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兩個對手

正文卷

比雅迪是一家很奇怪的公司,官方宣稱從2015年開始直到2018年都是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冠軍。要說實力強大吧,可在國外市場一直沒有作為;要說實力弱吧,還有2022年大大爆發。

幾何G9發布後,國內不少廠商從幾何挖人,想要去造電動車,其他企業也就罷了,關鍵是比雅迪決心最大,捨得砸錢,還真有人被忽悠走了。

本來想和船夫哥做好基友,可他都到自家這裡偷家了,我本將心向明月,卿本佳人,奈何從賊!不過想到和某迪合作空間不大,哪怕是磷酸鐵鋰電池,在國內環境下自研的性價比會更高。至於各種汽車晶元,重要的都讓展訊或未智開發。

倒不是嫌棄比亞迪,主要是他們過於注重性價比,很多證據證明他們願意為價格犧牲品質。和榮耀一脈相承的前程幾何,更在意品質,所以新車發布時間明顯比國內其他車企慢。

榮耀追求利潤,但做性價比的粗糧手機難道不值得尊敬?大家針對的是不同群體的消費者,讓大多數普通家庭用儘可能低的價格享受到科技的進步,同樣能成就一家偉大的企業。

好了,不管什麼理由,反正曲黎和比壓迪是漸行漸遠,包括未來的代工,榮耀旗艦機可能在天京工廠生產。

為什麼要說比壓迪?因為從去年開始,王船福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公眾場合說:「中國發展汽車工業,除了電動車道路,沒有第二條路」、「比亞迪做電動車是為了骨氣,為中國的汽車行業在世界上爭口氣」。

這時候要注意了,曲黎的說法可不是這樣,榮耀一開始就是世界領先,幾何G9一出來就是「全球第一」,「全世界所有傳統車企,三年內都造不出一輛超過幾何的純電汽車。」

比壓迪還在追趕過程中,以後就已經完成了登頂。

於是網路上出現大量群嘲船夫哥的聲音,嚴重影響了兩人的關係,還有一部分人在討論兩家企業的不同。

就像曲黎在《開講啦》評價的,比壓迪是一家穩紮穩打的企業,他們一步一個腳印,講究的是厚積薄發。

那前程幾何呢?「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冒險,為了造電動車,榮耀和幾何加起來應該虧損了不止100億,普通公司早就破產了,創始人早就被趕下台……」

「就算幾何G9一台車可以賺10萬,也要賣10萬台才能賺回成本,現在一年賣2萬台,5年時間才能回本。如果考慮到自動駕駛等需要的投入,前程幾何想要真正賺錢還遙遙無期。」

「一旦電動車發展不及預期,前程幾何可能破產,但一直量入為出的比壓迪不會……」

有人在時光之乎這麼評價兩家公司,還說:「前程幾何與特斯拉一起開放專利,實際上對比壓迪最有利,縮短了他們技術研發的時間和投入……」

「曲黎開放純電車專利這件事,對整個行業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還能提升品牌形象,但憑空增加了許多競爭對手,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更優秀的企業湧現出來,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

這些討論以前一直就有,但到了今年變得多了起來,不僅是比壓迪和前程幾何,還有榮耀和菊花廠手機,同樣有人在對比。

菊花廠發布了「震撼人心」的自研晶元麒麟910,搭載這款晶元的Asd(原mate2)售價高達2888元。

怎麼評價這個價格?榮耀5S基礎款是650美元約4000軟妹幣,榮耀mate是550美元,榮耀Find N是450美元,榮耀Find 是350美元,2888元接近500美元,定位略低於榮耀mate,高於Find N,但實際用戶體驗,甚至只能和Find 比較。

呃,Find N和Find 的實際用戶體驗其實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就是Find N是自研晶元。

那菊花廠怎麼和榮耀比?當然從自研晶元說起,討論國內科技的進步,接著討論華為在電信領域的實力,海外收入佔比。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比榮耀更厲害,而是為了討論,全國還有哪家科技企業比榮耀和菊花廠更厲害。

「BATJ,或者前程幾何?總不能是某想吧!」

比壓迪和菊花廠是捆綁營銷做最好的,雖然有些人認為菊花廠的麒麟910從名字就開始碰瓷榮耀的星宿系列:青龍、朱雀、白虎、玄武……

有人在吹噓麒麟910性能的先進、有人在吹噓意義的重大,有人在說這是菊花廠超越榮耀的開始,有人覺得菊花廠和榮耀一樣,都是國內民族企業的驕傲。

「先別管比壓迪,重點關注菊花廠。」因為國內輿情的變化,曲黎回到榮耀總部討論應對策略,主要還是曲黎特別關心菊花廠。

「菊花廠不足為慮。」李一楠開口:「我們在國內優秀人才的競爭上一直領先他們,晶元設計人才都集中展訊和未智……」

「我們可以在海外成立研發中心,菊花廠難道就不能?」

菊花廠這時候擁有近3萬外籍員工,在全球有16個研發中心,28個聯合創新中心,同樣是一家全球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

「我們基於ARM V8架構開發屬於自己的架構,他們如果只開發ARM公版架構,難度會更低。」也有人提出菊花廠的優勢

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國內晶元設計人才數量有限,榮耀提供的薪酬更有吸引力,但菊花廠建立了長期的信用。

「菊花廠戰鬥力很強。」曲黎和李一楠都有感觸。

因為水軍的存在,導致垃圾信息充斥了互聯網,評價一些事物很容易就兩極分化。比如崇拜菊花廠的粉絲/水軍就認為在海外上市的科技企業被華爾街資本控制,比如粗糧手機是組裝廠,創始人和管理層都是高通的買辦。

兩家企業以後肯定要明爭暗鬥,曲黎這個抱谷歌大腿成長起來的怎麼看都像是「買辦」,想想都煩。現在的榮耀是余大嘴在發布會上對標的產品,想要超過的品牌,以後呢要被遙遙領先?

只有同行是冤家啊,外人誰關心這些:我們要堅持底線、做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