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電訊盈和的收購

正文卷

黃征在新加坡得到聚美更多資源支持,內心說不出是失落還是如釋重負,不過他為人沉穩,倒也沒說啥。

時光的企業文化和聚美不一樣,採用了去中心的辦公模式,淡化了總部概念,比如Instagram小紅書,開發團隊就分布在北津,羊城,矽谷,魔都,現在還有新加坡,以後還有東京,柏林等地,和位元組跳動的組織形式類似。

Instagram最關鍵的個性化推薦演算法肯定在國內開發,雲計算是聚美雲提供,其他不說不重要,至少不那麼重要。

曲黎、路奇忙著對時光公司做一些微調,加大海外公關部門,特別是米國地區,說到底市場潛力決定企業的努力程度,同樣是打廣告,歐美日韓地區的單價和利潤都要更高,既然能賺錢,那就多加重視。

陳丹琳想要和曲黎討論盈和中問題,他們的商業中心運作的不算差,就要同時進入渝都、星沙和武汗了,可曲黎此時已經對地產帶來的利潤興趣不大,他需要處理的事情有很多。

「那電訊盈和收購香江W呢?」陳丹琳

「什麼?」曲黎不懂

「W是澳洲電信和新世界發展組建的合資公司,向香江客戶提供流動通訊服務及銷售流動通訊產品,擁有2、3、4G網路牌照……」陳丹琳背起資料,W是湘江最大的行動電話公司。

「他們願意出售?」曲黎不解

「電訊行業並不是一門好生意,一年也就給他們帶來約15億的純利。」

「這不挺好嗎?」

「可市場競爭還在加劇,需要持續投入……」

「哦,然後呢。」

「如果有人退出,情況自然就會好轉。」

香江移動電訊市場有李半城的和記電訊,中移動、數碼通、電訊盈和W等。

「收購要多少錢?」

「150億港元以上,而且必須是現金。」

「那你們有這麼多錢嗎?」

「有人賣掉股票,換取現金。」陳丹琳

「還不如去借錢。」

「外界評論對我們的轉型有頗多非議,電訊盈和從一家電訊公司轉型成投資公司是一種倒退,再加上那幾隻股票……」

英偉達這種能夠漲五六十倍的股票都不行,還有什麼好?這些人把機緣送到他們面前,還不珍惜。

「我們的信用評級因此下降,發行企業債成本……」

「既然如此,那我們自己接手,希望他們以後不要後悔。」

「我們接手,不直接賣掉?」陳丹琳

「好不容易買到這麼多,賣掉多可惜,美股我們自己留著,其他賣給財富基金。」曲黎做了決定,英偉達、奈飛等美股漲幅多高啊,用閑錢炒股只要不被沒收就賺大了,國內的股票和他有競爭關係的都不能直接買,所以沒必要考慮

陳丹琳其實想賣掉那些股票專心經營電訊盈和,沒想到是這麼一個結果,曲黎決定的事情她怎麼反對?

「將奈飛、英偉達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左右。」

「奈飛股價上漲了很多。」陳丹琳猶豫了

「那不正好,股價下跌很多人想要扛著,股價上漲回本之後很多人就要落袋為安,誰知道能漲到哪裡。」曲黎認為股價上漲時收購股票更輕鬆

「那奈飛股票能漲多少?」

「誰知道,我不在乎,他們會顛覆一個行業。」曲黎說

年初奈飛經典的《紙牌屋》第一季播出,讓股價大漲,歐美消費者的付費習慣,讓他們的商業模式基本走通了。而且誰都知道好萊塢六大巨頭,他們通過電影協會MPAA控制著電影分級,包括進入中國市場的配額。夢工廠獅門等新勢力多次努力都沒有結果,後來奈飛成功加入進來。

可惜奈飛的成功並沒有刺激優酷股價,該下跌還是下跌。

沒有討論多久,事情很快就定了下來。

曲黎順便和天明基金的負責人開了一個會,家族基金穩字當頭,炒股的風險已經很小了。至於電訊盈和、風華國際,盈和地產,只有部份屬於天明基金,而且都是陳丹琳在打理。

你問他們為什麼要向曲黎彙報工作,這還用解釋?再怎麼分權讓權,是他的就是他的,人性不能考驗,原則不能動搖。

就在曲黎為自家的小錢操心的時候,全國餘額寶用戶也在為自己賺到的小錢樂開了花,餘額寶收益率最高時超過10%,很多時候超過7%,也就是一萬塊錢一天賺了2~3塊錢。

每天看著賬戶上數字變化,絕大多數餘額寶用戶從來都不知道理財是這麼一件輕鬆簡單還能讓自己愉悅的事情。大量用戶通過微博、QQ、微信分享自己的收益,又吸引了更多人註冊使用。

這時候阿狸支付寶推出了自己的理財產品:活期寶。正式介入這場互聯網金融的爭鬥中。時光微信開發「零錢寶」,「寶寶」類產品開始大量出現在網路上,成為這個夏天最火爆的一個概念。

然而10%左右的收益率絕對不正常,高收益中肯定有哪裡出了問題,很快曲黎就有了答案,原來國內金融市場出現了「錢慌」。

所謂錢荒不是沒有錢,是一種因資金錯配導致的結構性資金緊張現象。一方面是銀行和股市缺錢,而另一方面卻是貨幣的供應量充裕,遊資過剩。

這種情況下,餘額寶收益率高漲,股市下行,整個六月份,大A股一片愁雲慘淡。上證指數從2300點左右下跌到最低點約1850點。一家歡喜一家愁在這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

「錢荒」源於金融資源錯配的假象,其深層次的原因來自於實體經濟集體「失血」的恐慌。換個說法:來自於融資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實體企業經營性現金流不足。

相當多的企業手持訂單,卻因為「缺錢」而無法實現業績。

某投資機構給一家公司投了5000萬用於擴大再生產,這家公司董事長轉手把這筆「專款」投給了「小額貸款公司」,拿到30%的年化收益率,一年賺1500萬。但這家公司辛苦一年,老老實實生產只能賺到2000萬利潤。

以小見大,可見國內的金融體系的效率有多「高」,在財富分配中佔了多大優勢,馬芸後來的批評到底靠不靠譜。

曲黎並不想批評誰,他能做的就是成立自己的小額貸款公司,做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