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一直在變

正文卷

曲黎心心念念想做衛星互聯網,為什麼不去坡縣?當然是因為他想了很多,要考慮有關部門的反應,比如以後還能不能進入國內市場,會不會被針對?

現在雖然不能成立商業化的衛星互聯網企業,不代表他不能發射帶有互聯網功能的衛星做測試,國內有民營企業從事衛星設計製造,他投資了幾家比較靠譜的。

廣撒網的投資是為了達成戰略目的,而不是為了盈利,所以投資回報率的優先順序並不高,能不能做好才是關鍵,今年的朱雀4號火箭發射就會搭載互聯網衛星上天。

星河動力今年有兩次發射,一次在5月份九台星火發動機的朱雀4號第一次發射,一次暫定在10月份。他們的發射時間和地點的選擇相對靈活,火箭設計製造走的是Space的路線,沒有無塵車間。

星河動力現在還處於技術積累期,等到朱雀4號定型,那時候才會成為他們的主力火箭,回過頭完善之前的朱雀2號,3號,提升成功率。

曲黎在北津也是閑著,飛到了羊城,來到南沙,看他的汽車和火箭基地,有時間去時光聚美打個卡。

如果說14~15年的阿狸處於鼎盛時期,現在的時光聚美同樣處於鼎盛期,社交、電商、搜索、短視頻,遊戲、國內國外,雖然都不是行業老大,但誰有他們全面?

不過也有隱憂,淘天旗下的貓站在馬芸的大力扶持下,快要反超聚美了,只不過降低標準,逐漸拼汐汐化的聚划算異軍突起,給淘寳帶來巨大的壓力。

兩家公司你追我趕,但團購和外賣業務基本分出了勝負,美團王星的團隊更優秀。阿里基本放棄了音樂視頻網站,重點放在了本地生活服務和雲計算上面。

時光的音樂影視現在是行業老大,但和鵝廠的差距不大,白度做了視頻,網易做了音樂,都是三足鼎立。

曲黎本來想靠互聯網金融、社交短視頻賺錢養聚美的零售業務,沒想到是他想多了,開拓國外的短視頻業務需要錢,也就靠著國內的金融支付業務維持著財務平衡。

別忘了還有雲計算,曲黎他最擅長的就是飽和式攻擊,花錢的效率並不高,所以雲計算還在投入中,一直虧錢。幸虧有搜索和電商廣告業務,但他們還有視頻版權採購,古歌,瀏覽器等主打新聞資訊的APP……

越來越繁雜的業務線,中台已經難以發揮作用了,所以還是拆分算了,曲黎的設想是其中一家是電商零售、雲計算和搜索業務;另一家是社交、金融和遊戲業務。A歸屬前者,優酷劃分給後者。

這麼做肯定有好處,關鍵是兩者的業務不搭噶,要想經營好是兩種思維,曲黎以前保持著諾即諾離的態度,而且知道微信、Instagram怎麼成功,所以做到了「從心所欲不逾矩」,現在不一樣了,不說內部的矛盾,就說海外對輿論的重視,針對時光的同時,會不會牽連到聚美?

想要拆分兩家公司同樣很困難,微信和Instagram算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能夠為聚美和聚划算導流,戰略價值太大了。而且金融支付是真的可以賺錢,賺很多錢。

雖然困難,但還是要做好拆分的準備,在內部用執行兩套管理體系,也就是開啟聯席CEO制度。雖然還是有問題,比如說路奇、林兵不甘心怎麼辦?當然是動粗!

不過能不撕破臉皮,還是要保留彼此的體面,時光聚美應該不至於走到那一步,還好他們有輪值CEO制度,至於內部輪崗,時光和聚美之間還是要繼續的,怎麼說大企業都要大氣魄,輪崗的成本太高,但培養人才需要啊。

幸好時光聚美是大企業,參與輪崗的都有望成為企業高層,一般情況下不會辭職,要是中小企業,員工熟悉了公司業務,誰不會想著去創業賺更多的錢?據說邁瑞醫療以前就是把員工培養成全才,結果大量人才被挖走,後來改變了方案,把人才當螺絲釘用。

市場經濟環境下,人才和企業博弈後的選擇,往往不是最優解,一味的批判其中一方是沒有意義的。

曲黎在時光聚美和路奇、林兵等人商討未來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大會已經結束,陳丹琳回到了羊城,把曲黎召喚了過去。

在他們的努力爭取下,「衛星互聯網」項目還是沒有戲,都不知道阻力來自於哪裡,這就無解了。既然沒辦法,那就把有辦法的事情先做好,只要星河動力的發射能力獨步全國,總會給他找到機會的。

至於國內火箭發射和Space的差距就不多說了,官方承認的事情,隨著獵鷹九號,重型獵鷹先後成功,這才重視起這家米國的民營火箭發射公司,那個時候想要學習他們的多引擎模式,已經落後很多年了。

星河動力在2012年成立,到現在6年多了,在他鈔能力和現代化企業的管理體系的加持下努力追趕,還是沒有達到Space在2010年的水平。

曲黎雖然不是很急,但也算認清現實,他的能力是有邊界的,錢的作用是有限的,科技進步是講客觀規律的!於是他加入星河動力,在裡面擔任了一個職務,參與到公司的管理中,負責建立一套更高效的研發體系。

至於前程幾何,他準備交給夏明飛負責了,這個寵辱不驚,矜矜業業為前程幾何搭建起全球銷售體系的高管,值得他信任。

事實證明,去年他幾乎一年都不在,公司都沒有出事,夏明飛應該能肩負起重任。在此之前,他還得配陳丹琳處理風華國際、電訊盈和,盈和地產幾家公司的事情。

Shein的爆發和川寶寶分不開,也和他們這些年苦心修鍊的「內功」分不開,在供應鏈管理上,曲黎認識太多的精英,總有願意加入他和陳丹琳的小公司。

Shein發展不錯,就是丹琳線下實體快時尚做的不算順利,主要還是陳丹琳要負責的事情很多顧不上,這個是真沒辦法,指望職業經理人盡心儘力,前提是你能管控。陳丹琳和曲黎不一樣,沒有他的威懾力。

只不過悅己品牌發展的不錯,不做奢侈品,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端手工藝品牌,和一些非遺傳人合作,保持原有工藝不變的同時,做一些符合現代化東方審美的設計,同時培養手工藝人提升產能。當然主要集中在服裝配飾領域,也許幾年後就能走出國門了。

看的多了,了解多了,陳丹琳審美也提升了,把悅己品牌做成的可能性已經很大了,當然這和國力有關,國民沒有自信心,怎麼可能有國內的奢侈品牌。

陳丹琳的做法,吸引了行業內不少人的注意,悅己主推的馬面裙成為了國內的流行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