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佐之才

第六卷 大風起兮雲飛揚

「殿下,臣等願出將邊營,保境安民!」

凌雲二十八將,是原陵一戰後,顧承以光武神兵為由,赦封的朝中新貴。

這些將領不僅得光武神兵,實力再增,還潛移默化,忠心為漢。

自此武將集團實力大增,更有寒門抬頭之勢。

文官集團及其背後的世家,對此自然極為警惕。

當然,論及朝堂鬥爭,爾虞我詐,即便是曹操,都抵擋不住世家的攻勢。

所以他們的心思一致,聽到異族入侵,妖族出世,又有仗可打,別提有多高興了。

「呂布,你出身并州,熟知西涼,可願領兵鎮守武威?」

顧承頷首,看向呂布。

「願往!願往!」

呂布精神大振。

他是降將,性情桀驁,入朝後與眾臣格格不入,曹操想拉攏,最終都放棄了。

呂布不願屈從於人,又擔心一身勇武被埋沒,不能一展抱負,如今太子點將,第一個便是他,只覺得心中一口鬱結之氣終於抒發,虎目一斜,掃視群臣,得意洋洋。

眾武將臉色一青,但懾於呂布勇武,確實無話可說,只是眼巴巴地看向太子。

「曹操,駐於雁門。」

「孫堅,入蜀巴郡。」

「劉備,南下交州。」

「趙雲,巡視上谷。」

「黃忠,駐紮武陵。」

「徐晃,入秦天水。」

……

顧承麾下,群星閃耀,猛將如雲,他調度八方,眾將接過兵符,戰意熊熊。

但下一刻,令他們咬牙切齒的事情發生了,司徒楊賜手捧朝笏,跨出一步,朗聲道:「殿下,臣以為出軍行師,進退內御,當復監軍之職,協理軍務,督察將帥。」

監軍。

顧名思義,就是監視軍隊的官員,原本是一種督促,與主將溝通、糧草調備、戰略布局。

可惜很多職務出發點都是好的,真正實施後卻歪曲了本意,監軍就萌生出野心,希望增加權力,甚至凌駕於主帥之上,成為軍隊的真正主使。

歷史上,監軍大權在握,軍隊進止可否,悉取監軍獎勵的事情,屢見不鮮,根源在哪個朝代?

很不幸,就是東漢。

東漢時期,朝廷派監軍已成制度,監軍的職權提高,稱謂監軍使者,在必要時甚至可以代理總指揮,從而開創了後世文臣領軍、以文馭武的先例。

這也是東漢世家勢力膨脹,尾大不掉的一個體現。

此時楊賜提出,顯然是要分薄軍權。

寒門想要往上爬,基本上都是靠軍權,一旦將軍權力受限,就任由世家拿捏了。

眾將震怒。

顧承卻是揮手:「加使持節,毋須監軍。」

加使持節,得以誅殺中級以下官吏,也是將監軍一職全權交予,令將在自專,擁有真正生殺予奪的大權。

眾將大喜。

然而楊賜不慌不忙地道:「殿下!臣此處有御史察舉非法,為登基大典故,才按下不表,如今不得不承上。」

顧承招了招手,有中常侍上前取來奏章,開始誦讀:「安北將軍曹操,作事乖謬,不諳治體……」

大殿之上安靜下來,唯有中常侍誦讀的聲音,遙遙回蕩,一條條指責,雖非大罪,卻也令曹操臉色發白,趕忙拜下:「臣有罪。」

顧承沉默。

中常侍屏息,等了半晌後,才開始念下一本。

下一本就是孫堅的,再之後是劉備的,呂布更不必說,比誰都長。

除了趙雲和黃忠實在黑無可黑,連許諸和徐晃都沒能倖免,被冠以年輕識淺,那材料一套一套,按照大漢律法,整得人無話可說。

曹操和劉備何等城府,都是禁不住變色,暴脾氣的呂布孫堅,更是恨不得將這些世家老賊統統殺光。

顧承則嘆了口氣,嘆得眾將把頭垂低,個個心中羞愧,覺得辜負了聖恩。

太子殿下對他們何其信任,都要加使持節,結果卻是被世家找到了把柄,遏制了權力。

恨!恨!恨!

「設監軍。」

果不其然,大殿內靜默半晌後,顧承道:「何人可為監軍?」

「臣有推薦,新豐張固,滿腹經綸,勤禮貴德,忠恪祗順,可為良輔。」

「臣有異議,書生徒講文理,不揣時勢,未有不誤人家國者,監軍一職,關係重大,豈能交託此人之手?」

眾文臣精神大振,各有推薦,但此時曹操使了個眼神,曹氏一黨也展開反擊。

曹嵩成為司空後,雖然權力不大,但畢竟是一面旗幟,在朝堂上也有不少官員依附。

以曹氏的實力和積累,其實已經可以成為二等世家,可惜宦官之子成了永遠洗不白的污點,一流世家根本不予接納,曹嵩幾經碰壁後,惱羞成怒,轉為敵對。

這世上誰又能比誰清白,以世家子的行事作風,還怕抓不住把柄?

「襄陽蔡瑁……」

「不可!」

「天水楊阜……」

「不可!」

顧承不發一言,楊賜老神在在,待得文武爭到激烈,突然開口道:「稟殿下,臣有人選,潁川荀氏,有子荀彧,少有才名,可擔大任……」

「哦?」

顧承知道,重頭戲來了,頷首道:「楊公所薦,必不會令孤失望。」

世家欲借外族入侵,以監軍一職,遏制凌雲二十八將,就需要一位標誌性人物。

唯有這個人能壓服得了寒門新貴,世家才能繼續把持大權。

否則任何制度任何職位,都可能稱為擺設。

就像是九品中正制,在魏晉時期,成為了世家把持大權的途徑,而現在則是大漢選拔人才的階梯。

究其根本,制度的好壞不是關鍵,階級的強弱才是。

世家強盛至今,朝廷官員十之八九出自其內,幾乎凌駕於皇權,不削弱世家,無論出怎樣好的制度,國家都會衰退,階級矛盾不斷產生,最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世家何等精明,也早早意識到英明聖武如太子,不可能再像桓靈二帝那麼好糊弄,一場爭鬥不可避免。

今日的凌雲二十八將,其實就是昔日靈帝手中的十常侍。

而比起肆意妄為的靈帝,太子顯然顧全大局,這點更讓世家放心,一旦把這些武將壓得服帖,成了沒牙的老虎,皇權終究還是要向其屈服。

「宣荀彧覲見!」

洪亮的聲音下,一位高大俊美,衣帶雅香的男子,步履平穩地走入殿內,在所有武將寒意刺骨的注目中,怡然行禮:「荀彧拜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