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女子能為官?

正文卷

紡織工坊的女郎們聽到毛雪帶來的回覆,起初是震驚,遲疑,然後是欣喜若狂。

她們嘗到過賺錢養活自己的滋味。

她們能在家裡昂起頭顱,不會像有些女子那樣,賺著錢還被夫君毆打撒氣,因為她們背後是紡織坊,紡織坊背靠許郡尉!

「這就是權勢!」毛雪原本以為成為坊主就已經是自己人生的巔峰,但沒想到,女君會給自己這樣一個大平台!

也許這一生,自己只會做一名不入流的小吏,但那也是自己的官職啊!不是別人的,不必仰人鼻息……

當女郎們歸家之後,同家人們一說,迎來的卻不是家人的祝福,而是他們的跳腳和怒罵!

「簡直瞎胡鬧!你不想著為阿翁升爵位,只想著自己,你中邪了嗎?」

「兒啊,你平日最是孝順父母,疼愛幼弟。你弟弟年紀尚小,如何受得了瑤役?你要為你弟弟打算啊,你弟弟平安長大後,會對你好的。」

「夫人,你在工坊里學的都是些什麼?大人敢有違周禮,那是有秦王撐腰。你確定你能忍受得了所有人的指指點點?你當一小吏,能陞官進爵?還不如讓我來,你也不想我在戰場上送命吧?」

有的女郎頂不住家裡的壓力,決定放棄。

有的女郎據理力爭,認為這是幾輩子難得一次的機遇,自己不能放棄。

這番家庭內部的爭吵,很快就蔓延到市井裡。

「女郎做官,聞所未聞!」

「你忘了許郡尉了?」

「……」許郡尉功勛卓絕,威嚴太甚,真的很少有人會關注她的性別。

「既然是許郡尉的提議,應該沒問題吧?」

「哼,有辱斯文!」聽到這些話的學宮學子們拂袖而去。

巴蜀郡是一個包容度很高的郡,巴人,秦人,其餘六國的商人,還有百家學說都能在這裡找到一席之地。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總會有一些學子希望自己的流派獨佔鰲頭。

這一次這麼好的機會,學子們當然不會放過!

首先是一部分學宮學子,聯合給許多魚寫諫書。

諫書開頭就是從《周禮》出發。

在《周禮春官春序》中明確說:「世婦掌婦宮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詔王后之禮事。帥六宮之人共齍盛,相外內宗之禮事。大賓客之饗食,亦如之。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凡王后有拜事於婦人,則詔相。凡內事有達於外官者,世婦掌之。」

簡而言之,就是作為宮廷女官分為兩種,一種是王室宗女有爵位是內宗。另一種是非王室宗女有爵位的是外宗。

她們掌管的都是一些祭祀啊,禮儀方面的內宮之事,不干涉外朝之事,例如土地和軍事。

然後,諫書又舉反例,說武王伐紂時,給周王列舉了很多罪名,其中一條就是「惟婦人言是用」,即後宮婦人干政。

最後,就是勸諫許郡尉,不要一意孤行,同天下禮製作對,有損郡尉的功德名聲。

許多魚認認真真地看完了,就連劉季這最不愛讀書的書,也看了一遍。

「女君,可要派人把他們抓起來?」劉季看得一肚子火,這群學子明面上說的是紡織工坊的事,實際上矛頭對準的卻是女君!

是誰給他們宣揚學說之地?是誰給他們建學宮,貼錢招學生?

這不就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嗎?

許多魚把竹簡隨意往旁一扔,悠然道:「不必。」

「我去找人同他們辯駁!」劉季不甘心,難道就讓這群人胡咧咧,敗壞女君的名聲嗎?

許多魚拍拍劉季的腦袋瓜子:「今天,我再給你上一課。不要陷入自證的誤區,我們下場去論辯,若贏了,是幫他們天下揚名,若輸了,他們踩著我上位。對我們沒好處。」

「就這麼放任不管?」劉季噁心壞了,這莫非就是女君提起過的碰瓷?

許多魚神秘地笑了笑,沒說話。

自從西周中期禮制改革後,女性單獨受祭權和致祭權被徹底剝奪,男尊女卑和性倫理的保守開始出現。

雖然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但女性地位已經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進一步下降。

若這群儒生只把矛頭對準紡織坊中的女工,自己還真會惹一身騷。

可惜,他們的野心太大,竟然想以此來約束自己。

現實會教他們做人的!

果然,在上諫書沒有得到任何反饋之後,儒生們開始行走在街頭,甚至連著數日在球場夜校大肆宣揚。

在他們的想像中,應該是自己振臂一呼百應的場面。

許多魚打的是愛民如子的口號,當她面對如潮水般的民眾時,豈能不讓步?

這一日,儒生們還在夜校講台上,說著:「《孟子》有雲,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底下的聽眾突然站起一人,打斷儒生們的慷慨成詞。

「我們是來學認字!你休要浪費我們的時間。」

「就是!叭叭一大堆,中心思想不就是想讓女子聽話?」

聽眾們確實是聽煩了,這哪比得上小說家們有意思?

儒生們卻對聽眾們的抗議置若未聞,依舊在那洗腦。

這時,一群人站出來,說道:「殷商時期,有婦好,你們對此如何看?」

另一群巴人也站起來,問道:「我們神話里,有許多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勇者,若沒有其母的辛勤哺育,勇者早就死了!」

「按照你們儒家所言,女子這一生都不許和離?」雅朵也站出來質問。

如果剛開始,很多人還是覺得儒生的這番話,只是聽著不順耳。那麼把話挑明之後,眾人就明白了,他們這是要把女子往死里貶低啊!

簡直豈有此理!

自這一夜之後,再有人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宣揚這種觀點,均會被眾人怒噴。

這種反轉,不僅儒生們沒想到,就連劉季也不理解。

劉季困惑道:「為何百姓們會這樣反對?即便是男子……」

韓非倒是看得很通透:「因為這裡是秦國,儒家學說本就不佔優勢。其次,這裡是巴蜀啊。」

感謝202292745805101的月票,zt小說迷,Lyra晚棠,小妖_Ce,潸流的推薦票