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國內為主

正文卷

第148章 國內為主

劉姓小菇涼還是蠻健談的,她剛剛出演了一部名為《功夫之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兩個製片方,一個是華藝兄弟,另一個是李聯傑和程龍聯手成立的一家製片公司,2007年5月份開拍,那個時候中影開啟了《源代碼》和《赤壁》兩個大項目。

《功夫之王》在北美的發行方是獅門影業,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曲黎的影響,還是本來如此。這部電影和曲黎沒有半點關係,但不妨礙他和劉姓小菇涼聊天。

曲黎說起他拍攝的《彗星》,還有參與制作的《赤壁》,然後用他半吊子的水平去分析演員和演技,然後讓小菇涼從專業的角度分析,並且給出自己的看法。

「其實我創業之前最想做的就是導演,將我腦海中的夢境一個個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聊了一段時間後,將話題轉移到他擅長的地方。

「那你為什麼不做導演了?」小菇涼好奇的問

「一開始是為了賺錢,我沒有專業背景,沒有人脈,只有先賺了錢,才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你的《彗星》全球票房不是超過3億美元了嗎?」

「沒錢就不可能有這個結果,你以為《彗星》在北美的宣傳都是獅門負責?我自己出錢出力,機緣巧合認識了一些朋友…」

「哦,原來這樣,我還以為都是公司負責,那伱現在……」

「現在啊,做完《赤壁》項目,短時間不會涉足影視製作了,我真沒有這麼多時間。」

「而且我發現創業同樣很有意思,如果說拍電影是虛擬的夢境,那麼創業就是將夢想變成現實……」

一番話說的小菇涼異彩連連,好神奇啊。

「你知道嗎?」

「知道什麼?」

「我發現一件事:莫文蔚的陰天,孫燕姿的雨天,周杰倫的晴天,都不如……你和我聊天。」曲黎小心的朝著劉小菇涼看過去

「你說什麼……」劉小菇涼一臉羞紅

「你聞到什麼味道了嗎?」曲黎繼續

「沒有啊。」

「我怎麼感覺你一出來空氣都變甜了!」

「赫赫~~」小美女差點沒有笑出牙花子

「我要走了!」

「去哪?」

「我要走進你心裡。」曲黎說完,真的離開了,留下小菇涼在原地哭笑不得。

曲黎是良心發現,作為劉菇娘的顏粉,畢竟喜歡十幾年了,他怕自己有一天真的霍霍了她,浪費了這十幾年單純的感情。

回到酒店再次一個人獨守空房,和陳丹琳彙報今天的行蹤,也不說想她,漫無目的的聊著。

「我爸媽來羊城了。」

「哦,那好啊,春節過開心點,路上注意安全。」

「你不回來過春節?」

「不回去了,這邊忙不過來。」

「哦,我知道了。」陳丹琳失望的說

第二天來到榮耀繼續工作,德州儀器的晶元到位,榮耀手機終於可以交貨了,米國和德國的採購量都出現了增長。榮耀激進的將最終產量定在了200萬台,其中50萬台2G手機計畫在國內銷售。因為設置的是不可拆卸電池,增加了維修難度,所以需要同時要在中美德三國建立售後服務中心。

榮耀手機國內的定價是2G版本2999和3399,3G版本定價3599和3999暫時賣不了,這和國外的銷售價格基本保持了一致。這些事情算是比較簡單的,複雜的是管理層進入了歪果人,公司的管理變得複雜。

榮耀公司現在沒有KPI,只有OKR目標管理,推行的是扁平化管理,但員工數量快速擴張到200多人,這其中的積累的問題不會少,李一楠,周少寧還有外籍管理者都是山頭。

曲黎怎麼辦?榮耀既然分了管理和技術序列,當然要分別對待,技術崗位不分國家性別種族,能者上庸者下;管理崗位同等條件下以華人為主,總部的工作語言是漢語普通話,在海外分公司中高層中保證一半都是本國人。

這麼做的目的當然是讓榮耀變得更加純粹,因為你無法想像蘋果、谷歌等公司總部用漢語開會吧。同時也是強化中幗本土市場的重要性,立足國內開拓國際市場。曲黎總不能學習HTC,放著中幗企業不做,要做國際化大企業,最後變得一無所有。

「H系列手機全球銷量超過一千萬台之前,不考慮擴充產品線。G2賣不到1000萬,那就等G3,全力做好安卓旗艦機。」

「和我們分布在全球的供應鏈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所有零部件,特別是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商必須要有第二選擇。」

「全鍵盤是過渡,榮耀手機發展方向是全面屏直板機。」

「影音遊戲拍照是硬體設計部門的重點……」

「解決系統的安全、流暢、節能問題是軟體部門長期的重心,我們需要具備一定的移動操作系統開發能力……」

「目前以運營商渠道為主,以換代修,完善售後服務體系。」

在2008年二月份春節前,曲黎在榮耀的會議上強調了新年的工作任務,也是為漸趨紛亂的管理進行梳理。

不懂漢語普通話的外籍高管第一年公司負責安排一個翻譯,第二年公司掏一半,第三年以後自己掏腰包。

曲黎這樣的決定讓雷曼兄弟安排在公司的董事不滿,明明海外銷售收入更大,盈利更多,為什麼一定要紮根國內?做一家米國公司不香嗎?

「專利,專利,只有專利!」曲黎強調:

「我們是一家初創公司,現在雖然和主要手機企業達成了專利授權,但根基不穩,沒有能夠制衡其他手機企業的專利是我們最大的問題。所以堅守國內市場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這件事很明顯,為什麼除了蘋果,國際市場沒有新興手機品牌崛起,難道別人不知道利用中幗強大的供應鏈?不要小瞧歪果精英,阻礙歪果初創企業在傳統行業創新的不是成本是專利。

專利這東西當然好,鼓勵創新的同時又在扼殺後來者,在歐美社會,如果財富真的能夠控制權利,那麼專利法案的初衷必然會變質,成為鞏固企業競爭優勢最有利的武器。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專利流氓企業大量出現,蘋果等公司收購北電網路專利後,將那些對他們沒有用的專利打包,之後成立了一家專利流氓企業。

正本清源之後,成立國際業務事業部,將帕沃,達多等外籍高管劃入其中,不讓他們參與國內業務的同時,給與他們在更多的權利和發展空間。比如H1銷量達標後,在共用一套供應鏈,服從公司大戰略的前提下,國際分公司可以自己組織設計新的手機系列。

整個春節就在忙碌中渡過,不對,央式的主持人朋友給了他一張春晚現場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