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新目標

正文卷

榮耀近乎殘酷的員工淘汰制度,不滿的人太多了,好逸惡勞是人類天性,只有少數個人自我驅動力極強,但一家企業不可能把未來寄望於員工的個人覺悟,只有制度建設才能長久。

現在把規則公布出來,年底就會開始淘汰,總要堅持幾年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做到讓人信服,而不用擔心做出了成就卻沒有回報。

這中間曲黎抽空處理了一些事情,比如時光聚美正式宣布10億美元收購家樂福中國,後續將如何如何……

對家樂福的改造早就有了規劃,主要是收權,聚美超市集中採購,統一分配,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降本增效,盈利的優先順序高於企業的數字化改造。

曲黎在時光聚美的管理是相當靈活的,有的部門就要考慮盈利問題,比如自有品牌,大多數一開始就是賺錢的,或者說自由現金流為正,虧損是因為加大投資造成的。有的部門就沒考慮盈利問題,比如雲計算,但還是限制了投資規模,比如人工智慧。

家樂福超市屬於傳統輕資產企業,聚美喜歡的是「重資產」,虧損是一定的,但是要控制虧損規模,數字化肯定要做,但一些花狸狐哨的機器人,自助購物,燒錢的O2O暫時就沒有必要了。如果美團要做,倒是可以配合。

時光聚美收購家樂福超市有著自己的思路,以後還會嘗試會員制超市,但這時候亞馬遜沒有收購全食超市,歪果粑粑沒做過的事情,我們做,風險會不會很大?

網路上媒體對時光聚美特立獨行的做法有很多討論,質疑和支持的聲音同樣多,股市上表現很正常,震蕩向上,可能和1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有關吧,作為一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大企業來說,能夠經得起折騰。

曲黎沒有解釋什麼,他這幾年雖然經常在社交媒體發言,但實際上低調了許多,馬芸老師則越來越高調,接受了聯合國邀請,拿到了聯合國護照,成為半個外交家,頻繁露面和各國領導見面。

曲黎連去年官家帶隊去米國做生意都交給了雷君和路奇,他的性格充滿了矛盾,或者說帶著股悶騷勁,很多事情都想做,但又很克制,比如說開無遮大會,比如說讓陳氏姐妹大被同床。

想想當年一次次被陳丹妮忽悠,曲黎對這個女孩又愛又恨,積蓄了一周的精力後,終於揚眉吐氣。可小女孩變大了,同樣知道了取捨,享受了一周溫馨的家庭生活,釋放了壓力後,回到了工作狀態,作息變得不規律。

曲黎的作息倒是變規律了,主要是他沒時間去農村實地考察,前程幾何回購獵豹三菱股份的事情終於落實了,股市表現很積極,市值都接近3000億,再漲下去就要超過上汽集團了。

從收入規模和盈利來看,上汽和前程幾何這兩家企業沒有一點可比性,但前者還需要「突破國際專利壁壘」,在吹噓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趨勢;後者已經能夠引領全球純電車行業進步了。

另外就是作為國內燃油車自主品牌一哥,前程國內的單車均價超過12萬了,飛快的朝著13萬前進,這妥妥的合資車水平!可惜國內汽車不服他,經常有大廠領導說他們吃虧在不懂營銷,自家燃油車技術超過前程汽車。

嗯,他們特意把幾何汽車區別出來,在國內碰瓷幾何汽車的不是沒有,關鍵是沒有人相信,說多了反而引起群嘲。

再回到前程幾何回購獵豹三菱股份後,直接改名叫三菱汽車,這家公司的日資股東除了三菱汽車還有三菱商社,後者轉讓給三菱汽車15%,前程幾何5%的股份。也就是說前程幾何持有三菱汽車(中國)55%的股份。

至於國內的東南三菱,那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另外前程幾何最後保留獵豹汽車35.8%的股份,本來他想清空的,可湖湘有關部門拒絕了那個方案,說白了有人不信任長豐集團。

至於長豐的員工股權激勵或管理層收購,得益於曲黎之前的一些扶持,現在小有資產,值錢且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東西,地方官府一般不會賣。

所以,想要和前程幾何保持距離的長豐、獵豹這幾年合作的得失如何,只能交給市場知道,反正沒人認為他們做了賠本生意。那曲黎虧本了嗎?呃,反正他不在乎!

三菱汽車發布哪些新車,怎麼銷售,這些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至於最新款只在海外銷售,搞區別對待這些事情,都會變成過去式,只會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生產銷售。

前程幾何與三菱汽車後續的合作緩緩展開,曲黎留在榮耀人力資源委員會完善他的構想,KPI,強制淘汰率必然會導致短視,怎麼在這中間尋求一個平衡?可能是工匠精神。

東瀛的工匠精神在國內逐漸成為一個笑話,這背後隱藏了很多不是笑話的無奈事實,比如說一億美元一台的 Tokki真空蒸鍍機,國內就做不出。工匠精神確實是存在的,長期造假同樣存在,這並不矛盾,有人喜歡走捷徑,有人天資不夠腳踏實地。

榮耀也有一些長期的基礎類項目,比如晶元架構RISC-V,編程語言Rust,跨平台桌面應用開發工具Ele,這些都有他在背後推動,但主要還是依靠外部力量,而不是內部發展出來的項目。

「工匠」的努力都是孤獨的、私人的,是非常寂寞的,可曲黎他們還是要激勵員工去做更大、更長遠、更基礎性的事情。那怎麼辦?選出那些在細分領域不顯山不露水,但又確實能解決實際問題,支撐業務發展的努力。

比如說ChatGPT,國內科技企業吹了那麼久的牛,但沒有一家能在大模型領域長期堅持,直到別人突破,然後努力追趕,之後再遙遙領先。這怎麼行?領導任期可能一兩年,有些事情可能需要幾年才能見效,不對「工匠精神」進行保護和激勵,怎麼可能做出更長遠,更基礎的事?

「除了重獎「工匠」的小突破,我們還要通過願景和使命來激發員工,為員工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平台。」曲黎站在台上,為榮耀樹立一個新目標。

「學習蘋果開發屬於我們的操作系統和晶元,覆蓋PC,智能終端到車機系統,開發出全面超越蘋果的產品。」曲黎這人也奇怪,一邊是害怕美帝的制裁,一邊不斷在危險的邊緣作死的嘗試,生怕別人看不到他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