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親不已言疏,國亦有八議

正文卷

第82章 親不已言疏,國亦有八議

話音落下,滿場寂靜。

就連一向泰山崩於前,仍不改色的朱棡,都是微微瞪大眼睛。

比起狠?

還得是太子朱標。

這一開牙,就是七成利潤,而且屁都不出,完全的空手套白狼。

「姐夫.上下打點,也得用點銀子,這七成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常茂也是有點為難的看向朱標。

這並不是常茂不能接受七成利,而是覺得這個七成利,還有可控的可能。

最起碼也得四六分賬吧?

怎麼說他常茂都是朱標的小舅子,四六分賬,不過分。

「上下打點?」

「堂堂鄂國公之子,還需要上下打點?」

朱標微微抬起眼眸,又是叩指敲了敲桌面,方才輕聲道:「在京大臣,哪個敢收你的銀子?」

「而且即便是有,但還有孤與晉王坐鎮你的身後,而這普天之下,除了陛下,誰還能讓你上下打點一下?」

頓了頓,朱標又是玩味的看向常茂道:「莫不是想給陛下上點?」

「姐夫,這個玩笑可開不得!」

對此,常茂連忙擺了擺手。

給朱元璋上點利?

他常茂要是能搭上這層關係,還用朱標與朱棡來當靠山?

那眼前的大明,常茂說有什麼,明天就能有什麼,當然這也僅限於人力實現的範圍內。

再者常茂真有這個心思,他這個鄂國公之子,朱元璋可能看在常遇春的面上不殺,但流放已是必然。

「我們擔多大的風險,伱應該也明白,而且這經商之事一旦爆出,肯定是我們挨罰。」

「而你即便是挨罰,最多也就是小懲大誡,而且你想想,整座天下,誰能拗得過他們的權勢?」

「所以看似三七分賬,但實則你賺翻了,畢竟能跟孤與太子做生意,誰不想?」

朱棡也是笑眯眯的看向常茂道。

「好,那便三七分賬。」

朱棡話音落下,常茂便是不再猶豫的點了點頭道。

「這才對嘛,有舍才有得。」

聞言,朱標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道。

「那就由此定下,誰也不能再改了,三七分賬,常茂佔三成,孤與太子佔七成。」

朱棡也是緩緩起身,笑著拍了拍手。

「那我們畫押不?」

常茂倒是思索道。

「自家兄弟,就不必畫押了。」

朱標也是擺了擺手道:「料想你也沒有這個膽子,敢欺騙孤與晉王。」

「行。那我們什麼時候開始?」

話罷,常茂眼中閃過一抹興奮之色。

「你的那幾間鋪子,不要動,至於你想做什麼生意,這個都隨你,我們兄弟不插手。」

「而每個月的分賬,你定個時間,分成兩份,送往東宮、晉王府。」

朱棡略微思索了一下,方才道。

「好。」

常茂想都沒想就點了點頭。

隨後三人又是商議了一番後,常茂方才離開了錦繡閣。

「老爺子日防夜防,卻不曾想過家賊難防。」

站在窗戶前,望向下方踏上車輦的常茂,朱標這才輕聲道,語氣之中,更是閃過一抹莫名的感慨之色。

「都是為了大明的繁榮昌盛,這有什麼?」

朱棡倒仍是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道。

「可有一點,孤沒有想明白?」

朱標頓了頓,方才轉過身子看向朱棡問道。

「哪一點?」

朱棡抬起頭道。

「別說天下,便是應天府的青樓都有數座,而你那個什麼憶江南,真的可以賺到銀子?」

朱標有些好奇道。

誠然,青樓遍地開花,乃世間常態,尤其是秦淮河蜿蜒兩岸,更似群芳爭艷,座座綺羅珠翠,競展風華。

所以朱棡究竟哪兒來的這份自信,覺得自己那所謂的「憶江南」,能在眾多青樓之中,硬生生咬下一塊肉呢?

「那我問你,老爺子所制定的大明律之中,官員大臣能否去往青樓?」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朱標反問道。

「自然不可以。」

朱標果斷搖頭道。

朱標身為大明太子,自然要熟讀《大明律》,而朱元璋對於朝廷官員的道德風氣非常重視,便是推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律法和規定來規範官員行為,以期達到澄清吏治的目的。

而《大明律》中有明確條款,明令禁止官員嫖娼,視此等行為為道德敗壞,有損官箴。

至於違反律法的官員,便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罰俸、降級、鞭笞乃至革職流放等。

「所以大臣們既然去不了青樓,那為何不能來憶江南?」

話罷,朱棡又是笑意吟吟的看向朱標。

「做生意可以,但皮肉生意,絕對不行。」

聞言,朱標果斷搖頭拒絕道。

「你放屁!我堂堂大明親王,豈能做如此苟且之事!」

對此,朱棡也是瞪大眼睛的看向朱標道。

「那你什麼意思?」

朱標又是一愣,便是開口問道,其中更是閃過一抹尷尬之色。

但想想也對,以朱棡的性子,別說是讓他干青樓,便是讓他去青樓,都很難。

那朱棡究竟是什麼意思?

「歸根結底,「憶江南」便是為大臣權貴們,量身定製的一個休閑逸趣之所。」

「畢竟他們前去青樓,多半追求的是那曼妙歌舞帶來的精神愉悅。」

「而「憶江南」恰恰能可以迎合這份雅興。」

「再者,既可免去違逆老爺子律法之嚴苛,又可以享受悠閑人生,豈不是一舉兩得?」

朱棡站起身,緩步邁向朱標,同樣倚靠在窗邊,而後輕聲笑道。

「反正只要不是皮肉生意,我都隨你。」

朱標也是明白朱棡的心思,便是點了點頭道。

「朝中大臣哪個不是姬妾成群,而這早已不足為奇。」

「畢竟以他們的身份,天下佳麗,幾乎無人不可求,又何必非得流連青樓呢?」

「說到底,他們所嚮往的,不過是那歌伎舞袖、美女如雲的逍遙情境。」

「畢竟你想想,即便是你在繁忙了一天的政務後,還不是得讓嫂子給你捏一捏?」

說著,朱棡又下意識揉了揉自己的頸項,隨即便擺了擺手,意有所指地笑道。

「這話說的不錯。」

朱標一聽,先是一怔,隨即臉上綻開了認同的笑意,輕輕點頭道。

因為事實上,朱標每日處理完政務以後,都得讓常清韻為自己捏一捏,從而舒緩一下心神。

說到底,古往今來,誰人不知按摩之樂能舒緩心緒,帶來愉悅?不過是世人皆有的尋常渴望罷了。

「大爺,三爺,各位貴爵已抵此處。」

此刻,李恆的聲音清晰地穿透包廂,傳至室內。

「走吧。」

朱標聞聲,側首望向朱棡,眼神中帶著無需多言的默契之色。

「嗯。」

話音剛落,廂房的門扉應聲而開,朱棡與朱標並肩步出房間。

映入眼帘的,是眾多淮西貴族已然端坐席前,他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在朱棡與朱標的身上。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

緊接著,眾位勛貴連忙離座起立,恭敬地向著朱標與朱棡施禮問候道。

「免了吧。」

朱標面容沉穩,微微擺手示意,語氣中帶著一絲隨和之色。

「都坐吧。」

朱棡也是神色未動的擺了擺手,示意勛貴們落座。

但面對這兩位爺,誰敢落座?

畢竟有句老話說得好,人家認你為叔伯,你才能是叔伯。

而人家不認你為叔伯,你便是人家的臣子。

特別是今日之氛圍,諸臣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隨著朱棡與朱標安然落座於上位,眾勛貴隨之依序坐下,然而他們的目光仍舊緊緊的看向朱棡與朱標,不曾稍離。

畢竟今日究竟是太子宴請,還是大明版鴻門宴,他們都還沒有搞明白。

特別是永嘉侯朱亮祖,甚至有點坐立難安的味道。

「永嘉侯,你屁股下面有釘子?」

朱棡敏銳捕捉到朱亮祖的微妙舉動,便是輕聲詢問道。

「回稟晉王殿下,臣這是身體上的老毛病,不打緊,有勞晉王殿下掛懷了。」

言畢,朱亮祖神色微變,連忙欠身告罪,試圖掩飾一二。

「永嘉侯乃是國之重臣,可得養好身子。」

朱標亦輕啟朱唇,其語雖淡,卻無半點溫情流露而出。

朱亮祖感受著朱標淡漠的態度,不禁心頭一凜,這股冷意似乎也蔓延至在場每一位淮西勛貴身上,使他們不自覺地繃緊了神經。

明白了,這就是一場鴻門宴,但究竟是為什麼?他們還沒想明白。

「臣明白,請太子殿下放心。」

於是,朱亮祖再度俯身行禮,態度更為恭謹。

「嗯。坐吧。」

朱標淡淡地揮了揮手,朱亮祖這才小心翼翼地重新落座,但其背後衣衫已不覺間被緊張的冷汗微微浸透。

「諸位可知,今日為何在這錦繡閣宴請諸位,而非宮廷。」

隨後,朱棡的話語再次悠揚而起,帶有一絲深意,更是緩緩牽動起在場所有勛貴的的心緒。

「臣等不知。」

眾勛貴聞訊,皆匆忙離座,起身的同時抱拳作揖,但其眼眸之中,皆是略帶惴惴不安的目光。

「諸位叔伯,不如想想為什麼?」

朱標微轉手腕,輕柔地活動著指節,緩緩啟齒,言語間似有深意。

朱標此語落下,猶如平靜湖面突起波瀾,令在場每位淮西勛貴心頭一緊,面面相覷間眉頭緊蹙,暗自思忖,卻依舊茫然無解,難道又是自己犯了什麼大錯?

沒有吧?

最近兄弟們都挺安穩的,應該不至於犯下什麼大錯吧?

汗.!

畢竟以這群大老粗的心思,哪裡能想到清丈田畝上面?

「太子殿下,晉王殿下,臣等保證,臣等最近絕對沒有犯錯。」

並不能完全論為淮西勛貴的汝南侯梅思祖,先一步看向朱棡與朱標拱手道。

並不能完全論為淮西勛貴?

其實也沒錯,因為梅思祖的籍貫是河南夏邑人,但作為明初的重要將帥,梅思祖積极參与了朱元璋統一全國的戰爭,並且立下顯赫戰功。

所以倒可以歸納於淮西功臣之列,但卻不能完全算是淮西勛貴。

「孤記得,汝南侯乃是河南夏邑人氏吧?」

朱棡倒是微微抬起眼眸,看向梅思祖悠悠問道。

「老臣的確是出自河南夏邑。」

梅思祖微微一愣,便是點了點頭道。

「那孤想問問你,這些年來,你可曾回過夏邑?」

朱棡追問道,聲音中仍然透露出一絲的深意。

「自然是回過。」

梅思祖如實道。

榮耀故里,顯親揚名,這對任何位極人臣者而言,皆是夢寐以求的理想,梅思祖當然不可能成為例外。

畢竟人皆有志於功名利祿,世態萬千,試問誰能免俗,不為功名富貴所動?

「嗯。」

朱棡仍是點頭,心中更是暗罵一聲,這群淮西勛貴論打仗,一個比一個猛,但就這份情商,真是讓人覺得堪憂!

念及此處,朱棡的心中又是微微一動,目光之中更是閃過一抹沉思。

淮西勛貴們的軍事才能多源於實戰淬鍊,出身草莽,歷經戰場烽煙,逐步累積了赫赫戰功。

然而,他們缺少系統的軍事教育和戰略眼光,這頓時讓朱棡的心中萌生了一個新的念頭。

畢竟淮西勛貴打仗是真的猛,所以若是不到萬不得已,朱棡還真不想動這群叔伯。

不然就是在消耗大明的有生力量,而朱棡還想讓他們繼續為大明徵戰天下。

可論起犯錯,淮西勛貴也是一個比一個狠,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而你訓斥他們一頓吧,他們又是記吃不記打,罵過以後,他還是敢犯錯。

主打一個你罵我聽,但就是死不改的揍性。

所以說實話,對於這一點,別說是朱棡與朱標,便是朱元璋,有時候也都挺無奈的。

那朱棡為什麼不能模仿後世,在大明組建起洪武軍事學院?

至於教材,穿越前的朱棡可是一門心思的研究軍旅,再加上穿越以後的天賦異稟,過目不忘,所以朱棡想將其全部默寫出來,並不難。

但就是有一點,這群老頑固真的能去洪武軍事學院深造?

「在座的都是我大明的國之重臣,更是不懼生死,追隨陛下創下這偌大的大明天下。」

「所以在孤的心底,你們不僅是肱股之臣,更是孤的叔伯。」

「親不已言疏,國亦有八議,所以孤方才今日於此錦繡閣宴請諸位叔伯,其意就是與諸位叔伯交交心。」

「若不然,今日之諸位,恐怕就得在奉天殿上,等待陛下聖裁了。」

「畢竟再一再二,何以再三?」

言至此,朱標眼神凌厲,透出不容小覷的威勢,但言語之中蘊含的溫情與體恤,卻也未曾有絲毫的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