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年夜楚國由來

正文卷

第200章 年夜·楚國由來

偷!

當一頭小牛犢出現在楚國破敗,僅用土牆堆砌的宗祠時,還是午夜。

趁著黑夜,羋熊與楚人方才從鄰國-鄀國盜來這頭牛犢。

「快,舉行祭祀,子時一到,就祭祖!」

羋熊慌忙道:「召集楚人!」

「諾!」

此次,在半夜,新年方至之時,楚國慌忙,偷偷完成了祭祖之事。

……

楚人鄙夷,此為一也。

時光流逝,當楚國在丹陽之地發展數年,總算能不再行卑鄙之事,以祭祖後。

迎來了面見周天子的機會。

諸侯會盟,前往上貢周天子。

楚國地小,幾年下來,能滿足衣食已然不易,如今上貢,卻是簡陋無比。

但羋熊還是「傾家蕩產」地帶了許多桃弓棘箭等物,不顧路途遙遠,風塵僕僕地來到了鎬京,只為朝見周天子。

但即使羋熊傾盡所有,精心準備貢品前來朝聖。

可!

殿內——周天子與諸侯們紛紛在大殿里飲酒作樂、歌舞昇平。

殿外——

「撲哧!」火堆撲騰,燃燒不絕。

羋熊與鮮卑之君卻被天子令,管理茅縮酒,看守火堆,以避免殿內火盆火盡,而無添火之源。

也不知是何人出聲,喝了茅縮酒後,就將話題引到了羋熊身上。

而楚國盜取牛犢祭祖之事,也被人當做笑料,以添樂趣。

「盜牛祭祖之人,粗鄙,怎能與我等同席呢?」

「唉,子承父業,讓其看火就是……」

「楚…看火蠻夷也!」

「哈哈…」

殿內笑聲,而羋熊在殿外,風雪大作,站在火堆旁,他眼中卻毫無一絲暖意。

一旁,與羋熊看火取暖的鮮卑之君見之,也不禁笑出聲來。

「看什麼,哼!」

即使是一同看火的鮮卑之君,此時也對羋熊毫不客氣,見到羋熊望來,冷哼一聲,怒視。

聽著殿內的嬉笑之談,和鮮卑之君的蔑視,讓羋熊呆愣……

長夜漫漫,上貢之事告一段落。

但即使歸國,羋熊也沒有從中緩過神來。

面對楚人們殷切的盼望,羋熊難以言喻,但還是將一切都告訴了楚人。

楚人委屈……

楚人悲戚……

楚人無奈……

如此這般,又是許久,楚人埋頭奮進,小小的五十里丹陽,轉眼間,成為了一處富饒之地,楚人之數也有了極大擴張。

對此,這塊地方已經不足以讓楚人發展。

已經顯露老邁的羋熊,帶著豐富的貢品,前往鎬京,這一次是為了請爵。

但,天子以楚人雖多,卻不見禮儀,回拒。

歸來後的羋熊,一聲不吭,帶上些許壯年,順著漢水,前往了蠻夷之地。

那時,荊楚還是一片澤地,為雲夢澤也。

「我決定,南遷!」

歸來的羋熊,帶領楚人南遷。

似乎篳路藍縷成為了常態,而蝸居一地讓楚人也受盡了屈辱。

有著君主親自帶領,開闊荊楚之地,每一位楚人都奮力而前,毫無懈怠。

而在荊楚之地,第一塊被楚人開闢山林出來的土地,就是此時的風允安地。

「以後,此山稱作丹,我楚將從此處,成為泱泱大國也!」

「楚!」

「楚!」

楚人雄壯的聲音,在丹山響徹。

而隨著時間,楚國一國倆地,在丹陽有一地,在丹山也有一地。

之後羋熊老死丹山,其下的雲夢澤也因為時間流逝,露出了一塊塊的肥沃之土。

楚人逐漸南下,佔領這一塊塊土地,逐漸發展成江漢之間的國家,定都郢都!

但也因此,丹陽之地,被庸國以大水而淹,滅殺無數留在丹陽楚地的楚人……

……

四周觀世之境消失,風允的觀世之術暫歇,楚人也從中醒來。

「後面發生了何事!」

「楚國,丹陽發生了何事啊!」

楚人淚目,大呼不斷。

欲要風允告知,繼續這觀世之法。

風允卻搖頭。

「知曉為何說楚國『粗鄙』就已足夠,後續之事,若有心,自去閱之。」

風允望向楚君。

楚君虎目濕潤。

感受風允的目光,他掃視周圍,四下中,無人不因楚國這段屈辱又難堪的歷史而啜泣。

先祖鄙夷,真的鄙夷嗎?

這些歷史他也清楚,但從未有此次這般,迷茫悲憤。

為何要掩埋這些歷史呢,難道就是為了遮掩那殿中所言的——楚人盜牛,看火蠻夷之言?

認為這樣就能擠入周禮諸國當中?

知曉後面的歷史,楚君清楚,這不過是楚國權貴的臆想。

楚國的權貴已經不能再與楚人一同手持耒耜,開闢山林了。

楚國的權貴,所要的是與周禮之國一般,庶民仰望,階級為尊。

對此,楚君很清楚。

而他能做什麼呢?

他願意去做嗎?

最終,楚君將目光望向了風允。

「風子,楚人真的粗鄙嗎,尊祖是對是錯?」

一切之始,看似在牛犢,但實際還是楚人先祖為祝融-吳回,並不被周王室看上。

若尊祖,那楚人又如何在其中拾起自尊呢?

「自尊…」楚君終於明白了,一切的根源是楚人,更甚者是楚國權貴在《周禮》面前,缺失了自尊,皆如同搖尾乞憐的犬一般。

「楚人,自然粗鄙,當初為何去偷呢?」風允道。

而他的聲音,也隨著天空中顯露的玄氣,告知所有楚人。

「當初盜取之牛,可曾歸還,而鄀國之君可曾接受?」

風允沒有在史料中見到歸還之言,只知曉楚人少與被盜鄀國交流往來。

楚君也啞然,因為他們也不清楚此事。

楚人如今,心事重重。

而風允望向了天空中的羋熊之像。

羋熊點頭……但又無奈而嘆。

楚人目中的自卑少了些許,但卻多了迷茫。

「有錯即認,後補而改,其後輩無需遮掩其罪,其後人也無需因此而悲。」

「其以此事為笑談者,多是本欲譏諷之人,無此事亦能尋他事而嘲,楚人何足而談,不必為友,行楚之德,可自證之。」

風允的聲音,像是柔風拂過,在這冰冷的寒冬中,扶起悲戚的楚人。

「行楚之德,可自證之?」

風允的話,在楚人耳畔轟鳴,也給楚人找到了方向。

可,楚人的德是什麼呢?

楚人期盼。

就是天穹之上的羋熊,也因此言而緊盯風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