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懲戒

正文卷

「你身為家主,處事不公!

王家和史家都為賈家姻親,緣何你救史家而不救王家?」

王夫人火力全開,沖賈環發難道。

賈環聞言,覺得好笑。

他對著滿身凌厲氣,想找他討公道的王夫人笑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賈環能有今日,乃至賈家能今日,老祖宗居功至偉。

當初我被你陰謀趕出賈府,攆往城南莊子,做出水泥後,一起子無恥之徒見到我掙了銀子,就起了貪心,想要巧取豪奪,甚至是,謀財害命……

是老祖宗在最關鍵的時候護住了我,而後,又屢屢加恩疼愛於我,更選定了我這個庶孫,成了寧國傳人……

可以說,沒有老祖宗,我就沒那麼容易走到今天。

而如果我沒有今天,你以為,賈家就能有今天嗎?

所以,無論是對我個人而言,還是對整個賈家而言,老祖宗都功莫大焉。

我保住史家那兩位的性命,便是對老祖宗的回報和孝順。

哪怕因此付出了很多,我也心甘情願。

你說說看,你對我賈環,又有什麼恩情?

你該不會是讓我記你當初,攆我出府之恩吧,嗯?」

王夫人聞言,面色一陣青白變幻,她咬牙道:「你胡說,那不是我做的,是……是鳳哥兒所為……」

王夫人也是被打臉打昏了頭,她此刻哪怕死咬著當初賈環臭不要臉的偷人汗巾也好啊。

因為賈環當初確實偷過王熙鳳的汗巾子……

可是,慣於推卸責任,並將這個「優秀」作風成功傳給了賈寶玉的王夫人,卻選擇了再次推卸責任。

而且,還推給了王熙鳳。

只是,她話沒說盡就頓住了,怔怔的看著門口方向。

王熙鳳挺著老大一個大肚子,滿臉是汗,臉色也隱隱發白,在平兒和……彩雲的攙扶下,一步步走來。

當她聽到王夫人的話後,臉色更白了……

賈母看著王熙鳳,皺眉道:「你又來做什麼?都這會子,你還來折騰!」說著,眼神凌厲的看向平兒和彩雲。

平兒一臉的無奈,有些埋怨的看向了一旁的彩雲,而彩雲則垂著眼不敢抬頭……

賈母冷哼了聲,看向對面的王夫人。

都好算計!

王熙鳳近來害喜害的厲害,吃不好,更睡不好。

眼睛浮腫,面色發黃。

走路都極為辛苦。

她聽到賈母的話後,眼淚流下來,道:「老祖宗,孫媳又哪裡願意折騰。

只是聽說了這邊的事,就再也坐不住了……

孫媳自幼沒了父母,被養在二叔家,二叔是拿孫媳當親女兒一樣疼著,沒受過一點委屈。

縱然出閣後,也關愛不墜,有個好吃的都要打發人來送孫媳一份。

如今他有難了,孫媳豈能坐視不管……」

賈母聞言,嘆息一聲,道:「我也知你是個重情意的,可是這件事……誰又有什麼辦法?

你就勸勸你舅舅(隨寶玉叫),讓他聽環哥兒的話吧,總不會壞了性命。」

「鳳丫頭,沒用的。

你舅舅若是聽了賈環的話,王家立時就要被清算。

到時候,王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連祖宗陵寢都保不住,你舅舅如何還肯活下去?

他連史家的那兩位都肯救,卻不肯救咱們王家啊……」

王夫人見王熙鳳被賈母說的意動,急忙勸阻道。

王熙鳳聞言,面色更加難看了,身子都晃了晃,面色凄慌的看向了賈環。

這個時候,賈璉帶著四個青帽小廝抬著一頂軟轎走了進來。

賈環對賈璉淡淡的道:「先送二嫂回去。」

賈璉看著王熙鳳站在這裡,也是一驚,怪道:「你怎麼來了?平日里下炕活動一下都艱難,這會子又逞英雄。」說著,上前要拉王熙鳳回去。

可王熙鳳哪裡肯回……

她擋開了賈璉的手後,慢慢挪移靠近賈環,哀聲泣道:「三弟,二嫂以前對不起你,你怪我罵我啐我都好,可是,你能不能救我二叔一救?二嫂求你了……」

說著,雙腿一軟,就要跪下。

賈環一個巧勁扶住王熙鳳,正色道:「二嫂,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你後來待我不錯,又一直將老祖宗還有林姐姐她們服侍的很好,我只有謝你的心,卻沒有怪你的心。

但是,這是兩碼事。

不是我賈環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

若是旁的小事,哪怕是得罪一個親王郡王,二嫂你吭一聲,我做弟弟的不會拿喬做派不管。

可是,王家在這個關頭,往那邊撒了十幾萬兩銀子不說,素日里,還多有毀謗君王之罪。

你可知,這是忤逆謀反之罪啊!

二嫂,你也是懂道理的人,不比那起子無知婦人。你認為,在這種事上,我賈家能說話么?」

王熙鳳聞言,眼中滿是駭然痛苦之色,她看著地上木然而坐的王子騰,也不知該說什麼是好了。

然而,王夫人見王熙鳳三言兩語就被賈環「哄」住了,心裡大恨,急道:「鳳哥兒,那史家比咱們王家的罪過嚴重一百倍,他都能救,卻偏不救我們王家,這豈是公道的?」

賈環笑了笑,不理她,卻對王子騰道:「王大人,你自己說說看,到底是你的問題重,還是史家那兄弟兩人的問題重?」

不過,他卻沒等王子騰回答,就自顧說道:「看起來,史家兄弟一直跟在忠順王身後鞍前馬後的跑著,可實際上呢?

他們的作用,大概就跟小吉祥在我身邊的作用差不多……

活躍氣氛,讓人高興的。

當然,小吉祥是喜角兒,他們是丑角兒……

實際上就算我不說話,他們的結局也未必就一定能送命。

因為實在沒什麼威脅性,陛下甚至巴不得那邊都是史家兄弟這樣的貨色,他情願給他們記功……」

聽賈環如此說話,眾人的面色都有些怪異起來。

尤其是賈母和史湘雲,兩人都有些臉紅的趕腳……

「和他們相比,王大人就大不相同了。

因為,王大人算得上是幹才!

所以他的問題,就嚴重的多。

不過……」

賈環話音一轉,又道:「真是還沒到喊生喊死的時候,還很有一段日子要熬呢。

說不定就有什麼轉機的機會……

而且,王大人已經休了那毀謗君父的婦人。

又沒有真箇投靠到那邊去。

這罪過,說起來,也並不是太大。

陛下是個仁厚的性子,說不定就會從輕發落。

偏你們這會子在這裡生生死死的,豈不是杞人憂天,讓人好笑嗎?

如果我這會兒聽了你們之言,真跑去給陛下說……

萬一陛下本來沒有在意這件事,甚至都不知道,讓我這麼一說……

到時候,又該算是哪個的罪過?」

賈環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著……

不過,滿堂婦人姑娘們卻不這樣想,連王夫人都將信將疑起來,今天莫不是一場鬧劇,她被三孫子給唬成了傻逼……

這時,王子騰長嘆息一聲,強撐著站起身來,看著賈環苦笑道:「寧侯啊,刀斧懸於頭,我等凡夫俗子,又豈能不懼?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寧侯千里潛敵國,夜割可汗頭的勇武之氣。

不說這些了……

王某,還有一個最後的不情之請,願寧侯且聽之。

若得便宜,寧侯就答應。

若不便宜,寧侯只當玩笑之言即可。」

賈環點點頭,道:「請講。」

王子騰眼眸中閃過一抹極苦之色,道:「王某此生膝下無子,只餘一愛女,視若性命之重。

只是方才聽寧侯所言,才恍悟,若是留在外面,怕是更……

寧侯,王某厚顏相求,請賈家看在祖宗相交的情面上,收留弱女一命。

不求榮華富貴,只要能免去她被發賣為奴,為……為妓的厄難……

我這當父親,也就……」王子騰實在說不下去了,哽咽難語。

賈環聞言,沉默了下來,垂著眼帘不語。

整個榮禧堂都一片寧寂,無數雙眼睛,都齊齊看著他。

王熙鳳的手,更是抓住了他的袖邊……

賈環淡淡瞥了眼王熙鳳,只見她滿臉哀求之色,淚流不止,偌大的肚子也在起伏著。

賈環皺了皺眉,落在王熙鳳眼中,心中一片冰涼。

不過,卻在王熙鳳漸漸絕望的眼神中,賈環又緩緩的點了點頭,道了聲:「可。」

「呼!」

一小片聲呼氣聲響起,王子騰更是緊閉著眼睛,再次跪下,沉沉的磕了一個響頭。

而後,在薛姨媽的攙扶下站起身,身形沉重的離去了。

背影凄涼……

待王子騰離去後,賈環的面色出奇的肅穆。

這大概是他第一次,用這種眼神環視家裡的姊妹,和婦人……

眾人被他看的,也有些不自在,屏住了氣,等他開口。

「王家的事,你們都看到了。

說到底,王子騰所為,其實並沒什麼大罪過。

可以說,王家之事,幾乎都是他夫人李氏一手造就!

但是,李氏對王家有壞心嗎?

沒有,可以說,她也是一心一意為了王家,為了王子騰在著想。

可是,她卻好心辦了壞事,隨意干涉外事,在外面多嘴多舌,最終成了王家的掘墓人,害人害己!

今日,我為何讓姊妹和嫂子們都留在這亂鬨哄的地方看著,沒有像以往一般讓你們避開。

因為我就是想讓你們看明白,讓你們記住:不熟悉的事,不是你們該做的事,一定不要去插手!

哪怕你們是好心!

否則,非但幫不了家裡,還會惹來滅族大禍!

在宮裡,紫宸書房當庭之中,立有一塊鐵柱。

上有太祖高皇帝為後世之君親書的鐵律:

後宮與閹寺不得干政,違者人人得而誅之!

便是這個道理。

那麼今日,我也給家裡立一個規矩:

沒有走官場的人,無論男女,都不可輕言政事,更不可打著我和家族的旗號,隨意插手干涉外事,否則,族規難容。

老祖宗……」

賈母看著賈環,道:「何事?」

賈環道:「這件事,還要老祖宗你點個頭。」

賈母沒有遲疑什麼,點頭道:「你既為族長,這種事自然由你說的算,即使是我也不能隨意插手。

不過,你說的很好,很對。

李氏的教訓,賈家內眷當謹記於心。」

賈環躬身一揖,謝過賈母后,又道:「老祖宗,孫兒再跟你求兩個老嬤嬤。」

賈母聞言,面色卻陡然一變,看著賈環驚道:「環哥兒,你……」

賈環搖頭,擋住了賈母的話,直言道:「王氏心中多有不綏,陰私無情。

身為賈家婦,卻不念賈家安危,有失婦德。

孫兒身為族長,已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於她,卻仍不知悔改,詭辯糾纏,行危害賈家之事。

孫兒不得不罰之,否則,族規威嚴何在?

此例若開,家中再無寧日。

所以,孫兒請老祖宗相助。

否則,孫兒只能帶回宗祠處置了……」

賈母聞言,面色連變,看著賈環的眼神中竟多有求情之意。

然賈環卻不為所動,目光肅穆的看著賈母。

這一次,絕無再容忍的可能。

非私怨,乃公義。

賈母終究還是個婦人,在其他不爭氣的兒孫面前,她還可以擺起老祖宗的譜。

可是在面對賈家真正扛鼎的家主面前,她終究還是知道輕重的。

尤其是賈環拿此事當一件正事來處理時,她也不好強逆……

嘆息了聲,賈母回頭看了眼後,低頭不再言語。

而一直在門口默無聲息的兩個老嬤嬤,面無表情的走上前來。

賈環看著兩人道:「帶王氏,前往庵堂虔心禮佛,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