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成精

正文卷

三月的關中,天氣猶有些陰冷。

渭河初化,濕氣有些重。

但這對賈環備下的三艘大樓船不是問題,船樓中自不用說,有溫暖的供熱系統。

甲板上,則立起玻璃大插屏,點燃熏籠,一樣暖意自在。

「論起受用,賈小子真真是做絕了!」

李光地夾了一筷子糖醋河魚,放在沒牙的嘴巴里,閉目咕噥了會兒,一臉享受的感嘆道。

不過咽下口後,又一臉憂國憂民道:「民眾窮苦,賈環卻富比石崇,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這尼瑪!

賈環差點把那盤子河魚叩這老棺材瓤子的臉上!

又擔憂的看向隆正帝,別被這老貨給忽悠了。

隆正帝哼了聲,瞥了賈環一眼後,對李光地道:「老相爺家的膳食,也不比這些差多少……

石崇?

那等搜刮貪斂巧取豪奪的貨色,也能和賈環比?

老相國未免太看不起我大秦的忠義親王了吧!」

李光地見挑撥不成,也不在意,嚯嚯一笑後,果斷轉移話題,他老眼覷著賈環,道:「賈小子,《司馬法》言:國雖大,而好戰必亡!

此不破之至理也。

你如此好戰,雖常勝,卻難免有一敗之時。

你怎解?」

隆正帝聞言,顧不得尋李光地的麻煩,也看向了賈環。

在國人千百年來的固有思維里,戰爭,就意味著國力的大幅度消耗。

意味著勞民傷財,窮兵黷武。

如強漢之盛,也因數十年連綿不絕的對匈奴戰爭而衰。

漢武劉徹一代偉帝,不得不下輪台罪己詔。

還有前明時的戰爭,皆是亡國之音。

好戰必亡,幾為真理。

賈環聞言,卻笑道:「此好戰,非彼好戰。

開戰的動機不同,結果自然也不會相同。」

「怎麼說?開著船去戰爭,和騎馬打仗不同么?」

李光地夾了塊酥爛東坡肉,卻不急著放口中,挑了挑稀疏的白眉,問道。

賈環笑道:「不是戰爭的方式,是戰爭的動機,也就是戰爭的目的不同。

千百年來,發生在中國的戰爭,多半是為了爭奪皇圖霸業,還有一部分,是為了抵禦外敵。

這兩者,就佔了九成九。

而無論哪一種,都屬於消耗戰爭。

其動機和目的,終究屬於政治範圍。

但如今的戰爭意義已經變了!」

「怎麼個說法?」

李光地和隆正帝都極有興緻,感覺有意思的緊,追問道。

賈環笑道:「臣率軍出海,開疆拓土,首要的任務,是開闢商路。

海外雖多小國,但數十個小國加起來,人口就遠超大秦。

這些國家國小民寡,物產稀少,正好,可以讓大秦出產的商貨大量賣出。

每賣出一件商貨,咱們大秦的百姓,就能多一份收入,朝廷,能多收一份稅負。

這就叫戰爭財,以天下各國之利益,奉養我大秦子民。

戰爭,只是手段。

戰爭最終的目的,是打開商道,為我大秦換回各種需要的物品。

如糧食,如金銀,如礦產,如香料木材,如勞力……

如此一來,非但不會隨著戰爭,讓國家積弱拖累,反而會因為戰爭,產生大量的利益!

民富而國強!」

隆正帝奇道:「那些地方,以後不都是你們武勛的封國嗎?

你們願意供養大秦?」

隆正帝怎麼想,都不覺得賈環有那麼偉大……

賈環打了個哈哈,道:「陛下,當封地的百姓,以秦人為主時,我們的封地也是大秦之地啊!

到那時,還可以繼續往外拓展嘛……」

隆正帝聞言,臉色一黑,方才他還感動的不行,搞了半天,原來人家把自己也算了進去。

說不準,到時候大頭還被這群人給吃幹了,留點渣滓給大秦……

李光地想的卻是:「這天下雖大,可總有盡時。賈環,且不說你能不能打遍萬國,就算能,打完了之後呢?」

賈環哈哈笑道:「那都得是幾百年後的事了!到那個時候,自有子孫後代去謀他們的出路。

有能為的,就和咱們一樣,喝酒吃肉。

沒能為的,活該被人幹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咱為他們打下了那麼好的底子,佔盡了世間最好最肥沃的土地,留下了那麼好的政策。

他們若還是不爭氣,那誰也沒辦法!

不過,到那個時候,我估摸著不管誰勝誰輸,多半都還是咱大秦的後裔。

也無所謂了不是……」

李光地咂摸著老嘴,眼睛擠在一起看著賈環,心裡說不出的怪異和彆扭,道:「大秦怎麼就出了你這麼一個怪胎?

說你異想天開吧……可感覺你還真能做到,也正在做了。

別人做不成的事,你總能辦到。

三百人衝擊二十萬羅剎鬼大軍,你都能贏,老夫想不出你還有什麼贏不了的。

可是……

你這套歪理,又和祖輩的法度經驗,完全不同啊!

好多原本是至理的規矩,到了你這裡……怎麼就不靈了呢?」

賈環得意笑道:「這就叫天降聖賢!!哇哈哈哈!」

「呸!什麼聖賢,分明是妖孽!」

隆正帝和李光地齊齊啐了口後,隆正帝譏諷罵道。

一旁的董皇后和後面侍立的蘇培盛等內侍,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光地感嘆道:「老夫是真希望,能活著看到你開疆拓土,助我大秦開萬世不遇之盛世之日啊!」

此言一出,氣氛微微一滯。

不止李光地,連隆正帝都有這等悲哀心思。

他也不知道,他還能活多久……

賈環卻笑道:「其實人能活多久,不全是看天意,也看自己。」

「……」

對賈環層出不窮的歪理邪說已經麻木的隆正帝和李光地,這回都不開口了,側目看著他,想看他還能說出什麼花兒來。

董皇后卻感興趣的很,道:「賈環,這是什麼說法?難道人,還能和閻王講價還價?」

賈環哈哈一笑,道:「娘娘,這人的生命,不、一半是掌在閻王手裡,還有一半,是掌在自己手中的。

掌在閻王爺手中的那一半,且不說。

但要是能將掌在自己手中的這一半經營好了,人有八成的可能,可以長命百歲……」

看了眼李光地,已經過了一百了,賈環補充道:「可以長命百五十歲!」

董皇后掩口笑道:「賈環,你真真是能胡謅!」

隆正帝和李光地哈哈嘲笑起來。

賈環一本正經道:「娘娘,陛下這種情況,若是換個人身上,您以為他能活多久……」

「賈環!」

董皇后聞言,鳳顏大變,厲喝了一聲。

隆正帝卻似看開了一般,譏笑道:「你讓他說,朕看他到底能說出什麼狗屁道理來!」

賈環一擺手,道:「絕不是狗屁道理,是真正的大道理,真道理!

臣家裡有兩大女神醫,都是臣的妾室,嘿嘿嘿……」

「奶奶的!回頭老夫和你家老祖宗好好說道說道!」

見賈環浪笑,李光地氣的拈起一粒鹽花生米丟他,隆正帝也瞪眼。

董皇后卻笑得不行,譏笑:「賈環,你兒子就在那邊耍子呢,讓他看到你這幅模樣,怕是不好吧……」

賈環聞言,忙收斂起來,一本正經回到正題,道:「臣的兩個妾室都是杏林聖手,在給臣家老祖宗養護身子時,曾言:

人至遲暮之年,身體器官,五臟六腑便開始衰弱退化。

壯年時一餐能食二斤米的,到了晚年,能吃二兩就不錯了。

若只是衰弱退化,其實還有法子保養,使其延緩衰老。

最難的,是內腑發生了病變。

多以心、肝、胃、肺、腎為主。

通常,若此五處不發生病變,人多能長命百歲!

而只要注意避開一些對此五處內腑傷害極大的惡習,注意休息和飲食,人就能控制住自己的身體健康。

縱然是閻王,也不易奪去。

娘娘甭看陛下如今好似龍體極差,遠遜於常人。

但幼娘與臣言,只要陛下從此不再輕易動怒,不再熬夜處理朝務,不再總將心神緊繃,好生將養二三年,補補元氣後,長命百歲根本不算什麼難事!

這才是臣一定要拉陛下出來,離開那座被整個江山壓在上空的皇城,去江南散散心,透透氣的緣故。

臣相信,只要陛下放下政務,好生休養一二年,身體必然大為好轉!

到那時,陛下若是喜歡,帶著娘娘再去海外見見別的國家是怎樣的,也可以!

人活一世,總是拘在一片狹窄的天空下,那活個什麼勁兒,對不對?」

「賈環,你可知道,朕若死了,大秦再無人能制你。

你的那些想法,那些偉業,都能更好的去實現……

你也不必非要待在皇城裡。」

在李光地和董皇后靜默時,隆正帝看著賈環,淡淡的道。

聽他這般說,董皇后和李光地的面色都變了變。

李光地沒有開口的意思,與隆正帝一起看向賈環。

到了他們這個地步,這個閱歷,其實不敢說出口的話,已經極少了。

在人前,他們需要端著身份,注意體統。

但此刻,不需要。

董皇后雖然驚駭欲絕,可張了張口,勸諫的話到底沒說出口。

只能與其他人一起看向賈環,想聽聽,他怎麼說……

賈環卻很輕鬆了笑了笑,道:「陛下,臣素來將理想和生活,分的極開。後者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前者。

臣是在能保證後者的前提下,才願意開展前者。

文人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窮能幹啥,富能幹啥?」

隆正帝等人生生被氣笑了,連董皇后都忍不住捂額前,不忍直視的提醒道:「是先聖孟子所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賈環毫不知恥,反而得意道:「瞧瞧,臣這就叫不學而有術!沒啟蒙過怎麼著,照樣懂大道理,還比讀過書的人,更懂!

嘿嘿嘿!

臣得先讓自己和家人過的快樂,有個好生活,才能去管旁個。

若是讓臣眼睜睜的看著陛下山陵崩,臣心裡只會痛苦,再加上見死不救的悔恨,臣一輩子都不會痛快。

這樣的人生,絕不是臣想要的。

所以,哪怕日後行事多一些干礙,臣努力去排解干礙就是。

至少,臣能活的問心無愧!

再者,臣相信,有陛下坐鎮,非但不會有干礙,反而會讓臣毫無顧慮的在海外拼殺征伐。

不是因為陛下寵愛臣,而是因為,陛下心中始終以天下蒼生為重。

只要陛下看到,臣之所為,能讓大秦一日強盛一日,陛下就一定會支持臣!

對吧,陛下?」

隆正帝一直看著賈環,待他說罷後,緩緩點頭,沉聲道:「你放手去做,有朕這個大義在,沒人能翻浪阻攔你。」

賈環聞言,燦然一笑。

一旁的李光地,盯著賈環不放開,心裡翻起巨浪。

這個小子,要成精啊!

哄著一個皇帝心甘情願替他站台,他能省出多大的力氣,減少多少內耗啊……

他到底是誠意為之,還是……

看著賈環那張乾淨陽光的笑臉,李光地蹙起的白眉,到底還是緩緩舒展開。

他終究還是選擇相信,賈環不是個野心人。

沒道理的……

「嘩……」

「嘩……」

龍舟船身下,傳來陣陣的河水蕩漾聲。

蔚藍的天上,雲捲雲舒。

有些醉意熏然的李光地,靠在輪椅背上,眯起眼仰頭望天,枯老的手指,輕輕叩在身邊小几上,口中含混不清的吟唱起了前朝楊慎的那闕《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