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大漢的將門

正文卷

第259章 大漢的將門

「.」

此時的班雄並沒有多說什麼呢還,而一旁劉隆的心腹謀士虞詡已經是忍不住在旁邊翻起來了一個白眼出來。

他就知道,自家的這位陛下肯定會這麼說。

嚴肅的時候是真的嚴肅,但是跳脫的時候,也是真不似人子!

不過虞詡這個時候可是不會給自家的這位陛下抹黑的,直接帶著幾分笑容看向了一旁的那位京兆尹班雄。

然後請他繼續說下去就是了。

而這班雄也沒想到這位陛下還有這個愛好,他本來就只是說一句,解釋一下自己並沒有想要為自己的家族子弟謀取什麼利益的私心而已。

怎麼現在看著面前這位的意思.還不是這麼一個情況?

不過話都說出來了,這個時候也不能含糊過去,也只能帶著幾分苦笑繼續下去了。

「陛下見諒,想來陛下也應該知道,永平十六年的時候,奉車都尉竇固等人出兵攻打北匈奴,而家父班超就是那個時候棄筆從戎。

從而隨從奉車都尉北征,在軍中任假司馬,從此入了軍旅。

奉車都尉竇固很賞識家父的才幹,因此便派家父和另一名奉車都尉身邊的從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之地,從而家父開始為朝廷坐鎮西域。

從永平十六年開始,家父數次出使西域,也數次攻打西域那不服王化的些許小國,同時拉攏了不少國度一起侍奉我大漢。

從而有一些西域小國對我大漢恭敬,對家父也非常尊重。

而微臣的這個幼弟就是當年家父在西域的時候與疏勒王室女所生之人。

當年家父在這西域之地,常年無法回家,所以難免有些思鄉之情,而則疏勒王室女容貌瑰麗且善解人意。

對家父傾心之後,時常陪伴在家父的身邊。

而家父也為了能夠穩定這疏勒王室之心,所以對於這疏勒王室女便未曾拒絕,讓其成為了我班家的一名.一名平妻!

並且為家父生下了一個兒子。

但畢竟是番邦之女,家族之中對於家父這種行為也不是非常認可。

覺得此舉不合禮法!

所以不肯承認對方的身份,而且對家父也是頗有微詞,甚至當年家父回歸的時候,家族之中也不許幼弟回到家中。

為此,家父還專門上疏過朝廷,希望朝廷可以出面」

班雄說到這裡的時候也是有些尷尬,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家醜不可外揚。

結果這家裡面的事情直接鬧到了外面不說,還讓自家的親爹給鬧到了朝廷去。

這事情雖然結束了,但是這件事情也實在是有些.太丟人了!

而劉隆此時也想起來了,這個還真的是如此,宮中是有將所有奏疏全部收藏的習慣的。

這班昭作為大漢名將,執掌西域多年的重臣,他的奏疏自然是有資格單獨放一份兒的。

歷代皇帝和皇族子嗣在學習政務的時候,也會將這些奏疏當成輔佐自己學習的資料之一,劉隆就是如此。

他還記得,這應該是班昭給自己上的最後一道奏疏了,永元十二年班超上疏請歸。

這裡面除了說自己身體年邁體弱已經支撐不住這西域的事情了之外,這還用了極大的篇幅專門說了自己的這個兒子。

對於這在外面的將領直接找個女人生兒子的事情,雖然大漢並不支持,但也不反對。

畢竟原本的長子也好,家族也好都算是朝廷的人質,人家在外面再找一個,然後一個不注意生了又能如何。

朝廷也不至於說真的讓自己外面的將領都奔著絕後去不是?

所以對於這事兒,先帝劉肇並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就准了。

還真是沒想到,這裡面還有這事兒,看著如今的班雄那一臉的苦笑,這劉隆也算是知道當初為啥那大漢名將還專門上疏說這個了。

「朕記得當年是讓那少子跟著安息貢使一起進入玉門關的來著,當初先帝和母后好像還見過那孩子來著。

只可惜,他沒有能夠見到自己的父親最後一面。

真是沒想到.當年的孩子,如今已經這般大了。」

劉隆這話說得,讓那虞詡都忍不住直翻白眼。

那位班昭七十一歲病逝家中,當初那孩子回來的時候,先帝還活著的,太后還是皇后呢。

這位恐怕還沒出生呢,這說得老氣橫秋的,也是讓他無言。

不過一旁的班雄卻是沒有多想,直接朝著劉隆連連躬身。

「陛下說的是,當年幼弟的確是去過京師,然後先帝還覺得家父頗有功勞,便給了幼弟一個出身來著。

算是幫助幼弟能夠在我大漢立足。

不過陛下也知道,原本家父和臣這幼弟之間的事情就被家族所不喜,如今他還得了出身,甚至被先帝喜歡。

這就更讓家中不少人對其生出怨恨,也就是微臣當初年幼,加上又是家中長子。

這才看不下去,將他時常帶在自己的身邊,算是.」

「長兄如父,他是你父親的老來之子,你身為大哥理當如此,不用多解釋什麼。」

劉隆直接打斷了對方的話語,他明白對方的擔心,不過他也知道對方的意思,所以直接開口讓其不用多說什麼。

這種事情在尋常百姓那裡或許還能說道說道,但是在世家豪族甚至是這皇室之中可是很正常的。

不要說什麼人心狠毒,作為世家豪族的長子或者說是繼承人,他要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有一個好度量,能夠用人,能夠收攏人心。

否則再多說什麼,都是胡扯!

而那班雄在聽到了劉隆的話語之後,也是立刻朝著對方再次行禮,然後才繼續說了起來。

「當初為了這小弟,臣也是將其帶入了軍中聽令,永初元年這西域再次反叛,那一場大戰也是讓我大漢元氣大傷。

就連如今的度遼將軍梁慬將軍當初都未能力挽狂瀾。

而末將就是當年跟隨大軍從敦煌出兵救援之中的一人。

至於班勇他自然也是跟在了軍中,此戰其立功頗多,而且從他的身上,臣甚至看到了當年父親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