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天子守國門(三)

正文卷

第197章 天子守國門(三)

劉隆繪聲繪色的說著當初冒頓的故事,僅僅說到一般的時候,那鄧遵的兩隻眼睛便開始放光了。

他沒想到這位陛下竟然真的對這冒頓如此了解,而且從劉隆的言辭之中,鄧遵明白他似乎也真的對這冒頓的感情有些特殊。

不是敬佩,但也是頗為算是有一種敬仰之情?

鄧遵算是半個粗人,他嚮往戰場,所以不善工筆,在這方面的確是說不清楚。

但是他還是能夠感受到那種感情。

不過還沒等到他開口,這劉隆就開始繼續了。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這冒頓是個英雄豪傑,但是今日這事情我等也不能就這麼說!

那冒頓是個豪傑,也算是個草原上的英雄,但是他卻不是為君之人。

此人性格太過於功利,加上用了很多手段才有那日的情況,所以他的疑心病很重。

這就導致了後續的事情,他雖然未曾算是失敗,可最終也算是暴露了他們匈奴的諸多問題!

在樊噲將軍收復雲中等地之後,太祖高皇帝也聽從了劉敬的意思,開始了和親。

從此這件事情算是有了一個結果。

可是那冒頓卻是從這一刻開始有些傲氣凌人,甚至有些將天下都不放在眼中了。

我大漢十二年,太祖高皇帝駕崩,孝惠帝繼位,當初呂氏一族可以算得上是隻手遮天了。

而那冒頓失去了我太祖高皇帝這一勁敵之後,更是狂傲的沒了邊際。

冒頓竟然還敢寫信給呂后,並且對其如此侮辱嘲諷!

還說什麼.

「他是孤獨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澤,長在草原?

他真不知道什麼叫做丟人現眼對吧?

還真的是在這裡不要臉了是么?

甚至還敢說我多次到邊境來,希望能到中原遊覽一番。

還說什麼讓呂太后獨立為君,說她也是孤獨寂寞,一個人居住。

說什麼他們兩個是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樂,無以自娛,還不如他們以己所有,換己所無。」

這叫什麼?

這叫挑釁,這叫放肆!

據說那呂后閱讀信後,認為自己受到了極大的挑釁和侮辱,還準備準備殺掉匈奴使者,發兵征討匈奴來著。

也就是這時候降臣季布勸阻作罷,稱匈奴就如同禽獸,不值得為他們的話動怒。

但就是這個時候,這匈奴才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孝文皇帝繼位之後,匈奴開始內亂,匈奴右賢王進入河套地區居住,侵擾掠奪在邊塞小城。

於是孝文帝下令讓丞相灌嬰出動八萬五千戰車和騎兵,前往高奴,攻打那匈奴的右賢王。

右賢王逃跑到塞外。

而孝文皇帝更是親到太原,恰逢濟北王劉興居造反,孝文皇帝這才沒有繼續出征。

從而就這麼回到京城,解散了丞相派去攻打匈奴的軍隊。

而一年之後,冒頓送給我大漢一封信說,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

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後義盧侯難氏等計,與漢吏相距,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

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

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

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北州已定,原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始古,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

未得皇帝之志也,故使郎中系雩淺奉書請,獻橐他一匹,騎馬二匹,駕二駟。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使者至,即遣之。

不久,那冒頓終於去世。

他的兒子稽粥當了君王,被稱為老上單于。

這一刻.匈奴所有的過往都成為了遙遠的回憶。

老上單于其實還算是可以,這十四年的時間裡也曾攻打月氏,讓我大漢沒有任何辦法,屢屢進犯我大漢,最後也只能讓我等和親受辱。

十四年的時間,內部看似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之前冒頓留下的隱患卻是不斷爆發!

甚至數次放棄了雙方的和親,想要不斷進犯我大漢,這讓他的兒子軍臣單于徹底成為了匈奴的一大罪人。

軍臣單于即位後,又一次放棄了和親政策,起兵大舉南下,掠奪了大量人口、財富,漢朝的報警烽火一度燒到甘泉宮!

那個時候正好孝文皇帝駕崩,孝景皇帝繼位,七國之亂爆發,我大漢內憂外患不斷。

實在是無力對抗那匈奴進犯。

甚至於吳楚等七國叛亂,並準備聯合匈奴想要直接攻入長安。

但因為吳楚等主要諸侯的叛亂迅速被平息,即使趙國仍在中央大軍下堅守了九月,軍臣單于最終放棄了進攻的計畫。

隨後孝景帝送給匈奴財寶、宮女繼續實行和親政策,總算是保住了雙方的安靜。

此後匈奴不再大規模騷擾邊境,直至孝武帝初期!

因為我大漢給了匈奴大量的好處,甚至是做了許多的退讓!

這才讓匈奴與我大漢的前期出現罕見的和平,匈奴平民可以自由的往來漢匈邊境進行貿易,漢匈似乎是開始了真正的和平。

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不過就是最後的安靜罷了。

匈奴想要吞下我等,而我大漢也同樣想要讓他們償命,為無數先烈報仇!

孝武帝元光二年,我大漢的馬邑城的太守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發現中原有一些大商人違犯禁令去做私活!

想要運出貨物到匈奴去交易謀取大量的錢財。

於是孝武帝讓他聯絡大商人聶壹,佯稱出賣馬邑城,以引誘軍臣單于,想一舉消滅匈奴。

而那軍臣單于相信此事,又貪戀馬邑城的財物,就用十萬騎兵侵入邊塞。

這時,我大漢在馬邑城附近埋伏下三十餘萬大軍。

單于大軍即將進入漢朝邊塞,離馬邑城尚有一百餘里的時候,看到牲畜遍野卻無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漢朝的偵察哨所。

也得虧那匈奴抓獲的一個俘虜是尉史他向單于報告了我大漢軍隊的意圖與埋伏地點。

軍臣單于恍然大悟於是就率兵而回。

走出邊境時說道:「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天讓你向我報告。」就封尉史做「天王」。史稱「馬邑之圍」。

從此以後,軍臣單于斷絕和親關係,攻擊直通要道的邊塞,常常侵入漢朝邊境搶掠,次數多得無法計算。

元朔二年乙卯,公元前一二七年冬,軍臣單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逼迫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逃入漢境投降,漢封他為涉安侯,數月後去世。

伊稚斜單于在擔任了單于沒多久之後,這匈奴的日子就一日不如一日。

而且生活也非常的不安定了起來。

整體來說他們的出現導致了匈奴權利不斷的交錯,不斷的更改。

最終勢力大不如前,而我大漢也成功走到了如今的地步!

孝武皇帝奮三世之威,終於將匈奴這座大山給解決了。

從此這天下也到了我大漢當家做主的時代。」

劉隆一口氣兒介紹完了那匈奴的發家和落寞的所有歷史,也直接深吸一口氣看向了面前的鄧鳳和鄧遵。

「朕知道,如今大漢這副模樣,不知道多少人在擔心,害怕這烏桓和鮮卑會成為我大漢的心腹大患。

甚至還有那羌胡。

擔心他們會成為一個新的匈奴。

可真想說的是,就算是他們真的成為了匈奴又能夠如何?

之前鄧遵你也說了,朕也聽了!

朕甚至專門看了鮮卑,感覺他就是當年的匈奴,和當年的匈奴一模一樣!

當年鮮卑讓遼東太守祭肜擊潰,從此不敢再生出什麼想法,然後成為了我大漢的忠犬一般。

鮮卑首領偏何遣使奉獻,請求歸化。

我大漢以偏何為鮮卑大都護,讓他招降鮮卑各路豪強,使他們駱驛款塞。

於是偏何部落各路豪強全都歸順,願為漢效力。

朕的確是不知道那遼東太守祭肜,但是朕卻記得當初我大漢有人說過,讓鮮卑立功,就去攻打匈奴之法。

不知道這人.」

「回稟陛下,這正是那祭肜祭遼東!」

「好,是個真名將!」劉隆大讚一聲,然後才繼續說道。

「朕聽聞那偏何等人都仰頭向天指著心口說:「一定效力!」

於是便攻打匈奴左伊秩訾部落,斬首二千多,帶著匈奴人頭送到遼東郡。

此後年年攻打匈奴,總是送來人頭接受東漢賞賜。從此匈奴日益衰弱,東漢邊境無寇警,鮮卑、烏桓一併入東漢朝貢。

之後鮮卑首領滿頭、於仇賁也率部到洛陽朝賀,被我大漢封為王侯!

之後孝明皇帝在位的時候,派鮮卑大都護偏何討伐赤山的烏桓部落,大敗烏桓人,斬殺其首領。

自此震懾塞外,西起武威郡、東到玄菟郡之間的異族部落都來歸附我大漢。

鮮卑大人全都來歸附東漢,一同到遼東接受東漢賞賜。於是明章二帝時期,鮮卑人始終保衛東漢邊塞,以至邊境無事。

之後,騎都尉來苖、護烏桓校尉文穆率領各郡兵以及烏桓和鮮卑一萬餘騎兵出平城塞,討伐北匈奴。

來苖、文穆來到匈河水上,匈奴人皆逃走。

孝章皇帝在為的時候,鮮卑聯合烏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國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勢弱。

之後鮮卑攻擊北匈奴,大破之,斬殺匈奴的優留單于,取其匈奴皮而還,北匈奴陷入大亂。

直到先帝在位的時候,這鮮卑都是我大漢的忠心之犬。

後來還是那北匈奴於除鞬單于聞竇憲死,逐率其眾北還。

在任尚等追殺北匈奴單于之戰後,鮮卑佔據蒙古草原,吞併匈奴余種十餘萬落,開始強盛!

從此也終於有了不臣的心思。

先帝永元六年,北匈奴歸降我大漢的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南匈奴單于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匈奴再次分裂。

而大將任尚調動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的軍隊擊破逢侯單于,斬首1萬7千餘級!

次年,先帝冊立鮮卑大都護蘇拔廆為率眾王,置丞輔佐,視作漢之郡縣!

甚至就在前兩年,那鮮卑大人燕荔陽來到我大漢的京師洛陽朝賀,母后還賜其王印綬,讓他們到護烏桓校尉所居的上谷郡寧城下,通胡市,築造南北兩部質館。

從此鮮卑邑落120部,都各遣入質,可以說這鮮卑都是我大漢的忠誠之人,和當初的冒頓可有幾分相似?」

劉隆的這些話一說出來,這鄧遵和鄧鳳都沉默了下來。

這鮮卑當然和匈奴不同,但是鮮卑做得比匈奴可太決絕了。

哪怕是鄧鳳,他也明白一句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鮮卑在此之前,就和萬眾一心一樣,非要跟在大漢的身邊,非要幫助他們剿滅匈奴。

這本就不正常。

但是劉隆用了另一種思路來敘述這件事情,讓他們突然發現了一件事。

那就是在此之前,鮮卑很聽話,但是他已經慢慢扛不住了,他的野心隨著他的勢力在增強。

而皇室得到的消息,其實要比他們得到的更多,只不過之前沒有人將鮮卑和匈奴比較罷了。

不過劉隆並沒有告訴他們,如今的鮮卑還不是真正的強大。

真正的鮮卑.呵呵呵.

日後會有一個叫做檀石槐的鮮卑人,他的勢力要比冒頓的勢力更大!

能力甚至也要更強!

而且性格也要更加的霸氣。

勇敢健壯,富有謀略,選為部落首領之後就開始壯大鮮卑。

在東漢末年,他就已經在彈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奪大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余,向西進擊烏孫,完全佔據匈奴故土

甚至一度跨海攻至倭國,東西達一萬四千餘里,南北達七千餘里。多次攻打漢朝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

那才是真正的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