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這才叫音樂節

正文卷

第195章 這才叫音樂節

推開會議室大門的一瞬間,所有的竊竊私語皆戛然而止。

除了剛剛抵達的韓易和趙宥真之外,坐滿其餘十四個座位的各板塊團隊成員先後站起,或微笑頷首,或出聲問候,向1000室的幕後推手和絕對主宰致意。

房間里熟悉的面孔很多,凱倫-郭帶著米婭-蘇利文,代表瀚音樂唱片公司的A&R團隊出席,這次Mad City陣容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瀚音樂的簽約藝人,凱倫的出現自然至關重要。

趙宥真和傑森-阿隆兩位人予管理的經理人,則是直接以藝術家代言人的身份參加本次會議。本-莫森在倫敦、凱文-庫薩特蘇跟著Diplo巡演,霍爾希的另一位經理人安東尼-李,正在佛羅里達的UCF體育館駐守,緊鑼密鼓地籌備即將於明日上演的霍爾希Badlands全美巡迴奧蘭多站。

《Badlands》這張霍爾希的出道專輯由Astralwerks發行,環球音樂旗下的國會唱片公司負責美國地區的渠道發行,EMI負責英國區,而環球音樂集團則接手了世界其他區域的渠道和營銷工作。在EMI集團被環球和索尼分而食之的2016年,這意味著,《Badlands》這張專輯,實際上就是環球音樂旗下的資產。

因此,在Live Nation和AEG Live兩大現場演出巨頭沒有介入的情況下,霍爾希的Badlands巡演,便順理成章地由環球音樂的現場演出部門牽頭落地。

後期才跟霍爾希組成Halsey Inc.的韓易,雖然在這輪巡演中分不到半點收益,但數千人規模的高強度巡迴,再加上即將發行的《Closer》,毫無疑問會給他們的合資企業帶來難以估量的品牌價值提升。

另外,瀚音樂市場推广部門的負責人維多利亞-懷特·梅森,以及整個音樂事業群的首席財務官托德-蓋爾凡德,也在本次會議中列席。一個主管所有簽約藝人的營銷工作,一個幫韓易看緊他的錢袋子,他們是Mad City任何一次聯合會議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當然,這間會議室里,也有不少新近加入瀚音樂集團的僱員,他們之中的絕大部分,今天都是第一次跟韓易見面。有一個算一個,全是為不久前才成立的瀚現場工作的新人。

從Epic唱片挖來的瀚現場美國演出部門負責人席琳-約書亞,跟韓易打得交道最多。事實上,這次Mad City音樂節的主要組織者,就是她本人。由於在項目中擔任的關鍵角色,今天的會議室里,席琳-約書亞坐在韓易右手邊的第二個位置,僅次於瀚現場的CEO,傑奎琳-貝托,一位葡萄牙與義大利南部的混血後裔。

擁有邁阿密大學工業工程學士學位,並拿到哈佛商學院MBA碩士學位的傑奎琳-貝托,是瀚現場通過Billboard.biz的招聘廣告,以及托德-蓋爾凡德的親自舉薦而意外收穫的人才。傑奎琳——她更喜歡人們叫她傑基——的職業生涯,從德意志銀行的美國股票衍生品交易員開始,後來跳槽到拉斯維加斯的現場娛樂巨頭凱撒娛樂,擔任財務高級副總裁和財務主管,負責管理整個公司的財務、賬目、投資者關係、戰略採購以及風險管理。

對於一個已經成家的女性來說,聲色犬馬的拉斯維加斯畢竟不是一個可以長久發展的大環境,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從基礎教育相對落後的賭城搬出,前往不管是公立學區還是私立學校都更為出色的洛杉磯生活,便成為了一個非常迫切的短期需求。

正巧,就在這個時候,傑奎琳-貝托從Billboard.biz上看到了瀚現場的CEO招聘廣告。瀚現場對CEO的要求,跟她的專業能力恰好對口,而且傑奎琳在凱撒娛樂就職期間,也與Gelfand,Re & Feldman的托德-蓋爾凡德一直保持著良好而緊密的合作關係。

如此契合的背景,再加上蓋爾凡德的保舉,讓傑奎琳從一眾求職者中脫穎而出,拿到了這份光是基礎薪資就達到414586美元的高薪總裁職位。

從這份履歷中可以看出,傑奎琳-貝托在瀚現場的任務,更偏向於結構建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換句話說,她不是一位擴張型CEO,而是一位守成型管理者。方興未艾的瀚現場,之所以會做出這種在外人看來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招聘選擇,自然跟公司的實際控制者韓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腦子裡有一大堆大型音樂節、巡迴演唱會以及其他現場娛樂項目等待落地的韓易,不需要再多一個幫他做創意企劃的左右手。韓易沒有時間、沒有精力,說實話也沒有那個專業能力去做推進項目落地執行的微觀管理。在拉斯維加斯Mad City、邁阿密神殿音樂節、Apple Music聯名音樂節,以及Block Party和未來一系列藝人巡迴演唱會等諸多項目同時啟動、同時籌備的情況下,韓易最缺的,就是能把一團亂麻理清理順,讓它們以最有效的方式排列組合,變成一根牽引整個瀚音樂集團前進的堅實繩索的專業人才。

傑奎琳-貝托,就是這樣的人。

接受職位後,傑奎琳迅速仿效Live Nation和AEG Live兩大現場演出巨頭成熟的組織管理模式搭建瀚現場的公司架構,並進行了一些創新性的改革與融合。聘用的高管,也基本上都來自這兩個集團。

瀚現場市場營銷部門的高級副總裁,艾米-莫里森,來自AEG Live的子公司certs West。艾米2000年2月加入AEG Live,時至今日已經在世界第二大現場演出集團工作了十六個年頭。職業生涯伊始,艾米-莫里森的職位與職責就一直與市場營銷掛鉤,在AEG Live集團總部的市場營銷部門工作了十二年,又於2012年接受職務調動,加入集團旗下專門為搖滾和流行明星製作巡迴演唱會的certs West。

在接受瀚現場的工作邀約之前,艾米-莫里森擔任過尼爾-戴蒙德、Blink-182、The H.O.R.D.E.音樂節的營銷總顧問,並且負責了弗利特伍德麥克、雅尼、布蘭妮-斯皮爾斯、老鷹樂隊、保羅-麥卡特尼還有湯姆-佩蒂過去四年來所有演出的具體營銷工作。

豐富到不可能再豐富的一手市場經驗,以及跟各大巨星密切的合作關係,是傑奎琳-貝托挑中艾米-莫里森的主要原因。剛剛成立的瀚現場,需要這些在業內積累了十數年人脈的前輩護法,公司正在跟Apple Music進行前期籌備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傳奇音樂節,也必須倚仗類似的巨星網路才能順利落地。

而艾米-莫里森選擇離開AEG Live的理由也很簡單——對於她來說,在AEG Live的職業生涯,已經觸及到了那個無法突破的玻璃天花板。2016年的美國娛樂工業,已經比幾十年前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由性別、種族、國籍還有文化交織而成的陰雲,依然籠罩在所有「少數派」的頭上。

即使是純正的盎格魯-薩克遜白人女性,即使在AEG Live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十六年,即使她的能力在集團內部橫向比較鮮有敵手,艾米-莫里森還是沒辦法拿到AEG Live的高級副總裁職位,統御整個集團的市場營銷工作。

那個位置,從集團創建以來,就是留給男人的。女性想要進入集團的高管團隊?沒問題,試試看首席運營官和財務部門副總裁這種對內的後端崗位,或者首席數字官這種幾年前才設立,暫時還無人問津的冷板凳。

艾米-莫里森並非沒有向集團董事會爭取過應有的晉陞權益,但最終得到的答覆,就是讓她去一家還不錯的子公司,在那裡過過「高級副總裁」的癮。

這是艾米-莫里森這種將職業生涯視為全部生命的女強人,所不能承受的折辱。

環球媒體與商業贊助部門的負責人勞拉-麥克沃特,還有音樂節部門的負責人奧里-布利斯坦,兩位Live Nation的資深員工,基本上也是因為相似的理由而選擇離開行業龍頭,加入新近成立的瀚現場。勞拉的專長,是媒體和商務部門的團隊搭建、企業贊助、品牌管理、全球巡演和活動激活,在短短三四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為超過十五家財富五百強公司服務,完成了總價值數千萬美元的B2B或者B2C營銷活動,形式包括音樂會巡演、節日活動、數字媒體促銷、消費者抽獎和名人代言等。

換句話說,僅在Live Nation呆了不到五年,她就帶領一隻小團隊為Live Nation貢獻了八位數的商業贊助收入。但Live Nation內部強者如林,想要在這種大機構里熬年資熬到高級副總裁的位置,確實不如先跳出去做一番成績為好。

至於奧里-布里斯坦,這位畢業於佛羅里達大學,在Live Nation總部擔任高級品牌經理的猶太后裔本來是職場晉陞的完美模板,可惜他是一位……異常活躍的同性戀權益人士。

這樣的職員,Live Nation非常樂意留下作為多樣化職場的模範員工,但想要把高級經理這個職位再往上提升一個檔次,還是會面臨一些比較現實的因素。

倒不一定是管理層或者董事會對性少數派有什麼歧視,很多時候,單純是因為,把他按在一個無人理會的角落,會避免很多「認知問題」。

一個集團的中層,流程瑣碎一些、規矩繁雜一些無甚大礙,但總裁辦公室和董事局會議室,更注重暢所欲言的高效,而不是小心翼翼的合規。

無論事實如何,至少這是Live Nation,以及它的母公司自由全球,一直秉持的觀念。

在創始人約翰-馬龍的眼中,Live Nation、F1、SiriusM,還有之前賣給AT&T的DirecTV,想怎麼包裝就怎麼包裝,想怎麼鼓吹進步就怎麼鼓吹進步,反正在現在的美國社會,傳媒集團想要賺錢,就必須得搞這一套表面功夫。

但他視線所及之處,那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越少越好。

美國絕大多數的娛樂龍頭和傳媒巨艦,都是這樣的奇怪結構。表面持有的資產,清一色都是支持民主黨,倡導所謂進步主義的自由派,但越往核心走,就越能看見它們的保守主義內核。

這也是共和黨在輿論陣地幾乎全面失守的情況下,每次大選仍能跟對家打得難解難分的原因。

民主黨活躍在明處,共和黨把持著暗線,至少在美國的媒體業內,這就是目前的現實情況。

而這,也是韓易的瀚現場,以及瀚音樂集團,高管團隊主要由女性、少數族裔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組成的最關鍵原因。

並非要如此迫切地追求平權,而是因為在同等薪酬條件下,目前韓易的音樂事業群能夠吸引到的,也只有這些囿於各種困境無法躋身核心決策層的另類精英。

Live Nation加上股票期權,每年能拿到1.39億美元薪酬的集團CEO邁克爾-拉皮諾,以及收入水平稍微遜色一些,但現金+期權依然能逼近億元大關的AEG Live首席執行官丹-貝克曼,這些真正呼風喚雨的權勢人物,絕不會對瀚現場遞來的offer瞧上第二眼。

就像羅伯特-斯金格和盧西恩-格蘭奇再過一萬年都不會來瀚音樂工作,韓易只能全力猛攻Dr.Dre是一個道理。

即使有超前的知識和視野,接下來韓易和他的瀚音樂集團所要面臨的挑戰也艱巨到令人難以想像。光是高管團隊的組織架構,就是一個能讓他頭疼很久的問題。

一家公司,創立之初,可能與創始人的精神與追求百分之百契合,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規模的增長,他/她招募的管理團隊,必然會從各個方面對組織產生深遠的影響。

公司架構、企業文化、行事方式、道德準則,都會因為他們而發生變化。

如何有效管理目前這幫少數派,不讓公司的利益和目標被他們所代表的社群那些激進的政治議程所綁架,但又同時要表現出足夠的進步性,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

如何慢慢吸納和融入更保守一些的候選人,通過他們的關係、履歷和膚色獲得核心圈層的認可,但又得保證公司內部各方勢力的平衡?

如何在保證自己競爭優勢的同時,不被那些腐朽的、過時的,與自己的血脈身份和文化認同格格不入的吸血鬼同化,但又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跟他們同氣連枝,爭取在即將到來的洶湧浪潮中,儘可能完整地保存影響力,或者存在的印記?

每個挑戰,難度都以指數級向上疊加。

許多困難,都不是光有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傑基,非常高興見到你,你比攝像頭裡看起來更容光煥發。」

「艾米,早上好……是的,這也是我的榮幸。」

「勞拉、奧里,噢,謝謝,這是我應該做的……不,我們永遠不會讓任何一個員工感受到孤立和隔閡。」

在心裡默默提醒著自己要學會制衡之法的韓易,與新成員們親切握手問候時,卻沒有表現出半分類似的意味。

幾分鐘的例行寒暄後,與會成員盡數落座,Mad City項目第七次,也是開票前的最後一次籌備會議,正式開始。

「傑基,等你準備好了,隨時可以開始。」

接過米婭遞來的熱茶,韓易低聲道了句感謝,隨後將視線投向傑奎琳-貝托,抬了抬手,微笑示意。

由瀚現場來操盤的音樂節,自然應該由瀚現場的首席執行官來主持。

「非常感謝,韓先生,接下來交給我吧。」

傑基迅速調整了一下身前的桌面麥克風,瞄了一眼稿件上列出的談話要點,流利地將開場白娓娓道來。

「大家好,感謝各位今天列席會議。我,傑基-貝托,作為瀚現場的首席執行官,很高興能在備受期待的Mad City音樂節開始售票之前,聚集大家參加最後一次會議。我們的團隊一直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以使這次活動變得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兼具,我對整個團隊為與會者準備的驚喜感到非常興奮。」

「Mad City,正式名稱『瘋狂之城藝術與音樂狂歡節』,將於2016年的萬聖節周末,在拉斯維加斯舉行。作為一次獨一無二的音樂、藝術與娛樂盛會,這場為期三天的活動將為全世界呈現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傳奇音樂人。這些來自不同流派,卻同樣聲名卓著的藝術家,必然會共同構建一個,讓環球樂迷趨之若鶩的頂級聲像空間。」

Mad City最初的規劃,跟韓易在拉斯維加斯節日慶典場地進行考察時,趙宥真向MGM國際酒店集團的首席商務官斯蒂芬-J-薩內拉所透露的別無二致。10月28日到29日,萬聖節,三個舞台,電音、流行、嘻哈。

但隨著瀚音樂集團其他板塊的高速擴張,特別是藝人陣容的極大豐富,讓Mad City在演出陣容方面有了更多更具性價比的選擇,有效降低了每一檔演出時間的平均成本,也使得音樂節的進一步擴容成為了可能。

拉斯維加斯節日慶典場地就那麼大,想要擴大規模,場地方面有局限,自然就只能從時間方面入手。因此,第一屆Mad City的舉辦時間,從兩天擴展到了三天。10月28號、29號和30號,周五到周日,整個黃金檔期一併拿下。

「瘋狂之城狂歡節的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至少在拉斯維加斯的歷史上我們可以自豪地這樣宣稱。我們設置來三個舞台,來容納多樣化的陣容,包括最頂級的headliners、來自瀚音樂的新興藝術家,和與我們關係緊密的特邀嘉賓。經過精心設計,我們相信Mad City能夠為參與者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充足的娛樂空間、舒適的觀演間距,以及琳琅滿目的食品、飲料、商品攤位與休閑活動。」

「Mad City的意義,不僅在於娛樂本身。我們的使命,是創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包容的、能代表瀚現場和瀚音樂精神特質的文化環境,培養參與者的社區意識、團結感以及對Han Live這一品牌的忠誠度。」

「通過成功組織和執行如此規模的活動,我們可以在業內有力地宣示瀚現場成為領先現場演出公司的野心,並為我們未來其他大型項目的策劃、執行和招商鋪平道路。」

「現在,我想歡迎瀚現場美國演出部門的負責人,高級副總裁席琳-約書亞女士,來為大家介紹Mad City項目的第一個板塊,也是所有人最期待的板塊——藝人陣容。介紹進行時,請隨時分享您可能有的任何想法或疑慮。」

「The floor is yours now,e。」

「感謝貝托女士。」

席琳-約書亞站起身來,走到會議室盡頭四塊拼接在一起的液晶屏幕前,在部門兩位助理經理的幫助下,將藝人方案的PPT投映出來。

「女士們、先生們,在場的音樂愛好者,和音樂節愛好者,我,瀚現場美國演出部門的高級副總裁席琳-約書亞,很榮幸能站在你們面前,為大家揭曉備受期待的Mad City音樂節藝術家陣容。」

「就像貝托女士所說的那樣,瘋狂之城狂歡節不僅是一個音樂慶典,更是一場非凡的文化活動。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齊聚一堂,沉浸在迷人的旋律和節奏的世界中。為期三天的盛會,將為每一位參與者帶來畢生難忘的體驗。

音樂節的規模之大、規格之高令人驚嘆,老實說,從業這麼多年以來,這是我見到過的,在票房號召力方面最出類拔萃的陣容。瀚現場的團隊不遺餘力地策划了一個超越流派、界限和期望的,無與倫比的藝術家陣容。

配合多舞台的設置,和最先進的舞台製作水準,我們將確保每場表演,都是感官上的純粹享受。我們相信,如果能營造一種還原藝術創作過程的本真氛圍,讓每位藝術家的才華和心靈得以閃耀,在表演者和他們的忠實粉絲之間建立起強大的聯結,那麼音樂節本身,作為這些表演和現場藝術的載體,也必將載入音樂工業的史冊。

作為瀚現場的高級副總裁,我可以自信地向各位承諾,Mad City對於流行文化的意義,遠遠超出了它的娛樂價值。它證明了音樂的力量,以及音樂將來自不同背景、文化和意識形態的社群團結起來的能力。

現在,事不宜遲,讓我們來看看你們一直熱切等待的內容——瘋狂之城狂歡節的藝術家陣容……」

席琳-約書亞微微側身,隨著她的動作,屏幕由黑及白,逐漸浮現出第一屆Mad City音樂節的主海報。

海報四周,是八個大小不一,展現賭城繁華風韻的彩色輪盤,由紅藍兩色旁鑲起泛銀光點,中心是代表美國的白色五星。不需要有拉斯維加斯的地標出現,卻依然能給人一種強烈的「Vice City」質感。

海報上方,是Mo和zel Decorative兩個字體共同組成的音樂節品牌名稱「Mad City」。最下面,則是瀚現場的極簡主義logo——一個細長的方塊里,寫著HAN三個英文字母,下方還嵌著一個「Music Live」的標牌。

畫面最中央,也是人們視線的第一關注點,便是本次音樂節的全部陣容名單。

「OCTOBER 28 / 29 / 30」的舉辦時間下一排,那些即使在科切拉音樂節也很難見到的名字,沒有大小之分,也沒有顏色之別,老老實實地按照字母順序,依次排列。

【A$AP Rocky / Ariana Grande / Billie Eilish / Blink-182 / David Guetta / Dillon Francis / Diplo / Dr.Dre ft. Eminem & 50 t / Ellie Goulding / G-Eazy / Halsey / Justin Bieber / Kanye West / Kendrick Lamar / Lana Del Rey / Lil Yachty / Madison Beer / Major Lazer / Marshmello / Martin Garri / Migos / NERVO / Nicky Romero / Snoop Dogg Presents Shrine Records】

主海報出現在會議室里的一瞬間,韓易聽見無數道驚嘆、讚美,還有倒抽涼氣的聲音同時響起。

這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

哪怕他就是Mad City的幕後主導,當他真正看到這些名字密密麻麻地出現在同一張海報上時,內心那種難以言喻的震撼,依然讓他變了臉色。

「現在,女士們先生們……」

凱倫-郭往椅子上一仰,頗有些忘形地興奮大笑,帶頭鼓起了掌。

「這才叫——他媽的——音樂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心裡話說給起點人

人是鐵,飯是鋼

月票不投餓呢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