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漢的將門扶風馬氏

正文卷

第265章 大漢的將門——扶風馬氏

班雄聽到了劉隆的話語之後也是忍不住的苦笑了起來。

班雄雖然不知道這劉隆和馬續之間有什麼過往,但是他可以確定的是,這位陛下有如此反應可不是因為馬續曾經惹怒過他。

而是他馬續如今的確不是一個可以被人們信任的將領!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馬續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過往,或者說是在他們這些權貴子弟或者說是皇室之中有什麼惡名。

恰恰相反,這馬續不需要班雄過多介紹,那絕對是這天下數得著的名人。

大抵到了什麼地步呢

這版說吧,如今那位天下聞名的曹大家,也就是他的姑母班昭,如今和那年紀輕輕的馬續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而且雙方不相上下!

當然,這件事當然不是馬續入了太后的眼,而是他和自己的那位姑母一樣,如今已經是聲名赫赫的天下名士,在東觀主持一方了。

畢竟如今大漢多名士,但名士也曾劃分階層的,能夠被州府郡縣徵辟的乃是第一層。

而被朝廷公車徵辟的乃是第二階段。

無論他們是否會應徵,這都說明了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他們已經被朝廷承認了。

但被朝廷承認,也只是名士的第一步而已,他們最終能夠走到哪一步,才是真正重要的。

有的名士當真是有著治理家國的才能,他們當真可以讓天下為他們而動,可以出將入相,也可以治理地方。

但同樣也有一些名士,他們名望甚重,而且才華不俗,天賦不俗,學識更是不俗。

但偏偏.他們就是不善於治理地方!

簡單來說,他們就是學士,真正的學士,將先賢的道理已經瞭然於胸,甚至已經有了自己的領悟和見解,甚至可以侃侃而談,傳道受業解惑了。

但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代表他們就能夠學以致用。

而關於這種人,大漢的朝廷也有自己ID安排,那就是博士,太學的祭酒,先生,最後還有東觀為他們最嚮往的存在。

那是註定會書寫傳奇的地方。

是大漢名士最終聚集的地方。

而馬續就是這麼一種人,最起碼在現在看來,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位,在大漢的東觀著書呢!

伏波將軍馬援侄孫,將作大匠馬嚴第七子,這身份無需多說,那就是大漢赫赫有名的家族子弟了已經。

而他本人更加的強橫。

他的兄長馬融如今也是天下聞名的名士,還是曹大家的弟子,但是他兄長出名的地方是,言語和姿態優美,有才華,善於言辭。

得到了號稱關西第一名士,隱居南山之地的摯恂教導和欣賞,並且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了他。

最終得以出仕朝廷,然後得罪了朝廷無奈隱居在了東觀.

但是馬融的這個弟弟馬續可不一樣,這位從出生就註定是一路傳奇。

七歲時能理解《論語》,十三歲懂得《尚書》,十六歲學習《詩經》,這些基礎的東西會的人很多,但是說到精通的可是不多。

能夠在這個歲數做到精通的,那更是少之又少了。

而除了這些之外,他在十六歲之後,突然看中了《九章算術》並且開始了研究。

而且還真的讓他研究出來了不少東西,並且得到了世人的承認。

永元四年竇憲失勢自殺,大漢名士班固也因為和竇氏有所關係,從而受牽連免官、被捕,最終可以說是冤死在了獄中。

雖然這件事情頗為悲慘,但事到如今別人也不能說些什麼,就算是班家也只能感慨時也命也。

可那班固去世了不要緊,他所編著的《漢書》卻還沒有完成,雖然如今仍然是大漢,但編著《漢書》乃是大漢非常看重的事情。

也是為了證明世祖光武帝雖然也是漢室後裔,但後裔和後裔還是有所區別的。

因此《漢書》必須有人繼續才行,當初班固已經編撰完成了史料的那部分,其他方面倒也是輕鬆了許多。

最終《漢書》也只是剩下了其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完成。

而這兩樣雖然說不算是極為重要,但卻不是一般人所能書寫的,其中八表乃是地理,尤其是這極致之地,不僅是見聞趣聞傳聞。

更是說明大漢的國威到了什麼地步!

而這《天文志》就更不用說了,無論是星象還是占卜,都需要天文,而通曉此事的可是少之又少了。

最終先帝劉肇在尋找了許久之後,終於是找到了兩個勉強可以代替班固之人。

其中一人就是班固的妹妹,也是班雄的親姑母,已經嫁了人的曹大家班昭。

先帝命班固的妹妹班昭補寫「八表」這部分,而另一部分《天文志》則是交給了那扶風馬氏的第一天才,馬續!

自此,這馬續便一直在這東觀之中著書隱居,並沒有參與者朝堂的事情,也沒有和他哥哥馬融一樣為了顯擺自己得罪任何人。

所以.班雄很確定就以他馬續的性格,是斷然不會得罪這位還沒有真正開始接管朝堂政務的大漢皇帝呢。

而這位陛下之所以會有如此反應,恐怕也是因為他馬續這些年的名聲,實在是和將領兩個字完全不沾邊的

不過事到如今,雖然不想說,但是班雄還是得繼續說。

看著劉隆已經再次恢複了平靜的臉色,班雄緩緩上前。

「陛下,這扶風馬氏的馬續雖然這些年乃是這天下名士之一,而且在東觀著書頗有幾分功勞。

但是陛下也不要忘記了,這馬續也是真正的將門之後。

的確,他祖上無論是祖父還是父親,甚至他這一脈的幾個兄長,都沒有在外擔任將軍的。

可這並不代表他馬續不可以。

臣斗膽,雖然不敢說和這馬續如何的如何的數落,但因為算是同郡之人,加上當年兩家也算是頗有幾分交情。

所以常常有所交流。

在臣來看,這馬續如今續寫《漢書》雖好,但實在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其真正的能力,絕對是在這軍伍之中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