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鄧綏和劉隆的心思(二)

正文卷

第332章 鄧綏和劉隆的心思(二)

「臣,議郎左雄見過陛下,見過太后!」

一個時辰之後,劉隆就見到了這鄧綏口中「有用」的緣由。

面對著劉隆的疑惑和問題,鄧綏並沒有直接解釋,而是招呼那外面守著的人,讓蔡倫停下手中的事情,將這剛剛被朝廷徵辟為議郎的左雄給叫了過來。

同時,在左雄到來之前,鄧綏也稍微介紹了一番。

「這左雄不是什麼世家豪族出身,他只是南陽出身的寒門子弟,不過卻是頗有幾分才華,而且性格孤傲同時剛正不阿。

朕正打算重用他,讓他幫助朕,也幫助陛下巡視冀州等重災之地。

對了,你帶回來的那個傢伙,虞詡.也算是對他有些了解,據說也打算推薦他來著。」

鄧綏的話重點不在於他的出身,而是在於這傢伙和虞詡的關係,算是告訴劉隆,這不是自己的人手,也算是劉隆的人手。

讓這劉隆的嘴角忍不住的抽了起來。

之後鄧綏也告訴了劉隆這段時間朝廷的一些問題,或者說她想要儘快解決的問題。

「天災是好了一些,但這些年因為天災和種種原因,朝廷雖然有些改變,但卻是朝著循規守矩的方向走的。

說得難聽一些,朝臣們一個個的都是得過且過,說的好聽點就是因循苟且,若是說的難聽了,那就是一群不知所謂,醉生夢死之..不對,混吃等死之徒!

因此,朝廷雖然運轉,但同樣也有好多工作都未作出處理,朕就算是勤於政務也沒有辦法掌管全部。

對此朝臣之中自然是有不少人看出來了弊病,但真正願意上書說這件事情的卻是少之又少。

說到底,不過就是因為他們上位的路,都是大同小異罷了。

說實話,這些年朕的確是重用了不少人,其中還有很多是宦官。

雖然不敢說是什麼宦官專權,卻也是給了他們極大的權利,導致這朝中政務更加的難以疏通。

朕.也有些心力交瘁了。

這段時間陛下在外面廝殺征戰,朕也沒有閑著,一度下令要朝中的官吏去地方郡縣,互相考察這官員做事與上書的真假,去審慎施行。

但是最終.得到的很多反饋都是假的。

這不僅僅是朝中有人在作梗,更是有不少宦官也參與了其中,這其中的利益之大,讓朕有些咋舌。

最終,還是朕讓蔡倫親自偷偷去了一趟這才明白了過來。

這地方郡縣已經爛成了什麼樣子,而且有人陽奉陰違,只要好處不顧實踐。

陛下可還記得當初你曾說過,要讓地方官員時時更換,以免做大也以免長久在一個地方,讓他們懈怠政務,甚至是成為禍害百姓的惡官霸主?」

「自然記得!」

「對,就是在這建議之後,朝中的政令和地方的政令就已經不再相同了。

我等說的是三年,但是地方卻是不斷更改,當然這因為各地郡縣情況不同,自然朝廷也不能多說什麼。

畢竟有的地方三年還是沒有變化,有的旬月就能夠展現成就了。

對此,朝廷也是認可的。

但沒想到這些年有些地方那是越發的過分了。

薦舉代替交互而行,我大漢的舉薦名額簡直就成為了他們手中的籌碼一樣。

而這地方的縣令更是月月換,走馬燈一樣的進進出出,弄得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官是何人了?

正所謂迎新送舊,這地方百姓或者說地方豪族還有府衙之中的人也不能就這麼看著。

總是需要付出一二的,這也是他們不敢言語的規矩了。

但這三兩年一次也就罷了,他們這日日交替可倒好,單單是那勞耗騷擾沒完沒了。

可即便是如此這地方上仍然不行,據蔡倫打探回來的消息,有些地方的官府就算是如此,愣是空曠無人辦事!

再查下去,竟然是縣令不來,而府衙官員則是養不起縣令的損耗了。

這.這簡直是笑話!

不僅如此,他們只是做的有些過分,更有甚者還專門挑日子前往赴任。

若是運氣不好,當真碰到了那忙碌的日子,比如每當這府衙的時間緊張,事務繁瑣的那年前年後還有考核前後之時,有的官員竟然覺得太累,然後屁股一拍,竟至逃跑了。

陛下,你恐怕都不敢想像我大漢的地方官員竟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

當劉隆聽到了鄧綏的這些話語之後,那臉色也是變得有些難看了起來。

他的確是不涉政務,一心想著拿軍權,然後蕩平羌胡和匈奴這些心腹大患,畢竟他堅信的是槍杆子裡面出.出那個啥。

但是他渾然已經忘記了,現在不是打天下,而是坐天下了。

他的這一套在亂世是有用的,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可就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了。

沒辦法鄧綏說出來的這些話,他也只能聽著,而沒有其他的辦法。

但是鄧綏的話還沒有結束。

「這些年託了陛下的洪福,在朝廷的支持之下,我等重新將太學設立了起來。

而且天下也有了幾分穩定,朕也乾脆在太學落成之後,也下詔令增加了一些舉薦和徵辟的名額。

簡單來說,朕的意思是,讓試明經的補弟子們,先行增加甲、乙兩種,同時在這兩種補弟子名額定下生員各十人。

對他們則是直接授予官職。

當然也不是什麼高官,只是我大漢的一些底層官吏,讓他們試著多一些機會罷了。

希望用這種辦法給朝中增加一些人手,讓更多有才之人可以進入朝中。

同時,朕也下令讓京師及郡國的那些老儒生.就是讀書多年而沒有機會出仕的老儒生們也有一個機會。

只要是他們的年齡在六十甚至是以上的儒生。

都可以來京師之中,然後朕會給他們任命為朝廷為郎官、或者是府中的舍人、以及諸王國的郎官。

人數不會太多,但是.三四十人還是可以的。

陛下以為如何?」

「.總感覺哪裡有寫不太對,但是.」劉隆此時忍不住的撇了撇嘴,「但是朕不知道哪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