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

正文卷

二月伊始。

扶蘇正式即位登基。

為秦二世。

在登基大典上,扶蘇宣布了,即將大赦天下,也宣布了大赦範圍,並明確點明了相應的截止時間。

與此同時。

對於朝中一些官員的擔憂。

扶蘇也做出了相應答覆,便是下了一道詔書,讓地方多加留心注意,若是地方生亂,即刻上報,並令地方郡縣迅速出手鎮壓。

此外。

便再無其他措施。

扶蘇即位之後,多次召開廷議,商議加快落實,地方的大一統之政,加快地方初級學室的建立,完善鹽鐵等商品的商稅制度等等。

好似根本不在乎地方可能發生的隱患。

然只有蒙恬等人知曉。

這只是假象。

朝堂的不作為,其實只是表象。

實則是外松內緊。

對於扶蘇的舉止,朝堂起初是有異議的,只不過扶蘇並未解釋,只是讓朝臣莫要非議,並嚴令朝臣大談關東隱憂,只不過扶蘇的口諭,並未阻擋朝臣的雪花般的上書,扶蘇在一陣不滿後,終是執拗不過,簡單的解釋了幾句。

便是朝廷求穩。

不會再像當年一樣急於求成。

而是更注重最終成效。

但對於具體會做什麼,扶蘇絲毫不泄露半分。

不過隨著幾道傳向藍田大營、北疆、南海的文書下發,朝臣也總算明白過來,扶蘇心中早就有了定計,只是不想跟他們透露罷了。

這也讓大秦朝臣生出了不少的危機感。

不過扶蘇上位之初,並沒有急著對朝堂大動,而是繼續沿用著之前的朝臣,並委以他們重任,只不過扶蘇越是這般重用,越讓這些朝臣心裡沒底。

因為扶蘇變了。

變得喜怒不形於色,變得不對外表露任何情緒。

也變得讓人猜不出扶蘇在想什麼。

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

因為大秦的朝臣,在一次次碰壁之後,終於明白過來了一件事。

扶蘇已不再是過去的扶蘇了。

他現在是大秦皇帝。

秦二世。

繼續用過去目光看待扶蘇,只會將自己推入無盡深淵。

扶蘇就靠著這般高深姿態,一步步讓朝臣適應了自己,也讓自己徹底掌控了朝堂,而且掌控的十分迅速。

北疆。

漫天晚霞之下,草原蒼蒼人馬茫茫。

黑色秦軍如風暴般席捲草原,猶如一道道黑色利刃,將天穹一分為二,漫天的雲團,好似也經不住這龐大秦軍沖陣,被撕裂的粉碎,甚至染上了一抹血色,數以千計的騎兵,就這麼浩浩蕩蕩在草原上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這股黑色洪流,在一陣急馳之後,終於在天黑前,趕回了九原秦長城。

長城烽火台上,十幾名駐守的士卒,望著這黑色洪流,眼中流露出一抹羨慕之色,他們自然知曉這是何人的軍隊。

韓信。

這個關東出身的將領。

僅僅一年半的時間,就連跨數級,從一個百夫長,一躍成了統領萬人的裨將。

這晉陞速度,放眼整個秦軍,都是駭人驚聞的。

更關鍵的是。

此人目前才二十齣頭。

不過對於韓信的晉陞,軍中其他將領只有羨慕,卻是並無太多的嫉妒,因為這是韓信自己殺出來的,他最初靠著練兵,贏得了軍中將領認可,而後便正式開始了帶兵,只不過韓信的帶兵跟其他將領不一樣。

他不是提防匈奴南下,也不是想著阻攔匈奴劫掠。

而是主動出擊。

一年半的時間,韓信出擊了整整二十幾次,每次都有斬獲,靠著這些軍功,韓信也從一個百夫長,一步步晉陞為了領兵萬人的裨將。

而在半年前。

因韓信出擊的太過頻繁,引起了匈奴右谷蠡王極大不滿,在草原埋伏三萬重兵,想要伏殺韓信,而那時的韓信手中只有五千軍馬,然韓信就是率領著五千軍馬,血戰草原,逼的右谷蠡王毫無辦法,最終只能無奈敗退。

通過這一戰。

韓信正式晉陞為了裨將,領兵一萬。

也是從這次開始,草原各部對韓信都是避而遠之,根本不與韓信交手,甚至草原各部一致相約,但有韓信在,不復再進中原。

匈奴單于冒頓更是多次表露不滿。

想讓秦廷將韓信調走。

甚至直接拿出跟秦廷的交好協議,想藉此讓秦廷退步,不過蘇角並不為所動,只是輕描淡寫的回了幾句,韓信只是在草原練兵,並未有跟匈奴交惡的心思,反倒是匈奴咄咄逼人,多次欲取韓信性命,豈能惡人先告狀。

雙方在北疆扯皮不斷。

最終匈奴爭執無果,只能認栽,韓信所在的九原區域,匈奴人基本不願踏入了。

回到軍營。

軍司馬將這次外出的斬獲上報了上去。

數量相較之前已是大幅減少了。

斬殺匈奴人不到百人。

不過這次外出本就以練兵為主,並不以斬殺匈奴人為目的,能斬獲一些軍功,已是意外之喜了,他們自不挑剔。

韓信回了大營。

他的甲胄黝黑光亮,顯得異常有光澤。

見韓信回來,校尉嚴不識拱手道:「將軍。」

韓信點點頭,問道:「對於齊地的情況打探的如何了。」

嚴不識臉色微沉,凝聲道:「從各方打聽到的消息來看,齊地的田氏,實力都不容小覷,甚至稱得上是關東六地之首,蘇將軍讓我們從齊地南下,實在是有些棘手。」

嚴不識一臉鬱悶。

他出身大秦嚴氏,嚴氏曾為大秦宗室一脈,為樗里疾『嬴疾』一系,也正是從嬴疾開始,他們這一脈被改為了嚴氏,也漸漸從宗室一脈脫離,如今雖在大秦還有些威望,但早已不復先祖之前的盛況。

不過打探一些消息還是夠用了。

正因為此。

他為韓信吩咐去調查齊地情況,只是在一番調查之後,卻是對齊地的情況深感頭疼,在二月下旬,他們接到了朝廷的秘密令書,著韓信領兵兩萬,駐守北原,觀天下之變,若是齊地生變,可直接率兵南下,平亂。

除了韓信,北原大軍還有一人,同樣有此境遇。

便是翁仲。

此人身材異常高大。

足有八尺多。

十分驍勇善戰,有萬夫莫敵之勇。

他跟韓信同為裨將,分列北疆的一左一右,兩人在北疆如今已算是兩道銅牆鐵壁,讓匈奴人十分的頭疼。

不過或許是因為韓信風頭太盛,亦或者是因為韓信出身關東,而翁仲出身關中臨洮,同樣是領兵兩萬,各自駐守兩地,他們負責的區域卻大為不同,翁仲負責的是趙地,而韓信負責的是齊地,趙地距離關中較近,就算生亂,實力也不會太強。

以翁仲的驍勇,只怕很容易就打穿趙地,繼而一路南下。

這能斬獲的戰功就太多了。

他們卻要啃關東最硬的硬茬子,心中自是有些吃味。

除了北疆會安排兩軍南下。

藍田大營,也會派出章豨,率領兩萬士卒東出,不過是從魏地出發,至於南海同樣有兩支軍隊,分別由楊武跟蘇胡率領,他們則是從楚地出發,一共五路大軍,共十萬兵力,用以鎮撫關東可能出現的叛亂。

至於為何兵力會如此分散跟希少。

他們卻是不知原因。

只知道這是朝廷下令吩咐的。

他們也並不是很在意,十萬大軍,都由良將統領,又豈是關東叛逆能敵的?

關東叛逆越多,對他們而言,斬獲軍功也會越多。

而且他們深刻的知道,若是關東真的亂起來,便是謀求軍功的最好機會,若是能趁機多斬獲一些反叛勢力人頭,他們的爵位軍職都能提升不少,因而都想著先去挑一些軟柿子,而且這樣說出去也好看一些。

如今他們被安排鎮撫齊地。

等他們將齊地的田氏滅掉,只怕其餘幾地早就擺平了,甚至都能派兵來援了,所以心中多少是有些介懷的。

「為何齊地是最強的?」韓信問道。

嚴不識道:「因為齊地最有錢,齊地背靠山海,擁有不少鹽鐵,還有不少的銅礦,自姜齊開始,齊國一直都很富饒,有錢便有兵,田氏最終能拉起多少人,我並不能打探出來,但數量想必一定不會少。」

「而且田氏在齊地頗得人心。」

「一來是當年朝廷滅齊時,齊王並未怎麼抵抗,直接投降了,讓齊地民眾免受了戰亂之苦,另外是過去田氏一直有收買人心的習慣,因而齊地民眾,對於田氏頗有好感,若是田氏舉兵造反,響應的人定不會少。」

「田氏過去為齊國王族,家財定然不少。」

「像是韓趙魏,因離關中較近,受朝廷影響較深,實力多少是不夠看的,而楚地原本倒是實力雄厚,但在始皇巡行,清洗了一遍江東後,實力大為受損,這一來二去,可不就齊地實力最強了嗎。」

「陛下明顯未將六地可能生出的亂事放在眼裡。」

「所以只安排我等五路出擊。」

「其餘四路,相較面臨的反叛勢力都較弱,他們平定也相對容易,等他們平定完,我們這邊還沒結束,這可不顯得弱了一頭。」

韓信目光平靜,沉聲道:「不管最終情況如何,你接下來繼續打探齊地情況,儘可能的打探出齊地的虛實,無論齊地的反叛實力如何,最終都要滅掉!」

「我們不會落後其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