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議員先生

正文卷

第177章 議員先生

內華達州參議院議員魯本-基胡恩,1980年4月25日出生於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

內華達州參議院的平均年齡是54歲,基胡恩比這一標準線整整小了18歲。他是州參議院少數黨派民主黨的十位參議員之一,是同僚里唯一一名海外出生的政客,也是在擠滿了蒼老面孔與臃腫身軀的卡森市立法大樓內,與妮可-坎尼扎羅齊名的,令人眼前一亮的青春風景。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魯本-基胡恩都稱得上是個獨樹一幟的政治人物。

而他的議會生涯與黨內地位,也正是因此而蒸蒸日上。

自打父親阿爾曼多-基胡恩從加州的橙郡搬到拉斯維加斯,成為一名中學科學課老師以來,魯本-基胡恩的生活半徑,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座罪惡之城。年輕時就讀北拉斯維加斯克拉克縣學區的牧場高中,憑藉1997-1998年度內華達州年度高中足球先生的榮譽,獲得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錄取,攻讀教育學的學士學位。

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魯本-基胡恩對政治活動的熱衷從來就沒有改變過。他先後作為志願者,加入了聯邦參議員哈里-里德、弗吉尼亞州長馬克-華納和休斯頓市長李-布朗的競選團隊。不僅積累了大量選戰經驗,也成為了民主黨內華達黨部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2002年,剛剛大學畢業,魯本-基胡恩便被任命為內華達州民主黨的現場競選副主任,負責幫助州境內的民主黨候選人處理政治競選活動。2004年初,他二度進入哈里-里德的競選團隊,負責監督內華達州民主黨選民的登記、教育和動員工作。

在哈里-里德以61%的得票率大勝共和黨競選對手理查德-里瑟的選戰中,魯本-基胡恩戰績彪炳。作為獎勵,連任成功並出任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的哈里-里德,指派魯本-基胡恩出任他在拉斯維加斯的地區代表。

議會工作在身的參議員們,雖然每年的平均工作時間只有133天左右,但名目繁多的慈善活動、公眾演講和每兩年就要來一次的各級競選,讓他們基本上找不到時間返回自己的選區,必須在華盛頓DC,或者北弗吉尼亞的阿靈頓、亞利桑德利亞、伯克和佛斯徹奇購房置業。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冠冕堂皇的說辭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對於一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來說,好不容易拿到了一張通向國會山的車票,又怎麼甘心在千里之外地廣人稀的卡森市消磨時光呢?

因此,在各自的選區指派一個地區代表,由他們來聽取選民的充滿善意的建議或言辭激烈的指責,再定期呈報給國會山的老爺們知曉,便成為了每一位參議員的常規操作。

哈里-里德接替托馬斯-達施勒少數黨領袖位置的時間是2005年,這意味著,魯本-基胡恩早在25歲時,便有了一部隨時可以直通國會山辦公室的電話。

什麼叫少年得志?這就是少年得志。

時間再向前推進了365天,進入2006年,魯本-基胡恩終於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個體競選議會職位。在他的第一場個人選戰中,魯本得到了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的支持,以大幅優勢擊敗了現任議員鮑勃-麥克利里,成為第一位當選內華達州立法機構議員的墨西哥裔移民。

魯本-基胡恩在2006年的成功,是民主党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年輕化和多元化戰略的縮影。各地區黨部大量起用類似魯本這樣的少數族裔,以爭取「進步團體」的選票。

在2000年代一片欣欣向榮的全球化風潮中,這個陽謀相當管用。

2000年和2004年總統大選都是紅州的內華達開始逐漸翻藍,事實上,從2008年開始的四次大選中,內華達再也沒有逃出民主黨的手掌心,變身為毫無懸念的藍州鐵票倉。

這是逐漸拉丁裔化的美國西南部無法避免的政治生態變革,也是魯本-基胡恩能迅速上位的終極底氣。

低層級的人口結構與代表成分發生了改變,自然會影響到最高層總統選舉的戰術打法。魯本-基胡恩這種手握某個少數族裔選區,只要點點頭就能讓地區上的一個色塊瞬間倒戈的基層實權人物,變成了每個民主黨大佬都想要拉攏的香餑餑。

於是,這位拉斯維加斯選區之外幾乎無人知曉的州議會議員,受到了Hillary ton、Baraa和其他民主黨總統提名競爭者的熱烈追捧。Obama邀請他在凱撒皇宮酒店的套房會面、克里斯托弗-多德輕聲細氣地邀請他打一場高爾夫球,比爾-理查德森與約翰-愛德華茲也無所不用其極地尋求他的支持。

至於Hillary,她的競選團隊甚至給魯本-基胡恩包了個私人飛機,就為了把他接到洛杉磯去,跟Hillary當面交流。

而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面對前第一夫人的邀請,魯本竟然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還在第一個議會任期內,想要專註於立法工作。

這是在跟Obama三次會面,終於宣布對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支持的魯本-基胡恩公開宣稱的理由。

至於他從支持Obama的美國國會黑人黨團與進步黨團那裡獲得了多少好處,得到了怎樣的政治承諾,那就是一樁隱匿於幕布之後,永遠也不會有人知曉確切答案的秘聞了。

2010年,在內華達州議會服務了兩個任期後,聲名大噪的魯本-基胡恩絲毫不令人意外地當上了內華達州參議院的參議員。2011年第76屆州參議院中,他擔任參議院經濟增長和就業特別委員會主席。2013年第77屆的參議院,他又出任參議院收入和經濟發展常務委員會主席,並擔任參議院民主黨多數黨鞭。

換句話說,在內華達的州境內,比他更有權勢的政治人物,兩隻手就數得過來。

這便是韓易從喬丹-布羅姆利提供的贊助候選人名單中,親手將他挑中的第一個原因。

上次的拉斯維加斯之行,不僅讓Mad City的舉辦地有了著落,也讓韓易對這座罪惡之城產生了更具體、更切實的願景。

而想要將這些願景落地,行政與立法的力量協助,是不可或缺的。

「基胡恩參議員!」

喬丹-布羅姆利站起身來,非常細心地回頭看了一眼韓易,在得到後者的眼神回應後,他才向前緊趕兩步,緊握住魯本-基胡恩的手,笑容滿面地打了個招呼。

喬丹的聲線壓得很低,跟在他身後的韓易甚至都很難聽清楚他究竟說了些什麼,但這是與政治人物在公共場合會面的基本禮儀之一。在展現出足夠尊重的同時,儘可能小心掩藏他們的公職身份,才能讓談話在謹慎而高效的氛圍中進行。

之所以在比斯坎灣的麗思卡爾頓見面,就是這個原因。

南海灘、巴爾港和椰林各有一家麗思卡爾頓,但比斯坎島上的這家,才是最為私密的社交場所。畢竟,想要抵達比斯坎灣,只有瑞肯貝克堤道一條路。穿過霍比島海灘公園、邁阿密水族館和克蘭頓公園,方能抵達這間坐落在島嶼東側直面大西洋的五星級奢華酒店。

這樣的地理位置,不用多做解釋也應該明白,就是為了家庭度假,特別是退休夫妻的家庭度假而生的。

坐在酒店的陽台上,手持一杯冰鎮瑪格麗塔看著無邊無際的蔚藍海水發獃,用這種無比美妙同時十分無趣的方式消磨人生創造不了價值的最後時光。

這類避居佛州的老年人,最不感興趣的,就是政治活動,特別是另一個海岸的政治活動。

因此,魯本-基胡恩的出現,並沒有引起泳池邊太多旁人的關注,只有幾個老太太拉下太陽鏡,仔細打量了一下他花襯衫和短褲下的健碩身材。

「布羅姆利先生,終於見到您非常高興。」

雖然穿著打扮像是個閑適的懶漢遊客,但魯本挺拔的身姿與公式化的微笑卻沒有絲毫懈怠,那是在卡森市的官場上磨練了十四年之後形成的條件反射。

「納德勒先生最近怎麼樣?」魯本-基胡恩用會見民眾時的那種,謙遜友善中藏著幾分強勢的眼神直視喬丹-布羅姆利,問道。

「他非常好……我上周剛跟他在DC吃過午飯,傑瑞還讓我給你問好,說有機會去曼哈頓的話,一定要跟他提前打聲招呼。」

論場面上的話術與姿態,喬丹-布羅姆利在魯本面前當然絲毫不落下風。畢竟魯本-基胡恩到目前為止的主戰場還只有卡森市一個,而喬丹則早就是好萊塢、華爾街和國會山通吃的大佬了。

他們口中的傑瑞-納德勒,是民主黨來自紐約第十國會選區的國會議員。這位出生於布魯克林的猶太后裔,在國會的藝術黨團、進步黨團,還有——不管你信不信——亞太裔美國人黨團內都享有崇高的地位。

自1992年接替身故的泰德-維斯出戰以來,迄今為止傑瑞-納德勒已經連任了整整十二次,崇尚跨黨派合作且沒有更進一步的政治野心的他,是兩黨任何新當選的國會議員,或者渴望成為國會議員的政治人物,都必須拜謁的山頭。

要知道,他可是當年民主黨這一側牽頭跟共和黨一起對比爾-柯林頓發起彈劾的狠人。若想要在國會裡辦成事,推進承諾給選民的政治議程,傑瑞-納德勒這種在過道兩邊都有熟人的縱橫家,不光不能得罪,還得儘力拉攏。

因此,對國會山的席位垂涎已久的魯本-基胡恩,自然會想盡辦法跟傑瑞-納德勒結交,每年的DNC期間,魯本一項固定的活動,就是跟傑瑞-納德勒共進晚餐。

至於喬丹-布羅姆利,他跟傑瑞-納德勒的交情更深、更穩固,也更具現實意義。喬丹和他的音樂律師同僚們正在全力遊說的音樂現代化法案,態度最積極的兩位議員,就是共和黨的弗吉尼亞州國會議員鮑勃-古德拉特,以及民主黨的紐約州議員傑瑞-納德勒。

政治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複雜之處在於,不管是喬丹-布羅姆利、魯本-基胡恩,還是傑瑞-納德勒,都需要十數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才能開拓出屬於他們的人脈圈層。而簡單之處卻也緊隨而至,擁有基礎圈層後,再想要去做進一步的擴展,只需要一通電話甚至一條簡訊就行。

喬丹-布羅姆利跟魯本-基胡恩的初次會面,正是傑瑞-納德勒一通電話就搞定的安排。

「當然,我應該感恩節之前會去一趟。」

回覆著喬丹的寒暄,魯本那雙掛在濃眉下,神采奕奕的眼眸已經轉移到了韓易身上。

「想必這位一定是……」

「韓易先生。」喬丹微微側身,為韓易讓出空間,介紹道,「聯合藝人經紀公司最大的機構股東,瀚音樂集團的創始人。是我最重要的音樂客戶,也是現在洛杉磯亞裔社區最熱門的話題。」

喬丹-布羅姆利的措辭非常巧妙,不僅沒有透露半點關於韓易的國籍與其他身份識別,還為韓易套上了一層朦朧的政治正確外衣。

亞裔社區。

不管韓易是土生土長的亞裔美國人,還是準備入籍的新移民,又或者是根本沒有打算向合眾國宣誓效忠的外來淘金客,都無所謂。一個「亞裔社區代表」的光環罩在身上,接下來三人之間的談話,就少了些猜疑與隔閡。

只要魯本不問,那韓易就永遠是一個熱衷於公共事業的亞裔富豪而已。

政治的藝術,在於模糊化的話術,也在於模糊化的思維。

揣著明白裝糊塗這種事,放之四海皆準。

「很高興認識您,韓先生。」

「也很高興認識您,基胡恩先生。」韓易落落大方地向魯本伸出手。

數秒後,感受到手掌邊緣傳來的強大握力,韓易不禁咧了咧嘴。

一個看起來溫文爾雅,實際上連握手都想贏人一頭,宣示力量的表演型人格。

天生就是當政客的材料。

「先請坐,基胡恩先生,要喝點什麼?」

「啊……我要一杯冰鎮啤酒就好,雖然在度假,但等會兒還有場視頻會議,我可不想讓我的同事們看到我在酒店椅子上睡著。」魯本-基胡恩開了個無傷大雅的玩笑,用一種含蓄隱晦的方式,向韓易與喬丹-布羅姆利展示著他的政治力量,「全國黨部非得提前三周就讓我把演講稿準備好,供他們核查審閱。」

「DNC?」

有些話,身份敏感的韓易問出來不太合適,於是心思細膩敏捷的喬丹-布羅姆利便成為了他的傳聲筒。

「是的,7月25號到28號在費城。其他的國會候選人們都沒有時間,只能讓我替補上陣了。」

魯本-基胡恩的話語非常謙遜,但任何懂得民主黨內部運作規則的人都知道,能夠在民主黨全國大會上以國會議員候選人的身份發表講話,是一件多麼令人側目的大事。

在即將舉辦的2016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魯本-基胡恩是唯一一個受邀講話的國會議員候選人。

光是這一點,就能看出全國黨部對他今年勝選的堅定支持與強烈信心。

畢竟,僅一個月前,他才從內華達州第四選區的黨內初選中擊敗了其他七名候選人,獲得提名。

與他表面擺出的態度截然相反,魯本-基胡恩很清楚月底這場盛會對於自己的重要性,也知道把這件事輕描淡寫地擺出來,無論談判桌對面的那一方有怎樣的想法,自己擺在檯面上的籌碼都會變得更多一些。

「離大選還有……四個月的時間。」喬丹-布羅姆利翻起眼皮,在心裡做了個簡單的算數,「How are we doing,Mr.Kihuen?」

「請叫我魯本就好。」魯本伸出手,笑意吟吟地說道,「我不敢現在說什麼大話,我只能說……為了內華達州第四選區的少數族裔選民,我會傾盡全力。」

說這句話的時候,魯本-基胡恩的視線,一刻不歇地掛在韓易身上。

他很清楚,雖然喬丹-布羅姆利在說話,但韓易才是那個真正拍板的話事人。

「社會和政治的多元化,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莫大的好處。」

韓易啜飲了一口可樂,咂咂嘴,根本就沒有往魯本的方向看,聲線也輕得彷彿在半空中飄著一般。

「但我在思考的問題是……我們現在有足夠的資本,去保護內華達州第四選區,以及更廣闊範圍內的少數族裔選民嗎?」

「堅持公義,可是件價格昂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