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言情小說 > 燈花笑 >

第219章 養不教父之過

正文卷

第219章 養不教父之過

夜色濃重,長樂池畔煙火燃盡,余煙被風吹散,消失在潮水般的黑暗中。

太師府中嫡子戚玉台死了。

他出現在儺儀之禮的瘟神偶人中,被人發現時,如嬰兒藏匿母體般蜷縮在偶人肚腹,渾身上下被儺舞的長劍捅得亂七八糟,血幾乎將全身染紅。

屍體雙眼布滿恐懼,雙拳擦傷,顯然臨死前經歷拚命掙扎。

一同被發現的,還有偶人肚腹中空了的酒壺,以及戚玉台屍體衣裳上殘留的粉末。

宮中仵作看過,戚玉台剛剛服食過寒食散。

豐樂樓大火之後,盛京嚴令禁止任何人服食葯散,不知戚玉台從何得之,一時膽大包天,竟敢攜帶至祭典之上,又恐被人發現,躲在偶人肚腹中吞食,卻因吞食神志不清,未被人察覺,偶人肚腹機關一關,生生被驅儺的長劍捅死在瘟神中。

儺儀之禮,眾目睽睽,太師府的嫡子、戶部官員,就這樣在百官眼皮子底下死了。

太師老淚縱橫。

偶人肚腹機關可從外頭拴扣,戚玉台為避人耳目,藏於其中,可究竟是誰將拴扣關上,以至於他無法抽身呢?

所有人,教坊樂工、儺儀舞者、侍衛宮人無一人承認。

那是「瘟神」。

旁人避之不及,無人願意靠近,戚玉台願鑽入其中,已是十分出格。

或許是哪位樂工經過,順手將拴扣扣上,但事已至此,無人承認。

戚華楹長跪殿中,哭求央告:「哥哥一定是被人害了,有人要害他,將他關在偶人其中,請陛下徹查!」

三皇子元堯看著階下哭得梨花帶雨的美人,憐惜開口:「可是戚大小姐,寒食散可不是有人逼著戚公子服下的。」

他提醒:「距豐樂樓那場大火不過數月,令兄真是一點記性也不長,甚至變本加厲。」

太子大勢已去,祭典甚至不現於人前,從前元堯尚收斂幾分,如今已毫無顧忌,只看向殿中頭髮蒼白的老者,裝模作樣地嘆息一聲。

「陰差陽錯,戚公子竟死在自己父親手中。」

戚華楹渾身一顫。

戚玉台是死在戚清手中的。

儺禮之上,祛瘟的第一劍,是由「方相氏」刺出。

「方相氏」殺「瘟神」。

父殺子。

接下來舞者跟著刺入的數十劍,加劇了戚玉台的死亡。

且不提寒食散,若要責怨他人,第一個責怨的應該是戚玉台自己的父親,當朝太師。

而剩餘的儺舞劍客,也並不知瘟神之中還藏著一個活人。

法不責眾。

何況天章台祭禮當日,不可殺生。

太師將老邁的身子彎得更低,他沒有辯駁,也沒有央告,沉默地、灰敗地跪在地上,如截被折斷的枯枝,再不會有花開那日。

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最苦,不過如是。

帝王不說話,淡淡看向階下人。

良久,道:「太師,節哀。」

……

皇城之中,眾醫官正往醫官院走。

長樂池邊的歡樂似乎還是轉瞬前的事,一眾醫官卻格外沉默,隊伍死一般的寂靜。

宮中死人,在場眾人都要經歷盤問。不過儺禮之時,醫官院在長樂池靠外邊席位,高台尚有很長一段距離,整整一夜,禁衛們盤問過後,讓醫官院眾人先回去了。

已是清晨,天色微亮,天邊漸漸亮起一線白光。深秋的清晨已有涼意,歡宴過後更顯冷清。

回到醫官院後,眾人都有些疲憊。

常進讓醫官們先回宿院休息,陸曈正欲同林丹青一起回屋,被紀珣從身後叫住。

「陸醫官,」紀珣道:「我有話同你說。」

陸曈隨紀珣去了他的葯室。

葯室安靜,二人相對而坐,紀珣看著陸曈,片刻後道:「戚玉台死了。」

陸曈望著他。

「先前院使出事,你替院使為戚玉台施診,如今戚少爺雖死於儺禮劍下,但儺禮偶人中,發現他曾服用寒食散痕迹,入內御醫一定會查看他過往醫案。」

他見陸曈不說話,又道:「雖然此事與你無關,但太師府或許會遷怒於你。」

陸曈垂首:「我知道。」

戚家一定會徹查戚玉台身邊之人,而這數月以來,除戚玉台屋中下人,與戚玉台最親近的,只有一個陸曈。

更何況,陸曈還是一個「外人」。

「別擔心,」紀珣寬慰:「醫官院可為你作證,你是清白的。」

陸曈笑了笑,再抬起頭時,神色已變得平靜。

她道:「其實,今日紀醫官不找我,我也要來找紀醫官的。」

紀珣不解。

「有件事,我想請紀醫官幫忙。」

「何事?」

陸曈默然片刻,才開口說道:「正如紀醫官所言,太師府或許遷怒於我。我出身平凡,亦無父母兄長在世,孑然一身死不足惜。然而我入醫官院前,曾坐館於西街一處小醫館。」

「其中東家、婢女、夥計、坐館大夫與我並不相熟,不過偶然相處一段時間,他們對我亦一無所知。」

陸曈看向紀珣:「我知紀醫官心底仁善,若我之後不幸出事,請紀醫官看在你我二人蘇南故鄉相處數日份上,護住仁心醫館。此等大恩大德,陸曈沒齒難忘。」

言罷,起身長拜。

紀珣愣了一會兒,忙伸手將她扶起,蹙眉道:「何以突然這樣說?就算太師府心有遷怒,但並無證據,如何隨意定罪於人,更勿提遷怒西街醫館。陸醫官還是不要再說這些不吉利的話了。」

陸曈卻很堅持:「若紀醫官不答應,我便不起來。」

她平日里雖堅持,卻鮮少有如此逼迫他人之時,僵持了一會兒,紀珣無奈道:「好,我答應你。」

西街醫館都是尋常平人,以紀家聲勢,照拂並不困難。

二人又說了一會兒話,紀珣自己也面露倦意,與陸曈告辭,臨走時,又自言自語開口:「如今盛京一切寒食散禁用,戚大公子的寒食散,究竟從何處得來?」

身側並無人回答,紀珣抬頭,陸曈已走遠了。

似乎未曾聽到他問題。

……

日光漸漸升起來。

金紅色朝霞似一把騰騰燃燒的烈火,潑灑到太師府院中。

僕婦下人們嚶嗚悲泣隔著門,蒙上一層悶悶的霧,弔詭竟似昨夜長樂池畔儺禮上舞者的儺歌,無端聽得人心中發毛。

堂屋裡很是安靜。

戚玉台靜靜睡在棺材中。

戚華楹傷心欲絕,回府後暈厥不醒,管家已令人去請醫官行診。

戚清坐在棺材邊,手拿絲帕,一點點擦拭戚玉台的臉。

這棺材原本是他為自己準備。

他年事已高,早早令人備好棺材置於府中,只待將來有一日登赴仙境,未料到這口花費重金的金絲楠木棺,戚玉台竟先他一步睡進去了。

造化弄人。

棺中人衣裳已重新換過,渾身也被擦拭得乾乾淨淨,再不似從偶人肚腹中掏出來時可怖猙獰。然而戚清仍繼續擦拭屍體面上不存在的血痕,不肯停歇。

他擦得很認真,一下一下,微微用力了些,屍體嘴角被他擦拭得微微掀起,宛如露出一個古怪的微笑。

老者的動作慢了下來,渾濁老眼微動。

戚玉台小時候吃飯弄髒臉,他也是這樣,將兒子抱在膝上,一點點擦拭他嘴角的殘渣。

戚玉台便揪著他鬍子,含混地叫:「爹、爹!」

戚清得戚玉台時年紀不小,又適逢仕途正得意之時,嬌妻幼子,榮寵無限。

他很喜歡戚玉台,正如喜歡自己年輕溫柔的妻子。

但岳家卻瞞著他一件大事,妻子患有癲疾,原是個瘋子。

他不能讓旁人發現他有一個瘋癲的妻子,登往高處的階梯,盯著他的人總是很多,人人都盼著他墜落。

所以淑惠死在了太師府。

那時候華楹已經出生了。

他盼著,心中存著一絲僥倖的期冀,只盼著兩個孩子不會如他們母親一般繼承可怕宿疾。為此他廣施道場,修橋修路,多年來積攢福德。

幸運與不幸同時降臨在他身上。

戚華楹平安無事地長大。

戚玉台卻在幼時就開始發病。

本來戚玉台也該死的。

但當他看到自己曾寄予厚望、看著長大的孩子盯著他孺慕眼神,終於下不了手。

戚玉台活了下來。

他一時的惻隱之心,換來並非好的結果。這些年,府中日日燃點昂貴靈犀香,用來安撫戚玉台情志,延緩維持他病情。然而這個幼時聰明伶俐的孩子長大之後日漸平庸,甚至紈絝,他沒有耐心、暴躁、偶爾陰鬱無常,戚清疑心這也是癲疾隨症。

戚玉台也無法育下子嗣,府中安排通房盡無所出,得知此事時,戚清既失望又鬆了口氣。

倘若生下的孩子又有癲疾該如何?

但若不能誕下子嗣,戚家將來又有誰來繼承家業?

他已經老了,無法再有第二個兒子。

戚清一遍遍擦拭兒子的臉,冰涼僵硬的皮膚掠過手指,那點冷意似也要滲進骨縫中去。

這些年,他不甘心,卻又不夠狠心。以為自己厭棄這個兒子,但當戚玉台真正死去時,他竟如一夜間蒼老十歲。

殺了妻子的丈夫,失去兒子的父親。

空曠堂廳,華麗棺槨,他佝僂著背坐著,一滴渾濁眼淚落在棺槨上,又被很快拂去。

管家從門外走了進來,哀慟開口:「老爺,小姐悲思過度,醫官瞧過,服過葯已睡去了。」

戚華楹與戚玉台兄妹情深,昨日祭典大禮,戚清特意叮囑戚華楹看好兄長,最終戚玉台死在眾目睽睽之下,戚華楹痛不欲生。

良久,戚清道:「照顧好小姐。」

他只有這一個女兒了。

管家躬身:「老爺,接下來怎麼辦?」

戚玉台雖死在儺儀之上,可一同發現的還有寒食散。三皇子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如今讓他將屍首帶回安葬,已是梁明帝念在昔日舊情。

一切看起來是個偶然。

但絕非偶然。

戚玉台這些日子都被關在太師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府中下人都盯得很緊。如何能拿到寒食散?

豐樂樓以後,盛京所有商戶都諱莫如深。

無人敢在這個時候冒險。

這些日子,戚玉台每日安安分分,只等陸曈上門施診。

戚清擦拭動作一停。

陸曈。

太師府這兩月以來,出入生人,也就陸曈一人而已。

說起來,自打陸曈登門以後,戚玉台的確安分了許多。

屋中守衛並未察覺異常,他以為是戚玉台症疾穩定。

但若是其他……

戚清抬眸,握緊手中絲帕。

「陸曈在何處?」

……

陸曈回到仁心醫館時,已是傍晚。

杜長卿和苗良方都已歸家去了,銀箏站在門口正打算關門,冷不防見陸曈出現在門口,頓時驚喜過望:「姑娘怎麼突然回來了?」

陸曈微笑道:「昨日宮中大禮,過後醫官院旬休一日,我明日再回去。」

銀箏又是高興又遺憾:「姑娘怎麼沒提前說呢,廚房裡都沒留飯菜……你想吃什麼,我去做。」

陸曈拉著她:「我還不餓,先進屋說吧。」

銀箏稱好。

門被關上了。

二人進了屋,銀箏點了盞燈放在桌上,見陸曈站在院子前望著窗下出神,就問:「姑娘在看什麼?」

「花。」

陸曈道:「去年你我剛搬至此處時,一朵花也沒有。」

窗下栽的菊花開了三兩朵,一陣秋風過,蕊寒香冷,清致貞姿。

銀箏愛養花,又愛打掃小院,自打她們搬來這院子,一年四季不同花開,總是鮮妍。

「院子是別人的,日子卻是咱們自己的。幾株花又不值錢,看著能讓人心裡舒坦。」銀箏笑道:「姑娘要是喜歡,咱們院子里還可以養點魚。回頭去官巷挑幾尾漂亮的,帶紅尾的,我看那些大戶人家都這樣。」

陸曈笑起來。

銀箏覷著她:「姑娘瞧著今日心情不錯,可是有什麼好事發生?」

「算是吧。」陸曈轉身進屋,「對了,銀箏,我明日有個重要應酬,你替我選一件好看的衣裳吧。」

銀箏一聽,登時高興,二話不說快步進屋,從黃木櫃里捧出好幾件衣裙來。

「先前在葛裁縫那裡給姑娘做了新衣,姑娘日日施診也穿不上,天涼了穿著正合適。」她把衣裙攤在榻上,「不過姑娘,是什麼重要應酬,若是須盛裝出席的,這衣料恐怕還是粗糙了些,不如另做一匹?是宮裡的貴人嗎?」她眼睛閃了閃,「還是裴殿帥?」

自打裴雲暎生辰日後,銀箏再也沒見過對方。

她不知陸曈與裴雲暎發生了什麼,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陸曈瞧著都比往日更沉默。有時候坐在窗前,長久地望著遠處發獃。

她隱隱窺出一絲端倪,每回想問陸曈,卻又被陸曈不著痕迹岔開,幾次三番下來,也明白了過來。

她為陸曈惋惜,卻又不知如何勸解。

銀箏湊近陸曈,「你和小裴大人和好了?」

「不是他。」

陸曈微笑著,從滿床衣裙里挑出一件玉色綉折枝堆花襦裙,「這件如何?」

「好看!」銀箏點頭,「姑娘穿這樣淺色的最好看!」

陸曈得了肯定,便將衣裙放在一邊,又將別的衣裳疊好。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銀箏。

銀箏莫名:「這是什麼?」

「今夜戌時,你將此信送至殿帥府段小宴手中,要他交給裴雲暎。」

「給裴殿帥的?」銀箏遲疑,「姑娘為何不自己交給他?」

「有些話,我無法當面同他說清楚。銀箏,你能不能幫我?」

銀箏愣了一下,猶猶豫豫地開口:「姑娘,你該不會要與裴殿帥一刀兩斷、劃清干係吧?」

陸曈只看著她不說話。

銀箏便嘆了口氣,接過陸曈手中信:「我知道了。」頓了頓,又問:「不過,為何是戌時?」

陸曈看向窗外:「我明日晚些才會去醫官院,今晚想吃仁和店的荔枝腰子熬鴨。你去買一碗,回來時,順帶將信帶去殿帥府可好?」

「現在想吃荔枝腰子熬鴨?」銀箏犯難,「仁和店荔枝熬鴨總要排隊……」她說著,一眼瞧見陸曈正對她微笑,精神一振,想了想:「姑娘今日好似真的心情很好。」她起身,「既然如此,那我現在就去排隊,順帶再買點酒燒香螺。」

陸曈點頭。

銀箏說著就要出去,才一推門,聽見陸曈在背後叫她:「銀箏。」

她回頭:「怎麼?」

陸曈看了她一會兒,搖頭笑了,道:「路上小心。」

銀箏出去了,院子里恢複了安靜。

陸曈盯著窗外梅樹看了一會兒,收回目光,拿起榻邊那條玉色襦裙換上,走到梳妝台前坐下。

鏡中女子芳年華月,皓齒明眸,一雙極黑的眼睛眸色淡漠。

她拿起桌上木梳,細細梳理滿頭烏髮,細心梳好髮髻,末了,插上一隻木槿花簪。

花簪伶仃纖細,陸曈看了片刻,又低頭從妝奩里挑出兩隻烏金紙剪的蝴蝶,這是景德門燈夕時,銀箏在燈市買的,她一次也沒有戴過。

陸曈把蝴蝶簪在髮髻兩側,微微一動時,蝶翅一扇一扇,展翅欲飛。

漂漂亮亮,乾乾淨淨。

做完這一切,她離開妝台,打開木櫃,從木櫃中取出四隻瓷罐。

瓷罐冰涼小巧,陸曈把臉頰貼上去,許久許久,依戀地蹭了蹭。

她拿著瓷罐走到梅樹下,將瓷罐中的泥土倒出來,一併掩埋在花泥里,又將瓷罐放回柜子。

最後,陸曈再看了一眼小院,關上門,提燈出了醫館。

夜幕降臨,西街檐下燈籠搖晃,一片靜謐。低矮平房裡,一點點昏黃從窗縫透出,有小孩趴在窗前桌台,磕磕巴巴地默三字經。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陸曈停下腳步。

似乎在很久以前,她犯了錯,回家時也被父親這樣罰抄三字經。

母親想護,被父親推出門外,木頭做的戒尺又寬又長,映著父親怒氣沖沖的臉。

「養不教,父之過。陸曈,你如此頑劣,我教不好你,將來會有人在背後戳我脊梁骨的!」

養不教,父之過。

自己兒子犯了錯,自該父親來教育。

應該如此。

本該如此。

陸曈望著窗里的陰影,眸色一片淡漠。

「吱呀——」一聲。

門被推開,昏黃溢了一地,葛裁縫的媳婦提著水桶從屋裡出來,見到窗下駐足的陸曈一頓:「陸大夫?」

陸曈頷首。

婦人把水桶里的殘水潑在屋外地里,笑著問道「這麼晚了,去哪裡呀?」

陸曈微笑:「回家。」

「噢。」婦人點了點頭,又提著水桶進屋去了。

走了兩步,忽又反應過來:「不對呀,仁心醫館不是後頭嘛,陸大夫怎麼往南邊走?」

她開窗探出頭去看,夜裡起了薄霧,看不見女子的影子。

燈籠微光在腳下晃蕩,濃重寒霧裡,暖色的光碟機走所有寒意。

陸曈微笑著走在夜色里,神色一片平靜。

她要回家了。

終於,可以回家了。

祝所有的大朋友們小朋友們都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