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物流開放平台

正文卷

第418章 物流開放平台

本來不想管事,可被凡客刺激到了,這個反面案例時刻警醒著他:「聚美一定要重視供應鏈管理,一定要重視品控,不做我們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比如生活團購……」

一不小心又歪樓了,團購在國內實在太火了,千團大戰早就開打。鵝廠有自家的QO團,和Groupon合作成立高朋網;阿狸的早就有實物團購天天特賣,生活團購口碑網;白度成立了團購導航,聚合各家資源;聚美入股大眾點評。其他如拉手網、24券、糯米網、滿座、當然還有微博旗下、王星的美團。

曲黎雖然不反對王星做團購,可他想另起爐灶的想法被其他股東狙擊了,創始人同樣不可以為所欲為,所以現在是微博的美團。需要現在融資的時候,王星想到了堅持不做生活團購的聚美。

聚美現在有錢啊,Shopee的總裁王雲良進入了推特董事會,現在聚美投資國內的推特,算是合情合理吧,沒人反對。具體的價格不用曲黎操心,這裡路奇和CFO需要考慮的問題。

推特的用戶接近2億,微博的用戶超過一億,可惜兩個平台的用戶數差不多,但用戶價值不一樣,歐美國家的用戶更值錢。

曲黎看了羨慕啊,這兩個平台的都具有強大的輿論價值,可他涉足的領域夠多了,實在忙不過來,將出行和住宿業務都交給了林兵負責的古歌。微博在他手上是真沒有辦法能做好。不會有人以為有一個好的創意就一定能夠做好某件事吧?不會的。

投資微博美團的事情曲黎不過問,繼續說供應鏈和品控管理,質量控制比較容易,國內的生產管理水平能高能低,就看你的需要,只要聚美堅持底線不動搖,不去賺快錢,就能將質量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聚美的供應鏈管理是系統化的,必須和聚美物流聯繫起來。

一個顯著的事實,日用百貨、服裝等低價的非標品,聚美物流競爭不過社會化快遞,這也是聚划算對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開放的原因。聚美物流以倉儲為核心,順豐和四通一達以轉運為核心,呈現給消費者的表現形式雖然差不多,但內在的核心競爭力大不一樣。

因為這個不同,聚美物流能給客戶提供倉儲、運輸、配送、安裝、售後等一整套「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並不局限於聚美,要知道十年後線上電商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不到25%。

說這麼多什麼意思?當然是曲黎在推動聚美物流開放平台擴大服務範圍,從電商零售到線下實體。

這麼做有什麼意義?狗東物流對外開放沒多久,外部客戶收入佔比達到7成本,毛利潤顯著提升,更通俗的話就是賺到了更多的錢。

「聚美物流應該以降低社會化物流成本為使命,只有直面最困難的挑戰,我們才能形成最強的競爭力。」

「電商市場還在高速增長中,聚美能夠做到行業平均水平就夠了,等到國內互聯網人口紅利消耗殆盡,再刺刀見血。」

「我們說個人成功的關鍵在於延遲滿足,那消費者呢,他們對平台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以後逐步提升聚美物流在平台服務的比例,能夠給消費者帶來驚喜。現在主動收縮優勢,能夠讓我們將聚美聚划算和淘寳田貓之間的差距看得更清楚。」

「聚美物流是我們隨時可以使用的一把利器,懸在頭頂就能給阿狸帶來足夠的壓迫感,逼迫他們分散精力加大物流投入,我們則藉機縮小雙方運營能力的差距……」

「開放,只有徹底的開放,讓我們在暴風驟雨中成長……」

曲黎又一次在聚美做出了非常冒險的決定,除了聚美平台,自營的3C數碼家電,其他快消、服裝、家居、日化都不在保證使用聚美物流,讓負責自營的日月風華和外部客戶享受相同的待遇。

簡單的說就是執行一定的程度上的外部客戶優先,比如說粗糧手機這樣依靠線上渠道的品牌,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從工廠、物流倉庫到消費者,全都不需要品牌商超心,包括售後上門取貨。

國內企業絕大多數自有物流的效率都不如第三方物流,聚美物流的信息優勢非常明顯,遍布全國的倉庫網路,配送網點,都是他們的優勢。曲黎對聚美物流是否能拉到外部大客戶一點都不擔心。

見到曲黎強勢插手聚美物流,路奇默默的看著,沒有反對。曲黎這樣的做法能夠讓聚美物流降低虧損規模,至於聚划算缺少聚美的加成會不會造成用戶流失,答案是肯定的,但這麼做同樣可以驗證價格的作用,驗證曲黎產品、價格和服務三要素的指導思想到底對不對。

曲黎當然不是為了和路奇爭權奪利,沒那個必要,他篤定了淘寳田貓將陷入一場巨大的風波中,避無可避,既然如此,他們對外界的敏感度必然會降低,犯錯的可能性會加大……

歷史中,淘寳十月圍城事件鬧的沸沸揚揚,要說沒有受到支付寶事件的影響也可以說得過去,但企業經營本來就是牽一髮動全身,不是說沒有直接因果關係就能說沒有影響的。

聚美物流開放平台的大動作自然不能瞞住競爭對手,有人欣賞曲黎這種魄力,自然有人瞧不上,也不看看曲黎瞎幾把亂搞聚美都沒有破產,反而越來越強,說明了什麼?豬在風口都會被吹起來!

在聚美供應鏈上折騰老長時間的曲黎出現在祥雲,賴士賢主導期間,祥雲線下收入佔比超過20%,可庫存直線上升,收入漲幅下滑明顯,2010年營收沒有翻倍,只有60億,和安踏差不多,安踏2010年總營收74億。

賴士賢想要證明自己的意圖非常明顯,但有問題不能不說,不能不管:「你覺得行業的這種高增長能夠持續多少年?」

「你覺得同行的庫存水平高不高?」

「伱覺得祥雲的品牌影響力有沒有增加?」

曲黎連續三問,讓賴士賢有些懵逼,這源於曲黎後來的印象,貴的品牌越來越貴,便宜的是真便宜,大品牌在消費者購物決策中的作用隨著互聯網電商的普及反而有所加強,不信你看阿迪耐克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