做,這些人完全無動於衷,我真是……」

「我知道你超級喜歡她,但……還是希望你跟海莉當面溝通的時候沒有這麼激動喔。」徐憶如雙手下壓,示意韓易冷靜,模樣甚是嬌俏可愛,「會被人家當作狂熱粉絲,而不是專業人士的。」

「他就是這麼激動。」趙宥真捂嘴偷笑,「滔滔不絕地說了十幾分鐘,基本上把之前管理團隊做的所有決策統統噴了一遍。」

「批判,批判。我哪有噴人家。」韓易一本正經地糾正趙宥真的用詞,「而且海莉不就是喜歡我們這股做事的激情和衝勁嗎?她自己說的,之所以對我們感興趣,剛開始是因為艾麗-古爾丁和拉娜-德爾雷在這邊,後面是被麥迪遜-比爾那段話所打動。她說,我們這邊全都是新人,從執行團隊到簽約藝人都是,但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絕大多數里程碑,都是在人一無所有的時候,憑藉一腔熱血鑄就的。功成名就之後,反而會顧慮重重,踟躕不前。」

「踟躕不前是什麼意思?」宥真眨眨眼睛,誠心發問。

「啊,就是說做事情很猶豫,老是拿不定注意,在原地打轉。」

「明白了,踟躕不前、踟躕不前……之前看書有學過,但是忘記了。」作為一個同時被數所常春藤大學錄取的學霸,趙宥真總是會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機汲取養分,「海莉自己也承認,Paramore現在就處在……踟躕……不前的階段。如果不更進一步,保留樂隊的精神和根骨。把流行化的理念貫徹到底,下一張專輯發完,Paramore可能就徹底過氣了。」

「好好珍惜這張專輯的機會,像Maroon 5那張《Overeposed》那樣,把自己的形象徹底扭轉過來,這是我們給海莉開出的藥方。」韓易總結道,「就這麼一次機會,等不得,也耗不起。」

「《Overeposed》……」小如沉吟道,「聽上去好熟悉。」

「《Payphone》、《One More Night》、《Daylight》,還有沒收錄在專輯裡的《Moves Like Jagger》。」

「啊,怪不得。」徐憶如瞬間明了,「這張專輯開始,Maroon 5的風格就跟之前完全不同了欸。還有喔,我記得好像……那個時候,亞當還上了《美國之聲》當導師,是不是?」

「是,綜藝和音樂雙管齊下,給Maroon 5續了五年的命,也給他們找到了商業價值翻了好幾倍的發展方向。」韓易點點頭,「這就是我們想幫Paramore做的事情,不光是把新專輯做好,還要在新專輯之外,給Paramore和海莉找一些合適的合作單曲,像《Moves Like Jagger》那樣,打開樂隊的市場,和眼界。」

「海莉完全同意我們的看法,她這段時間心情比較低落,也是因為找不到出口,和合適的幫手。」趙宥真補充道,「雖然什麼都還沒簽,但我們已經算是達成口頭協議了,她這次回納什維爾,就會跟之前的管理公司談解約的事情。」

「會不會拖很久?」

「管理合約一般來說都很短,三四年、兩三年,甚至一年的都有,很少有超過五年的。」趙宥真搖搖頭,「海莉跟我們說,她和Showndown Ma那邊的合約,是三年一續,從2004年到現在,正好是第四個合約期的末尾了。」

「那很巧欸,這也太棒了吧!」

說到捧場的能力,放眼全中國,沒有比寶島女孩們更專業的人才。在誇讚你的時候,她們本就甜膩的語調會變得更加高亢而尖細,像是因為你的成就而開心到無法呼吸,但卻不會過於浮誇以致人感到虛假。作為各方面都出類拔萃的精英少女,徐憶如更是深諳此道。

「恭喜你喔,易易,創業不到半年,就把偶像簽下來了。人生成就解鎖,超——贊——der。」

「這件事情上面,宥真才是頭號功臣。」徐憶如對趙宥真閉口不談,肩頭挑著兩擔子水的韓易自然得幫她找補回來。他擺擺手,露出一個雖然含蓄,但卻掩飾不住驕傲與喜悅的微笑,「而且……都做了那麼多事情了,簽個Paramore,哪算得上是人生成就?只不過是我喜歡而已,論級別來說還差得遠。」

「真正的大魚,是我準備順著她釣起來的那一隻。」

「哪一隻?」

「那當然是……」

韓易仰起下巴,故意拖長聲調,製造戲劇氣氛。

「泰勒——」

「斯威夫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