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從今天開始,這裡就是諸夏神聖

正文卷

第471章 從今天開始,這裡就是諸夏神聖不可分割的土地

大小琉球島嶼的頭人組建朝貢團隊進貢,大乾皇室很高興,讓其居住在四方館中學習禮儀。這些大小琉球人當時在姑蘇登岸,看到大乾如此繁華鼎盛後,對大乾越發敬畏。

這在面對王贇的時候就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以前他們面對王贇很熱情友好,但是不會有太多的拘謹,甚至有些隨意,但現在變得很恭敬。即便是王贇告訴他們不用拘謹,但是他們也恢複不到以前的狀態了。

在經過四方館的學習之後,大小琉球於一次大朝會上進行朝貢,然後獲得賞賜,並且皇室還特意賜予了兩方印璽以及界碑。

分別是敕令建大琉球國主印和敕令建小琉球國主印,兩塊界碑也是朝廷製作的敕令建大琉球國界碑。大小琉球並沒有被封王,而是國主,相當於公爵。同時封王贇為鎮海王,管轄大小琉球以及扶桑。

這種關係大小琉球國主並沒有拒絕,相反很高興的接受了,在四方館的半個月時間,他們已經完全被大乾文化和繁榮折服。同時也更清楚明白了自己的地位。

這段時間,並不是只有他們前來朝貢,還有西域諸多國主以及滇南一些國主前來朝貢。在看到他們之後,他們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

王贇封為鎮海王,也代表著皇室對海外開拓更為積極。在大朝會結束之後,王贇就帶著大小琉球國的使團以及賞賜給他們的東西返回大小琉球,其中還包括一塊敕令建扶桑四郡的石碑,從今天開始大小琉球以及扶桑四島,都是諸夏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王贇成功找到前往扶桑的海路之後,皇室也很高興,這也代表著扶桑群島上的金銀等礦產可以為大乾所用了。

扶桑島上的利益遠比大小琉球島要大,其中的白銀之多,足夠大乾用上千年。因此在得知海路已經通暢後,皇室就開始盤算如何去開採銀礦了。

銀礦開採需要大量勞動力,同時以大乾現在的開採技術,需要耗費大量糯米。從中原移民運輸糧食前往,消耗太大,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倭人進行開採。

正好,扶桑群島有大量倭人,王贇完全可以利用倭人開開採銀礦,同時利用倭人來進行耕種。至於說道德潔癖,完全沒有。畢竟諸夏開拓時期這種事情太常見了。

王贇接下來再次率領船隊前往扶桑,並且為了培養水軍,在朝廷的支持下,王贇在沿海再次招手了五千漁民進行訓練,同時對姑蘇水軍進行篩選。朝廷已經決定擴大水軍,那麼姑蘇水軍自然不會放過。

雖然姑蘇水軍大多數都是內河水軍,但是終歸比重新徵召百姓訓練容易。

皇室對軍隊的掌控力一直都很高,除了朝廷的各種權利之外,皇室對軍權、財權以及人事權是最為重視的。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這個道理皇室還是非常清楚的。

一直以來朝廷對軍權都很看重,在神都洛陽和五京中,調動二十人以上的軍隊都需要上報。各家勛貴的家丁護衛,也是有嚴格限制的。

甚至這裡面還有一個潛規則,就比如鄉侯按照大乾制度有五十人的護衛,但是在洛陽或者五京,任何一個鄉侯都不會讓護衛滿編。

通常情況下護衛都是八成編製,也就是四十人,這一點不論是公爵一級還是郡侯一級都是如此。

同時,在神都洛陽這些勛貴家中通常是不允許有鎧甲的,除非是皇室特許,皇帝賜予甲胄,這種盔甲才能保留。

弓弩同樣是如此,朝廷不允許百姓和勛貴私藏弩箭,弓箭倒是允許,普通兵器也沒有太多限制。

畢竟朝廷推崇尚武精神,若是連武器、弓箭都禁止百姓持有,那麼百姓拿什麼保持尚武精神?靠想像嗎?

雖然法家一直有人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想要讓皇室推行更嚴格的法律,禁止民間私藏兵器,但是這些提議都被皇室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皇室很清楚保持大乾民間尚武精神的必要性。這個時代可不是什麼禮儀道德時代,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

大乾能夠北驅匈奴,南破百越,西征烏孫大宛,靠的不是禮儀道德,而是一代又一代從民間徵召而來的大乾勇士。

正是有了這些弓馬嫻熟,武藝精湛,鬥志昂揚諸夏百姓,大乾才能夠鎮壓四方。一群被馴化成綿羊的百姓,想要重新訓練成合格的士兵,非常困難,而且其戰鬥力也比不上的。

大乾這種做法,可以為大乾開拓提供大量勇敢,武藝嫻熟的士兵,也有諸多後患,比如治安問題。

各地百姓甚至神都洛陽都有大量鬥毆事情,同時對城外鄉村莊園的管理也會變得很困難,特別是那些朝廷實力無法掌控的鄉里,各種鬥毆問題可謂是層出不窮。

當然雖然鬥毆很多,但是對於出現傷亡,朝廷就會嚴厲打擊。

同樣鄉野之中,百姓武德充沛還有另外的好處,那就是地方豪強、官員、大戶想要欺壓百姓的難度也是直線提升。

畢竟真要是打起來這些百姓可不會怕,很多鄉里父兄都曾經在軍中服役,基本上同村同族都會演練軍陣,誰贏誰輸還是另一說呢,鬧大了皇室肯定要過問,這也是皇室另一個目的,限制了那些地方官員肆意妄為。

至於說百姓造反,皇室更不擔心。百姓造反那就是朝廷或者基層出了大問題。

在真實歷史中,諸夏民族這種尚武之風一直流傳到了五代十國末年。也是經歷過了五代十國武人無法無天的時代,從宋朝開始不斷打壓民間尚武之風。

再經歷蒙元百年壓制中原尚武之風,以及明朝儒學大盛,已經不是抑制尚武之風,而是完全鄙夷,文貴武賤到了極點後,然後被滿清撿漏,統治中原。

滿清兩百多年的不斷壓制,以及愚民統治,更是將尚武精神的脊樑徹底打斷。讓這之後諸夏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得以浴火重生。

子珏可不想要諸夏再經歷一番這樣的歷史,因此一直以來朝廷都推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