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人力資源

正文卷

曲黎在北津陪陳丹妮看了一場《大魚海棠》,最大的印象就是畫面很美很夢幻,至於故事按照他的意思改的,並沒有多少思想內涵,不過網上還是有很多解讀。

這部動畫片最開始是一個海底世界的「人類村莊」在漂流,遇到東海龍宮派出的狩獵隊時維持人形打架;軍隊過來變身成鯤(鯨魚);終極大boss龍王過來後,鯤死傷慘重,主角為救親人愛人,化身大鵬,以龍為食。仇恨開始循環……

不僅有美輪美奐的海底世界,還有各種奇妙的法術,還有各種裝逼的話,親情愛情責任,還有人類是不是應該生活在仇恨中。

都是些莫名其妙的討論,曲黎是看不懂的,反正他要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現在就挺不錯,雖然不是好評如潮,但兩周時間電影票房超過10億了,兩個月的時間超過15億應該有可能吧,導演和投資人都挺滿意。

看完電影鍛煉身體,曲黎的虛榮心讓他捨不得用小藍丸,勢必要練出肌肉,打出閃電五連鞭。

榮耀開始安排團隊出征印毒,建工廠,他則想著要做「整風」,可榮耀買的兩架「私人飛機」已經到賬,他從米國飛到歐洲的航線就是灣流G650。可惜當時臉皮薄,沒有體驗空振。

所以要論驕奢淫逸,曲黎當仁不讓,怎麼好意思要求別人?

「你不是說榮耀不學菊花廠的狼性文化?」李一楠

「我說過嗎?」曲黎摸摸頭,他有些糊塗了

「你說菊花廠已經把狼性文化做到了極致,我們學他就不可能超過他,所以要用傳統文化……」李一楠繼續說:「我以為你選擇了道家文化,畢竟動畫片都拍了。」

曲黎也不敢確定了,他難道真的要用道家文化統合旗下企業,還是說儒釋道都有?

「你在時光聚美強調同理心,不就是儒家的核心仁?」

「榮耀大概更適合佛家文化吧,佛系,汽車業務也是說不要就不要,煩惱斷盡,四大皆空……」這陰陽怪氣說的誰啊,難道還想用洗腦消費者不成?

「……」曲黎看著榮耀務虛會議上眾人的解讀,更加頭大了,不用說,前程幾何、星河動力是道家,逍遙遊都出來了,星火點燃朱雀,鯤鵬展翅遨遊太空。

「還別說,為了品牌忠誠度……」

「咳咳咳……」曲黎打斷他們,宗教品牌可不是一個好詞,不過蘋果好像就用了類似的手段

不管他們如何解釋,曲黎要的是內部組織架構和團隊具有一定的「反熵增」能力,榮耀是一個行業變化時被快速催熟的行業,在大方向上幾乎沒有做錯任何決策,一開始專註「升級」練內功,但沒有學會戰鬥技巧。

一般情況下,靠著等級優勢能夠碾壓競爭者,但這個行業很快就要來到缺少創新的時代。換句話說智能手機行業100級,蘋果達到85級,榮耀80級,三星75級,菊花廠可能70級。但越往上越難升級,可能菊花廠85的時候,榮耀都沒有達到90級。

等級一樣,企業之間怎麼競爭,終究要靠人去做事!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曲黎正是不斷的反省自己,這才一直強化榮耀的管理能力,經常找諮詢公司,從公司的組織架構到研發全流程體系,都是全球先進管理理念下的產物。

實踐證明榮耀經受了各種考驗,在國內被各種研究,各種誇讚,可曲黎還是不放心,還要降低「熵增」速度。

熵增是事務從有序變成無序的過程,無序就是混亂,混亂就是「死亡」,系統越混亂,熵值越大。系統越有序,熵值越小。

那怎麼做?這就是人力資源的問題了,要打破每個人喜歡的舒適圈與平衡態,打破鐵座椅,去除平庸與惰性。

這些不能不強調,以前經常996,現在實現了財務自由,努力了這麼多年,身心俱疲,是不可以在公司安心養老摸魚,追求享受了?如果用同理心分析,好像也可以理解這部分員工的追求,但要從企業組織層面考慮,這樣的人越多,公司垮的越快。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要比個人利益的實現更重要!」曲黎在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提出了這個觀點

「組織要在薪酬分配環節注重拉開差距,物質激勵需要向核心人才和績優員工傾斜;在機會分配環節注重及時提拔和破格提拔優秀者……」

「要給員工們一個準確的信號或方向指導,我們要成為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各部門員工怎麼做才算優秀……」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鼓勵員工到最「艱苦」的環境去「開拓」,基本上就是學習菊花廠的管理,並且有所改良,淡化其中「狼性文化」的特色

種種這些方法,都是為了保證有能力、有理想、肯幹事的人得到最大的公平與上升空間,或者說推動人員和階層的流動。想要達到他的目的,那就不得不用近乎殘酷鐵血的意志推行下去。

所以,以後遇到罵菊花廠內部管理沒人性的該罵還是要罵,罵完之後要理解他這麼做的意義,同時也要意識到,有些事情能推行下去,靠的不是妥協,是領袖的堅持。

曲黎會退出榮耀和時光聚美的日產管理,卸任董事長,但他會保持「領袖」的身份,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擁有一錘定音的權利(一票否決權),包括現在對管理層動手術,打破山頭主義。

再簡單的總結,曲黎在榮耀要推動員工淘汰制度,比如管理層按照10%的比例,普通員工按照5%的比例淘汰,其中包括降職、轉崗、辭退等處理方式;另外就是輪崗,加大跨部門,甚至跨公司的人員交流。

隨著各種制度在公司公開,一時間怨聲載道,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然而這一切都不能動搖曲黎分毫。這次行動從理論邏輯到社會實踐,都有著參照,出錯的概率並不大。

曲黎願意承擔風險,而且一家市值接近30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容錯能力是非常強的,人才不會一夜流失,這是他敢於冒險的底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