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巡演開啟

正文卷

第166章 巡演開啟

各項投資與併購都順利完成後,麾下聚齊一批能人猛士的瀚音樂集團,延續著野蠻生長的蓬勃發展勢頭。

兩周時間過去,杜阿-利帕的《Hotter Than Hell》已經成為了整個英國地區曝光頻率最高的單曲之一,在BBC Radio 1的電台播放榜上排名第二,離Drake的《One Dance》僅一步之遙,就能拿下杜阿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英國電台冠軍。

能在電台渠道方面取得這樣的驕人戰績,《Hotter Than Hell》過硬的音樂質量只是其中一個原因。BBC Radio 1之所以願意把杜阿-利帕放進Heavy Rotation清單里,並逐漸提高權重,瀚音樂渠道發行部門的負責人傑米-斯賓克斯、Mad Det的創始人Diplo,還有人予管理的高級管理合伙人本-莫森功不可沒。

Diplo在BBC Radio 1有一個常態化的電台節目,Diplo & Friends,每個周六都會邀請不同的DJ和電子音樂製作人為BBC製作電子音樂類的mi,在全英範圍內播放,他想要給BBC Radio 1的電台經理和音樂總監推薦新單,那就是一句話的事情。而另外兩位生長於英國本土,長久以來都在倫敦城內深耕的資深業內人士,不僅與環球、索尼還有華納的英國分部保持著密切往來,跟BBC Radio、Capital Radio和Hits Radio這商業電台領域的三大巨頭,也關係匪淺。

有艾麗-古爾丁和賈克斯-瓊斯這類成功案例在前,本-莫森與傑米-斯賓克斯大力推薦的新人,當然能獲得高人一級的推廣資源。

高薪聘請傑米,八位數重金收購本的管理公司,不光是為了他們的管理能力、版權資產和藝人陣容。

業內成功人士積累下的深厚人脈,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夠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

另一方面,杜阿-利帕的英國國籍,也為她在BBC Radio的成功提供了助力。跟其他私有化的商業電台不同,BBC Radio隸屬於英國廣播公司的電台廣播部門。而英國廣播公司,是拿到1927年先王喬治五世的皇家特許狀,才成立的公營公司。

換句話說,BBC Radio是根正苗紫,隸屬於英國文化傳媒與體育部的非營利性皇家企業,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推廣和傳播英國本土文化,包括在英國製作的流行音樂,和出身英國的流行音樂人。

因此,美國流行樂在英語系國家的影響力雖然無可比擬,但BBC Radio依然會更傾向於給英國歌手提供更多的曝光機會。

這也是為什麼《Hotter Than Hell》在Capital Radio播放頻率排名第六,Hits Radio排名第七,但卻在BBC Radio雄踞亞軍之位的原因。

再是資本主義,再是自由市場,政治因素在某些時候,依然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足夠優質的作品+強有力的宣發手段+符合社會主流的政治思潮,是歐美流行樂亘古不變的三位一體。

嘻哈音樂從崛起到興盛,從Beastie Boys到Migos的整個過程,也是美國自八十年代末里根的新保守主義思潮中逐漸走出,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社會風氣,特別是大城市的主流民意,逐漸左傾的必然產物。

既然都會區的年輕人們對違禁藥物、性觀念和物質主義的觀念逐漸開放,那就給他們充足的奶頭樂,以換取堅定不移的選票支持。

民主黨長期把持至高權位,從2008年開始的十五年里僅有四年時間大權旁落,就是他們文化領域親近政策的成功證明。

所以,即使馬克-吐溫一百年前就點出了國會議員都是白痴,或者至少表現得像個白痴的至理名言,想要在西方音樂工業分一杯羹的韓易,仍然不得不與他們打交道、攀關係。

不需要智者也能推敲得出,藤校畢業的精英議員們表現得像白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選區的選民就喜歡這種白痴。

當選舉塵埃落定,這些議員不需要在人前扮白痴的時候,他們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各種委員會和法案投票中扮演的角色,不僅能決定一位藝人的成敗,更能主宰一家公司的生死。

得益於英國的政治正確,杜阿-利帕《Hotter Than Hell》本周踩著阿黛爾的《Send My Love(To Your New Lover)》和卡勒姆-斯科特的《Dang on My Own》前進四位,位居英國單曲榜第14位。頭頂上是DNCE的大熱單《Cake By the O》。

只要保持當前的勢頭,沒人懷疑杜阿-利帕會最終拿到BBC Radio 1電台播放榜的冠軍。HMG迎來公司第一支英國單曲榜Top 10單曲,也只是時間問題。

政治給予了杜阿-利帕莫大助益,也在哈立德出道單曲《Location》這兩周火箭式躥升的奇蹟中提供了舉足輕重的推進燃料。

出生於非裔中產家庭,父親在美國陸軍服役多年,雖然全家人都不是穆斯林,但哈立德這個阿拉伯風情濃郁的名字,卻為他套上了一層天然的偽裝外衣。若不刻意澄清,每個人都會把他誤認為是伊斯蘭教的忠實信徒。

事實上,就連有穿越者信息優勢的韓易,都一直以為哈立德是穆斯林。直到在太平洋帕利薩德舉辦音樂創作營的時候,趙宥真詢問是否要為他提供清真餐食,這才算是揭開了這兩輩子都沒搞清楚的謎題。

公司內部都是如此,外面的宣發合作夥伴會對這個名字作何反應,可想而知。

更妙的是,哈立德雖然沒有公開出櫃,上一世也沒有承認過任何一段同性戀情,但他在2020年格萊美頒獎典禮上與Lil Nas 的耳鬢廝磨,以及在推特上說的那句,「我有一半的歌都沒有使用特別的性別代詞,因為我是從聽眾角度寫的大部分歌曲,不管我的聽眾是誰」,已能算是明證。

退一萬步說,即使哈立德本人不是gay,他也在靠同性戀社群的認同來建立人設。

非裔+「穆斯林」+反刻板印象家庭背景+曖昧不明的性取向,哈立德在媒體那裡的「美國價值」,直接拉滿。

唯一能打敗他的,估計只有非裔穆斯林同性戀變性人了。

毫不誇張地說,當瀚音樂的維多利亞-懷特-梅森把《Location》和哈立德通過郵件推送給各位電台經理的時候,他們即使要選擇拒絕,也會先發一大段反覆推敲的溢美之詞,生怕哪個標點符號不對,被套上「種族歧視」、「宗教歧視」和「性向歧視」的帽子。

而更多的電台,選擇順水推舟,給自己的播放列表增添一些多元文化。

畢竟,雖然哈立德是個剛從Soundcloud走出來的新人,但這首瀚音樂邀請塞爾邦-迦納加持的《Location》,是真的質量出眾。

如何形容呢?

出類拔萃的,放鬆隨興的當代都市音樂。

真正的,青少年之聲。

賈斯汀-比伯、賽琳娜-戈麥斯、愛莉安娜-格蘭德,他們都是青少年明星。他們的音樂,是流行音樂工業流水線的巔峰產品,是流媒體平台上播放量十億的鑽石單曲,是哪怕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會戴上耳機偷偷聆聽的guilty pleasure,但絕對無法代表這個時代的同齡人。

因為,沒有哪個十七歲的高中生會在學校里驕傲地宣稱,他們最喜歡的音樂人是「黛米-洛瓦托」,最喜歡的音樂是「e a」,這樣做基本相當於是終結自己在校園裡的社交生活。

他們需要一個足夠獨特的聲音,展現他們同樣獨特的審美觀念。也需要一個足夠知名的人物來承載這道聲音,免得朋友們認為自己太過特立獨行,以至於變成了反社會的怪胎。

哈立德,就有潛力成為這樣的人。

九十年代的時代之音,是Nirvana、Pearl Jam、2Pac、Biggie和Radiohead,是反叛保守主義社會的頹廢搖滾和匪幫說唱。零零年代的時代之音,是Blink-182、Daft Punk和Amy Winehouse,是不講傷痛只談風月,毫無顧忌青春洋溢的流行朋克、歐陸電子和流行爵士。

而進入2010年代,享樂主義思想進一步成為年輕人奉為圭臬的聖經,除了全是葯、性、槍的嘻哈音樂,還有主攻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分泌的流行電子之外,最受Gen Z青少年愛戴,口碑最好,被認為聽感、流行度和藝術性兼具的音樂,就是一路進化到現在,跟嘻哈音樂和電子音樂充分融合的當代R&B和都市音樂了。

Childish Gambino、Frank O、Miguel。

性向不明,或者至少聲線柔美,脾性古怪、特立獨行,天馬行空、才華橫溢。

哈立德完美符合流行音樂工業為都市音樂推導的成功公式。

不管他之後發行的作品是否太過靠近傳統大流行而失去了那股初生牛犢的銳氣和心意,至少《Location》這首歌,是可以放進《Blond》這張專輯裡而毫無違和感的佳作。

更妙的是,哈立德十八歲就已經熟透了的磨砂嗓音,比弗蘭克-奧申更具辨識度。

於是,在最初的「who''s this」質疑過去後,東西海岸哈立德拜訪過的電台,紛紛將《Location》放進播放列表裡。

電台播放帶來Shazam搜索,Shazam搜索帶來流媒體數據提升,而流媒體數據的提升,又進一步堅定了電台提高《Location》播放頻率的信心,再加上跟HMG已經合作過兩三次的瑞安-西克萊斯特在晨間節目中推波助瀾,哈立德終於在Billboard榜單上取得了突破。

一突破,就是四個榜單。

美國韻律榜第16位、美國熱門R&B與Hip Hop榜第18位、美國主流Top 40榜第34位,還有Billboard Hot 100主榜第76位。

從這些排名上,不難看出哈立德的流量來源,與他Soundcloud好友碧梨-艾利什的區別。

《O Eyes》的打法,是用歌單冷啟動,再進行電台試點,慢慢拓寬線下推廣渠道。而《Location》,則是從電台推廣起手,由線下聚勢,再導流到流媒體平台。

這是瀚音樂運營團隊一次刻意為之的嘗試。《Location》畢竟早就上傳到了Soundcloud平台,聲量還不錯,若是再用歌單矩陣來硬推,起到的效果可能不會太好。因為對歌單具有高敏感度的早期用戶,基本上也都有在Soundcloud上淘歌淘新人的習慣。對待這些已經在其他平台上聽過的歌,人們通常不太會傾向於換個平台繼續收藏。

因此,更好的方法,是先打通電台渠道,撈起那些對音樂發掘和音樂識別敏感度較低的大眾用戶,由他們來帶動《Location》在線上層面的表現。

歌單矩陣固然有它超越時代的威力,但作為一家想要成為世界第四大音樂集團的公司,HMG的團隊必須要學會靈活掌握且熟練運用各種宣發工具。

從《Location》本周的成績上來看,凱倫和維多利亞她們做得還不錯。主榜第76位,距離碧梨的《O Eyes》,還差12名。

沒錯,《O Eyes》這周已經從最高的第57位滑落到了第64位。這一成績實屬正常,一首配器簡單的慢板情歌,能在電台乏力的情況下堅持到現在,已經相當不易了。

不過,不管是經理人趙宥真、廠牌A&R凱倫-郭,還是碧梨本人,都對這一成績表示相當滿意。出道第一首歌能進榜已經是驚喜,哪怕沒殺進前五十又何妨?

別忘了,碧梨-艾利什今天,就要在飛利浦體育館進行處子專輯第二首宣傳單曲《Bellyache》的首演,為7月8日的全球同步發行預熱。

想到這裡,韓易稍稍低下頭,看了一眼靠在自己右肩的碧梨。

她現在的姿勢,可以說是相當放肆。

穿著墊了一層厚厚增高墊的白色Air Force 1,看起來比腦袋還大的兩隻腳搭在閉目養神的哥哥菲尼亞斯腿上,而她的整個後備,則舒舒服服地靠在韓易手臂上。

這種坐姿,也只有這位不到五英尺三英寸,還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才能擺出來。

此時此刻,一頭銀髮的碧梨已經把作為演出服的金黃色風衣套裝披在了身上,戴起耳機,正在無聲地跟唱《Bellyache》。

兄長般親昵而又帶著幾分溺愛地摸了摸碧梨的腦袋,韓易繼續給「+1 332……2284」小姐回覆消息。

[+1 213……6102:離第一個演唱會場館還有幾分鐘的車程,等今天結束了,我再告訴你感受。]

[+1 213……6102:時裝周怎麼樣?]

看到韓易發來的,從I-75高速公路向外拍攝的亞特蘭大城區景色,剛吃過晚餐……不對,剛強忍著噁心灌下一杯蔬果混合汁,便立刻趕到下一個工作場地化妝間的芭芭拉-帕文嘴角不自覺地浮現起一抹欣悅的笑意。她舉起手機,貼心地避開在身後為她用捲髮棒夾出波浪的造型師,給自己來了張自拍。

[+1 332……2284:事實上,剛逃離時裝周,正在用封面拍攝來放鬆。]

[+1 213……6102:噢,聽起來又酷又令人精疲力竭!哪家雜誌?]

[+1 332……2284:Instyle Korea。]

[+1 213……6102:怪不得造型看起來如此符合亞洲人審美。]

[+1 332……2284:那你喜歡嗎:D]

跟能把顏文字玩出花來的網癮少女麥迪遜-比爾不同,芭芭拉-帕文的表情包都相當基礎,基本上是iPhone自帶表情包的第一頁有哪些就用哪些。

「我喜歡她的眼睛。」

會心一笑的韓易還沒來得及再做回覆,便被身邊的小鬼頭打斷了。注意到老哥兼老闆點開圖片,悄然放大的操作,碧梨促狹地皺皺鼻子,摘下耳機,摟住韓易的脖子,湊近前跟他一起觀賞。

「女朋友?」

碧梨的聲音很輕,並沒有要驚動其他人的意思。但用於演出交通的賓士商務車裡相當安靜,駕駛與副駕駛位與後排座完全隔離開來,而坐在車廂中部的六個人,也沒有發出任何背景噪音。

凱倫-郭戴著墨鏡,坐在離韓易最遠的位置雙手抱胸,一動不動。夾在她和麥迪遜-比爾中間的趙宥真身前擺放了一台Maacbook旁則是一杯已經見底的冰美式,看樣子,韓國經理人應該是在處理工作郵件。

至於麥迪遜-比爾,這位今晚將以第一位開場嘉賓的身份,為Future Now:The Tour拉開巡演大幕的偶像歌手,既沒有聽歌背詞,也沒有翻閱社交媒體上粉絲髮來的上百條「今晚見」的私信。恰好坐在韓易正對面的她,腦袋靠在右側車窗上,左手輕輕撩起一點遮光簾,出神地打量著沿途的風景,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如此安靜的環境里,音量不大,卻足夠震耳發聵的「女朋友」一詞,讓麥迪遜和趙宥真都瞬間抬起頭,目光齊刷刷地指向韓易,把他釘在原處,動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