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劉隆給鄧綏的禮物

正文卷

第355章 劉隆給鄧綏的禮物

劉隆的這句話著實是驚住了一旁的蔡倫,讓他剛剛沉穩下去的心思也是立刻提了起來。

「還請陛下.教誨!」

「也沒有什麼教誨的,只是朕當年年幼的確是很多事情都不記得了。

但不記得不代表不知道。

有些事情不需要你們解釋什麼.

當年父皇突然去世,留下了這麼一個朝堂這麼一個局面給母后,母后能夠堅持到現在的確是不容易!

據說當年陰皇后就是因為在宮中亂搞巫蠱活動而廢黜,母后當年似乎還想為她求情。

但這件事情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總是會有些人從中胡思亂想,然後覺得母后為了搶奪後位如何如何。

從而讓母后後面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呵呵呵.」

「那陛下如何想?」

「朕怎麼想重要麼?」劉隆直接輕笑了一聲,似乎是回答了蔡倫的問題,似乎又沒有回答。

「這些年我大漢的確是風雨飄搖,不僅僅是天災年年有,這外面的兵禍也是一場接著一場,甚至就連我大漢的世家大族都跟著崛起了。

說來也怪,這百姓日子越來越窮,那些傢伙倒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不僅在外面作威作福,甚至就連這宮闈之中,那些在宮內傳發書奏的人,當年的那些.侍中、中常侍、省尚書事、黃門侍郎等均被名門望族壟斷。

聽聞當初大漢的宮中出來什麼消息,這各個世家豪族知道的比宮中護衛都早。

是否如此?」

「.陛下英明!」

對於這種事情,蔡倫不好開口,也不敢開口,但他的態度已經說明了一切。

看到蔡倫這般模樣,那劉隆也是忍不住再次笑了起來。

「母后是不容易的,自從母后開始執掌權柄之後,立刻以各種理由告知天下,這宮中禁地不再接納公卿望族。

而以你..諸如外面的那些閹人為常侍,小黃門傳達南北兩宮的命令。

雖然那侍中,黃門侍郎和省尚書事還不能完全搶奪過來,但是最起碼這宮中是宮中,外面是外面,總不至於讓這碩大的皇宮如同一個.四處漏風的破漏勺一樣。

簡直可笑!」

「至於這剩下的言論,不給朕親政也是因為這大漢的攤子太大太難,母后有些不放心,朕能理解。

至於貪圖權利,說實話蔡倫你也轉告母后,這件事情朕可以當做不知道,但你們也沒必要死揪著這句話不妨。

畢竟這件事情也不算是胡說,朕只是不見怪罷了。

而且這些年為了拉攏官員其實母后也是不容易了,聽聞都開始直接給朝堂上官員發錢了?」

劉隆的這句話更是讓那蔡倫臉色微微變了一下,然後有些尷尬的朝著劉隆笑了笑。

「這這也是太后為了方便朝堂的官員,也省得官員們再去將米糧變賣,或者..或者.」

「或者直接貪腐是么?」劉隆的話語讓那蔡倫更加的尷尬,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這話的確是真的。

當然,這不是鄧綏直接開始賄賂官員,這麼沒品的事情,他們還是做不出來的。

大漢甚至是這天下自古以來都是奉行的俸祿!

也就是所謂的食君之祿,說到底就是月俸也好,年俸也罷,都是直接發給官員糧食,賞賜也是以錦緞布匹和金瓜子等物為主。

畢竟直接發錢雖然大漢的官員離不開錢,但是直接發錢這種事情,總感覺有些不太好。

但是鄧綏在執掌朝堂之後就對於這種行為非常無奈。

「官員不需要花錢么,官員難道每日就只需要吃乾糧便足以生活了?

覺得直接給官員那錢帛之物有些銅臭,有些.有些丟人!

那給官員俸祿,然後讓官員拿著俸祿去換錢的時候,我大漢就不丟人了?

再者說,官員不好意思去換錢,直接貪墨朝堂的錢財,直接貪贓枉法收受賄賂,這個時候我大漢難道就有臉面了?」

在鄧綏的一頓訓斥之下,他的確是做了一件之前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敢做的事情。

直接將「食君祿」給改了,只給朝廷官員一般的米糧作為俸祿,剩下的一半用五銖錢交付,這樣最起碼那些真的不貪腐的官員也不用再去找牙子換錢了。

只是這種行為在外人看來或多或少有些拉攏甚至是公然賄賂的意思了。

「這些年母后是不容易的,改革舉薦之事,重新設定考核方向,開創有道科,完善我大漢的舉薦制度。

廣開言路,縱民參政。

也給了父皇留下的那些女子們一條活路,同樣也算是讓那些朝中和各個家族的掌權者能夠再次見到自己的女兒姐妹。

對自己的家族,也是我大漢的外戚鄧氏也是嚴格約束,雖然有那鄧鳳之事,但說到底.還是不錯的。

這些朕都知道。

今日將你留下,就是為了告訴你,該教訓一下下面的人就教訓一下,現在就將事情都交託出去,也是有些不好的。

其二就是真不會對母后出手,你大可放心,也讓母后放心就是了。」

隨著劉隆的話音落下,那蔡倫也算是徹底放心了。

「既然如此,臣告退!」

「管好你的人,否則.下一次朕絕對不會這般客氣!」

「唯!」

元初五年朝堂之上,大漢平望侯劉毅首先站了出來,曆數這些年鄧綏的諸多功勞。

言大漢太后鄧綏面對十多年的天災不斷,仍然能夠每聽到百姓饑荒,就通宵不能入睡,生活供給,親自減少或撤除,用以救濟災難困苦,最終使得天下恢複平靜,年歲得到豐收。

又言,大漢太后鄧綏興滅國,繼絕世,錄功臣,復宗室。弘德洋溢,充塞宇宙。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蕩之勛,可誦而不可名。

最後,這位平望侯劉毅更是直接開口,說太后有「大聖」的風範,古往今來沒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總攬萬機,經營天地萬物、功德高大如鄧太后的。

請命皇帝,請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將鄧太后的功勛勒金刻石,高懸日月,垂之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